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草科技期刊栏目策划初探——以《林产工业》为例
1
作者 张建辉 路晓燕 余珊 《森林防火》 2025年第4期159-162,共4页
林草科技期刊作为传播林草领域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行业动态的重要平台,其栏目策划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行业影响力和读者吸引力。以《林产工业》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深入探讨栏目策划的背景、意义,提出《林产... 林草科技期刊作为传播林草领域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行业动态的重要平台,其栏目策划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行业影响力和读者吸引力。以《林产工业》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深入探讨栏目策划的背景、意义,提出《林产工业》的栏目策划方案,旨在为提升林草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科技期刊 栏目策划 《林产工业》 读者定位 背景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集中排烟模式下火灾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小华 李耀庄 +1 位作者 易亮 徐志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5-149,共5页
运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对采用独立排烟道集中排烟的隧道火灾进行了模拟。通过研究12种不同排烟阀开启方案下隧道内的烟气温度和蔓延规律,得出了排烟阀设置参数对集中排烟模式控烟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排烟阀设置的优化方案的参考参数。... 运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对采用独立排烟道集中排烟的隧道火灾进行了模拟。通过研究12种不同排烟阀开启方案下隧道内的烟气温度和蔓延规律,得出了排烟阀设置参数对集中排烟模式控烟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排烟阀设置的优化方案的参考参数。结果表明,排烟阀的开启个数、间距、单个面积等参数是共同作用影响隧道内的温度和烟气蔓延的。当排烟阀开启8个,间距25m,单个排烟阀面积为8 m^2或排烟阀开启6个,间距25 m,单个排烟阀面积为8 m^2时,隧道排烟系统的控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科学技术 集中排烟 排烟阀 FDS 烟气蔓延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烧除火蔓延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仲亮 舒立福 +2 位作者 王明玉 赵凤君 周汝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基于自制的室内燃烧床模拟野外微缩山地实况进行烧除试验,利用热电偶、秒表、风速仪采集温度、风速、蔓延时间,采用统计软件SPSS用实测的157组林下可燃物含水率x1、载量x_2、可燃物层厚度x_3、坡度x_4、坡向x_5、风速x_6和火蔓延速率y... 基于自制的室内燃烧床模拟野外微缩山地实况进行烧除试验,利用热电偶、秒表、风速仪采集温度、风速、蔓延时间,采用统计软件SPSS用实测的157组林下可燃物含水率x1、载量x_2、可燃物层厚度x_3、坡度x_4、坡向x_5、风速x_6和火蔓延速率y构建云南松烧除火蔓延速率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度高,可适用于测算云南松烧除火蔓延速率,6个因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x_6、x_1、x_5、x_4、x_3、x_2,火蔓延速率与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坡向和坡度相关性高,影响显著。室内模拟烧除试验价格低廉,数据容易采集、操作简便,预测模型简单易懂,能够保证预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基层烧除实施人员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云南松 计划烧除 可燃物 火蔓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5W”模式看科技传播 被引量:14
4
作者 常本瑞 谢瑞东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1,共3页
从“5W”模式探讨获取最佳科技传播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以期对我国的科普工作 ,甚至对充分发挥图书馆传递科学信息的作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普工作 “5W”模式 科技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赋权和改进ELECTRE-Ⅲ方法的科技奖励评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瑛 王娜 肖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针对科技奖励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随机森林赋权法,利用可靠性分析计算专家评分数据的泛化误差,根据最小错误率得到各评价项目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减少主观赋权的影响;引入一致可信度、非一致可信度和净可信度信息,提出改... 针对科技奖励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随机森林赋权法,利用可靠性分析计算专家评分数据的泛化误差,根据最小错误率得到各评价项目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减少主观赋权的影响;引入一致可信度、非一致可信度和净可信度信息,提出改进的ELECTRE-Ⅲ方法,将某一评价项目优于其他评价项目的程度具体量化,解决专家评分数据为次序变量的问题.实证表明:随机森林赋权法和改进后的ELECTRE-Ⅲ方法相结合,既提高了权重估计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又解决了难以给定门槛值和不能完全排序的问题,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分析 随机森林赋权 改进的ELECTRE-Ⅲ 科技奖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经理技术若干问题及其完善途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仲科 郭欣雨 丁秀珍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8,共6页
当前的森林经理体系在新兴科学技术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缺失,影响了我国森林经营产业和林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森林资源管理的需要,研究了我国森林经理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森林经理 森林资源 森林调查 林业信息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安宁“3·29”重大森林火灾火烧迹地灌木林的燃烧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秋华 肖慧娟 +4 位作者 徐盛基 李世友 施绍军 娄孝林 刘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在滇中安宁2006年"3·29"重大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里没有人为干扰的火烧后光叶石栎灌木林设置样地,并在距离火烧迹地1km处未过火灌木林设置样地做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可燃物类型、高度和载量等并在实验室测定活灌木、死可燃物... 在滇中安宁2006年"3·29"重大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里没有人为干扰的火烧后光叶石栎灌木林设置样地,并在距离火烧迹地1km处未过火灌木林设置样地做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可燃物类型、高度和载量等并在实验室测定活灌木、死可燃物和CWD的热值、灰分质量分数和点着温度,以单位面积热量为关键指标,对比研究了火烧迹地和未过火灌木林的燃烧性。结果表明,研究样地中火烧迹地光叶石栎灌木林里死可燃物、活可燃物、CWD及总的单位面积热量分别为98 512.51 k J/m2、33 744.36 k J/m2、55 091.52 k J/m2和187 348.39k J/m2,达到较高的值,火烧迹地灌木林总的单位面积热量超过未过火对比灌木林168 944.83 k J/m2;火烧迹地光叶石栎灌木林仍然具有很强的燃烧性,一旦着火,很可能继续释放出大量的热,仍然有可能发展成重大森林火灾,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载量 热值 单位面积热量 重大森林火灾 火烧迹地 安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乡土技术对农户家庭年收入及森林保护意识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娟 李维长 +1 位作者 李子轩 赵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4-227,共4页
林农乡土技术是农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主要工具,经多年传承和发展而来。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SPSS回归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林农乡土技术应用不仅能促进农户家庭年收入的增长,而且不同组合的林农乡土技术在森林资源利用和管理上能... 林农乡土技术是农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主要工具,经多年传承和发展而来。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SPSS回归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林农乡土技术应用不仅能促进农户家庭年收入的增长,而且不同组合的林农乡土技术在森林资源利用和管理上能促进森林保护意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技术 森林保护意识 传播和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娟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出发,发现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行政体系为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渠道单一,信息传导效率低下,投入受制约,影响了科技推广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农业科技产品的属性为出发点,构建我国农业科技推... 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出发,发现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行政体系为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渠道单一,信息传导效率低下,投入受制约,影响了科技推广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农业科技产品的属性为出发点,构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双轨机制,以加强信息传递的效率、分散财政投入的压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科技 推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的黑龙江森工林业科技发展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岩 马阿滨 《森林工程》 2015年第6期29-32,共4页
介绍了研究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简称)森工林业科技发展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回顾和总结了"十二五"期间的科技成就和主要问题,指出黑龙江森工林区正处在后停伐时代的全面转型期,森工应适时推出科技发展顶层设计,重新规划林业科技的... 介绍了研究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简称)森工林业科技发展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回顾和总结了"十二五"期间的科技成就和主要问题,指出黑龙江森工林区正处在后停伐时代的全面转型期,森工应适时推出科技发展顶层设计,重新规划林业科技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支撑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替代,森工需继续加强"宏观战略、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灾害防控、智慧林业与现代林业装备"等五大传统技术领域,重点研发"森林食品业、北药业、种植养殖业、苗木花卉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等五项转型支撑技术领域,结合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策略,切实提高森工林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森工 森工转型 林业科学技术 研究方向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科技群特征与系统循环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福前 李新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本文在结合技术创新群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奥运科技群特征。奥运科技群符合一般技术创新系统的共同属性和整体运动规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稳定性和复杂性。奥运科技是"社会科技—奥运科技—社会扩散"这个创... 本文在结合技术创新群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奥运科技群特征。奥运科技群符合一般技术创新系统的共同属性和整体运动规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稳定性和复杂性。奥运科技是"社会科技—奥运科技—社会扩散"这个创新系统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技术创新扩散则是这个循环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群 奥运科技 创新扩散 系统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林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其近期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文忠 周宝康 +3 位作者 郑华 王卫斌 赵涛 王莉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在阐明云南林业对促进生态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云南在森林生态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结合云南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 在阐明云南林业对促进生态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云南在森林生态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结合云南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近期云南林业科技发展的5个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林业特点 林业科技 发展现状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竹子现代科技园区结构与社会经济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晓燕 沈月琴 +1 位作者 毛玉香 傅志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0-655,共6页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载体,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以浙江省安吉县和遂昌县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案例,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PRRA(参与性乡村快速评估)方...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载体,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以浙江省安吉县和遂昌县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案例,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PRRA(参与性乡村快速评估)方法,分析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和结构,表明竹子现代科技园区都具有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结构,并通过对120户样本农户的深入调查和统计分析,揭示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区的社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效益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崭新平台,促进科技推广的有效中介,承接政府政策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和解决就业的有效方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济学 农业科技园区 竹子现代科技园区 社会经济功能 参与性乡村快速评估(PRRA)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改后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亚萍 金建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340-9343,共4页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县7个乡镇334位林农的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留守在乡村的林农年龄相对比较大,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林改后他们对林业科技服务有着急迫的需求意愿,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电视科教片、专业书籍以及专家直接指...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县7个乡镇334位林农的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留守在乡村的林农年龄相对比较大,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林改后他们对林业科技服务有着急迫的需求意愿,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电视科教片、专业书籍以及专家直接指导和讲座等方式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科技知识。同时,他们认为林改前后的林业科技服务活动没有多大改变。鉴于此,建议依托原有的林业推广站体系,创新林业科技服务机制和体制,建立制度化、常规化的林业科技服务活动,以此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使林农成为真正的最大受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 林业科技服务 需求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农业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妍 高立均 李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813-22816,共4页
针对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提出农业科技传播推广的创新方式——E农业技术。通过实例分析,阐释E农业技术的定义、表达方式,并就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E技术 农业科技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技术体系与林业科技创新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国红 汪海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50-453,共4页
基于“6S”技术体系之上的林业活动是一种能把完善的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战略思想。本文认为 ,“6S”技术一体化既是新的林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也能促使林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和... 基于“6S”技术体系之上的林业活动是一种能把完善的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战略思想。本文认为 ,“6S”技术一体化既是新的林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也能促使林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推动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 ,从而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讨论了“6S”技术一体化在我国开展试验研究与应用的几个问题。图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体系 科技创新 森林资源 林业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轶文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3-188,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线索,并清理相关文献,为勾勒整体传播轨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的传播涉及27种期刊共83篇文章。其中,无线电报发明家介绍4篇,国内外无线... 目的调查分析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线索,并清理相关文献,为勾勒整体传播轨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的传播涉及27种期刊共83篇文章。其中,无线电报发明家介绍4篇,国内外无线电报新闻16篇,无线电报新发明与应用介绍32篇,无线电报在军事中的应用9篇,无线电报技术原理介绍14篇,无线电报政策法规与会议纪要6篇,无线电报发展历史介绍2篇。上海是传播无线电报技术期刊的主要创刊地。其中,《东方杂志》和《科学》为民初传播无线电报技术的主要期刊。结论晚清无线电报技术主要侧重于初步知识和军事用途知识的介绍,民国初年至五四运动前夕的传播开始深入到学理和更广范围的民用,并出现了怀中携带无线电机、飞机无线电、无线电疗病等新技术,以及国人独立设计、改进无线电报技术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1912—1919)期刊 无线电报技术传播 《东方杂志》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经、崇实书院及其在传播西方科技中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惠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务、军事等西方新学,并刻印了不少时务新书和西方科技著作;书院还兴办实业,推广技术。这些科技教育和科技出版活动在引进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有志于革新变法的人才,这种改良书院的教学体制也为陕西建立新型科技教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史 科技教育 味经 崇实书院 西方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期刊怎样面对信息化的挑战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宽信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93-96,共4页
面对日益加速的信息化 ,科技期刊要增加信息含量 ,加快信息传播 ,大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促进编辑工作现代化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信息化 信息传播 编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林改后林业科技服务发展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建华 吴火和 +2 位作者 高楠 鲍晓红 陈涵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76-180,共5页
以福建省为例,分析林改后林业科技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共性特征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培育服务主体、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机制等4个方面对林改后以服务林农为核心的林业科技服务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科技服务 创新发展模式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