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感性工学的SUV座椅造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成振波 柯善军 +1 位作者 贺莲花 阳耀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6-141,161,共7页
目的对SUV座椅造型设计进行研究,以满足汽车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确定运动感、安全感和美观感是用户对SUV座椅评价的关键感性意象;通过语义分析法研究具有显著感性意象的SUV座椅造型特征;将主要的造型特征形式编... 目的对SUV座椅造型设计进行研究,以满足汽车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确定运动感、安全感和美观感是用户对SUV座椅评价的关键感性意象;通过语义分析法研究具有显著感性意象的SUV座椅造型特征;将主要的造型特征形式编码,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几何造型特征形式与SUV座椅感性意象的显著性。结论 SUV座椅轮廓线的收敛方向对运动感、安全感、美观感有显著影响,腰撑的分形方式对运动感、安全感有显著影响,分缝线的方向对美观感有显著影响,分缝线的类型对座椅运动感、安全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型多用途汽车 座椅造型设计 感性工学 造型特征 感性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腿部保护的SUV车型前端吸能结构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岳国辉 韩峰 +4 位作者 李夕亮 马立军 蒋斌庆 陈现岭 张凯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行人保护法规中,吸能结构的伤害值指标与关键零部件的板厚、材料等参数高度相关。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高大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车型的前端行人腿部保护的吸能结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结合多款车型的改进,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 在行人保护法规中,吸能结构的伤害值指标与关键零部件的板厚、材料等参数高度相关。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高大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车型的前端行人腿部保护的吸能结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结合多款车型的改进,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环境下的"试验设计(DOE)"理念,对行人腿部保护分析模型中吸能结构做非线性的DOE处理,改变吸能结构中关键零部件的板厚、材料,比较非线性分析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了预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吸能结构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试验设计(D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梁填充泡沫铝SUV车架的正面碰撞仿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豁 白帅伟 +1 位作者 胡延涛 池青帝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3-906,共4页
为提高越野车车架载人区的强度、减少因碰撞引起车架变形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研究采用在车架纵梁壳内填充具有吸能特性的泡沫铝材料,以改善车架的碰撞性能。通过建立其车架的模型,采用Ls-dyna显示求解方式,对填充泡沫铝材料前后的车架进行... 为提高越野车车架载人区的强度、减少因碰撞引起车架变形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研究采用在车架纵梁壳内填充具有吸能特性的泡沫铝材料,以改善车架的碰撞性能。通过建立其车架的模型,采用Ls-dyna显示求解方式,对填充泡沫铝材料前后的车架进行100%正面碰撞的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纵梁填充泡沫铝的车架在自我保护区的变形量较小,其应变最大值下降67.7%。该研究为改进该汽车车架设计、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 车架 泡沫铝 正面碰撞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客车与SUV之间的侧面碰撞兼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卓 陈涛 +2 位作者 王国强 段利斌 张恒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3-340,共8页
微型客车与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之间发生侧面碰撞时,导致被撞车车内的乘员伤亡率很大,兼容性突出。本文以某微型客车和SUV为例,采用仿真研究方法,发现SUV与目标车微型客车之间的侧面碰撞兼容性不理想。然后利用单一变量控制原理,分别... 微型客车与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之间发生侧面碰撞时,导致被撞车车内的乘员伤亡率很大,兼容性突出。本文以某微型客车和SUV为例,采用仿真研究方法,发现SUV与目标车微型客车之间的侧面碰撞兼容性不理想。然后利用单一变量控制原理,分别改变两车质量比﹑目标车侧围刚度以及几何结构,进行了多组仿真分析,以研究侧面碰撞兼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车质量比对B柱腰线处的最大侵入速度的影响最大,侧围刚度对B柱侵入量的影响最大,几何结构对目标车车门最大侵入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微型客车 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 侧面碰撞 碰撞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行人与SUV正碰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鹏 张道文 +2 位作者 肖凌云 彭一峻 杨苓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降低人车正面碰撞事故中男性行人的损伤程度,利用放缩法建立我国50百分位男性身高168.5cm,体质量为50.5、65.5、75.5、80.5 kg等4种体型的男性行人模型;在MADYMO仿真分析环境中建立上述不同体型的男性行人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在不... 为降低人车正面碰撞事故中男性行人的损伤程度,利用放缩法建立我国50百分位男性身高168.5cm,体质量为50.5、65.5、75.5、80.5 kg等4种体型的男性行人模型;在MADYMO仿真分析环境中建立上述不同体型的男性行人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在不同碰撞速度、不同最大制动减速度下的正面碰撞模型,开展仿真试验,研究碰撞后男性行人运动形态和头部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碰撞车速决定碰撞后男性行人运动形态,且显著影响男性行人头部损伤来源;碰撞车速为30~80 km/h,男性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是与地面碰撞所致;碰撞车速大于90 km/h,男性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是与SUV碰撞所致;男性行人体型越肥胖,与SUV碰撞所致的头部伤害指标值(HIC)越小;最大制动减速度越大,男性行人与SUV碰撞所致的头部HIC值越小,头部与SUV碰撞时刻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运动形态 头部伤害指标值(HIC) 体型 最大制动减速度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MADY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驱混合动力SUV制动能量回收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英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6-29,共4页
在分析液驱混合动力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制动能量回收的重要部件——蓄能器模型的描述,结合整车动力学模型,并以某SUV为例,对二次元件不同恒转矩制动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进行仿真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液驱混合动... 在分析液驱混合动力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制动能量回收的重要部件——蓄能器模型的描述,结合整车动力学模型,并以某SUV为例,对二次元件不同恒转矩制动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进行仿真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液驱混合动力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制动与制动能量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驱混合动力 suv 蓄能器 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流计数的汽车试验场路面强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祝安定 刘康 +2 位作者 陈金赟 朱晓枫 黄珊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18-1421,共4页
为了确定汽车耐久性试验中试验场路面与普通路面的强化关系,文章以某型越野车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用户实际使用时各种普通路面总的目标里程及载荷谱的雨流矩阵,并获取试验场各路段的载荷谱及其雨流矩阵;基于雨流矩阵一致的原则,计算了试... 为了确定汽车耐久性试验中试验场路面与普通路面的强化关系,文章以某型越野车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用户实际使用时各种普通路面总的目标里程及载荷谱的雨流矩阵,并获取试验场各路段的载荷谱及其雨流矩阵;基于雨流矩阵一致的原则,计算了试验场各路段比例和总里程,得到了试验场路面相对于普通路面的强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 雨流计数 普通路面 试验场路面 强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 李岳林 +2 位作者 肖璟 蔡铭 邹铁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6,共6页
为更好地了解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选取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及客车3种典型车型,以车速为变量设计仿真试验。首先借助一个真实案例验证Pc-Crash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开展仿真试验,并用已有模型验证轿车事故中的... 为更好地了解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选取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及客车3种典型车型,以车速为变量设计仿真试验。首先借助一个真实案例验证Pc-Crash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开展仿真试验,并用已有模型验证轿车事故中的行人抛距值,最后通过做图分析可知:3种车型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程度均随车速的提升而加重;在相同车速下,SUV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最严重;不同车型事故中,车辆所致损伤最高的是SUV型车,而地面所致损伤最高的是客车;轿车与SUV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来源于车辆撞击,而客车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来源较为复杂,但多数情况下来源于地面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事故 损伤来源 车型 仿真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型多功能汽车动态侧翻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智林 张鸿生 马翠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5,38,共5页
汽车侧翻是一种迅速发生且非常致命的事故,为及时准确地获得汽车侧翻状态信息,针对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研究了一种动态侧翻预警系统。根据侧翻运动规律建立了三自由度SUV侧翻动力学模型,研究了SUV动态侧翻预警算法,设计了以16位单片... 汽车侧翻是一种迅速发生且非常致命的事故,为及时准确地获得汽车侧翻状态信息,针对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研究了一种动态侧翻预警系统。根据侧翻运动规律建立了三自由度SUV侧翻动力学模型,研究了SUV动态侧翻预警算法,设计了以16位单片机为核心的动态侧翻预警系统硬件结构。对典型工况下的SUV动态侧翻预警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计算汽车侧翻预警时间(TTR)准确且实时性好,减小重心高度、方向转角及车速,增加轮距宽度将有助于获得更大的动态侧翻预警时间,提高汽车防侧翻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型多功能汽车 动态侧翻预警 侧翻预警时间 实验分析 主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液压驱动混合动力运动型多用途车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魏英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45-1648,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驱动混合动力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的设计概念。通过对主要液压构成元件及系统模型的描述,结合整车燃油经济性仿真,对该运动型多用途车进行了城市十五工况的燃油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液压驱动混合动力技术有益于改善... 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驱动混合动力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的设计概念。通过对主要液压构成元件及系统模型的描述,结合整车燃油经济性仿真,对该运动型多用途车进行了城市十五工况的燃油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液压驱动混合动力技术有益于改善运动型多用途车的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驱动 混合动力 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模型 仿真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菱越野汽车微机控制的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11
作者 宋进桂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9,53,共4页
介绍了 2 0 0 1款三菱帕杰罗 (PAJERO)V73型越野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 (EVAP)、废气再循环 (EGR)以及空燃比闭环控制等排放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
关键词 三菱越野汽车 微机控制 排放控制系统 故障 检修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二轮车侧倾角对骑车人头部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华 刘峰 +3 位作者 李平飞 张爱红 谭正平 胡文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侧面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前部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筛选一起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并验证SUV与电动二轮车的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不同电动二轮车车...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侧面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前部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筛选一起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并验证SUV与电动二轮车的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不同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SUV车速、电动二轮车车速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损伤随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头部初始碰撞时刻随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SUV与电动二轮车车速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二轮车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侧倾角 骑车人 头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车事故中不同体型行人应急姿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均 张道文 +3 位作者 肖凌云 张鹏 夏茂栩 黄先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降低行人在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碰撞事故中的损伤程度,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选取一例典型的事故案例,运用Madymo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研究SUV车辆低速情况下,5%女性假人、50%... 为降低行人在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碰撞事故中的损伤程度,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选取一例典型的事故案例,运用Madymo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研究SUV车辆低速情况下,5%女性假人、50%和95%男性假人在前倾、下蹲、站立等3种应急姿态下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前倾是很危险的应急姿态;下蹲和站立姿态对中等和高大身材行人是良好的自我保护措施;小身材行人在3种应急姿态下与SUV碰撞易受致命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损伤 人车碰撞 应急姿态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MADY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车人躯干姿态对头部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华 唐梅 +3 位作者 刘峰 张爱红 李平飞 谭正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179,共6页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与SUV正面碰撞事故形态中,骑车人头部损伤指标(HIC)与躯干横摆角、前倾角及参与方碰撞速度的关系,基于MADYMO软件验证后的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与电动二轮车多刚体模型设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骑车人HIC值随躯干横摆角...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与SUV正面碰撞事故形态中,骑车人头部损伤指标(HIC)与躯干横摆角、前倾角及参与方碰撞速度的关系,基于MADYMO软件验证后的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与电动二轮车多刚体模型设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骑车人HIC值随躯干横摆角的增大逐渐减小;电动二轮车车速不超过15 km/h或SUV车速超过50 km/h时,骑车人HIC值随躯干前倾角的增大逐渐减小;电动二轮车车速超过15 km/h或SUV车速不超过50 km/h时,骑车人HIC值随躯干前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提前同时增大骑车人躯干横摆角和前倾角可降低骑车人头部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二轮车 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骑车人 躯干 横摆角 前倾角 头部损伤指标(H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