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high-dimension fuzzy character and restrained clustering network 被引量:2
1
作者 Baoping Wang Yang Fang Chao S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298-306,共9页
An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of the restrained fuzzy Kohonen clustering network (RFKCN) based on high- dimension fuzzy character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includes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he fuzzification ... An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of the restrained fuzzy Kohonen clustering network (RFKCN) based on high- dimension fuzzy character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includes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he fuzzification of pixels in which two redundant images are built by fuzzy mean value and fuzzy median value. The second step is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3-D) feature vector of redundant images and their original images and cluster the feature vector through RFKCN, to realize image seg- menta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ully takes into account not only gray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pixels, but also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fuzzy information among neighboring pixels in constructing 3- D character spac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mpetitiveness, redundancy and complementary of the informa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clustering. Theoretical anal- ys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a good 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segmentation high-dimension fuzzy character restrained fuzzy Kohonen clustering network (RFK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enary action of restrained steel beam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steel frameworks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强 王开强 +1 位作者 刘玉姝 陈素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537-546,共10页
The changing law of internal forces during the whol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nalyzed. The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ased on the internal force state of the beam and the assumptions of internal... The changing law of internal forces during the whol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nalyzed. The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ased on the internal force state of the beam and the assumptions of internal force relationship of five stages were proposed. Then, the formulas for determining the midspan deflection of the steel beam under distributed load, which was restrained both in rotational and axial direc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restrain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rigid-plastic mechanism, thereby the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expressed accurately in a quantified way. Priority was give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from bending to tension-bending, then the final state totally depends on tension to resist the external loads, that is the problem of catenary action of the restrained beam under distributed load. Additionall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soitware ABAQUS6.7 on a restrained steel beam under distributed load with different axial and rotational restraint coefficients. The accuracy of the formulas presented was ver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behavior of the restrained beams. Finally, erro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some formulas were corr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error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corrected formulas match the FEM analysis results better, thus the accuracy of these formulas is improv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rained steel beam catenary action rigid-plastic mechanism numerical analysis formula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onnection type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on the impact behaviour of restrained beam in portal steel frame
3
作者 Yu-Xu Guo Feng Xi +2 位作者 Ying-Hua Tan Feng Liu Ya-Chao 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74-191,共18页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tructural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Engineer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estrained beams in portal steel frames in localised fire are investigated via experi...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tructural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Engineer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estrained beams in portal steel frames in localised fire are investigated via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Comprehensive parametric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nd connection types, temperature, impact velocity,impact mass and span-to-depth ratio(SDR)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ea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internal force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about the restrained beams and its joints are investigated. A temperature dependent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frame joint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joint.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are proposed for the different beam end constraint types and SDRs.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welded connection(WC) of three typical joint types is the strongest, and the extended endplate connection(EEC) is the weakest in terms of the impact resistance performance. With regard to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joint, the failure positions of the WC and the welded-bolted connection are located in the inner web of the column. Meanwhile, the EEC is located in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between the beam and the endplate. Three different internal force stages and two obvious critical temperature boundaries of the restrained beams emerge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they hav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deformation trend, internal force transfer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impact, a phenomenon known as “compression arch action” develops into “catenary act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deflection in the frame beam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rained beam CONNECTION Temperature Impact Failure modes Internal forc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桥梁震害特征分析
5
作者 孙得璋 彭宇轩 +4 位作者 林旭川 鲁懿虬 马新生 黄勇 雷红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6,共9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导致桥梁结构出现一定的损伤。该文基于现场调查,主要介绍了国曲线X222线1号桥、2号桥、G219噶定线杂村二号桥及萨迦县机脚桥的震害。结合主断裂与桥梁的位置关系、台站地震动记录等信息,...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导致桥梁结构出现一定的损伤。该文基于现场调查,主要介绍了国曲线X222线1号桥、2号桥、G219噶定线杂村二号桥及萨迦县机脚桥的震害。结合主断裂与桥梁的位置关系、台站地震动记录等信息,初步分析了各桥构件震害的失效原因。地震中受损的桥梁主要为空心板梁结构,震害以轻微破坏为主,主要体现在桥台的锥坡发生严重破坏,主梁侧移但挡块未发生破坏,支座垫石多处出现裂缝或压碎的情况。最后,该文提炼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经验教训及技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空心板梁 支座垫石 桥台锥坡 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支撑-钢框架-剪力墙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拟动力试验及数值分析
6
作者 李亮 牛飞宇 +4 位作者 李昀泽 毛孜 周天华 陈军武 何瑶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6,共13页
为研究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耗能机理,文章对一个10层1/8缩尺混合结构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23个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剪力墙裂纹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耗能支... 为研究装配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耗能机理,文章对一个10层1/8缩尺混合结构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23个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剪力墙裂纹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ABAQUS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耗能支撑-框架、钢框架及剪力墙三部分之间的能量分配、耗能支撑的塑性耗能和剪力墙的塑性损伤情况。研究表明:(1)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耗能占结构总耗能的69.9%,其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BRB端部节点板与钢柱之间的焊缝被拉断和BRB端部过渡段面外压弯失稳;钢框架耗能仅占结构总耗能的3.1%,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剪力墙耗能占结构总耗能的16.7%,内部损伤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材料上,钢筋与钢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2)剪力墙裂缝首先出现在2~3层,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剪力墙,裂缝始终为微裂缝且分布较为均匀;(3)BRB显著改善了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配、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剪力墙的整体损伤程度较轻,并未出现局部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混合结构 拟动力试验 剪力墙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减震技术在某医院综合楼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7
作者 侯宏涛 王琴 张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147,共8页
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的特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消能器的组合应用方法。文中以某医院综合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提出了消能器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布置原则,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 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的特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消能器的组合应用方法。文中以某医院综合楼抗震加固工程为例,提出了消能器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布置原则,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在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对结构采用组合减震技术加固后,抗震性能提升明显。黏滞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只增加结构的阻尼,不提供刚度,对减小地震作用力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提供的附加阻尼比小于多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只提供刚度,不提供阻尼,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会屈服耗能,为结构提供刚度和阻尼,对于控制结构变形作用明显。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消能器经合理的设计组合,可以有效控制结构变形,减小地震作用力,获得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黏滞阻尼器 组合减震技术 抗震加固 医疗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受力性能参数分析
8
作者 殷占忠 杨永安 张素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中心支撑钢框架中支撑与框架梁柱连接时,节点区域容易发生三轴应力场而导致脆性破坏.为此,用延性铸造连接件代替节点板和梁柱连接,对不同参数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在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该类型防屈曲支撑的... 中心支撑钢框架中支撑与框架梁柱连接时,节点区域容易发生三轴应力场而导致脆性破坏.为此,用延性铸造连接件代替节点板和梁柱连接,对不同参数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在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该类型防屈曲支撑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与耗能性能;分析延性铸造件耗能段长度、耗能板和加劲肋对该类型防屈曲支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型支撑受力时,铸造连接件耗能段率先屈服,随着荷载增加,支撑内核管进入塑性阶段,与铸造连接件共同耗能;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滞回曲线饱满、对称,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铸造件 防屈曲支撑 有限元分析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铅复合分级耗能屈曲约束支撑性能分析
9
作者 贺拥军 刘学文 周绪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7,共9页
传统屈曲约束支撑(BRB)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通常处于弹性状态,不能耗散能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一字型屈曲约束支撑核心板开孔与铅芯组合,提出了一种钢铅复合分级耗能屈曲约束支撑(SLBRB)。首先介绍了SLBRB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其次采用ABAQU... 传统屈曲约束支撑(BRB)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通常处于弹性状态,不能耗散能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一字型屈曲约束支撑核心板开孔与铅芯组合,提出了一种钢铅复合分级耗能屈曲约束支撑(SLBRB)。首先介绍了SLBRB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其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SLBRB建模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研究了铅芯面积、铅芯布置形式和铅芯直径与核心板开孔宽度的比值(径宽比)三个关键参数对SLBRB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SLBRB各关键参数的建议值。结果表明:SLBRB的构造设计合理,铅芯与核心板能够协同工作;滞回曲线饱满,分级耗能能力良好;建议铅芯面积取值应保证Fd/Fc小于0.229;宜采用单根铅芯布置形式;径宽比取值应小于等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分级耗能 滞回特性 铅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移螺杆连接的BRB-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赵俊贤 张家广 王柏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为减小大震下防屈曲支撑(BRB)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开合效应对子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滑移螺杆连接方法,通过对预埋螺杆和锚板表面进行无黏结处理,减小节点板对RC子结构梁柱变形的切向约束,从而将BRB轴力以抗拉不抗剪的方... 为减小大震下防屈曲支撑(BRB)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开合效应对子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滑移螺杆连接方法,通过对预埋螺杆和锚板表面进行无黏结处理,减小节点板对RC子结构梁柱变形的切向约束,从而将BRB轴力以抗拉不抗剪的方式有效传递至RC子结构。对2个滑移节点板连接和1个传统节点板连接的BRB-RC梁柱组合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验证滑移螺杆连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焊接节点连接相比,滑移螺杆连接性能更加稳定,简化了子结构梁柱的受力状态。当层间位移角为2%时,子结构梁剪力和累积耗能降低幅度分别可达37.6%和29%,有效减轻了子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开合效应 滑移螺杆连接 大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胶合木框架-正交胶合木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
11
作者 罗烈 张景翔 +1 位作者 宋晓滨 陈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8-1342,1414,共16页
为研究多高层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胶合木框架‒正交胶合木(CLT)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对5层带钢‒木屈曲约束支撑的胶合木框架‒CLT核心筒结构1∶2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采用单向地震加载,得到7度多遇至9度罕遇各地震烈度... 为研究多高层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胶合木框架‒正交胶合木(CLT)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对5层带钢‒木屈曲约束支撑的胶合木框架‒CLT核心筒结构1∶2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采用单向地震加载,得到7度多遇至9度罕遇各地震烈度下模型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层间位移角、屈曲约束支撑工作情况等数据。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的破坏主要集中在CLT核心筒,屈曲约束支撑有部分自攻螺钉拔出,但整体保持完好,胶合木框架无明显破坏;模型耗能能力较好,阻尼比最高可达12.5%;模型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为1.0~5.0,底层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层;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层间位移角未超过规范要求,未发生结构整体倒塌现象;有限元整体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高层木结构 胶合木框架 正交胶合木(CLT)核心筒 屈曲约束支撑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下梁桥纵向限位装置限位效果振动台试验研究
12
作者 朱俊 杨大海 屈宏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已成为我国中小跨度公路桥梁上最为常用的支座形式,但汶川地震后震害调查表明: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小跨度梁桥梁,地震作用下,由于支座与梁底钢板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导致主梁发生较大移位,甚至发生落梁破坏。为了研...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已成为我国中小跨度公路桥梁上最为常用的支座形式,但汶川地震后震害调查表明: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小跨度梁桥梁,地震作用下,由于支座与梁底钢板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导致主梁发生较大移位,甚至发生落梁破坏。为了研究采用缆索或黏滞阻尼器限制墩、梁相对位移、减小落梁的风险,本文以一座30m跨径的典型简支梁桥为对象,设计、制造了1/4缩比的振动台模型,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缆索或黏滞阻尼器的限位效果。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缆索限位器和黏滞阻尼器均具有较好的位移约束作用;可有效控制强震作用下墩梁间的相对位移,同时采用缆索或黏滞阻尼器约束后,桥墩的地震反应增加较小,可避免下部结构造成严重地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橡胶支座 中小跨径桥梁 缆索限位 黏滞阻尼器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干热环境中风积沙PVA-FRCC板早期收缩开裂性能
13
作者 王玉清 薛延昭 +2 位作者 云泽亚 孙华钧 刘曙光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07-3217,共11页
为探明西部地区大风干热环境中风积沙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olyvinyl alcohol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PVA-FRCC)板早期(7 d)约束收缩和开裂性能,从而促进风积沙的工程应用,减少天然砂石开采,本文以风积沙取代... 为探明西部地区大风干热环境中风积沙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olyvinyl alcohol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PVA-FRCC)板早期(7 d)约束收缩和开裂性能,从而促进风积沙的工程应用,减少天然砂石开采,本文以风积沙取代率、纤维体积率、水胶比及约束度为变量,开展了PVA-FRCC板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了收缩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风积沙取代率和水胶比提高,约束收缩增大;掺入PVA纤维既可以减少约束收缩,也能显著提升风积沙PVA-FRCC板的阻裂能力;风积沙取代率较高且水胶比稍大时,风积沙PVA-FRCC板的阻裂等级最高,综合衡量收缩性能、力学性能、风积沙利用率及经济性等,掺入一定PVA纤维、风积沙取代率适中且水胶比较小的配合比较优;风积沙PVA-FRCC板内部湿度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与收缩变化规律具有高度相关性,反映了收缩变化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风积沙PVA-FRCC板早期约束收缩估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可为风积沙PVA-FRCC板早期收缩估算及裂缝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PVA-FRCC板 约束收缩 干热 湿度 阻裂等级 收缩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承载-耗能双功能的双扭管V型斜撑研究
14
作者 杨鸥 张弘毅 +2 位作者 陈政清 周帅 方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共1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弹塑性扭转变形的承载-耗能双功能阻尼器,采用V字形折线型设计,使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实现弹塑性扭转变形,从而同时提供承载和耗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基本力学参数,并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弹塑性扭转变形的承载-耗能双功能阻尼器,采用V字形折线型设计,使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实现弹塑性扭转变形,从而同时提供承载和耗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基本力学参数,并设计了一种双扭管三折线V字形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斜撑,简称为双扭管V型斜撑.在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条件下,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强,设计位移(50 mm)下的等效黏滞系数达到0.38,达到了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的同类指标.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特性与BRB类似,验证了其作为耗能支撑双功能阻尼器的可行性.仿真结果与试验高度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优化支撑杆初始角度至25°,构件的拉压不平衡系数降低至1.2,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设计的工程可行性.最后,对构件自身的几何非线性导致的拉压不平衡系数过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为后续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阻尼 扭转变形耗能 拟静力试验 拉压不平衡系数 防屈曲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感二次限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研究
15
作者 赵智忠 南坤宁 +1 位作者 陈海 李天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3-3452,I0119,共11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电网中切除故障的关键设备,对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压直流断路器限流能力弱、切除故障慢、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二次限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其利用电容的... 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电网中切除故障的关键设备,对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压直流断路器限流能力弱、切除故障慢、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二次限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其利用电容的反向充电,使耦合电感两次投入限流,实现对故障电流的抑制,在故障切除后可完成重合闸的判定。所提断路器主要利用晶闸管进行断路器故障切除过程中各阶段的转换,且无需单独的电容充电设备,使其造价大大降低。为了验证所提断路器可行性,对其进行了工作过程的原理分析、理论推导以及元件参数的设计,基于PSCAD/EMTDC搭建了单端直流等效系统和四端柔性直流系统对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完成了仿真验证,并与现有拓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断路器在限流能力、故障隔离速度、避雷器吸能、经济性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耦合电感 故障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帛书《易传》管窥先秦儒家“爱民”观念的展开与变迁
16
作者 陈仁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共9页
帛书《易传·系辞》云“理材正辞,爱民安行,曰义”,与此相应的今本《易传·系辞》作“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两相比较,“材”通“财”,不会带来文本的思想差异,而“爱民安行”与“禁民为非”之间的文本差异,显然包含着一... 帛书《易传·系辞》云“理材正辞,爱民安行,曰义”,与此相应的今本《易传·系辞》作“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两相比较,“材”通“财”,不会带来文本的思想差异,而“爱民安行”与“禁民为非”之间的文本差异,显然包含着一种思想的差异乃至变迁。由此上溯于孔子,下至于孟子。由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发展出“爱民”观念的可能性,到帛书《易传》和战国简明确提出“爱民”的思想观念,并辅之以“义”,再到今本《易传》改“爱民安行”为“禁民为非”,从而进一步凸显“义”的独立价值,最后到孟子的“仁民”思想,形成了一条先秦儒家“爱民”观念的变迁与发展线索。这条思想线索有一个更深层的内在的思想基础,即以“仁义之道”为“人道”,并赋予人性,落实于社会生活,从而对传统社会民众的政治主体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先秦儒家 爱民 禁民 仁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基础隔震预制装配式高层建筑抗震性能
17
作者 李春祥 桑增礼 +1 位作者 曹黎媛 王振洲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2-2181,共10页
为探究多种耗能装置联合的混合基础隔震系统对预制装配式高层建筑的减隔震效果,提出了联合使用屈曲约束支撑(BRB)、非线性液体黏滞阻尼器(NFVD)和基础隔震系统(BIS)的混合基础隔震系统(BRB+NFVD+BIS)。定义了BRB屈服强度与隔震支座屈服... 为探究多种耗能装置联合的混合基础隔震系统对预制装配式高层建筑的减隔震效果,提出了联合使用屈曲约束支撑(BRB)、非线性液体黏滞阻尼器(NFVD)和基础隔震系统(BIS)的混合基础隔震系统(BRB+NFVD+BIS)。定义了BRB屈服强度与隔震支座屈服强度比BIR和NFVD总阻尼系数α与隔震支座屈服强度比NIR两个参数。通过结构-混合基础隔震系统的动力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揭示了BIR、NIR和NFVD参数对设置BRB+NFVD+BIS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建议了BIR、NIR和NFVD参数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与非隔震预制装配式高层建筑相比,BRB+NFVD+BIS系统可明显提升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减小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与隔震预制装配式高层结构相比,BRB+NFVD+BIS系统可明显减小隔震层位移,梁-柱节点抗震性能、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彼此基本接近。因此,BRB+NFVD+BIS系统具有更好的隔震层位移控制能力。同时,结果表明BRB+NFVD+BIS系统具有更好的减隔震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础隔震 预制装配式建筑 屈曲约束支撑 非线性液体黏滞阻尼器 BIR NIR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装配式防屈曲支撑螺栓连接方法研究
18
作者 鲁军凯 师韬 +3 位作者 邵盼盼 张宁 姜禹彤 许国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7,共8页
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具有便于拆卸、加工精度易于控制、自重较轻等优点。但传统装配式防屈曲支撑通常无法在震后快速完成损伤检测,且需要对支撑进行整体拆装更换发生局部损伤的元件。为此,提出一种分段装配式防屈曲支撑(SA-BRB),其具有震... 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具有便于拆卸、加工精度易于控制、自重较轻等优点。但传统装配式防屈曲支撑通常无法在震后快速完成损伤检测,且需要对支撑进行整体拆装更换发生局部损伤的元件。为此,提出一种分段装配式防屈曲支撑(SA-BRB),其具有震后便于视检、局部更换损伤部件等优点。通过简化的SA-BRB螺栓连接等效梁模型确定内芯接触力、螺栓撬力以及螺栓轴力三者间关系,提出SA-BRB螺栓连接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模拟结果拟合确定SA-BRB螺栓轴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槽钢翼缘的高度及厚度、槽钢腹板厚度、盖板及垫板的宽度、内芯宽度及螺栓间距等对螺栓撬力系数影响较大;相比中部螺栓连接,相关参数对端部螺栓连接撬力放大作用更为明显,设计时建议考虑1.1倍螺栓轴力放大系数,螺栓纵向间距宜为100~200 mm。建议的螺栓连接设计方法可较好地预测SA-BRB螺栓连接失效模式,为防屈曲支撑相关研究及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防屈曲支撑 分段约束 螺栓连接 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约束式微型BRB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李爱群 何洋 杨参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6-1254,共9页
微型屈曲约束支撑(MBRB)可作为装配式节点耗能元件和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结构消能减震装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点约束式MBRB(MRMBRB),具有屈曲约束性能好、构造简洁易加工、成本可控等特点。设计并制造了4个试件,开展了循环往复加载... 微型屈曲约束支撑(MBRB)可作为装配式节点耗能元件和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结构消能减震装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点约束式MBRB(MRMBRB),具有屈曲约束性能好、构造简洁易加工、成本可控等特点。设计并制造了4个试件,开展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MRMBRB的精细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多点约束弹簧的MRMBRB可有效控制芯杆的受压屈曲行为,芯杆侧向变形仅为1 mm;多点约束弹簧的节距和线径是影响屈曲约束效果的关键设计参数;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模型在不同参数影响下对MRMBRB滞回特征、承载力和变形模式模拟的准确性;弹簧节距的大小与多点约束弹簧对芯杆的屈曲行为控制效果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屈曲约束支撑 多点约束弹簧 滞回曲线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性能研究
20
作者 朱绪林 郭康瑞 +4 位作者 林明强 张岩 高蕊 高莉 高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屈服点的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性能。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内核单元由两种不同屈服强度的芯材共同组成,芯材约束段中间局部区域开孔,并设置内外约束钢管。对比了传统单屈服点防屈...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屈服点的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性能。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内核单元由两种不同屈服强度的芯材共同组成,芯材约束段中间局部区域开孔,并设置内外约束钢管。对比了传统单屈服点防屈曲支撑的抗震耗能性能。研究表明,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具有分段耗能的功能,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性能优良,承载力高,同时可实现定点屈服,可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都能发挥良好的耗能能力,在大震甚至罕遇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耗能能力,实现多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耗能支撑 双屈服点 多重钢管 滞回耗能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