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100 k Vp上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对胰腺强化程度、辐射剂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60例,根据管电压不同分为100 k Vp组和120 k Vp组,每组30例。患者平扫后采用团注追踪技术行动脉...目的探讨100 k Vp上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对胰腺强化程度、辐射剂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60例,根据管电压不同分为100 k Vp组和120 k Vp组,每组30例。患者平扫后采用团注追踪技术行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胰腺和肝脏各期CT值、腹主动脉动脉晚期及门静脉的门静脉期CT值,比较胰腺及肝脏的绝对强化值及两组动脉晚期胰腺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优良指数(FOM)、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SDE)。结果阅片者1、阅片者2对100 k Vp组和120 k Vp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7±0.2)分和(4.8±0.2)分、(4.7±0.3)分和(4.8±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良好(Kappa=0.722,P<0.001)。两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胰腺和肝脏CT值、动脉晚期腹主动脉和腰大肌、门静脉期的门静脉CT值、胰腺及肝脏绝对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00 k Vp组CTDIvol、DLP、ED、SSDE均低于120 k Vp组(P<0.05),FOM高于120 k Vp组(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28 kg/m2的患者,推荐100 k Vp上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胰腺实质强化显著,整体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还能降低辐射剂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像素闪耀(PS)算法在提高中低体重指数(BMI)者70 k Vp腹部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实质器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因腹部肿瘤或血管性疾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全腹CTA扫描...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像素闪耀(PS)算法在提高中低体重指数(BMI)者70 k Vp腹部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实质器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因腹部肿瘤或血管性疾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全腹CTA扫描、BMI<22 kg/m2的患者62例,包括低管电压组(70 k Vp,A组)42例、常规管电压组(120 k Vp,B组)20例,A组经PS处理后的图像为C组(42例)。测量各组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及标准差(SD),并计算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记录辐射剂量,并对各组图像右肾动脉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 A、B、C组间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竖脊肌SD值、肝CNR、肝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较A组CNR提高了133.07%(1.69/1.27),SNR提高了137.74%(10.00/7.26)。3组右肾动脉的重建图像评分中位数均为5.0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A组和B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2.05±0.12)m Gy、(7.36±0.89)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1.53±0.12)m Sv、(5.51±0.72)m Sv,A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MI<22 kg/m^2患者,采用低管电压扫描并PS处理后图像,在不影响实质器官CT值并保证血管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实质器官的图像质量,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100 k Vp上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对胰腺强化程度、辐射剂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60例,根据管电压不同分为100 k Vp组和120 k Vp组,每组30例。患者平扫后采用团注追踪技术行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胰腺和肝脏各期CT值、腹主动脉动脉晚期及门静脉的门静脉期CT值,比较胰腺及肝脏的绝对强化值及两组动脉晚期胰腺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优良指数(FOM)、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SDE)。结果阅片者1、阅片者2对100 k Vp组和120 k Vp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7±0.2)分和(4.8±0.2)分、(4.7±0.3)分和(4.8±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良好(Kappa=0.722,P<0.001)。两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胰腺和肝脏CT值、动脉晚期腹主动脉和腰大肌、门静脉期的门静脉CT值、胰腺及肝脏绝对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00 k Vp组CTDIvol、DLP、ED、SSDE均低于120 k Vp组(P<0.05),FOM高于120 k Vp组(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28 kg/m2的患者,推荐100 k Vp上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胰腺实质强化显著,整体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还能降低辐射剂量。
文摘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像素闪耀(PS)算法在提高中低体重指数(BMI)者70 k Vp腹部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实质器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因腹部肿瘤或血管性疾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全腹CTA扫描、BMI<22 kg/m2的患者62例,包括低管电压组(70 k Vp,A组)42例、常规管电压组(120 k Vp,B组)20例,A组经PS处理后的图像为C组(42例)。测量各组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及标准差(SD),并计算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记录辐射剂量,并对各组图像右肾动脉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 A、B、C组间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竖脊肌SD值、肝CNR、肝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较A组CNR提高了133.07%(1.69/1.27),SNR提高了137.74%(10.00/7.26)。3组右肾动脉的重建图像评分中位数均为5.0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A组和B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2.05±0.12)m Gy、(7.36±0.89)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1.53±0.12)m Sv、(5.51±0.72)m Sv,A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MI<22 kg/m^2患者,采用低管电压扫描并PS处理后图像,在不影响实质器官CT值并保证血管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实质器官的图像质量,有效降低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