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马华根 池茗 +2 位作者 林芷伊 唐元瑜 丛伟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培养基混匀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期间持续观察记录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脊髓微血管段接种24 h后,有少量内皮样细胞爬出;36~60 h细胞集落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72 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鹅卵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组化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99%以上的细胞胞质染成棕红色,为阳性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便捷、稳定的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Ⅷ因子相关抗原 家兔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性EPCs对脊髓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硕 杜怡斌 +5 位作者 杜公文 张辉 余涛 方家刘 高维陆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血单个核细胞,以EBM-2进行诱导培养EPCs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熟的方法获取及鉴定SD大鼠的脊髓NSCs,1×105/ml...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血单个核细胞,以EBM-2进行诱导培养EPCs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熟的方法获取及鉴定SD大鼠的脊髓NSCs,1×105/ml第3代NSCs置于Transwell小室下层与1×105/ml上层原代EPCs进行体外1∶1共培养,以单纯第3代的NSCs培养为对照,培养7 d,双盲法分别计数各组在相差显微镜下神经球形成的数目,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神经球的平均直径,通过5%血清诱导培养NSCs7 d后,行β-微管蛋白-Ⅲ免疫荧光染色,Hoechst细胞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算神经元/细胞总数得出百分率。结果骨髓源性EPCs与脊髓源性NSCs共培养组神经球平均数目为(22.27±3.85)个,平均直径为(61.70±7.21)μm,诱导培养后分化为神经元的平均百分率为(46.10±3.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源性EPCs能促进脊髓源性NSCs增殖及其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S EPCS 增殖 分化 微环境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药物干预修复受损脊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航辉 朱文侠 +4 位作者 李小记 韩振奎 王璐 赵琳 刘伯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研究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 目的:研究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VEGF表达下调,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有所改善,VEGF表达上调,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结论: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β-七叶皂甙钠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异种移植 嗅鞘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Β-七叶皂甙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下内皮祖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杜公文 杜怡斌 +1 位作者 张辉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成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获得SD大鼠的脊髓NSCs及外周血EPCs,再将二者置于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共培养,以单纯的NSCs培养为对照,于第4天对... 目的探讨体外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成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获得SD大鼠的脊髓NSCs及外周血EPCs,再将二者置于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共培养,以单纯的NSCs培养为对照,于第4天对神经球的数目、直径进行测算,测算后将载有EPCs的Transwell小室上层移去,对下层的NSCs进行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原表达并计算NSCs分化神经元百分率,最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培养的NSCs球数目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平均数目为(10.3±2.2)个,直径也呈现出大于对照组的趋势,平均直径可达(48.0±5.3)μm;共培养的NSCs神经元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百分率为(32.2±1.9)%。结论 EPCs在体外能促进NSCs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神经干细胞 共培养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与高氧预处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雯秀 张妍 +5 位作者 张衍军 吴启超 刘亚东 刘宗建 关云 陈学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2,共3页
重复急性间歇性低氧能够增加运动神经元中生长因子与营养因子的表达,在突触可塑性和神经保护中改变关键分子的表达。低氧预处理能有效提高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并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间歇性低氧也是急性脊髓损伤后增强呼吸运动的... 重复急性间歇性低氧能够增加运动神经元中生长因子与营养因子的表达,在突触可塑性和神经保护中改变关键分子的表达。低氧预处理能有效提高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并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间歇性低氧也是急性脊髓损伤后增强呼吸运动的方法之一。高压氧预处理能增强中枢神经对缺氧及缺血的耐受性,有效保护细胞、组织结构,缩短神经细胞的再生周期,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低氧及高氧预处理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预处理 低氧 高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 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6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1 位作者 刘海琴 唐元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大鼠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大鼠脊髓组织,经剪碎、细胞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后接种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FⅧRa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接种的脊髓微血管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大鼠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大鼠脊髓组织,经剪碎、细胞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后接种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FⅧRa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接种的脊髓微血管段呈“短棍样”,培养24 h后有少量短梭形细胞从血管段周围迁移爬出,48 h后逐渐形成“岛屿状”的细胞集落,72 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典型的单层、“鹅卵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细胞FⅧRa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活性好、纯度高的大鼠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