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ISPR/Cas12a偶联金核球形核酸的磺胺二甲嘧啶电化学检测方法
1
作者 黄悦 王乾 +2 位作者 张岩 祁贤菊 王耀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2-310,共9页
磺胺二甲嘧啶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然而,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量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展磺胺二甲嘧啶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 磺胺二甲嘧啶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然而,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量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展磺胺二甲嘧啶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基于CRISPR/Cas12a偶联金核球形核酸构建了一种新型磺胺二甲嘧啶电化学检测方法,以实现对磺胺二甲嘧啶的快速、高灵敏和高特异性检测。以目标物磺胺二甲嘧啶的适体序列为CRISPR/Cas12a的激活链,磺胺二甲嘧啶与其适体序列的特异性结合会抑制CRISPR/Cas12a的反式切割活性,从而使得预修饰于金电极表面的底物探针得以保留,进而引入金核球形核酸以触发杂交链式反应,最终产生显著的电化学信号放大。为了获得最佳检测性能,对靶标磺胺二甲嘧啶与适体的孵育时间、CRISPR/Cas12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发夹探针的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分别为30 min、120 nmol/L、30 min、1µmol/L、100 min。所构建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对磺胺二甲嘧啶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6~600 ng/mL,检测限低至6 pg/mL,同时对目标抗生素与其他干扰抗生素表现出较好的区分能力。此外,本方法成功应用于对实际食品样本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检测,测得回收率在98.07%~106.90%之间,展现出潜在的食品安全检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金纳米颗粒 球形核酸 磺胺二甲嘧啶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Sn-SnSb合金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尧 吴娇红 +3 位作者 王琪 黄令 李君涛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4,共5页
锂离子电池Sn负极材料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其容量随周期循环急剧衰减.若Sn与Sb形成SnSb合金可以改善其循环性能.本文采用有机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球形Sn-SnSb合金纳米粒子,其首周期循环充电容量1235.9 mAh·g-1,放电容量为785.9 mAh... 锂离子电池Sn负极材料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其容量随周期循环急剧衰减.若Sn与Sb形成SnSb合金可以改善其循环性能.本文采用有机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球形Sn-SnSb合金纳米粒子,其首周期循环充电容量1235.9 mAh·g-1,放电容量为785.9 mAh·g-1,经过50周的循环之后其放电容量保持在409.2 mAh·g-1,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sn-snsb纳米粒子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摩擦学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 王德祥 +1 位作者 郭峰 栗心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6,共12页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离子液)作为纳米流体基液,以氧化铝和铜纳米颗粒分别作为高硬度类和低硬度类球形纳米颗粒的代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减摩抗磨的摩擦...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离子液)作为纳米流体基液,以氧化铝和铜纳米颗粒分别作为高硬度类和低硬度类球形纳米颗粒的代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减摩抗磨的摩擦学机理,并进一步揭示了纳米流体在砂轮磨粒/工件磨削界面润滑成膜的摩擦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加工中,砂轮磨粒/工件磨削界面形成了边界润滑膜。由于铜纳米颗粒硬度远低于砂轮磨粒及镍基合金工件,会在磨粒/工件界面出现压缩、剪切、铺展和分离等一系列摩擦学行为,并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这层固体膜通过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来减小切向磨削力,相较于微量润滑工况可使切向磨削力减小4.6%。由于氧化铝纳米颗粒硬度高于镍基合金工件,故在磨削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本的球形纳米结构,会在磨粒/工件界面出现滑移、滚动和抛光三种摩擦学行为,抛光划痕可增大离子液体的浸润面积,并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类滚珠”的滚动行为可将磨粒工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使切向磨削力较微量润滑工况减小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球形纳米颗粒 摩擦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纳米钛酸钡球形颗粒 被引量:24
4
作者 宋方平 朱启安 +1 位作者 王树峰 陈万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5-358,共4页
O引言 BaTiO2陶瓷是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及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的电子陶瓷材料。不仅是重要的电子陶瓷、PTC陶瓷原料,而且也是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必要组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注重材料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O引言 BaTiO2陶瓷是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及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的电子陶瓷材料。不仅是重要的电子陶瓷、PTC陶瓷原料,而且也是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必要组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注重材料颗粒的大小和形貌,当材料的粒径达到纳米级时,材料的性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这种具有纳米尺度、球形颗粒的电子陶瓷材料,可能还具有一些新的物理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BaTiO3粉体的制备方法有:固相煅烧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液 球形粒子 钛酸钡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单分散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球形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连喜 李洁 +3 位作者 李曦 翟鹏程 张江涛 张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0-1465,共6页
在水溶液中,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前驱体,氨水(NH3.H2O)为催化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高度单分散的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VSQ)球形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N... 在水溶液中,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前驱体,氨水(NH3.H2O)为催化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高度单分散的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VSQ)球形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NH3.H2O与表面活性剂SDBS的用量对PVSQ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影响很大,而前驱体VTES的用量对PVSQ的粒径无明显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热重(TG)分析对产物的形貌、粒径和粒径分布、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 球形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连续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光艳 龙沁 +3 位作者 谢克难 王虎 付志强 肖欢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在常温下,以微乳液为反应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半连续的方法制备纳米铜粉.研究了分散剂、水相含量(水油比)、铜离子初始浓度对粒径与形貌的影响,对产品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纳米... 在常温下,以微乳液为反应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半连续的方法制备纳米铜粉.研究了分散剂、水相含量(水油比)、铜离子初始浓度对粒径与形貌的影响,对产品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铜粉为球形,纯度高,平均粒径约为5-10nm.此方法将微乳液制备纳米铜粉的产出效率提高3倍,并能重复利用有机溶剂与表面活性剂,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球形纳米铜粉 制备 半连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球形度对平板通道中Al_(2)O_(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刚 张倩 马兵善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数值研究了水中添加立方体形、球形或柱状Al_(2)O_(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在平板通道中的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分析了纳米颗粒球形度、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对平板通道中Al_(2)O_(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 数值研究了水中添加立方体形、球形或柱状Al_(2)O_(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在平板通道中的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分析了纳米颗粒球形度、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对平板通道中Al_(2)O_(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一定时,随着纳米颗粒球形度减小,通道壁面平均努赛尔数增大,对流换热增强;当纳米颗粒球形度一定时,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的增大,通道壁面平均努赛尔数增大,对流换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制对流 纳米颗粒球形度 平行平板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金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于双酚A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颖 陈丽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9-824,共6页
该文制备了二氧化硅/金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Si O2/Au/GCE),提出了一种简便检测双酚A(BP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Si O2和Si O2/Au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 该文制备了二氧化硅/金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Si O2/Au/GCE),提出了一种简便检测双酚A(BP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Si O2和Si O2/Au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Si O2/Au/GCE的表面电化学特性,同时用CV、计时库仑法(CC)、控制电位电解库仑法、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研究了BPA在Si O2/Au/GCE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实验参数,并得到电化学动力参数。实验发现:Si O2/Au/GCE对BP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为GCE上的3倍,且BPA在Si O2/Au/GCE上的氧化过程为2电子2质子的完全不可逆电极过程。在最佳条件下,BPA的氧化峰电流分别在0.01~0.50μmol/L和0.50~25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10-8mol/L。用于一次性手套中BPA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9%~105.3%,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对照,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金复合膜 玻碳电极 双酚A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状功能性烟草花叶病毒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9
作者 吴业红 赵霞 +2 位作者 胡君 林园 王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烟草花叶病毒(TMV)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分散性、多价性、低成本等优点,已作为功能材料的基本构筑单元应用于光电器件、组织工程、疫苗载体,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等研究领域。然而,相比于棒状的TMV,球状TMV纳米颗粒无核酸分子,抗环境... 烟草花叶病毒(TMV)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分散性、多价性、低成本等优点,已作为功能材料的基本构筑单元应用于光电器件、组织工程、疫苗载体,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等研究领域。然而,相比于棒状的TMV,球状TMV纳米颗粒无核酸分子,抗环境影响能力更强,比表面积更大。本文利用蛋白质的热致变性原理,对经基因和化学改性后的棒状TMV如半胱氨酸突变体(TMV-Cys)、赖氨酸突变体(TMV-EPMK)和β-环糊精(β-CD)修饰的TMV(TMV-β-CD)进行热变性处理,探究其形成球型纳米颗粒(TMV-SNP)的能力及功能性。结果显示,改性后的TMV经历热变性后可得到形貌均一的球型纳米颗粒,且其暴露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基团Cys、Lys和β-CD仍具有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热变性 球型纳米颗粒 功能性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刻蚀比色法检测褪黑激素
10
作者 肖传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4-1547,共4页
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氯金酸刻蚀球形纳米银检测褪黑激素的简单、高灵敏比色探针。纳米银可被氯金酸氧化刻蚀为Ag+,同时还原生成的纳米金沉积在刻蚀后的纳米银表面,导致其溶液的吸光度降低和颜色增强(由黄色变为橘黄色)。当向体系中加入... 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氯金酸刻蚀球形纳米银检测褪黑激素的简单、高灵敏比色探针。纳米银可被氯金酸氧化刻蚀为Ag+,同时还原生成的纳米金沉积在刻蚀后的纳米银表面,导致其溶液的吸光度降低和颜色增强(由黄色变为橘黄色)。当向体系中加入褪黑激素时,氯金酸被还原,抑制了纳米银的刻蚀,从而使得溶液吸光度增加和颜色变浅。结果显示,在0.1 nmol/L^1.0 mmol/L范围内,褪黑激素浓度对数值(lgC)与其吸光度改变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A=0.0498+0.516lgC,相关系数(R2)为0.9964,检出限为0.09 nmol/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人体尿液和葡萄中的褪黑激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纳米银 比色 刻蚀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氮化钒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玲 刘恒 +1 位作者 张仰慧 王远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99,共4页
Vanadium pentoxide gel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sol-gel method,and freezed drying to get the vanadium pentoxide xerogel,which were ammonolyzed to vanadium nitride nanoparticals in high purity anhydrous NH3 atmosphere.... Vanadium pentoxide gel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sol-gel method,and freezed drying to get the vanadium pentoxide xerogel,which were ammonolyzed to vanadium nitride nanoparticals in high purity anhydrous NH3 atmosphere.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vanadium nitride nanoparticles have homogeneous spherical 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2 nm,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s to face-cub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钒 氮化还原 纳米颗粒 球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ZnSnS_4纳米晶的溶剂热法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志强 魏爱香 +1 位作者 招瑜 刘俊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98-2303,共6页
利用溶剂热制备了Cu2ZnSnS4(CZTS)球形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谱(EDS)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能进行... 利用溶剂热制备了Cu2ZnSnS4(CZTS)球形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谱(EDS)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球形纳米晶具有锌黄锡矿结构,球形颗粒的直径为190~300nm,每个球形颗粒是由很多平均尺寸大约24nm的纳米晶构成。纳米晶具有锌黄锡矿结构,其禁带宽度约为1.55eV。同时研究了反应前驱溶液中不同量的硫脲和氯化锌对所制备的CZTS纳米颗粒的结构、原子组分比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溶剂热 Cu2ZnSnS4 球形纳米颗粒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状二氧化硅改善聚酯薄膜耐电晕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春明 唐荣芝 +2 位作者 张世明 唐安斌 彭宗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64,共6页
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球状SiO2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发现其粒径分布均匀,且为无定形或微晶结构。将纳米球状SiO2粒子以原位合成方法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PET)中,采用超声分散,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聚酯薄膜,... 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球状SiO2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发现其粒径分布均匀,且为无定形或微晶结构。将纳米球状SiO2粒子以原位合成方法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PET)中,采用超声分散,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聚酯薄膜,并测试其耐电晕性能,讨论了粒径、SiO2含量和PET薄膜厚度对耐电晕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球状二氧化硅的引入,有机-无机网络结构的形成使薄膜内部形成反向电场,延缓了电晕老化,使相同厚度(250μm)的聚酯薄膜耐电晕电压性能提升20%左右,采用350μm厚度耐电晕PET开发的Tedler-PET-Tedler(TPT)复合背板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压可达到1500V,能满足新型光伏组件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薄膜 球状粒子 二氧化硅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钯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杰 朱文仙 +2 位作者 张小会 唐华东 黄荣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48-5056,共9页
以醋酸钯为前体、有机氢硅烷为还原剂开发了一种简单温和的疏水性钯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通过调节前体、保护剂和还原剂的配比,在氯仿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合成了疏水性的钯纳米团簇和钯纳米球。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光... 以醋酸钯为前体、有机氢硅烷为还原剂开发了一种简单温和的疏水性钯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通过调节前体、保护剂和还原剂的配比,在氯仿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合成了疏水性的钯纳米团簇和钯纳米球。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循环伏安法(CV)、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这两种钯纳米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TEM观察表明这两种钯纳米材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接触角测试表明钯纳米团簇与钯纳米球均具有疏水性。CV测定结果显示这两种钯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稳定性,钯纳米团簇比钯纳米球对乙醇氧化具有更突出的电催化性能,表明钯纳米团簇结构稳定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SERS测试表明钯纳米团簇是一种优良的疏水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利用这种基底对疏水性致癌物3,4-苯并芘和联苯胺进行了SERS快速检测,检测限为0.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纳米团簇 钯纳米球 合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磁性纳米粒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小角X光光散射表征
15
作者 余玄机 王伟华 +2 位作者 李莉 郭旭虹 周志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通过光乳液聚合法在聚苯乙烯球上接枝聚丙烯酸链形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以SPB为纳米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原位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磁纳米粒子(MNP),并多次负载增加体系中的磁含量。通过小角X光光散射表征手段,研究了SPB中负载MNP的含量和... 通过光乳液聚合法在聚苯乙烯球上接枝聚丙烯酸链形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以SPB为纳米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原位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磁纳米粒子(MNP),并多次负载增加体系中的磁含量。通过小角X光光散射表征手段,研究了SPB中负载MNP的含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刷子层中,随着负载次数增加,MNP的含量增加,其浓度分布变得越来越不均匀,并且浓度分布由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浓度分布和空间阻力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聚电解质刷 磁纳米粒子 小角X光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ing the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high energetic material nanocrystals 被引量:7
16
作者 Raj KUMAR Prem Felix SIRIL Pramod SON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82-389,共8页
Morphology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of powerful high energetic compounds(HECs) such as l,3,5-trinitro-l,3,5-triazinane(RDX) and 1,3,5,7-tetranitro-l,3,5,7-tetrazocane(HMX) were achieved by a simple solven... Morphology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of powerful high energetic compounds(HECs) such as l,3,5-trinitro-l,3,5-triazinane(RDX) and 1,3,5,7-tetranitro-l,3,5,7-tetrazocane(HMX) were achieved by a simple solvent—antisolvent interaction(SAI) method at 70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lvents on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nano-HEC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nano-HECs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imaging.X-ray diffraction(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studies revealed that RDX and HMX were precipitated in their most stable polymorphic forms,i.e.a and P,respectively.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oupled wit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A-DS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response of the nanoparticles was similar to the respective raw-HECs.HEC nanoparticles with spherical and rod shaped morphology were observed under different solvent conditions.The mean particle size also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the use of different sol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粒径 高含能材料 形貌 纳米晶体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示扫描量热法 纳米颗粒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诱导Aspergillus sp. WL-Au合成纳米金的特性
17
作者 周浩 陈欢 +5 位作者 王柔荑 赵博 李炫莹 沈文丽 张珩琳 曲媛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纳米金凭借其独特的光电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污染控制及医学诊断等领域。近年来,微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具有绿色低毒、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倍受关注。然而,如何对纳米金的形貌尺寸进行定向调控仍... 纳米金凭借其独特的光电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污染控制及医学诊断等领域。近年来,微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具有绿色低毒、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倍受关注。然而,如何对纳米金的形貌尺寸进行定向调控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选取Fe^(3+)、Zn^(2+)、Al^(3+)、Co^(2+)、Ni^(2+)、Pb^(2+)及Sn^(2+)等多种金属离子,诱导曲霉菌(Aspergillus sp.) WL-Au合成纳米金,对其形貌进行定向调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经Fe^(3+)、Sn^(2+)诱导的菌株合成的纳米金分散性较好,其余金属离子诱导菌株合成的纳米金单分散性较差、易沉聚。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金属离子诱导菌株合成的纳米金为球形和伪球形,有少量的三角形;其中,经Fe^(3+)诱导后,菌株WL-Au胞外合成形貌均一、粒径较小的球形纳米金,而经Pb^(2+)诱导后,合成形貌均一的纳米棒。此外,Fe^(3+)诱导菌株合成的球形纳米金对4-硝基苯酚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性能,其催化速率常数k为13.3×10^(-3)s^(-1)。研究表明曲霉菌(Aspergillus sp.)WL-Au经Fe^(3+)诱导后可显著提高胞外合成纳米金的能力,且合成的纳米金具有形貌均一、分散性好、催化速率高的特点,在催化还原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诱导 ASPERGILLUS sp. 球形纳米金 定向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磷酸铁锂纳米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苑 阮丁山 +1 位作者 曾勇 张莹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1-154,158,共5页
以球孔碳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了纳米磷酸铁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扣电测试表征材料的性能。相比一步法,两步法合成的磷酸铁锂晶粒更小,各项电化学性能更好。结果显示:两步法磷... 以球孔碳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了纳米磷酸铁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扣电测试表征材料的性能。相比一步法,两步法合成的磷酸铁锂晶粒更小,各项电化学性能更好。结果显示:两步法磷酸铁锂的放电比容量在1C放电比容量为136mAh/g,循环后,比容量无明显衰减;而一步法磷酸铁锂1C放电比容量为108.9mAh/g,循环后比容量迅速衰减到100mAh/g以下。晶粒大小对于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关键影响,而模板有利于控制磷酸铁锂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球孔碳模板 纳米颗粒 一步法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SiC球形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吸波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忠宁 何秦川 +1 位作者 王益群 任良贵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特殊结构和组成是决定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自组装技术合成碳包覆二氧化硅(SiO_(2)@C)的球形纳米颗粒,经高温热处理后制备出中空SiC球形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和物相分析,采... 特殊结构和组成是决定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自组装技术合成碳包覆二氧化硅(SiO_(2)@C)的球形纳米颗粒,经高温热处理后制备出中空SiC球形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和物相分析,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借助SiC的介电损耗以及其特殊的微观结构对其吸波性能进行调控,并模拟计算不同涂层厚度下样品的反射损耗(RL)。结果表明,随着SiO_(2)@C中碳含量的增加,经高温热处理后生成的SiC纳米颗粒由不规则的形状转变为中空球形纳米颗粒结构。在频率为14.06 GHz时,样品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18.23 dB,有效吸收频带(RL≤-10 dB)达到了5.34 GHz,对应的涂层厚度为1.9 mm,体现出厚度薄、吸收频带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C 高温热处理 中空SiC球形纳米颗粒 电磁波 最小反射损耗(R_(L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荧光检测功能的太阳能蒸发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李佳 李新 +1 位作者 金越波 李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5-289,298,共6页
基于碳量子点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系统,将碳量子点的荧光效应与光热效应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利用单宁酸(TA)和氨基硅烷化试剂(APTES)对脱木素木材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呈现层级排列的球纳米颗粒,增加表面粗糙度,提... 基于碳量子点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系统,将碳量子点的荧光效应与光热效应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利用单宁酸(TA)和氨基硅烷化试剂(APTES)对脱木素木材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呈现层级排列的球纳米颗粒,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界面亲水性。然后,用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分散碳量子点,并旋涂于脱木质素木材的上表面,PVA可以有效地阻止碳量子点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导致的荧光猝灭。此外,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优化APTES的生长时间和浓度,获得该体系最佳的水蒸发速率和荧光强度。在1个太阳光辐照下,水蒸发速率最高达到了2.5kg/(m^(2)·h),并且具有优异的荧光传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 水蒸发 球纳米粒子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