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绝缘子污秽等级检测
1
作者 徐德智 崔俊杰 +2 位作者 袁冬 宋治波 曹雯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5,共6页
在线检测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等级对污闪防治有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绝缘子污秽等级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利用高光谱试验平台对人工、自然样品进行图谱信息采集和黑白校正;选取一定的区域进行反射率数据采集,用光谱-空... 在线检测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等级对污闪防治有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绝缘子污秽等级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利用高光谱试验平台对人工、自然样品进行图谱信息采集和黑白校正;选取一定的区域进行反射率数据采集,用光谱-空间自适应总变差模型对谱线进行平滑处理;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对谱线波段进行分数排名,提取权重靠前的波段;根据光谱数据以及提取的特征波段,建立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污秽等级分类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人工样品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5%,对自然污秽样品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85%。因此,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绝缘子污秽等级,为后续的绝缘子污秽等级光谱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污秽等级 高光谱技术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光谱-空间自适应总变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变分自适应图像去噪模型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红英 彭启琮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通过分析三种主要变分去噪模型(调和、全变分以及广义全变分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分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模型。该模型根据噪声图像的信噪比,采用高斯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克服了全变分模型引入的阶梯效应;利用图像中每一像... 通过分析三种主要变分去噪模型(调和、全变分以及广义全变分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分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模型。该模型根据噪声图像的信噪比,采用高斯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克服了全变分模型引入的阶梯效应;利用图像中每一像素点的梯度信息,自适应选取去噪模型中决定扩散强弱的参数p(x,y),使接近边缘处平滑较弱,远离边缘处平滑较强。数值实验表明,本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取得了很好的降噪性能,其峰值信噪比(PSNR)在高噪声水平下,较其他变分方法至少提高1.0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图像复原 全变分模型 自适应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总变差模型与自适应形态学的织物瑕疵检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波 汤春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49,162,共6页
为解决目前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中,因织物纹理的多样性与瑕疵形状尺寸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纹理模型与自适应数学形态学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首先采用相对总变差模型对织物图像进行滤波以... 为解决目前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中,因织物纹理的多样性与瑕疵形状尺寸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纹理模型与自适应数学形态学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首先采用相对总变差模型对织物图像进行滤波以去除织物纹理,然后在得到的灰度图像上直接进行基于自适应邻域的灰度形态学运算,形态学算子采用开运算算子,最终得到织物瑕疵的增强图像。采用基于相对总变差模型与自适应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与2种已知的Gabor算法进行比对,对4类典型织物瑕疵进行检测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更好地提取织物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瑕疵 结构-纹理模型 相对总变差模型 数学形态学 自适应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变分模型的图像去噪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杨 温兴平 +1 位作者 张丽娟 王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4期183-186,共4页
为了有效抑制噪声,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变分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将调和模型和全变分模型进行融合,增强模型的去噪性能,根据自适应选取组合系数,组合系数较大时偏向于全变分模型,较小时偏向于调和模型,这样不仅可以... 为了有效抑制噪声,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变分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将调和模型和全变分模型进行融合,增强模型的去噪性能,根据自适应选取组合系数,组合系数较大时偏向于全变分模型,较小时偏向于调和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阶梯效应,同时保护边缘细节,采用仿真对比实验以测试模型性能。结果表明,相对其他去噪模型,相同条件下,该模型取得更优的去噪声效果,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调和模型 全变分模型 自适应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与自适应全变差的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武晓玥 郭宝龙 李雷达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0-365,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和自适应全变差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通过NSCT对含噪图像进行分解,根据高斯比例混合(GSM)模型建立图像模型;然后利用贝叶斯估计进行图像去噪,重构后得到初次去噪图像;最后,结合...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和自适应全变差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通过NSCT对含噪图像进行分解,根据高斯比例混合(GSM)模型建立图像模型;然后利用贝叶斯估计进行图像去噪,重构后得到初次去噪图像;最后,结合自适应全变差模型对初次去噪图像进行重构滤波,得到最终的去噪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图像中的Gibbs伪影及噪声,在去噪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和边缘保持性能上都优于已有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 自适应全变差 高斯比例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全变差和自适应正则化参数的图像去模糊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晓梅 向雨晴 +1 位作者 刘亚男 郑秀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5-211,共7页
为更好地复原图像的纹理细节,避免求解图像去模糊模型时面临正则化参数难以选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全变差(FOTV)模型和自适应更新正则化参数的非盲去模糊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在分析不同分数阶下FOTV的幅频响应特性的基础上,采... 为更好地复原图像的纹理细节,避免求解图像去模糊模型时面临正则化参数难以选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全变差(FOTV)模型和自适应更新正则化参数的非盲去模糊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在分析不同分数阶下FOTV的幅频响应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分数阶次的FOTV模型约束图像的平滑(低频)部分和纹理细节(高频)部分,从而建立图像非盲去模糊重建模型。其次,为了有效地求解重建模型和实现两个正则化参数的自适应更新,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将原本含有两个正则化参数的复杂问题分解成两个相对容易的子问题进行求解,每个子问题只含一个正则化参数。最后,根据偏差准则,在迭代求解过程中实现了两个正则化参数的自适应更新。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包含平滑、边缘和纹理细节的多幅图像中,测试4种不同模糊核下的去模糊效果;与传统的4种去模糊算法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自适应地更新两个正则化参数,对于纹理细节适中的图像具有较好的去模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盲图像去模糊 分数阶全变差模型 自适应正则化参数更新 纹理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扩散控制的图像同步去噪增强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贾迪 董娜 +1 位作者 孟祥福 孟琭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6期230-233,共4页
在图像获取过程中,常得到含有噪声和对比度较差的图像,为更好地去除图像的噪声与增强对比度,提出一种基于矢量扩散控制的图像同步去噪增强方法。分析全变分(TV)模型的构造,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矢量扩散控制的方式改造该模型的后项... 在图像获取过程中,常得到含有噪声和对比度较差的图像,为更好地去除图像的噪声与增强对比度,提出一种基于矢量扩散控制的图像同步去噪增强方法。分析全变分(TV)模型的构造,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矢量扩散控制的方式改造该模型的后项,更好地控制扩散在图像边缘处的粒度。给出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的微分模型结构,并与改进后的TV模型融合实现图像的同步去噪与反差增强。通过2组实验从成像质量和灰度分布上比较处理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TV模型在去噪过程中出现的阶梯效应,而且能够改善图像对比度,提高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噪 反差增强 直方图均衡 全变分模型 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模型 矢量扩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适应广义整体变分图像降噪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雷阜 李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9-1703,1750,共6页
针对自适应广义整体变分(AGTV)图像降噪模型对图像边缘信息定位精度不高及提取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图像降噪效果和峰值信噪比,提出了改进的AGTV(IAGTV)图像降噪模型.一方面,该算法换用精度更高的梯度计算方法,相对于AGTV更精确地定位图像... 针对自适应广义整体变分(AGTV)图像降噪模型对图像边缘信息定位精度不高及提取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图像降噪效果和峰值信噪比,提出了改进的AGTV(IAGTV)图像降噪模型.一方面,该算法换用精度更高的梯度计算方法,相对于AGTV更精确地定位图像边缘;另一方面,为优化图像预处理的滤波过程,用高斯-拉普拉斯联合变换替代高斯平滑滤波,更有利于检测图像边缘信息,在实现降噪的同时防止边缘信息弱化.数值仿真实验得出,IAGTV模型的复原图像峰值信噪比相对于固定p值的GTV模型提高了大约1.0 d B,比AGTV模型提高了至少0.2 d B.实验结果表明IAGTV具有良好的图像降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降噪 边缘信息 广义整体变分模型 自适应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L^p范数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际朝 李维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为了克服L2范数的去噪模型不能保持图像边缘和L1范数的总变差(total variation,TV)模型容易引起梯子现象的缺陷,提出了一个基于Lp(1≤p≤2)范数的自适应模型,并且给出了自适应函数p(x,y)的构造公式。将Primal-Dual方法应用到自适应模型... 为了克服L2范数的去噪模型不能保持图像边缘和L1范数的总变差(total variation,TV)模型容易引起梯子现象的缺陷,提出了一个基于Lp(1≤p≤2)范数的自适应模型,并且给出了自适应函数p(x,y)的构造公式。将Primal-Dual方法应用到自适应模型的求解中,给出了求解自适应模型的公式。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模型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持了边缘的信息,且能削弱梯子现象,所恢复的图像在信噪比等方面比原来的两种模型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自适应模型 L^p范数 总变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适应变分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亚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21,共5页
遥感图像经常被条带噪声污染,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为了去除条带噪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自适应变分的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对条带噪声建模,并利用信噪比较高的区域估计出模型的增益和偏置;然后,在变分法的框架下,构建能量函数,并引入... 遥感图像经常被条带噪声污染,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为了去除条带噪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自适应变分的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对条带噪声建模,并利用信噪比较高的区域估计出模型的增益和偏置;然后,在变分法的框架下,构建能量函数,并引入空间自适应正则因子,根据图像空间信息自适应调整正则参数;最后,采用分裂式Bregman算法优化能量函数,得到去噪图像的最优解。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将实际遥感图像等效视数由37.26提高到76.48,辐射质量提升因子提高到8.52 d B。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去除条带噪声,保留图像细节,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条带噪声 空间自适应 全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张量全变差再优化稀疏高光谱解混
11
作者 崔颖 王恒 朱海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7-1093,共7页
为改善全变差正则化变量分离与增广拉格朗日(SUnSAL-TV)算法求解的丰度存在过平滑与边界模糊的现象,本文提出结构张量全变差(STV)再优化的稀疏解混算法(SUnSAL-TV-STV),用STV正则项校正SUnSAL-TV算法求解的丰度矩阵。本文在合成数据集... 为改善全变差正则化变量分离与增广拉格朗日(SUnSAL-TV)算法求解的丰度存在过平滑与边界模糊的现象,本文提出结构张量全变差(STV)再优化的稀疏解混算法(SUnSAL-TV-STV),用STV正则项校正SUnSAL-TV算法求解的丰度矩阵。本文在合成数据集与真实高光谱数据集上进行算法仿真,合成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解混重建误差提高0.01~0.03且具有最高的解混成功率,通过对真实数据解混丰度图的观察,本文算法较好地修复了SUnSAL-TV算法求解丰度图的过平滑与边界模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解混 稀疏解混 空间信息 结构张量 全变差 重建误差 解混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高光谱图像解混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绍泉 黄志浩 +4 位作者 邓承志 李璠 徐晨光 吴朝明 汪胜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53-2461,共9页
针对传统稀疏解混方法对丰度的稀疏性表征不充分及空间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迭代加权稀疏解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解混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在协同稀疏解混的基础上引入光谱加权... 针对传统稀疏解混方法对丰度的稀疏性表征不充分及空间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迭代加权稀疏解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加权协同稀疏和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解混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在协同稀疏解混的基础上引入光谱加权因子进一步刻画丰度系数的行稀疏性,以促进所有像元之间的联合稀疏性;另一方面引入各向异性全变差空间正则化促进图像同质区域的平滑性,以提高解混的准确性.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该模型,通过迭代,利用内外部双循环迭代方法对光谱加权因子和丰度系数进行优化.模拟和真实的高光谱数据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能大幅提高混合像元分解的精度,在稀疏解混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稀疏解混 光谱加权协同稀疏 TV正则项 空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器的局部自适应全变分图像去噪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宝丽 何泊 +1 位作者 王治国 庞志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综合利用冲击滤波器和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器对含噪图像做预处理,然后基于边缘检测函数建立反映图像局部特征的自适应权函数,构建能同时兼顾图像平滑去噪与边缘保留的局部自适应性的全变分模型,并建议用本原对偶算法快速求解。实验... 综合利用冲击滤波器和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器对含噪图像做预处理,然后基于边缘检测函数建立反映图像局部特征的自适应权函数,构建能同时兼顾图像平滑去噪与边缘保留的局部自适应性的全变分模型,并建议用本原对偶算法快速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全变分图像去噪模型相比,该局部自适应全变分模型在消除噪声的同时能很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轮廓和纹理等细节特征,得到的复原图像在客观评价标准和主观视觉效果方面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自适应权函数 全变分模型 本原对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约束下的双边全变差正则化超分辨率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芹 马志强 +1 位作者 单勇 党建国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9-604,共6页
在经典的双边全变差(BTV)超分辨率重建中,加权系数和正则化参数的恒定性导致重建结果边缘保持能力受限。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约束的BTV正则化先验模型。算法首先定义了图像的局部邻域残差均值以区分当前像素属于平坦区域还是边缘区域... 在经典的双边全变差(BTV)超分辨率重建中,加权系数和正则化参数的恒定性导致重建结果边缘保持能力受限。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约束的BTV正则化先验模型。算法首先定义了图像的局部邻域残差均值以区分当前像素属于平坦区域还是边缘区域;然后针对加权系数的不变性导致边缘削弱的问题,利用边缘方向和垂直边缘方向扩散性的不同,设计自适应权重矩阵;最后根据代价函数的极值问题推导出迭代公式,从而进行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重建过程中采用自适应的方法确定正则化参数,以便求得代价函数的全局最优解,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双三次线性插值法和经典BTV算法相比,该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高的峰值信噪比,更多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正则化 双边全变差模型 自适应约束 边缘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2空谱全变差正则化下的高光谱图像去噪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曾海金 蒋家伟 +2 位作者 赵佳佳 王艺卓 谢晓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8-222,共15页
针对高光谱图像的复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核范数最小化和全局L1-2空谱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复原模型.首先,将高光谱图像划分成局部交叠的三维图块,在提高局部低秩性的同时减少核范数最小化带来的信息损失;然后,建立稀疏表达能力更... 针对高光谱图像的复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核范数最小化和全局L1-2空谱全变差正则化的高光谱复原模型.首先,将高光谱图像划分成局部交叠的三维图块,在提高局部低秩性的同时减少核范数最小化带来的信息损失;然后,建立稀疏表达能力更强的L1-2空谱全变差正则项,不仅能表示空间稀疏先验,而且还能发掘光谱稀疏先验;最后联合两者的优势,在局部上利用核范数最小化惩罚光谱低秩性,在全局上利用L1-2空谱全变差约束高光谱的空间和光谱稀疏性,建立新的高光谱图像复原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去除高斯噪声、脉冲噪声、死线噪声及其混合噪声,而且减少了对噪声独立同分布假设的依赖,能部分抑制与结构相关的噪声.通过对模拟的和真实的高光谱图像进行大量的实验仿真,并与经典的基于低秩和全变差的复原方法相比,本文模型复原结果的平均峰值信噪比提高1.36 dB,平均结构性相似指标提高0.004,而Q-测度降低1.35,平均光谱角降低0.64,复原精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局部低秩 L1-2空谱全变差 凸函数差算法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D的陕西省STN空间变异因子交互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琦 常庆瑞 +2 位作者 黄勇 史博太 落莉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1-169,共9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了不同气候区域土壤全氮(STN)空间变异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陕西省STN表现出中等变异强度,平均含量为0.91 g/kg。STN含量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性,秦巴区STN平均含量最高,为1....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了不同气候区域土壤全氮(STN)空间变异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陕西省STN表现出中等变异强度,平均含量为0.91 g/kg。STN含量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性,秦巴区STN平均含量最高,为1.40 g/kg;蒙中区最低,为0.37 g/kg。整体上,STN含量变异受自然因素影响程度高于人文因素。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单因子影响力最大(q为0.63~0.86),其次为县级行政区划(q为0.13~0.67)。其它因素中,陕西省市级行政区划、日照时长单因子影响力较大,q均达到0.50以上;秦巴区与蒙中区土壤亚类影响力最大(q为0.22~0.30);渭河区市级行政区划单因子影响程度最高(q为0.31);晋陕甘区与蒙东区影响力最大因子分别为化肥施用量(q为0.47)、有效磷含量(q为0.26)。各因子对STN含量变异存在交互作用,交互影响力较单因子有所提升,表现出互相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含量 空间变异 陕西省 影响因子 地理探测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空谱全变差和双域低秩约束的高光谱图像去噪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鹏丹 宁纪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1-285,共15页
由于成像设备、传输条件等因素影响,高光谱图像常常会携带多种噪声。为提升高光谱图像后续应用的效果,去除噪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高光谱图像的先验结构特征,提出基于张量低秩分解、混合空谱梯度域低秩分解及组稀疏先验的高光... 由于成像设备、传输条件等因素影响,高光谱图像常常会携带多种噪声。为提升高光谱图像后续应用的效果,去除噪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高光谱图像的先验结构特征,提出基于张量低秩分解、混合空谱梯度域低秩分解及组稀疏先验的高光谱图像去噪模型。首先,引入高阶梯度,充分挖掘高阶差分各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1阶和2阶梯度算子将高光谱图像从原域变换到梯度域,在混合梯度张量上建立加权的l_(1,2)范数来探索高光谱图像的梯度组稀疏先验;其次,同时在梯度域和原域探索高光谱图像的低秩先验。通过变换域低秩理论证明了梯度域的低秩性,并用核范数最小化来约束梯度域的低秩特征;然后,采用经典的张量Tucker分解方法来保证高光谱图像原域的低秩先验。新模型充分利用高光谱图像的先验信息,有效去除了混合噪声,极大地改善了后续高光谱图像处理任务的性能。最后,通过在模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进行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新模型在高光谱图像去噪领域的优越性。本文模型复原结果比次优模型平均峰值信噪比提高了5.35 dB,平均结构性相似指标提高了0.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混合空谱全变差 交替方向乘子法 Tucker分解 混合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阈值和全变分模型的图像去噪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弘 周晓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04-3507,3520,共5页
针对小波阈值函数去噪不彻底并且造成图像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小波阈值和全变分模型相结合的去噪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域特性将含噪图像分解得到各维度小波系数,对低频小波系数利用全变分模型去噪,对于高频系数根据不同... 针对小波阈值函数去噪不彻底并且造成图像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小波阈值和全变分模型相结合的去噪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域特性将含噪图像分解得到各维度小波系数,对低频小波系数利用全变分模型去噪,对于高频系数根据不同分解尺度选择不同的最佳阈值去噪,克服了统一阈值的不足,增强了算法的自适应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兼顾了小波变换和全变分模型的去噪优点,在有效去除噪声的同时更完整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有较高的结构相似度和峰值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自适应阈值 小波变换 全变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空间光谱全变差的衍射光谱图像复原算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旭 陈强 孙权森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在衍射成像光谱仪成像过程中,准焦谱段成像会受到其他离焦谱段的干扰而产生模糊.现有的重构算法只利用了图像空间信息,并且对于此类不适定反问题的复原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空间光谱全变差的正则化方法来重构衍射光谱图像... 在衍射成像光谱仪成像过程中,准焦谱段成像会受到其他离焦谱段的干扰而产生模糊.现有的重构算法只利用了图像空间信息,并且对于此类不适定反问题的复原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空间光谱全变差的正则化方法来重构衍射光谱图像.首先根据衍射光谱成像原理构建退化光谱图像的观测模型,然后在最大后验概率框架下结合空间和光谱先验信息建立复原模型.该方法充分利用衍射光谱图像的局部空间平滑性和局部光谱平滑性,并使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对模型进行有效的优化.大量实验表明,与其他的衍射光谱图像重构方法相比,此复原模型在平均峰值信噪比、平均结构相似度、平均光谱角距离和视觉质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对于多通道模糊重叠且受噪声干扰的病态问题,该模型能够在保证求解速度的情况下抑制噪声,保留边缘信息,减缓锯齿状光谱失真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成像光谱仪 全变差 局部空间光谱光滑性 交替方向乘子法 图像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环境变量支持的土壤全钾含量自适应曲面建模——以青海湖流域典型地区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胜利 刘伟 +2 位作者 张连蓬 赵卓文 朱寿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受地学环境要素影响,空间分异特征十分明显,单一的全局插值模型在应用中常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对复杂地貌类型区土壤属性插值所面临的空间不连续、全局插值模型精度有限以及适应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融合地学环境信...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受地学环境要素影响,空间分异特征十分明显,单一的全局插值模型在应用中常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对复杂地貌类型区土壤属性插值所面临的空间不连续、全局插值模型精度有限以及适应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融合地学环境信息的土壤属性自适应曲面建模方法(Adaptive surface modeling for soil properties,ASM-SP)。利用2013年采集的110个样点数据,以土壤全钾含量为例,利用ASM-SP、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ing,OK)、回归克里格法(Regression Kriging,RK)、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法(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Kriging,GWRK)和协同克里格(Ordinary Co-Kriging,OCK)5种插值方法,分别模拟了青海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全钾含量的空间分布。采用平均误差(Mean Error,ME)、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准确度(Accuracy,AC)、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7类指标系统评价不同插值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利用常规插值(OK)得到的插值曲面较为平滑,具有弱"牛眼"效应,在刻画土壤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精度有待提高。(2)在融合地学环境信息的插值方法中,RK,OCK,GWRK和ASM-SP模拟精度较OK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ASM-SP在刻画土壤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局部细节信息方面表现突出,精度较其他插值方法有较大程度提高,其准确度较OK,RK,GWRK和OCK分别提高9.27%,6.29%,2.66%和7.74%。ASM-SP尤其适合复杂地貌类型区,因其考虑了地学环境变量与土壤属性的非线性关系,并融合了多个模型的适应性优势,其在刻画土壤属性空间分异的复杂性方面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土壤属性的空间模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钾含量 自适应曲面建模 空间插值 青海湖流域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