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为弱者?可见性的争夺策略、边界重组与价值审思
1
作者 赵海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可见性是涉及全体公民参与的公共实践,表现在议题的可见性、讨论的可见性和承认的可见性三个方面。在争夺可见性的策略上,弱者采用全民围观的视觉政治、表演式抗争与媒介化展演、图像政治与戏谑话语等剧目,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个体情... 可见性是涉及全体公民参与的公共实践,表现在议题的可见性、讨论的可见性和承认的可见性三个方面。在争夺可见性的策略上,弱者采用全民围观的视觉政治、表演式抗争与媒介化展演、图像政治与戏谑话语等剧目,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个体情感表达——他人情感体验——社会情感共同体”的可见性生产策略。但在可见性政治实践中,弱者在自我表达隐匿、虚假事件策划中处于不可见境地,公众对弱者的同情疲劳、“强-弱”身份边界的流动进一步解构“弱者”的道德话语及身份认同,最终弱者的“去主体性”伴随着公共理性和正义观念的建构过程。重塑可见性正义,需要超越“强”与“弱”、“看”与“被看”、赋权与去权、主流与边缘的二元结构,建立规范化的可见性机制,使可见性资源分配过程更加合理,营造良善的网络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观视觉 注意力资源 承认政治 大众孤独 可见性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累积可视的展陈空间观看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一可 李鹏飞 王志强 《南方建筑》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揭示展陈空间中三维累积可视度分布与人群观看行为的关系,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借助三维累积可视方法,以天津美术馆二层展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运动路径的三维累积可视分析原理,并以路径形式对展陈空间进行分类,将行为注记与三维... 揭示展陈空间中三维累积可视度分布与人群观看行为的关系,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借助三维累积可视方法,以天津美术馆二层展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运动路径的三维累积可视分析原理,并以路径形式对展陈空间进行分类,将行为注记与三维累积可视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人群观看行为与三维累积可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累积可视度较高的区域,观看行为呈现聚集现象;较低的区域,则观看行为较少发生。三维累积可视分析方法在人的视觉体验与行为关联方面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对建筑空间设计与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可视 展陈空间 路径类型 观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利安《万重浪》的跨地实践与跨媒体美学
3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共10页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上海记忆,多种影像与声音不停流动,产生跨越不同媒体和类型(电影、摄影、影像装置、救援录像、书法、诗歌、绘画、明星表演等)的多层次、多时空的意义断想/联想。跨界视觉艺术无疑增强了作者的魅力,但遗留的关键问题是西方观众对东方意象的接受能否超越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实践 跨媒体美学 艾萨克·朱利安 《万重浪》(2010年) 上海记忆 移动观影 动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