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碴比表面积的完整岩体TBM破岩效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闫长斌 石雨萱 +3 位作者 李严 李庆民 刘永胜 吴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468,共13页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的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了不同粒径分布条件下岩碴比表面积的真实值。结合岩碴新表面理论指标对岩碴比表面积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岩碴比表面积与TBM破岩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碴粒径增大,岩碴的球形度和扁平度逐渐减小、伸长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岩碴的伸长度越大、扁平度和球形度越小,粗糙度指数就越大,TBM破岩效率越高。采用积分的方法,利用表面积预测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可计算得到岩碴试样比表面积真实值且分析发现其数据可近似表示单位质量岩体破碎后新增表面积的大小。岩碴比表面积SW与新表面理论指标S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相互验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相比新表面理论指标Sa,比表面积SW具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和更为直观的数字结果。岩碴比表面积随TBM掘进比能、贯入度指数增加而增大,随粗糙度指数增大而减小,即岩碴比表面积可较好地描述岩石破碎程度及能量消耗,岩碴比表面积越大,岩碴就越破碎,TBM破岩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岩碴 破岩效率 三维扫描 形态特征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作用下花岗岩能量演变的尺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贾鹏 郤保平 +2 位作者 李晓科 解瑾 蔡佳豪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30,共11页
【目的】为了定量探究岩石受热作用损伤的过程。【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通过冷却法研究实验室尺度下不同尺寸类型花岗岩试件在空气中冷却时热物理参数演变规律,讨论花岗岩受非稳态传热全过程能量吸收、能量释放及能量耗散特性,揭示非... 【目的】为了定量探究岩石受热作用损伤的过程。【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通过冷却法研究实验室尺度下不同尺寸类型花岗岩试件在空气中冷却时热物理参数演变规律,讨论花岗岩受非稳态传热全过程能量吸收、能量释放及能量耗散特性,揭示非稳态过程中能量演变规律与花岗岩试件尺寸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类型高温花岗岩试件空冷至室温的过程中,比热持续降低;非稳态传热能量演变过程中,同一种尺寸试件耗散能与耗散比的大小与初始高温状态呈正相关;花岗岩在非稳态传热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试件体积的增大,用于损伤的这部分能量绝对值在增加但相对值在减小;随着试件比面的增大,用于损伤的这部分能量绝对值在减小但相对值在增大。研究结果能够丰富高温岩石力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岩石力学 非稳态传热 不同尺寸试件 能量演变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阶煤孔隙结构差异性及其对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彩霞 禹艺娜 +3 位作者 李志军 吴健平 金涛 宋御冕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采集沁水盆地高阶煤、二连盆地低阶煤,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吸附法对煤基质纳米级吸附孔隙进行测试,分析高低阶煤的储气特征,从而确定影响高、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高、低阶煤的比表面积相似,高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 采集沁水盆地高阶煤、二连盆地低阶煤,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吸附法对煤基质纳米级吸附孔隙进行测试,分析高低阶煤的储气特征,从而确定影响高、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高、低阶煤的比表面积相似,高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215.33 m~2/g,可吸附甲烷49.53 cm~3/g;低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212.17 m~2/g,可吸附甲烷48.96 cm~3/g。高、低阶煤储气主要为吸附气,占总储气量的99%以上,高阶煤储气主要是微孔吸附气,占总储气量的99.71%;低阶煤不同孔隙均有贡献,微孔最多,占比47.33%,其次是中孔,占比32.644%,大孔最少,占比19.69%。地层水侵入对低阶煤储气量影响大于高阶煤,平衡水条件下,高阶煤可储气量43.46 cm~3/g,低阶煤可储气量33.89 cm~3/g;受微孔特性影响,高阶煤储层储气量较高,但易储难逸,因此煤层气开采的关键问题是疏导微孔吸附气;受中、大孔及亲水性强影响,低阶煤储气量较低,且易储易散,勘察储气聚集区是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煤 低阶煤 孔隙结构 气体吸附法 比表面积 储气量 煤层气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制备碳硅介孔材料及甲基橙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崟 莫立焕 +4 位作者 李军 熊勤钢 浦丽伟 杨宸懿 陈永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原料酸浸之后比表面积更大,酸浓度对于碳硅介孔材料的影响比较明显,最佳的酸浓度为16%(质量分数),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和残余碳含量综合影响着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大小。煤气化渣基碳硅介孔材料的吸附过程与伪二阶吸附模型最为接近,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对甲基橙最大的吸附量为89.1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碳硅介孔材料 吸附性能 比表面积 金属氧化物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气时间对中煤级煤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志丰 张旭峰 +5 位作者 唐书恒 张松航 丁占成 张振国 高莲凤 侯海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脱气时间的实验,选择的脱气时间分别为2 h,3 h,4 h,5 h,6 h,9 h,12 h,24 h。选取三种中煤级煤岩样品为实验材料,分别为济宁三号井气煤、张北矿气煤以及临涣矿焦煤。研究不同脱气时间下中煤级煤样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脱气时间。通过分析煤样的吸附曲线、吸附-脱附曲线“滞后环”、阶段孔容曲线、平均孔径等参数,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发生变化时,煤样孔隙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为2 h和3 h时吸附-脱附曲线的类型以H3为主,其孔隙结构简单。煤样测定的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3 h达到最大值,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5 h达到最小值。在脱气3 h时,水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挥发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较低,此时煤样的孔隙结构更佳。三种中煤级煤样最佳脱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 脱气时间 中煤级煤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奥 刘健 孙安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8
7
作者 赵兴龙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陈贞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06-1511,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的影响,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实验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手段,探讨了BET比表面积与微孔体积的关系,分析了煤变质程度对孔隙度、微孔体积及BET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孔隙度随... 为了深入研究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的影响,通过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压汞实验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手段,探讨了BET比表面积与微孔体积的关系,分析了煤变质程度对孔隙度、微孔体积及BET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孔隙度随煤级的增高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在Ro值为2.3%左右时达到极小值;微孔体积随煤级的升高亦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BET比表面积随微孔体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并且随煤级的升高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在Ro值为2.5%时达到最小值。另外,利用扫描电镜对部分沁水盆地高煤级样品进行观察,发现热成因孔普遍分布,这成为高煤级煤孔隙度和BET比表面积增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孔隙系统 孔隙度 微孔体积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1
8
作者 唐书恒 蔡超 +2 位作者 朱宝存 段利江 张佳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3,53,共5页
通过对大量煤岩样品的压汞实验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的系统分析,讨论了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煤样的压汞孔隙度随煤级的升高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孔喉平均直径小于1μm的孔隙结构在各种不同煤级的样... 通过对大量煤岩样品的压汞实验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的系统分析,讨论了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煤样的压汞孔隙度随煤级的升高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孔喉平均直径小于1μm的孔隙结构在各种不同煤级的样品中均大量分布,而孔喉平均直径大于1μm的孔隙结构则仅在中低煤级样品中大量分布,在无烟煤中更是很少见到;在中低煤级阶段,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低温氮测试的煤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到无烟煤阶段,煤的比表面积又开始增加。结论认为:煤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均受煤变质程度的控制,且在烟煤与无烟煤的交界处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控制 储集层 孔隙度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剂用量对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何月德 刘洪波 张红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云南小发路煤矿低灰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取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考察了活化剂与无烟煤的配比对活性炭收率、孔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以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电极的模拟双电层电容器的充...  以云南小发路煤矿低灰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取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考察了活化剂与无烟煤的配比对活性炭收率、孔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以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电极的模拟双电层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 无烟煤(质量比:1~5)增加,所得活性炭的收率下降,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比电容则不断增加。控制适宜的活化工艺条件可制得双电极比电容达73.6F g的无烟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以该活性炭作电极的模拟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剂 用量 无烟煤基 活性炭 电容特性 影响 比表面积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宝平 陈云琳 +1 位作者 魏琳 祖志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5-678,共4页
本文对所选取的粉煤灰先后进行了酸改性和不同浓度的碱改性,对改性后所得样品的外部形态、矿质组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苯气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 本文对所选取的粉煤灰先后进行了酸改性和不同浓度的碱改性,对改性后所得样品的外部形态、矿质组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苯气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吸附性能有很大改善,另外,对其吸附能力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积增大和新物质的形成是粉煤灰吸附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吸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后微小煤颗粒分布与破碎功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甲渊 黄滚 +1 位作者 熊阳涛 张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54-3061,共8页
对突出/非突出原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破碎实验,将碎煤分筛后分析粒级分布规律及比表面积与破碎比功之间关系。实验表明:〈0.075 mm煤颗粒所占质量比不多,却占有相当大的表面积;突出煤〈0.075 mm颗粒筛上质量分布服从Gauss分布而非突出... 对突出/非突出原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破碎实验,将碎煤分筛后分析粒级分布规律及比表面积与破碎比功之间关系。实验表明:〈0.075 mm煤颗粒所占质量比不多,却占有相当大的表面积;突出煤〈0.075 mm颗粒筛上质量分布服从Gauss分布而非突出煤服从正态分布;在相同块度前提下,比表面积随能量增加而增加;当时间相同能量时,突出煤的比表面积是非突出煤的1-2倍;新增表面积随能量增加呈指数增长,增加的速率却随能量增加而减小。揭示煤材料破碎后粒径分布规律与破碎功之间关系,为煤瓦斯突出过程中能量耗散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破碎 粒径分布 破碎功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KOH研制煤基高比表面活性炭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文辉 袁国君 +1 位作者 李书荣 梁大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5-59,共5页
研究了在煤基活性炭生产工艺中浸渍KOH方法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采用竞争吸附剂加KOH浸渍可显著提高煤基活性炭的比表面及吸附性能。
关键词 KOH 浸渍 煤基活性炭 高比表面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邢宝林 张传祥 +2 位作者 潘兰英 陈明超 刘浩然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着重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时,可以制得比表面积达3215m2/g,...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着重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时,可以制得比表面积达3215m2/g,碘吸附值达2884mg/g,亚甲蓝吸附值达548mg/g的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煤基活性炭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煤系高岭土制取白炭黑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欣梅 潘正鸿 +1 位作者 李国 阎子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介绍了以煤系高岭土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新方法。详细考察了高岭土活化温度、酸度、酸量、反应时间等对白炭黑物化参数的影响,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N2静态容量吸附法等物理手段测试了白炭黑的物相结构、表观... 介绍了以煤系高岭土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新方法。详细考察了高岭土活化温度、酸度、酸量、反应时间等对白炭黑物化参数的影响,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N2静态容量吸附法等物理手段测试了白炭黑的物相结构、表观形貌、二氧化硅含量、粒度及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得的白炭黑比表面和纯度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并且中孔孔隙结构发育,粒度分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高岭土 白炭黑 扫描电子显微镜 制取 二氧化硅含量 X射线衍射 激光粒度仪 原料制备 活化温度 物化参数 反应时间 物相结构 表观形貌 比表面积 国家标准 结构发育 粒度分布 吸附法 孔结构 中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构造煤特性及其对瓦斯突出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广青 姜波 +1 位作者 陈飞 屈争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通过对9个不同类型构造煤样与原生结构煤样的显微构造、压汞试验、高压等温吸附试验及瓦斯突出参数等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特性及其对突出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碎粉煤、鳞片煤和糜棱煤发育部位的构造应力作用明显,是煤与瓦... 通过对9个不同类型构造煤样与原生结构煤样的显微构造、压汞试验、高压等温吸附试验及瓦斯突出参数等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特性及其对突出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碎粉煤、鳞片煤和糜棱煤发育部位的构造应力作用明显,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易发地带;煤的孔隙度和孔容与构造煤的变形程度呈正相关,比表面积在碎粉煤之前逐渐增大,其后减小,且最大吸附量受比表面积的控制明显;随着构造煤变形程度的增加,煤的普氏系数逐渐减小,瓦斯放散初速度在鳞片煤之前逐渐增大,至糜棱煤阶段则急剧减小,而孔容与比表面积均与突出综合指标K值呈正相关,最大吸附量与各突出参数间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性 比表面积 吸附性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体吸附膨胀变形与吸附热力学的参数关系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吴世跃 赵文 郭勇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3-686,共4页
采用吸附容量法测试了不同煤样对CO2,CH4,N2的吸附性能参数,基于所提出的孔隙介质截面吸附润湿长度概念和孔隙结构模型、表面物理化学及弹性力学原理,导出了吸附膨胀应力和应变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吸附常数、温度、气体压力、煤岩体... 采用吸附容量法测试了不同煤样对CO2,CH4,N2的吸附性能参数,基于所提出的孔隙介质截面吸附润湿长度概念和孔隙结构模型、表面物理化学及弹性力学原理,导出了吸附膨胀应力和应变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吸附常数、温度、气体压力、煤岩体比表面积、气体分子吸附截面积等参数对它们的影响·这些公式比现有的公式应用范围广,能方便计算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吸附膨胀应变和应力·研究还表明煤岩体比表面积和气体吸附分子截面积越大,气体吸附量、煤岩体的吸附膨胀应力及应变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比表面积 吸附润湿长度 表面(膜)压力 膨胀变形 气固耦合分析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质对煤焦表面性质和煤焦-CO_2气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谢克昌 赵明举 凌大琦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6-323,共8页
制备了高灰分含量的年轻烟煤——义马煤和西曲焦煤洗中煤(西曲煤)脱灰前后的焦样。用常温CO_2吸附法测定了它们的初始和不同热解转化率下的比表面积。实验发现,矿物质对煤在成焦过程中的孔扩展和表面生成有促进作用,原煤焦和脱灰煤焦比... 制备了高灰分含量的年轻烟煤——义马煤和西曲焦煤洗中煤(西曲煤)脱灰前后的焦样。用常温CO_2吸附法测定了它们的初始和不同热解转化率下的比表面积。实验发现,矿物质对煤在成焦过程中的孔扩展和表面生成有促进作用,原煤焦和脱灰煤焦比表面积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不同。这些焦样在加压下的CO_2气化动力学研究表明,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灰分单独添加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灰组成对脱灰西曲煤在热解中的孔扩展都有促进作用,其中CaCO_3和α-Fe_2O_3还对煤焦气化有催化作用,而SiO_2、Al_2O_3等矿物组分会与K_2CO_3反应生成不具催化作用的非水溶六方钾霞石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 气化 热解 高灰煤 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俊乾 姚艳斌 +1 位作者 蔡益栋 邱勇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通过对采自华北9个矿区10块煤岩样品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显微组分分析、比表面积测试、显微裂隙统计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并结合华北煤的变质背景,探讨了其物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煤的变质... 通过对采自华北9个矿区10块煤岩样品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显微组分分析、比表面积测试、显微裂隙统计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并结合华北煤的变质背景,探讨了其物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煤的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影响煤的显微组构、孔隙结构和裂隙演化规律,这是造成煤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微观分析表明,煤在不同的变质阶段,其大分子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造成煤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大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质程度 显微组分 比表面积 显微裂隙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煤矸石为原料的水处理滤料的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文艺 翟建平 +2 位作者 李琴 夏绍凤 刘彬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9-663,共5页
研究了一种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量成型剂、膨胀剂,经高温烧结生产球型多孔轻质污水处理滤料的制造方法,并以滤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为主要因子,考察原料配比、升温方式、成球时水加入量、终温及终温煅烧时间等参数对滤料理化... 研究了一种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量成型剂、膨胀剂,经高温烧结生产球型多孔轻质污水处理滤料的制造方法,并以滤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为主要因子,考察原料配比、升温方式、成球时水加入量、终温及终温煅烧时间等参数对滤料理化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分析了滤料微观结构,并对煤矸石烧结膨胀成孔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主要配方为:煤矸石50-99%,粉煤灰0-25%,膨胀剂0.5-1.0%.所得成品滤料主要性能参数为:比表面积6.0-8.6m2/g,孔隙率40-50/%,堆密度0.9-1.1g/cm3,磨损率<2.0%,平均孔径85-190/μm.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球型多孔轻质污水处理滤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无污染、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其生产可以利用现有水泥厂的生产设备与工艺转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滤料 比表面积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半焦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文军 罗娟娟 +2 位作者 梁新星 梁杰 王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热解反应生成的半焦孔隙结构性质是影响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对大雁褐煤、协庄烟煤、昔阳无烟煤及其热解半焦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进行了测定,总结出了不同煤种、不同热解温度和不同热解气氛下半焦孔隙结构变... 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热解反应生成的半焦孔隙结构性质是影响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对大雁褐煤、协庄烟煤、昔阳无烟煤及其热解半焦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进行了测定,总结出了不同煤种、不同热解温度和不同热解气氛下半焦孔隙结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半焦的表面结构特性受热解温度和热解气氛双方面的影响,改变热解终温或气氛,孔径分布特征变化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半焦 比表面积 孔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