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泊湖熔岩台地17种草本植物1级根形态性状研究
1
作者 王佳音 王子兴 +4 位作者 张鑫鑫 申澜懿 许丽颖 刘斗南 逄宏扬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为深入了解镜泊湖熔岩台地草本植物根系功能性状的特征,揭示该地区不同生活史草本植物根系的适应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牡丹江镜泊湖熔岩台地17种草本植物1级根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直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以及比表面积4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 为深入了解镜泊湖熔岩台地草本植物根系功能性状的特征,揭示该地区不同生活史草本植物根系的适应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牡丹江镜泊湖熔岩台地17种草本植物1级根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直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以及比表面积4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生活史(11种一年生植物、6种多年生植物)之间1级根形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镜泊湖熔岩台地一年生植物水棘针和多年生植物斑叶堇菜的1级根根直径、根组织密度、比表面积最大,蛇床和全叶马兰的比根长最大。多年生植物的1级根根直径明显大于一年生植物且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植物的1级根比根长明显大于多年生植物且差异显著(P<0.05),1级根根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在一年生、多年生植物中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泊湖熔岩台地 根直径 比根长 根组织密度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8
2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5 位作者 段雅楠 耿东梅 李真银 张荣 段桂芳 Жигунов 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8-1205,共8页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根序的不同而各异;随灌溉量的减少红砂幼苗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均表现为FI>MI>DT,但干旱处理促进了根系的伸长生长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增加,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红砂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2)随根序的升高,各处理水平下红砂幼苗根长、比根长均显著减少,而其根直径和体积却显著增加,表明红砂幼苗根系内部具有高度的形态异质性。(3)与FI处理相比,MI和DT处理下红砂幼苗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0.00%、19.23%,但MI和DT处理却显著降低了红砂幼苗地上生物量,特别是叶片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62.15%、83.28%,导致根冠比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逐渐增加。(4)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红砂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认为,在灌溉量减少的情况下,红砂幼苗可通过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直径等形态变化来优化其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根长 根表面积 比根长 比表面积 根系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代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对细根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雷 项文化 +2 位作者 田大伦 赵仲辉 陈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5,共5页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间差异显著,随土壤...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间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0~15cm的表层土壤中,占总量的50.35%,15~30cm层占30.04%,30~45cm层占19.61%;细根表面积在不同层次土壤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分布在0~30cm层中,为2.86m2·m^-3,占总量的79.8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细根比根长增加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细根比根长存在不太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第2代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比根长 根表面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细根不同根序形态和碳氮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琳琳 吴鹏飞 +2 位作者 张云鹏 陈智裕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对莘口教学林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各级根序的平均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及碳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根序级别的递增,3个林龄杉木细根的平均直径、组织密度和C含量及C/N均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N... 对莘口教学林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各级根序的平均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及碳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根序级别的递增,3个林龄杉木细根的平均直径、组织密度和C含量及C/N均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N含量均呈减小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细根同一根序的比根长、比表面积与C含量和C/N呈凹型变化趋势,而平均直径和组织密度则呈凸型变化趋势,N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可见,杉木细根不同根序间的形态和碳氮含量存在异质性,用根序分级方法可区分这种异质性,这可为今后杉木根系养分利用研究中细根的分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细根 比根长 比表面积 组织密度 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舍流域两种林地土壤结构与抗蚀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胡强 张雅坤 +3 位作者 张金池 张水锋 邵永昌 庄家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为了解土壤侵蚀的机理,探究土壤抗蚀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结构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上舍村典型小流域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桑树林(Morus alba L)为研究对象,在0—4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按照10c... [目的]为了解土壤侵蚀的机理,探究土壤抗蚀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结构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上舍村典型小流域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桑树林(Morus alba L)为研究对象,在0—4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按照10cm间隔分层取样,室内测定土壤孔径、比表面积、崩解指数、不同径别(〈0.5,0.5~1.0,1.0~2.0和2.0~2.5mm)根系长度特征。[结果]土壤抗蚀性强弱表现为马尾松林大于桑树林。表层0—10cm范围内,桑树林地土壤根系小于马尾松土壤根系,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桑树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层次内,而且〈1mm的根系长度由表层向深层递减,土壤平均孔径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比表面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40cm深度马尾松各层次孔径分布呈分层现象,而桑树林各层次土壤孔径分布差异不大。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孔径越大,土壤抗蚀性越强,而土壤颗粒比表面积越大土壤抗蚀性越小;通过SPSS分析得到桑树林地土壤抗蚀性与土壤根系质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马尾松土壤平均孔径与土壤根系质量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结论]降雨时,由于马尾松林地地表覆盖均匀,坡面产生壤中流下渗,土壤20cm以下分化明显,不易透水,导致下坡壤中流蓄满流出地表带出土壤颗粒。而桑树林地原为耕地无地表覆盖,人为翻种活动频繁,导致土壤层次性质相似,表层土壤颗粒流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抗蚀性 土壤孔径 土壤比表面积 土壤根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系竞争的云杉幼苗细根内部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南宏伟 刘庆 肖群英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526-531,共6页
以亚高山森林优势树种云杉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根系竞争试验,结合4种施肥处理,基于细根亚径级、根序分级等根系分类方法,从根系生物量分配及形态等方面探究树木细根在应对根系竞争时体现出的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云杉幼苗细根内部... 以亚高山森林优势树种云杉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根系竞争试验,结合4种施肥处理,基于细根亚径级、根序分级等根系分类方法,从根系生物量分配及形态等方面探究树木细根在应对根系竞争时体现出的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云杉幼苗细根内部组分在亚径级、根序层次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规律;竞争区同非竞争区间0~0.5,0.5~1.0,1.0~2.0 mm细根亚径级生物量,1.0~2.0 mm细根亚径级长度和比表面积对根系竞争产生显著响应,而在0~0.5 mm细根亚径级内部,根系竞争对根系生物量、长度及表面积等指标产生影响的作用点主要集中于前两级根序上,特别是一级根上。根系竞争同土壤养分浓度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根系竞争研究中需单独分析土壤养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竞争 云杉 细根异质性 根系生物量 根系形态 根系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及碳氮计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秉钧 颜耀 +3 位作者 张辉 何宗明 刘雨晖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分析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细根根序形态和碳氮计量的差异,选取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8年生8个不同种源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序分级法进行不同种源细根根序形态的调查,并对其碳氮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形态及碳氮... 为分析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细根根序形态和碳氮计量的差异,选取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8年生8个不同种源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序分级法进行不同种源细根根序形态的调查,并对其碳氮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形态及碳氮计量的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种源杉木细根根序形态存在差异。四川芦山、四川彭县的北带种源以及湖北竹溪的中带偏北种源的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总体上小于贵州剑河、浙江金华、安徽休宁和湖南会同等中带种源,南带广东郁南杉木根序形态指标较低;随着根序级别的递增,不同种源杉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呈下降趋势,而细根平均直径、组织密度、C含量及C/N则随着根序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种源杉木根系的C、N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但C/N总体上随着杉木种源所在的纬度下降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细根 比根长 比表面积 种源地 碳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环境下白梭梭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起隆 刘彤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通过野外土柱法采集和室内分析,对白梭梭细根分布规律与土壤水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25~75 cm土层内,其中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1.45%、67.67%。生物量、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随土层的加深... 通过野外土柱法采集和室内分析,对白梭梭细根分布规律与土壤水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25~75 cm土层内,其中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1.45%、67.67%。生物量、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随土层的加深先升高后下降,和土壤水分含量呈相同趋势;在水平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0~1.5 m土层内,其中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6.60%和86.69%。生物量和根长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土壤含水率趋势相同,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则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含水率趋势相反;生物量和根长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长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比表面积与比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水平距离0~1.5 m和垂直方向25~75 cm土层内是细根分布密集区域,该区域既有利于沙丘表面过度干旱和高温对根系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植株地上部分枝叶结构形成的,对降水的集流作用,高效地吸收降水,在土壤平均含水率仅0.81%的情况下。因此,认为白梭梭根系的这种分布和生长特征是该物种在古尔班通古特适应沙漠干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根长密度 根重密度 生物量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