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分层分类建构——基于“分区”与“系统”逻辑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民 程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共8页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国际经验,提出在建立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明确市县全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规划分区的同时,应针对“分区”与“系统”的发展规律和管控需求,建立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生态区规划、海洋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体系;进而提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与“分区规划体系”“相关专项规划体系”“实施规划体系”共同建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最后,针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与基础性作用,阐述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家空间规划 分区与系统 分层分类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详分层管控的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木林 朱江 +2 位作者 欧阳效福 周艺霖 夏剑琴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对象和机制不同,造成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上存在...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对象和机制不同,造成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上存在较多不协调,带来建设项目难以落地的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实施,在“多规合一”和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下,如何建立统一的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是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在梳理过去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机制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土空间体系下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基于总—详分层,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差异化的项目用地管控思路,并建议按技术修正、一般调整和重大调整等情形分类确定项目用地规划调整方式,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提供思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规划 总—详分层管控 建设项目 审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天窗管理的路径与实践:中美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允 何思源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探索调出地块(“开天窗”)这一空间规划思路的制度动因、潜在问题和优化路径。【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历史文献,利用比较分析法,溯源中美两国天窗概念的演变,归纳总结二者天窗... 【目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探索调出地块(“开天窗”)这一空间规划思路的制度动因、潜在问题和优化路径。【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历史文献,利用比较分析法,溯源中美两国天窗概念的演变,归纳总结二者天窗管理体制和路径的异同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由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所有权结构存在差异,中美两国形成了基于土地功能的“开天窗”规划和基于所有权整合的“关天窗”管理的迥异路径,面临多元权益协调和冲突化解的共通难题。【结论】是否“开天窗”以及如何管理天窗社区是影响国家公园保护成效和实现区域发展协同的关键因素。中国国家公园规划应反思并追问“开天窗”的正当性,建立人为活动正当性评价体系,通过分类管控和规划对接,实现从“调”到“管”的转变;可借鉴国外天窗管理的制度工具,通过多种工具的选取与组合使用提升保护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天窗 国土空间规划 联邦土地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规划供给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京祥 冯广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尚未就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问题形成共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质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尚未就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问题形成共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质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点分析其中的“经济—空间”互动逻辑:在科技创新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创新供给,因此在经济与空间的双向互动下,必须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新质生产空间创新性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据此,将新质生产空间分为知识创新型、技术产业型、功能特性型、跨域融合型4类,探讨其空间需求特征,并从空间的识别与供给、构建与营造、管控与引导、治理与网络构建等方面分别提出匹配新质生产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土空间规划 “经济—空间”互动 空间供给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王楠 朱佩娟 +2 位作者 胡涛 麻战洪 黄梦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现行评估体系存在目标维度割裂、对象识别粗放和尺度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现行评估体系存在目标维度割裂、对象识别粗放和尺度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框架。在物理层面统筹“形态—规模—质量—治理”四元空间属性、在事理层面衔接“省—都市圈—市”三级事权、在人理层面锚定“粮食安全—绿色生态—高效开发—品质生活”核心目标,形成关键维度与要素属性的交叉评估矩阵。同时,提出遵循“知识转化—韧性治理—价值显化”逻辑的数智化基础建设、以动态评估与弹性管控双向驱动韧性治理、多目标权衡协同引导价值显化的实践路径,为优化国土空间治理效能、落实“多规合一”改革目标提供理论工具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规划实施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 刚弹结合 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多样地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法与规划应用——以邯郸市为例
6
作者 王璇 许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5-768,共14页
以邯郸市为案例,通过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系统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受“山水林田湖草城”等地类要素差异影响,研究区生态格局呈现向山林地区偏移的特征。通过... 以邯郸市为案例,通过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系统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受“山水林田湖草城”等地类要素差异影响,研究区生态格局呈现向山林地区偏移的特征。通过引入地形特征修正模型,平原地区生态廊道与斑块的重要性得到显著的提升。优化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多样化的地形条件,有效地增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了生态安全格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可为生态廊道精准管控、生态分区科学划定、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城乡空间优化布局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视角下黄河流域规划统筹与可持续发展
7
作者 杨蓉 禹怀亮 +1 位作者 王会龙 杨美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7,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协同合作中的欠缺性。研究发现:①流域整体之间、内外部空间布局缺乏协调;②生态补偿机制未在流域中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而协同合作会对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为黄河流域规划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禁、控、导、修”的规划路径和发展策略: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②生态经济,区段补偿;③统一管理,水土协调。研究结论从多角度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可持续 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国土空间演化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魏伟 王雅宁 +2 位作者 尹力 余侃华 薄立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68-2984,共17页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联作用和驱动机制,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成效凸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利用转换矩阵、InVEST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联作用和驱动机制,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成效凸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利用转换矩阵、InVEST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按照“国土空间演化-生态系统响应-影响因素解析”研究路径,分析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转换的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内蒙古高原城镇空间持续扩张,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此消彼长”特征显著,大兴安岭沿麓农牧区“由黄转绿”和锡林郭勒草原畜牧区“由草转牧”变化突出。(2)全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好转,ESI指数呈“东南高西北低”空间格局。主体功能区划对“三区空间”转型的生态效应具有显著分区作用,生态功能区内农业转向生态空间显示最强正向生态效应。(3)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政策工程综合影响“三区空间”转换的生态效应:土壤侵蚀、平均风速等自然因子促进山地、高原的正向生态效应,而放牧强度、第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条件加剧农牧空间转换的负向生态效应,政策工程则对全区持续发挥稳定约束作用。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把握城镇空间错位提升发展机遇,构建“一核双星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发挥农牧空间草地资源优势,推进“六牧四农”的农牧空间格局;实施生态空间全要素全域保护,建设“三山两带一弯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牢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内蒙古高原 三区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农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与指标体系构建
9
作者 罗吉 王静茹 +2 位作者 谢来荣 周云琛 陶文铸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适应时代需求且具有普适价值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与指标体系对于规划的科学实施监督、动态优化调整以及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传承内核方...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适应时代需求且具有普适价值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与指标体系对于规划的科学实施监督、动态优化调整以及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传承内核方法、适配评估维度、融合创新体系为研究思路,提出构建“全周期—全生命”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体系与“协调性—操作性”实施评估指标体系两项研究任务。一方面,从“全周期—全生命”视角出发,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分为年度体检评估、中期成效评估和期末实施评估3个阶段,形成全链条管理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基于省级规划的协调性要求与评估体系的操作性特点,搭建“两类三层”指标池,遴选并构建包含“4+1”评估维度与21项评估指标的指标体系,并与“全周期—全生命”技术框架相互衔接。以此为省级层面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性文件的研制开拓思路,为类似实施评估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实施评估 全周期—全生命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国内双重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10
作者 刘合林 徐颖 +2 位作者 李仰濮 王伟 慈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共9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中枢作用,需要采取面向国内规划管控实践、面向国际价值输出和面向国际国内交流的3种价值目标;②国际典型监测指标体系的监测目标具有明显的时代阶段性、实践需求性和地域差异性,监测内容突破部门与行业限制,涵盖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治理等多维度,重在多维度、多尺度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决策;③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需要瞄准3个目标定位,分别为国土空间高效治理、中国价值对外传播和国际对话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 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监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面向气候适应的国土空间韧性治理: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冷红 祁婧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立足数智时代的技术变革特征,系统探讨气候适应性规划与国土空间韧性治理的现实机遇、风险挑战及实践路径。通过解构面向气候适应的国土空间韧性治理的核心矛盾,剖析数智技术驱动下治理创新的机遇所在。同时,揭示数智技术应用于国土空... 立足数智时代的技术变革特征,系统探讨气候适应性规划与国土空间韧性治理的现实机遇、风险挑战及实践路径。通过解构面向气候适应的国土空间韧性治理的核心矛盾,剖析数智技术驱动下治理创新的机遇所在。同时,揭示数智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气候韧性治理的3大挑战,即技术依赖、制度非正义与虚实空间冲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构建技术融合—制度创新—空间优化的三位一体韧性治理实践路径。研究为面向气候适应的国土空间韧性治理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与技术范式,推动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国土空间韧性治理的全周期流程,以期为城市未来智慧、安全、韧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治理 数智技术 气候适应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生空间”效能评价
12
作者 张中华 王晨鹏 王玉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58,共19页
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 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耦合协调度评价、功能适宜性评价等方法,构建镇域“三生空间”综合效能评价体系,探讨镇域“三生空间”的格局特征,进行镇域“三生空间”的冲突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提出面向新时期城乡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镇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国土空间规划 三生空间 效能评价 太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条件制度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阙权鸿 文超祥 朱查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条件是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进行规划引导与管控的重要手段,是使用国土空间的权利义务、规划许可,以及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的重要依据”的论断。适应“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特征,以规划分区为基础将规划条件划分为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两大类型进行制度构建。面向“全过程”的管控要求,从出具的科学性、变更的严肃性以及监督的有效性3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完善规划条件政策工具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条件 规划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 制度设计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耦合共生导向的美丽城市规划建设框架和规划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源 谢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共8页
立足于人地耦合共生论,构建“要素调控—分区优化—全周期更新”的美丽城市规划建设框架。要素层面通过量化指标强化基础支撑要素的刚性约束,创新“生态环境+”多要素的柔性协同机制;空间层面重构“圈层诊断—差异施策—区域协同”的分... 立足于人地耦合共生论,构建“要素调控—分区优化—全周期更新”的美丽城市规划建设框架。要素层面通过量化指标强化基础支撑要素的刚性约束,创新“生态环境+”多要素的柔性协同机制;空间层面重构“圈层诊断—差异施策—区域协同”的分区优化模式,精准提升全域空间效能;体系层面强调城市发展全生命周期更新,形成“规划—政策—实施—治理—评估”的动态循环机制。该框架为美丽城市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规划路径,通过系统调控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为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城市 人地耦合共生论 国土空间规划 理论框架 规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完善路径
15
作者 易家林 郭杰 +3 位作者 欧名豪 孙东方 施海霞 张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6,共9页
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规则整合、技术协同和流程再造,将用途管制的目标约束... 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规则整合、技术协同和流程再造,将用途管制的目标约束与规划许可的实施管控深度融合,形成“源头管控—过程审批—动态监管”一体化的空间治理体系。对此,应当遵循全要素统筹、全周期治理、多尺度衔接、多部门协同、多主体利益平衡等原则,从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传导,明晰管制规则、优化许可程序,保障主体权利、关注权益平衡,动态监测评估、提升管制效能等方面着手,健全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规划传导 管制规则 规划许可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极端气候下城市韧性研究进展:概念框架、测度和优化策略
16
作者 魏宗财 林宇栋 +1 位作者 文晓岚 李琼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7,共8页
频发的极端气候灾害与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测度及优化策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基于对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文献的计量分析,将国内外极端气候下的城市韧性研究成果划分为起步探索(2008年之前)、稳步发展(2... 频发的极端气候灾害与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测度及优化策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基于对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文献的计量分析,将国内外极端气候下的城市韧性研究成果划分为起步探索(2008年之前)、稳步发展(2009—2019年)和深度拓展(2020年至今)3个阶段,并围绕概念框架、测度方法、规划理论与策略、治理理论与策略等内容,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凝练总结。研究发现,既有成果大多聚焦于极端气候下城市韧性的特征、测度方法、主动与被动规划策略及多主体治理模式等方面。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本土化理论体系的建构,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下静态指标与动态模型方法的综合使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等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韧性提升路径与方案。研究成果能够为极端气候下城市韧性研究的本土化和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城市韧性 国土空间规划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昀 王文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均属建立区域空间分区体系的举措,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衔接内容和衔接技术不清晰等问题,亟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均属建立区域空间分区体系的举措,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衔接内容和衔接技术不清晰等问题,亟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管理要求、技术逻辑、主要成果等方面的异同,分析总结地方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衔接实践。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的基本理念相同,共同维护发展保护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各有侧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管控目标是环境质量,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目标是用途管制,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和用途管制成果,可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和管控要求完全一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分析结论、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成果,可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在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时更多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在政府招商引资阶段,二者协同发力,共同保障项目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 底线约束 用途管制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赋能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及响应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风雨 谢来荣 +2 位作者 张诗楠 刘合林 谢保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格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适配的空间载体和空间治理模式,将助力国土空间的科学施策和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理清国土空间规划与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格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适配的空间载体和空间治理模式,将助力国土空间的科学施策和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理清国土空间规划与新质生产力的空间逻辑、途径逻辑和制度逻辑,剖析国土空间规划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困境、途径困境和制度困境,基于“空间载体—途径转变—制度保障”的框架体系,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以期为新时期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新质生产力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黄河流域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薄立明 赵浪 +2 位作者 尹力 张翔 魏伟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目的]科学认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促进水资源用途管制客体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治理系统的融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优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分析黄河流域... [目的]科学认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促进水资源用途管制客体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治理系统的融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优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的区域差异,剖析了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路径并揭示其内在影响因素。[结果](1)黄河流域水生态空间规模为2.76万km^(2),仅占流域国土总面积的2.28%,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规模占比为22∶2∶3,研究期内规模性扩张了4 989.90 km^(2),上游地区增长规模最大,下游地区增长幅度最剧烈。(2)上游地区水生态空间主要与其他生态空间发生交叉转换,引起水生态空间大规模扩张,其次是与农业空间交互转换造成水生态空间小规模流失;中游地区水生态空间主要与农业空间发生交叉转换,其次是其他生态空间,引起水生态空间小规模扩张;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向水生态空间的转换引起水生态空间大规模扩张的同时水生态空间也规模性转换为城镇空间。(3)上游地区水生态空间规模性扩张核心影响因素是水资源“液态化”的水文循环过程,流失则是主要由第一、三产业发展诉求驱动;中游地区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整体表现为政府财政所主导的适配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调配过程;下游地区则是水生态空间伴随城镇化进程在农业地区和城镇地区的转移。[结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路径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需要根据各区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发展定位,建立起共同治理、协同发展的流域协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用途管制 时空格局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机制优化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禅 周祥胜 +1 位作者 范诗彤 洪雅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用途管制工作实践,聚焦不同层级的规划管制工具、不同部门的要素管制功能、不同环节的用途管制程序,梳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及用途管制的难点和堵点,并探索与之相关的政策优化方向和流程机制完善建议,以期为进... 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用途管制工作实践,聚焦不同层级的规划管制工具、不同部门的要素管制功能、不同环节的用途管制程序,梳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及用途管制的难点和堵点,并探索与之相关的政策优化方向和流程机制完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力度及用途管制的管理效力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实施管理 用途管制 规划衔接 政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