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三大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乐 雷金睿 +2 位作者 陈宗铸 陈毅青 周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6-1658,共13页
海南岛三大流域是全岛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区,近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生态系统脆弱,开展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对于加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利用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流域为研究区域,... 海南岛三大流域是全岛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区,近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生态系统脆弱,开展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对于加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利用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流域为研究区域,综合采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1980—2020年海南岛三大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三大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4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持续增加,以及耕地和草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呈现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加剧,景观连通性减弱。(2)40年间三大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较为稳定,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等级以低等级和较低等级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70%以上。(3)三大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聚集性呈减弱趋势,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聚类模式,低风险区域集中在三大流域上游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高风险区域集中在三大流域东北部区域。(4)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三大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且土地利用强度和坡度的交互作用是造成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解释力为64.7%。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流域生态治理和景观生态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流域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芹芹 刘凤莲 +2 位作者 朱柯权 杨磊 赵舒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90,共9页
[目的]研究赤水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并厘清空间自相关特征,为提高流域生态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赤水河流域(贵州段)近2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目的]研究赤水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并厘清空间自相关特征,为提高流域生态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赤水河流域(贵州段)近2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从全局和局部对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林地、耕地和草地是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三者之和占比在95%以上。(2)2000—2020年,中风险面积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高风险和较高风险面积在近20年间共减少375.88 km^(2),较低风险面积增加413.96 km^(2),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变化整体降低。(3)“高—高”聚集类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流域沿岸,在习水县表现为由西向东转移,在仁怀市则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低—低”聚集类主要分布在流域东北部。[结论]赤水河流域(贵州段)风险等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中风险区的监测,防止中风险向高风险转移,加大对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指数 空间自相关 时空演变 赤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广西珍珠湾红树林遥感监测与分析
3
作者 李梅娜 田雨晴 +4 位作者 印萍 段晓勇 张嘉琳 李雪 张尧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近30年来的时空演化,以Landsat TM/OLI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地物光谱特征,构建了决策树分类规则;通过基于缨帽变换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3年...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近30年来的时空演化,以Landsat TM/OLI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地物光谱特征,构建了决策树分类规则;通过基于缨帽变换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3年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计算动态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1995—2023年的红树林时空演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珍珠湾红树林在面积构成、空间位置等方面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其中,动态度最高的时期为2005—2010年,红树林面积增加了127.3 hm^(2),动态度为3.59%;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表明,破碎度和景观分异程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聚合度比较稳定;红树林空间演化特征与降水、气温、泥沙沉积、虫害等自然因素相关,与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监测 时空演化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志睿 车兴蕊 +1 位作者 陈笑葵 高钰桔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元阳哈尼梯田因其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展现的创造力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而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从时空过程角度剖析其核心遗产区的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是推动实现遗产活态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为梯田文... [目的]元阳哈尼梯田因其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展现的创造力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而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从时空过程角度剖析其核心遗产区的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是推动实现遗产活态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为梯田文化传承和生态价值保护的路径探索提供借鉴。[方法]利用元阳县申遗前后土地利用、实地调研等数据,借助景观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元阳哈尼梯田核心遗产区景观格局及其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哈尼梯田核心遗产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水田、旱地、村庄等类型为主,主要景观类型的复杂度下降、离散度程度增加,景观的分离程度加剧。申遗后整体景观格局呈现动态稳定;2)梯田在申遗后出现不同坡度、高程的小幅缩减,整体聚田比指数下降,核心遗产区正由“农业生产用地主导”向“生态-经济复合用地主导”转变,景观功能由维持生产生活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功能转变,其人地关系表现出从“人地共生”转向“人地分离”的变化趋势。[结论]未来研究需深入探索哈尼梯田的人地关系演变,警惕“人地分离”现象,通过有效措施实现活态保护,适应现代社会的多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演变 文化景观遗产 遗产保护 元阳哈尼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4–2023年苏州高新区景观格局演变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曦 钱静 印玉琴 《园林》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苏州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1984–2023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并构建50 m×50 m的风险小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其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40年间苏州高新区景... 以苏州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1984–2023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并构建50 m×50 m的风险小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其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40年间苏州高新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和建设用地自东南向西北、从伴山到临湖的阶梯扩张,而水网格局和水域面积保持稳定,禁开禁采之后城市山林面积也在稳定恢复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区平均景观生态风险值呈现出“提升—下降—回升”的趋势,不同时期景观格局的异质性使得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差异明显,较大影响区域高值区景观生态风险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转变,自发城镇化发展阶段高值区主导因素为景观脆弱度,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主导因素为景观破碎化,区域优化及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导因素为景观优势度。了解苏州高新区生态变化过程,识别提取长期处于高值风险的生态薄弱区,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区域发展建议,以期推动苏州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并为理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高新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演变 生态风险评估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河湟地区“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
6
作者 马睿晨 杨显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青海省河湟地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冗余分析(RDA)法分析河湟地区“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并对可能引起该地区“三生”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河湟地区“... 基于2000—2020年青海省河湟地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冗余分析(RDA)法分析河湟地区“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并对可能引起该地区“三生”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河湟地区“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为主,占比约85.93%,生产空间次之,占比约12.72%,生活空间最少,占比为1.35%;近20年间,河湟地区生活空间不断扩张,挤压着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致使生产和生态空间呈破碎化发展;自然因素决定河湟地区“三生”空间的分布格局,人口和经济影响该区“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的演变,政策因素对该区的人口和经济有着显著的推动和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功能演变 景观格局指数 冗余分析 河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碳储量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预测
7
作者 孙载瑞 尹露曦 杨智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108-116,共9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储量与景观破碎度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关系,旨在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曲靖市为例,利用InVEST测算分析2000—2030年曲靖市碳储量,通过Fragstat与PIUS耦合模型计算... 【目的】探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储量与景观破碎度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关系,旨在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曲靖市为例,利用InVEST测算分析2000—2030年曲靖市碳储量,通过Fragstat与PIUS耦合模型计算曲靖市景观破碎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曲靖市2000—2020年碳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景观破碎度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转移主要发生于这三者间。草地流失与建设用地扩张是曲靖市碳储量流失的核心原因。2)在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石漠化治理情景3种模拟情景下,碳储量变化分别为-148.07×10^(4)、-162.60×10^(4)、60.94×10^(4) t,表明石漠化治理有利于提高区域碳储能力。3)3种情景下,景观破碎度综合指数分别为0.457、0.385、0.490,表明耕地保护情景最有益于降低景观破碎度。【结论】在喀斯特地区,景观破碎度与碳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建议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优先界定保护高碳汇生态核心区,通过廊道连通孤立生态斑块,降低景观破碎度,维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景观格局 喀斯特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沙田聚落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以大吉沙岛为例
8
作者 陈恩恩 欧阳丽萍 蔡佩 《广东园林》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珠江三角洲流域的沙田景观,是岭南传统水乡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后,沙田文化景观日渐萎缩。为揭示珠江三角洲大吉沙岛沙田景观格局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人地互动机制,以1726年—1950年的长洲岛... 珠江三角洲流域的沙田景观,是岭南传统水乡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后,沙田文化景观日渐萎缩。为揭示珠江三角洲大吉沙岛沙田景观格局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人地互动机制,以1726年—1950年的长洲岛地图为数据源,结合田野调研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沙田聚落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大吉沙岛作为海口沙洲,其形成经历了洲体沿水流方向的逐步淤积,沙洲的合并,以及河汊由繁到简的自然过程;大吉沙岛沙田景观格局是自然演变与人为开发互动的结果,包含人为筑堤、临水建筑、沙田生产活动三大特征,呈现“沙坦-耕田-堤围-茅寮”的形态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沙田 传统聚落 景观格局 演变特征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永靖县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9
作者 姚燕子 赵贝贝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210-214,共5页
探究县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对阐明西北欠发达县域城镇化进程的生态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和移动窗口法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永靖县草地变化面积最大;耕地外围斑块形状复杂... 探究县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对阐明西北欠发达县域城镇化进程的生态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和移动窗口法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永靖县草地变化面积最大;耕地外围斑块形状复杂度最高,草地、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林地空间复杂性降低。裸地、灌木的紧密度呈上升趋势,水域聚集度最高;景观格局时空分布特征显示中部地区是受人力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土地类型多样性提升,整个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研究结果为永靖县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 移动窗口法 景观格局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0
作者 廖正杭 陈婷 +2 位作者 赵永丽 李伟 杨科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了乌蒙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1年、2019年植被覆盖信息,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FVC),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保护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及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05—2019年的变... 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了乌蒙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1年、2019年植被覆盖信息,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FVC),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保护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及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05—2019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类型主要以阔叶林为主,2005—2019年间占比从56%增加到60%;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以中高、高植被覆盖度为主,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2011年、2019年不同时期中高、高植被覆盖区分别占该区总面积的78.41%、75.59%、83.22%,FVC均值从65.14%上升到了73.3%;从景观格局来看,保护区植被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整体景观破碎度再降低,不同植被类型斑块整体上变化不大、斑块形状越来越规则,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分布较集中,混杂度、多样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乌蒙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三角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卓健 翟端强 毛衍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9,共9页
【目的】闽三角城市群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土地利用演化过程中面临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空间碎片化的风险。揭示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化规律,为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管控优化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00... 【目的】闽三角城市群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土地利用演化过程中面临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空间碎片化的风险。揭示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化规律,为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管控优化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分析闽三角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明确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最后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获取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并识别出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聚集的冷热点。【结果】2000—2020年,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重点是耕地向林地、建设用地转移,景观生态格局破碎化程度加重,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先降低再升高。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别呈现“稳定可控”“轻度失控”和“基本可控”的特征,“低-低”和“高-高”聚集类型分别分布在区域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地区。【结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的总体分析方法,实现了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的定量化表达,并基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冷热点识别结果,有效揭示了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关联图式及分异规律,为闽三角城市群化解景观生态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评价 时空演变 闽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功能视角下的西南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娟丽 施开放 伍亿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22,共14页
鉴于中国西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解析该地区农业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采用景观利用图谱、地形位分布指数、景观转移矩阵等方法,从景观功能视角... 鉴于中国西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解析该地区农业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采用景观利用图谱、地形位分布指数、景观转移矩阵等方法,从景观功能视角开展西南山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表明:①农业景观呈现出“三增一减”的变化趋势,即生活型和拓展型农业景观面积呈增长态势,生态型农业景观面积呈波动变化趋势;生产型农业景观面积持续下降.农业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型向生态型、生活型、拓展型农业景观转化;生态型向生活型、生产型、拓展型农业景观转化.②石柱县生态型农业景观主要分布在高等级地形位,生产型农业景观逐渐向高程和坡度较高的地形位移动,生活型农业景观主要分布在低、中低等级地形位上,拓展型农业景观逐渐向较高地形位转移.③坡度、高程等是导致研究区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农业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比等是农业景观格局演变重要的人文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格局演变 景观利用图谱 地形梯度 乡村振兴 景观保护 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地区蓝绿空间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
13
作者 熊瑶 陈亚娟 杨云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蓝绿空间持续受到侵蚀,探究蓝绿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河南省许昌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学信息... 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蓝绿空间持续受到侵蚀,探究蓝绿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河南省许昌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探究了许昌市20年内蓝绿空间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并构建斑块级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LUS模型),解析各驱动因素对蓝绿空间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在城市化背景下,各类用地转换频繁,蓝绿空间整体连通性降低、破碎度增大。2)研究区耕地面积缩减显著,达1041.6708 km^(2)。草地、林地、水域面积进一步变大,其中水域增加面积最大,为656.5630 km^(2),林地最小,仅增加87.9462 km^(2)。3)耕地减少区域主要集中于襄城县西南和东南,建安区北部和东部等区域,耕地面积主要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水域扩张区域分布于长葛市中部、建安区中部和魏都区东部,主要由林地和耕地转入;草地面积呈“摊大饼”式均匀扩张;林地增量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入。4)蓝绿空间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农业生产总值等是耕地减少的主导因素;气温、坡度等对水域空间的保护与建设有一定正向作用;坡度、高程等自然因素与GDP等社会因素对草地的扩张有一定正向作用;林地主要受高程、降水、坡度及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豫中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蓝绿空间发展战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豫中地区 河南许昌 空间演化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小岚 谭程月 +1 位作者 柯樱海 周德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明晰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盐沼湿地修复策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获取1973—2020年共十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得出盐沼... 明晰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盐沼湿地修复策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获取1973—2020年共十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得出盐沼湿地时空变化及其与周边土地利用/覆被的相互转化;利用改进的景观格局状态与演化识别模型(SEDMS),分析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73—2020年,盐沼湿地面积减少了252.35 km^(2),空间范围总体向外海迁移且趋于集中。盐沼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养殖池/盐田和耕地,转入类型主要为滩涂未利用地和水体。(2)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73—1995年为动荡期,演化模式以消失和破碎为主导;1995—2010为过渡期,格局演化模式逐渐由消失和破碎为主导转变为扩张为主导;2010年后为稳定期,格局发生演化的区域较少,总体以新增和扩张为主。(3)36%的盐沼湿地出现了多次格局演变模式的转变,滩涂未利用地、耕地对于景观格局演化频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工表面、养殖池/盐田和道路堤坝的建设导致了盐沼湿地的破碎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遥感 黄河三角洲 景观格局演化模式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局动态与空间形态协同分析的长江中游景观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宝勇 钱云 +3 位作者 肖江 雷春梅 董建权 王向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3-1387,共15页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水网密布,林田湖草等用地广泛交错分布,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也是人口、城镇与乡村聚落密集分布的区域。近年来,这一区域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建设扩张的同时,生态用地的保护和修复也逐步加强,景观格局呈现更为剧烈...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水网密布,林田湖草等用地广泛交错分布,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也是人口、城镇与乡村聚落密集分布的区域。近年来,这一区域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建设扩张的同时,生态用地的保护和修复也逐步加强,景观格局呈现更为剧烈和复杂的全局性变化。因而,从区域视角开展对这一快速变化期的景观演变过程与机制探讨,将为区域生态系统优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法】研究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格局动态与空间形态协同的分析框架,在景观动态模型、景观指数等分析基础上引入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从格局变化与景观形态两方面,全面揭示了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2000—2020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均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同时,耕地、林地、草地之间动态转化速度也急剧增加。长江中游地区城市扩张模式由边缘式转为飞地式,耕地、草地的破碎化水平持续上升,平均斑块面积不断减小,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破碎化水平显著下降。规划引领的城乡建设和生态工程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日趋显著。区域生态核心斑块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原生生态斑块日趋破碎,各类小尺度生态斑块显著增加,斑块之间的景观连通性保持良好。【结论】长江中游地区全域的景观格局演变存在整体一致性,景观类型比例差异不断缩小,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生态景观格局的网络化特征进一步显著。然而,在跨省边缘地带廊道稳定性较差。今后应强化跨省域的一体化用地协调、保护和监测机制,以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同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扩张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生态修复格局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丞豪 张学霞 +3 位作者 姜东旸 郭长庆 王景萍 王翔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高寒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动植物生境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等环境问题。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稳态转化理论,使用湿地景观演变函数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高寒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动植物生境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等环境问题。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稳态转化理论,使用湿地景观演变函数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分析1980—2015年7期湿地动态变化,计算多情景多目标函数值,选择适宜目标并基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湿地生态系统稳态平衡原则,制订湿地修复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区、过度关注区与过度扰动区呈围绕发展,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45.25%、17.27%与37.48%;基于NSGA-Ⅱ算法评价无偏好(等权最优)、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空间紧凑度最大化、修复适宜性最大化5个目标下的湿地修复策略,无偏好策略函数值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湿地修复适宜性方面分别提升41.45%、9.18%和1.65%;基于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构建保护优先、自然恢复、近自然恢复和适度修复4类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修复空间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演变函数 NSGA-Ⅱ算法 格局优化 若尔盖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绿基础设施多功能对景观格局的时空响应及风险区分级——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淑婷 王诗源 +1 位作者 王倩娜 罗言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292,共11页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BGI)提供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关系,对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研究区,利用2010、2015、2020年3期土地利...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BGI)提供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关系,对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研究区,利用2010、2015、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测度景观格局、BGI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BGI多功能对景观格局的时空响应。最后基于探测结果进行低服务功能等级风险区分级。结果表明,2010-202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破碎化持续加剧、连续性降低、景观趋于高度异质性,2015年后变化加剧;多功能等级呈先增长后降低、低服务功能从北向南扩散的趋势,高功能等级聚集分布在龙泉山脉、彭祖山景区;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斑块密度指数(PD)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是影响多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景观组成类型和网络结构要素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能为四川天府新区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管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蓝绿基础设施 多功能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下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伟 王涵玉 +2 位作者 李欢欣 赵一嘉 许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用地 多尺度分析 景观格局 动态演变 南京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芳源 贾艳艳 郑海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10 a变化剧烈,动态度为-0.82%,后10 a动态度仅为0.005%。2)2000-2020年,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指数在前10 a的变化程度更大;类型水平上,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整体趋于规则、均有连片发展趋势,但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更复杂、分布离散度更大;景观水平上,蓝绿空间破碎度呈减弱趋势,但景观连通性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强。3)地理探测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蓝绿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第一与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蓝绿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显著大于高程等自然因素。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管控,应加强泰安市蓝绿空间的完整性、连通性保护。该研究为泰安市蓝绿空间优化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黄河沿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石林彝族自治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雪 金京 +3 位作者 冷从斌 陈鑫 可凯勒 彭建松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组成及转变进行量化处理,建立石林县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耕地占石林县总面积的50%以上,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27.5...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0—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组成及转变进行量化处理,建立石林县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耕地占石林县总面积的50%以上,200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27.51 km^(2),不透水面面积增加41.60 km^(2),林地、草地面积变化不活跃,但在2010—2020年呈下降趋势。2)20年间石林县综合生态风险变化较为剧烈,风险指数在2010年达到峰值(0.3129),其中水体景观作为高危风险景观,其指数在2010年高达2.3793;耕地作为石林县对景观生态影响最大的因子,其贡献权重高达52%。3)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研究区以高生态风险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5%。总之,整个研究期间,石林彝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呈现局部改善和部分退化并存的状态,景观生态安全呈现较好的趋势,建议从调节当地产业结构入手,针对不同风险区制定相应措施,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化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