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立飞 苏治友 +2 位作者 王欢廷 曹雪梅 杨朗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明确广西南宁豇豆蓟马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豇豆蓟马防治药剂,调查豇豆蓟马数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并开展了9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蓝板诱集数量的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下旬,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调查表明,... 为明确广西南宁豇豆蓟马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豇豆蓟马防治药剂,调查豇豆蓟马数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并开展了9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蓝板诱集数量的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下旬,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调查表明,蓟马对花具有偏好性,种群数量高峰期与盛花期重叠,花谢后部分蓟马转移到豆荚上,种群数量有所下降。田间药剂试验筛选出了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和6%联苯菊酯·啶虫脒ME等两种防效显著的杀虫剂,药后1d防效分别为82.0%和73.4%,持效期为7~10d,可以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蓟马 种群动态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动态研究
2
作者 马晓慧 邢亚楠 +3 位作者 郭莉 刘郁 车喜庆 桑海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螯蜂科昆虫是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习性,其在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连续4年在我国粳稻重要产区辽宁省盘锦市进行稻田螯蜂科昆虫调查研究,以明确我国北方稻飞虱天敌螯蜂的种类及... 【目的】螯蜂科昆虫是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习性,其在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连续4年在我国粳稻重要产区辽宁省盘锦市进行稻田螯蜂科昆虫调查研究,以明确我国北方稻飞虱天敌螯蜂的种类及田间发生情况。【方法】以寄主稻飞虱体背出现“背囊”(下称“背囊”寄主,螯蜂卵期至幼虫期)、蜂茧(螯蜂幼虫期至蛹期)、螯蜂雌成虫三个虫态为考查指标,开展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类调查,研究了常规稻田和养蟹稻田中不同虫态螯蜂的种群动态,分析了常规稻田中螯蜂与寄主稻飞虱种群动态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共有2种,分别为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oratorius(Westwood)]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 R.C.L.Perkins],优势种为黑腹单节螯蜂;8月15日盘锦地区养蟹稻田中,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数量达到峰值(9.80±0.20头/点)。考查螯蜂的不同虫态,雌成虫的数量峰值(4.40±0.60头/点)、“背囊”寄主的数量峰值(6.40±0.51头/点)、蜂茧的数量峰值(3.20±1.24头/点)均出现在养蟹稻田,高峰期分别为7月30日、8月15日和9月15日。【结论】盘锦地区养蟹稻田中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数量高于常规稻田,常规稻田中螯蜂与寄主稻飞虱种群动态无明显相关性。养蟹稻田几乎不施用杀虫剂,促使稻飞虱螯蜂科天敌种群密度增加,有利于其发挥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螯蜂 优势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奇 李天娇 +5 位作者 陈琦 侯艳红 陈莉 杜梦园 师兴凯 李世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田,漯河本地瓢虫科天敌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红环瓢虫为漯河瓢虫科新记录种,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为优势种;不同作物类型、不同年份,优势种不同。由发生动态可知,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有3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中第3个高峰期瓢虫数量最多、占监测总虫量的69.20%,高峰日最高百株虫量达336头。麦田瓢虫始见期最早在3月上旬,最晚在4月下旬,玉米收获前玉米植株上尚有大量瓢虫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异色瓢虫 龟纹瓢虫 红环瓢虫 种群动态 小麦和玉米轮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诱剂监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4
作者 陈鹏 朱佩群 +7 位作者 王宝剑 庄乾营 刘文涛 周仙红 高欢欢 张秀霞 翟正勇 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49,共4页
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 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应选用诱蛾率更高的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需要20 d左右更换一次;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呈双峰型曲线,第一个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至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个高峰明显高于第二个高峰,同时棉铃虫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该结论可为明确新型栽培模式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当前山东烟田棉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性诱剂 种群消长动态 烟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虫剂对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5
作者 彭斌 崔晓宁 +7 位作者 张勃 席驳鑫 胡桂馨 姚拓 李昌宁 牛奎举 常逢美 白建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213,共13页
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威胁我国苜蓿生产的重要害虫。为筛选用于防治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高效、低毒的生物药剂,本研究利用拍盘法调查了这两种害虫在苜蓿田间的种群发生动态,通过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害虫的毒力,以及评价不... 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威胁我国苜蓿生产的重要害虫。为筛选用于防治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高效、低毒的生物药剂,本研究利用拍盘法调查了这两种害虫在苜蓿田间的种群发生动态,通过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害虫的毒力,以及评价不同类型药剂对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在甘肃民勤苜蓿田发生主要集中于第2、3茬苜蓿,7月9日和8月10日在苜蓿现蕾期两种害虫均达到种群高峰期。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藜芦碱和苦参碱对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毒力较高,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鱼藤酮、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次之,螺虫乙酯毒力最低。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苦参碱和鱼藤酮施药后7~14 d对苜蓿斑蚜的防效为73.47%~85.16%,对牛角花齿蓟马的防效为70.11%~88.61%。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施药后7~14 d对苜蓿斑蚜的防效为67.80%~82.00%,对牛角花齿蓟马的防效为83.67%~92.55%。在苜蓿田间生产中,对苜蓿斑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喷雾防治建议首选高效低毒的鱼藤酮、苦参碱、阿维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斑蚜 牛角花齿蓟马 种群动态 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埂捕食性天敌多样性与种群动态
6
作者 郑德松 朱玉麟 +3 位作者 种海南 赖乾 王敏洁 肖海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控害功能。受作物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措施影响,稻田自然生草的田埂成为天敌的理想避护所。本研究连续2年在中稻整个生长期,应用陷阱法(Pitfall trap)对水稻田埂的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动态进行了系统监... 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控害功能。受作物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措施影响,稻田自然生草的田埂成为天敌的理想避护所。本研究连续2年在中稻整个生长期,应用陷阱法(Pitfall trap)对水稻田埂的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明确了水稻田埂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和多样性格局,并分析了步甲、蜘蛛和泽蛙在中稻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年共捕获步甲类13属23种1100头,蜘蛛类9科1928头,泽蛙Rana limnocharis 1485头。步甲、蜘蛛和泽蛙在年度间中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种群数量动态表现出差异化波动。水稻不同生育期Pitfall陷阱捕获步甲的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年际间变化显著;蜘蛛则表现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其被捕获种群数量有显著差异;2019年水稻分蘖期泽蛙个体数显著高于抽穗成熟期,而2020年拔节孕穗期泽蛙个体数显著高于分蘖期。综上表明,水稻田埂系统具有支持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及其潜在生态控害作用的功能。因此,建议在高标准农田整治过程中,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生草田埂与沟渠,以实现天敌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田埂 捕食性天敌 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与发生规律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强 冯克强 +2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张人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1996~1997年在浙江嘉兴调查了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了直播与移栽,早稻、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直播,翻耕与免耕直播间杂草发生差异。湿润直播稻田杂草以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为主,其... 1996~1997年在浙江嘉兴调查了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了直播与移栽,早稻、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直播,翻耕与免耕直播间杂草发生差异。湿润直播稻田杂草以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为主,其次有通泉草、丁香蓼、水芹。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种类数分别占25.0%、18.8%和56.2%,出苗数量分别占11.2%、11.6%和77.2%。单季晚稻直播田稗草、千金子发生重于其他直播田,直播田稗草和千金子数量明显高于移栽田。直播田杂草于播种后3~4d陆续出苗,1~3周达到高峰。连作晚稻直播田播后6~8周出现明显的第二个出苗高峰。以阔叶杂草为绝对优势的翻耕直播田杂草发生重于免耕田。直播田杂草数量自然消长呈现与出苗动态相同的趋势。直播田杂草发生以稗草、千金子、丁香蓼较早,节节菜、陌上菜、通泉草次之,异型莎草和水芹较迟。稗草、千金子及其他几种主要杂草出苗高峰均呈单峰状态,而节节菜、陌上菜在连作晚稻直播田的出苗则为双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杂草 出苗 群体动态 发生规律 直播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诱集带对棉田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林霞 田长彦 +1 位作者 马英杰 胡敏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棉田中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增加棉田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而且还有诱集天敌的作用。在棉花生长期间,瓢虫、蜘蛛和草蛉三者的总数均为玉米诱集带>处理棉田>对照棉田。其中瓢虫占捕食性天敌的89.89%,草蛉占2.24%,蜘蛛占7.86%。棉田... 棉田中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增加棉田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而且还有诱集天敌的作用。在棉花生长期间,瓢虫、蜘蛛和草蛉三者的总数均为玉米诱集带>处理棉田>对照棉田。其中瓢虫占捕食性天敌的89.89%,草蛉占2.24%,蜘蛛占7.86%。棉田天敌优势种群是十一星瓢虫,它占瓢虫总数的82.66%,而且处理棉田十一星瓢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棉田,是对照棉田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诱集带 棉田 天敌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螟第4个发生周期或将来临 被引量:18
9
作者 江幸福 张蕾 +2 位作者 程云霞 姜玉英 刘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1,共3页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新中国成立后曾3次周期性大发生。其中第3个周期发生于1995年-2010年,2010年后我国草地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2013年,连续4年发生为害面积下降到2008年的5%左右。然而,2018年草地螟在内蒙...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新中国成立后曾3次周期性大发生。其中第3个周期发生于1995年-2010年,2010年后我国草地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2013年,连续4年发生为害面积下降到2008年的5%左右。然而,2018年草地螟在内蒙古兴安盟监测站出现短期迁入虫源高峰,2019年越冬虫源数量有增长趋势。根据草地螟周期性发生规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以及田间种群动态监测结果,结合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结构调整以及境外虫源的迁入等因素,综合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草地螟第4个发生周期或将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周期性发生 太阳黑子 田间种群动态 结构调整 境外虫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相邻农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消长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振华 王宏富 +2 位作者 刘鑫 王彦雯 张蕙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5,178,共6页
为了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在相邻农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消长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试验田内,对相邻的大豆、玉米及... 为了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在相邻农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消长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试验田内,对相邻的大豆、玉米及谷子试验田用网捕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动态、垂直分布和有虫株率进行了调查;并在谷田内做了该虫的日节律调查。研究显示该虫更偏向于取食玉米和谷子。双斑长跗萤叶甲在3种农作物田中的种群数量交替增长,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8月中上旬是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数量高峰期,日节律调查发现该虫的活动高峰主要集中在傍晚18:00左右;活动适宜温度为25~30℃。根据该虫在相邻农田中种群动态曲线推测,在谷子花期时,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从大豆和玉米田中向谷田转移;当谷子花期结束,谷田中的种群又向大豆和玉米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相邻农田 种群动态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智 颜亨梅 王洪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存在差异。其空间分布主要由稻田蜘蛛本身的扩散程度及生殖 ,游猎型和定居型数量的多寡 ,主要目标害虫的数量及其分布 ,栖息环境的变化及其耕作方式和稻田蜘蛛的种群密度及其种间竞争程度...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存在差异。其空间分布主要由稻田蜘蛛本身的扩散程度及生殖 ,游猎型和定居型数量的多寡 ,主要目标害虫的数量及其分布 ,栖息环境的变化及其耕作方式和稻田蜘蛛的种群密度及其种间竞争程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蜘蛛 混合种群 空间分布 分布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召 朱环 +1 位作者 杨洪 金道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为明确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2010-2011年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贵州省内5个不同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稻区不同年份间发生情况差别明显,2010年稻纵卷... 为明确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2010-2011年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贵州省内5个不同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稻区不同年份间发生情况差别明显,2010年稻纵卷叶螟在道真、锦屏、思南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5月上旬,2011年在锦屏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6月上旬;两年中惠水始见日均在5月下旬。在田间一般发生3-4个世代,第四(2)代和第五(3)代危害为主,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7月份。贵州地形、海拔、温度和多种水稻生育期并存是影响贵州稻纵卷叶螟区域性发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 种群动态 灯诱 田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水减氮对高产麦田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帅 王红光 +2 位作者 李东晓 马伯威 李瑞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0-1068,共9页
为解决河北省水资源匮乏和麦田施氮量偏多问题,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分别设置限水灌溉的单因素试验和限水减氮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限水减氮对河北省高产麦田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为解决河北省水资源匮乏和麦田施氮量偏多问题,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分别设置限水灌溉的单因素试验和限水减氮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限水减氮对河北省高产麦田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2)014年度,限水灌溉处理(拔节期45mm、开花期30mm、灌浆期30mm,春季总灌水量105mm)与节水灌溉对照(拔节期60mm、开花期60mm,春季总灌水量120mm)间小麦叶面积指数、光能截获率、生物产量、穗数和穗粒数差异均不显著;限水灌溉的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为10 081.08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7.98kg·hm^(-2)·mm-1。在2014^(-2)015年度,限水灌溉处理中W3处理(拔节期37.5mm、开花期15mm、灌浆期15mm,春季总灌水量67.5mm)的叶面积指数、光能截获率与节水灌溉对照(拔节期67.5mm、开花期67.5mm,春季总灌水量135mm)无显著差异,穗数和穗粒数有所降低,但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产量8 903.70kg·hm^(-2),比节水灌溉对照减产7.95%,生物产量降低7.15%,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8%和84.10%,且未显著增加0~140cm和0~200cm土层贮水的消耗,是本试验条件下保证高产高效的最佳限水灌溉模式。120、180和240kg·hm^(-2)的3个施氮水平间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节水高产和减氮增效的现状,以小麦拔节期灌水37.5mm、开花期15mm、灌浆期15mm的灌溉模式结合生育期施N 12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限水减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麦田 限量灌水 施氮量 群体动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县烟蚜及其在烟株上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翔宇 朱信宁 +3 位作者 李鑫 马丽 闫培俊 邓小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115,共6页
为弄清陇县烟田烟蚜种群动态,探索田间管理最佳途径,通过系统调查与数据处理,研究了陇县烟蚜及其在烟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①陇县烟蚜在烟草全生长期持续发生,烟田有翅蚜数量持续在低水平状态,说明其在田间有横向感染和多向来源。... 为弄清陇县烟田烟蚜种群动态,探索田间管理最佳途径,通过系统调查与数据处理,研究了陇县烟蚜及其在烟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①陇县烟蚜在烟草全生长期持续发生,烟田有翅蚜数量持续在低水平状态,说明其在田间有横向感染和多向来源。②烟蚜在复杂地带烟田中的分布除具有种性控制下的小区特点,还受烟田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是风向影响较大;田间管理水平与管理的时效性也影响蚜量变化。③同生境与异生境下烟蚜分布型测定结果均为聚集型以及单株蚜量随烟株生长变化的动态结果表明,烟蚜种的保存和种群发展壮大的内在机制是个体间吸引,从而表现出环境弱势生存者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生态对策。④烟株顶部2叶蚜量与整株蚜量呈显著正相关,可在实际中以其总蚜量作为测定整株蚜量依据而制定防治指标。⑤5个烤烟品种蚜量调查结果表明,9717抗蚜效果最好,秦烟96次之,可用于种植品种的选择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种群动态 烟田 分布型 烟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南繁区稻田捕食性天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霞 谢翔 +4 位作者 谭燕华 易小平 夏启玉 张丽丽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42-1647,共6页
海南省南繁区位于热带地区。水稻是南繁区种植最多的作物,占南繁区总面积的60%。为了更好地开展南繁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监测,必须弄清南繁区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和优势种情况。本研究采用吸虫器取样法调查研究了三亚南繁区2013年... 海南省南繁区位于热带地区。水稻是南繁区种植最多的作物,占南繁区总面积的60%。为了更好地开展南繁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监测,必须弄清南繁区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和优势种情况。本研究采用吸虫器取样法调查研究了三亚南繁区2013年三季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明确了三亚南繁区捕食性天敌有9目40种,重点研究了优势种稻红瓢虫和锥腹肖蛸的种群发展情况,为热带地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南繁稻田监测指示性昆虫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区 热带地区 稻田 捕食性天敌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棉田边缘杂草带对棉田内叶螨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晓牧 杨章华 +4 位作者 刘小侠 张青文 蔡青年 李继军 江真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9-705,共7页
2003~2004年,在冀南棉区系统研究了棉田边缘杂草带对棉田内叶螨发生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转Bt基因棉化防田(使用杀螨剂控制棉叶螨且保留棉田边缘杂草)、转Bt基因棉对照田(保留棉田边缘杂草)和转Bt基因棉除草田(去除棉田边缘杂草).结... 2003~2004年,在冀南棉区系统研究了棉田边缘杂草带对棉田内叶螨发生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转Bt基因棉化防田(使用杀螨剂控制棉叶螨且保留棉田边缘杂草)、转Bt基因棉对照田(保留棉田边缘杂草)和转Bt基因棉除草田(去除棉田边缘杂草).结果表明,2003年6月28日~8月7日,处理间的叶螨发生量和有螨株率差异明显.2003年叶螨发生高峰期(7月28日),对照田的百株平均螨量达834头,分别是化防田、除草田的9.4倍和11.5倍;对照田的有螨株率的峰值为34.7%,分别高于化防田和除草田6.4%和12%;棉叶螨的总计值,对照田分别是化防田和除草田的5.8倍和5.5倍.2004年7月10日~8月29日,对照田的百株螨量和有螨株率明显高于除草田和化防田.2004年叶螨发生高峰期(8月10日),对照田的百株平均螨量达1 222头,分别是化防田、除草田的4.3倍和23.4倍;对照田的有螨株率的峰值达100%,分别比除草田和化防田多75%和87%;棉叶螨的总计值,对照田分别是化防田和除草田的4.9和9.7倍.两年中,除草田和化防田的百株螨量和有螨株率峰值出现日期有所不同.对照田内,棉田边缘杂草至所调查的棉株距离同螨害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去除棉田边缘杂草的棉田,叶螨发生始期较晚且发生量较少;棉田边缘杂草到取样点的距离与棉叶螨的为害程度呈直线负相关,距离越近,叶螨的发生为害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田 杂草带 棉叶螨 种群动态 螨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稻田褐飞虱种群发生动态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平生 韩兴元 钟振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3-74,77,共3页
调查了有机稻田褐飞虱种群与蜘蛛的发生动态。移栽后9 d褐飞虱发生量只有17头/百株,移栽后29 d增长到301头/百株,其中281头为1~2龄若虫。有机稻田中褐飞虱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常规稻田,而有机稻田中蜘蛛类的数量显著高于常规稻田。
关键词 有机稻田 褐飞虱 种群 常规稻田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园黑蚱蝉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胜进 唐小凡 +3 位作者 王林辉 郭家保 李爱华 马新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49,373,共4页
历时9年观察表明: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Fabricius))在柚园年发生危害高峰期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若虫羽化必需附着物,其中61.82%~89.45%在晚上羽化.实施资源式联防联治,环形水槽拾若虫,利用白(绿)僵菌黑蚱蝉虫尸或白僵菌杀虫... 历时9年观察表明: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Fabricius))在柚园年发生危害高峰期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若虫羽化必需附着物,其中61.82%~89.45%在晚上羽化.实施资源式联防联治,环形水槽拾若虫,利用白(绿)僵菌黑蚱蝉虫尸或白僵菌杀虫剂等防治技术,防治效果和保果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园 黑蚱蝉 田间消长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虫瘟霉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红岩 任相亮 +3 位作者 姜伟丽 马小艳 马亚杰 马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9,共7页
根虫瘟霉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总结了根虫瘟霉的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对其生物学特性、田间流行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根虫瘟霉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制剂研究最... 根虫瘟霉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总结了根虫瘟霉的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对其生物学特性、田间流行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根虫瘟霉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制剂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根虫瘟霉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虫霉资源的开发和生物防治应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虫瘟霉 生物学特性 田间流行 种群动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田益、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庆雷 李甲林 +2 位作者 夏祖和 丁春生 巫后长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共7页
在当地烟田自然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有益生物有14科14种;有害生物有14科17种。而有益生物中,烟蚜茧蜂、小花蝽、草青蛉、草间小黑蛛、四点球腹蛛等是重要种类,其中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有7~14天时滞效益。经数学分析,共... 在当地烟田自然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有益生物有14科14种;有害生物有14科17种。而有益生物中,烟蚜茧蜂、小花蝽、草青蛉、草间小黑蛛、四点球腹蛛等是重要种类,其中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有7~14天时滞效益。经数学分析,共建立了11个数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烟蚜与其天敌间的关系;烟蚜种群、天敌种群消长与时间变动的关系。通过对烟田群落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动态分析,得知其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两者极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有害生物 有益生物 种群动态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