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概率区间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淑青 翟宇胜 +2 位作者 胡文庆 盛世龙 刘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据构成数据集,采用期望最大化—高斯混合模型(EM-GMM)拟合机组健康运行状态下的各监测量的概率密度分布;然后,计算待估样本在给定机组健康状态分布下的负对数似然概率,以作为劣化度指标;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测点劣化度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得到综合劣化度指标;最后,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优化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代替传统的点预测模型,并使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和评估,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多数据融合 EM-GMM健康模型 劣化度指标 熵权法 概率区间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环境下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研究
2
作者 殷存举 张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1326,共6页
在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方法未考虑异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权重和偏置的计算,从而导致信息出现缺失,降低融合结果的质量。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引入权重和偏置计算的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方... 在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方法未考虑异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权重和偏置的计算,从而导致信息出现缺失,降低融合结果的质量。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引入权重和偏置计算的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方法对异步多传感器数据展开重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其次利用逐步回归特征选择方法选取出最有信息量的特征,以减少冗余信息降低维度;最后,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在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权重与偏置,并结合深度自动编码器网络(DAEN网络),完成对异步多传感器数据的深度融合。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均方误差可维持在1.0 dB以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3.5%以下,拟合度为0.96,融合耗时在8.5s以下,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经验小波变换方法 逐步回归特征选择 DAEN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运动激励的线角振动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
3
作者 陈光贵 董昱 +1 位作者 胡波 杨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0-1155,共6页
为建立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转运动激励装置运动控制的校准系统,通过控制旋转运动激励装置在宽低频范围内产生高准确度的线角激励,进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线角振动校准。与传统的线与角振动校准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减... 为建立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转运动激励装置运动控制的校准系统,通过控制旋转运动激励装置在宽低频范围内产生高准确度的线角激励,进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线角振动校准。与传统的线与角振动校准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减小重复安装引入的误差因素,构建了统一的线角振动校准体系。在0.01~5 Hz范围内线角振动传感器灵敏度的最大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021%与0.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线角振动传感器 动态校准 灵敏度 正弦逼近法 旋转运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概率积分法与SBAS-InSAR的开采沉陷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星丞 李培现 +3 位作者 康新亮 王明亮 张涛 郝登程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针对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过程中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反演结果无法准确预计边缘沉降的问题,提出将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结合SBAS-InSAR沉降监测值获取矿区整体沉降信息。首先依据SBAS-InSAR技术监测形变的... 针对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过程中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反演结果无法准确预计边缘沉降的问题,提出将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结合SBAS-InSAR沉降监测值获取矿区整体沉降信息。首先依据SBAS-InSAR技术监测形变的梯度信息获取可靠的矿区小梯度形变区域沉降值;然后将寻优能力强、准确度高的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计算获取矿区大梯度形变区域沉降值;最后基于距离平方加权法将概率积分法预计沉降值与SBAS-InSAR沉降监测值融合计算,得到开采沉陷变形信息。以山西省古交市马兰矿10604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62个水准监测点数据与2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蜣螂优化算法参数反演结果优异,数据融合后可获取准确的沉降信息,计算精度相对于单独使用SBAS-InSAR和概率积分法分别提高59%与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概率积分法 蜣螂优化算法 SBAS-InSAR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与AIS融合的桥区水域船舶自动监测方法
5
作者 杜子俊 贺益雄 +3 位作者 于德清 赵兴亚 张锐 黄立文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保障桥区通航安全,提出一种视觉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融合的船舶自动监测方法。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目标检测算法和Canny算法提取船舶图像轮廓信息,构建桥区水域目标距离、... 为保障桥区通航安全,提出一种视觉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融合的船舶自动监测方法。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目标检测算法和Canny算法提取船舶图像轮廓信息,构建桥区水域目标距离、方位和高度视觉测量模型与方法,实现船舶三维定位。利用融合视觉与AIS的船舶航行态势数据建立异常行为检测模型,自动识别、监测桥区水域危险船舶。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多船的情况下视觉与AIS数据关联准确率分别达到98.45%、91.29%;能有效监测桥区船舶的运动状态。本研究可为保障船舶和桥梁的安全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自动监测方法 目标检测 数据融合 异常行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滑坡预警中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评估模型优化研究
6
作者 王继波 张智纲 +2 位作者 邵景干 王俊超 周喻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190,共7页
为了及时准确评估和预警公路边坡滑坡风险,保障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运营效率,通过改进的DR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整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植被等10个影响因素,提出1种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公路滑坡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法。该方法聚焦公... 为了及时准确评估和预警公路边坡滑坡风险,保障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运营效率,通过改进的DR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整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植被等10个影响因素,提出1种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公路滑坡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法。该方法聚焦公路滑坡的多因素耦合影响规律,在传统DRNN卷积神经网络中替换主干网络、引入注意力机制、增设条形池分支模块,强化模型对公路滑坡关键风险因素及其交互关系的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DRNN卷积神经网络可融合多模态滑坡风险因素评估与预测公路滑坡风险,评估精度高于传统DRNN卷积神经网络的评估预测,且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以及F值更高,在公路滑坡风险评估预警过程中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公路滑坡风险的监测预警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滑坡风险 多模态数据融合 风险评估 预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量程高精度电磁式电导率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斌 叶双菊 吕喜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传统水质检测过程中测量范围受限且测量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宽量程高精度电磁式电导率测量装置,并优化量程切换控制方法,完成对溶液浓度的宽量程、高精度、高稳定性检测。大量程电导率测量系统在量程切换时对阈值设定较为敏... 针对传统水质检测过程中测量范围受限且测量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宽量程高精度电磁式电导率测量装置,并优化量程切换控制方法,完成对溶液浓度的宽量程、高精度、高稳定性检测。大量程电导率测量系统在量程切换时对阈值设定较为敏感,首先,通过实验优化选择溶液电导率的最佳阈值拐点,并对阈值附近频繁切档的信号采用逐点比较锁定量程法锁定在某一量程区间,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考虑到锁定区域信号准确度低,使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数据融合算法,在对十种电导率溶液进行最小均方根误差实验后选定最佳模糊区间,完成锁定信号的融合处理。最后,代入多组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后的融合算法可实现阈值边缘电导率的准确测量,测量误差最高为0.85%,明显优于最高相对误差为2.86%的传统单一档位测量法。此外,设计的电导率传感器检测范围在0.1~2000 mS/cm,全量程测试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表明本研究方法可实现溶液电导率的高精度、宽量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电导率 最佳阈值拐点 逐点比较锁定量程法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惯性联合标定发展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军阳 吕慎华 +2 位作者 李永旭 祝慧鑫 张克凡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共16页
相机和IMU联合可充分利用两个传感器的互补优势,实现数据融合与相互校正。近年来,更多智能化的联合标定方法不断出现,但缺少统一的归纳分析。为此,将视觉惯性联合标定方法统一分类整理,旨在分析各类方法的应用特点与局限性,为相机与IMU... 相机和IMU联合可充分利用两个传感器的互补优势,实现数据融合与相互校正。近年来,更多智能化的联合标定方法不断出现,但缺少统一的归纳分析。为此,将视觉惯性联合标定方法统一分类整理,旨在分析各类方法的应用特点与局限性,为相机与IMU联合标定方法应用层面或是研究层面提供更好的选择基础。介绍了相机与IMU标定参数以及标定原理,并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分别对在线、离线的时间标定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并作对比分析;从空间的角度,基于IMU和相机的标定方法原理不同将标定方法分为四类:基于优化的标定、基于解耦模型的标定、基于滤波的标定、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定,深入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等。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联合标定的发展趋势:时空统一标定、更多标定工具包、机器学习的扩展、多传感器联合标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和IMU联合 联合标定方法 数据融合与相互校正 视觉惯性联合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检测数据融合的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9
作者 孙洪滨 苑洁艺 +2 位作者 许翔 李冲 张聪正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准确评估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结合现场检测的直观性和监测数据可量化特点,提出监检测数据融合的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通车初期的梁端纵向位移频域特征,提取梁端纵向位移~温度和车致拟静态累积... 为准确评估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结合现场检测的直观性和监测数据可量化特点,提出监检测数据融合的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通车初期的梁端纵向位移频域特征,提取梁端纵向位移~温度和车致拟静态累积位移~交通量的相关性模型参数为评估指标,分析评估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融合现场检测信息综合判定梁端伸缩状态,确定影响梁端纵向运动的约束装置主要病害及影响程度,并以某千米级单跨悬索桥为背景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指标可作为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量化评估指标,监检测数据融合评估方法合理可行,该方法可明确影响加劲梁纵向运动的主要病害及影响程度;对于背景桥梁,因梁端高频往复振动易导致支座滑板磨损,建议加强滑动材料摩擦系数及阻尼器低速控制效果综合研究,优化梁端减振措施,改善约束装置服役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约束装置 服役状态 梁端纵向位移 现场检测 监测数据 信息融合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跌倒检测研究
10
作者 方堃 潘巨龙 +1 位作者 项睿涵 李玲艺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97-1605,共9页
传统的跌倒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单一信息源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带来检测精度较低、算法鲁棒性不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数据和声音数据的跌倒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可穿戴设备,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Ghost... 传统的跌倒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单一信息源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带来检测精度较低、算法鲁棒性不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数据和声音数据的跌倒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可穿戴设备,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Ghost-InertialNet、Ghost-SoundNet)以及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跌倒检测。其中,基于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数据的检测技术为主要检测手段,跌倒声音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检测准确率,并且模型参数量较少,满足在资源受限的可穿戴设备上部署需求。同时,声音模型的加入使所提出的算法相比单一信息源的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检测 多源信息融合 惯性传感器数据 声音数据 加权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光散射法与β射线粉尘检测技术研究
11
作者 魏海天 王杰 陈述斌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使用光散射法长时间测量粉尘浓度时,会因光学镜头被污染而造成测量精度下降。在分析光散射与β射线检测粉尘原理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光散射与β射线法相融合的粉尘检测技术,使用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算法提高测量精度,并采用Matla... 使用光散射法长时间测量粉尘浓度时,会因光学镜头被污染而造成测量精度下降。在分析光散射与β射线检测粉尘原理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光散射与β射线法相融合的粉尘检测技术,使用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算法提高测量精度,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算法使样本数据方差减小55.5%;融合算法测量值平均相对误差ξ≤10.00%,比单一使用光散射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减小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检测 光散射法 Β射线法 数据融合 卡尔曼滤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维数据的特征筛选方法研究
12
作者 闫彤 刘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文章首先针对超高维数据建立了新的边际筛选方法(FMAS-SIS)。该方法采用切片-融合技术,将连续变量切片转化为离散变量,并对不同切片方案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处理分类、离散、连续的响应变量;其次,在一定的正则性条件下,证明了该方法的... 文章首先针对超高维数据建立了新的边际筛选方法(FMAS-SIS)。该方法采用切片-融合技术,将连续变量切片转化为离散变量,并对不同切片方案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处理分类、离散、连续的响应变量;其次,在一定的正则性条件下,证明了该方法的确定筛选性和排序一致性;最后,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际案例,将所提方法与其他筛选方法进行比较,展示了所提方法的有限样本性能。综合来看,FMAS-SIS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特征筛选方法,不依赖于模型假设;第二,只涉及条件分布函数的经验估计,计算简单、易于实现;第三,即使预测变量、随机误差是重尾的,或预测变量是强相关的,或存在异常值,依然具有优良的筛选性能;第四,对切片方案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维数据 特征筛选 切片-融合技术 确定筛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矿井环境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紧耦合SLAM算法
13
作者 卢艳军 吕宛桐 张晓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49,166,共9页
矿井环境中非结构化地形、光照条件差及特征重复等条件导致单一传感器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精度不足,多传感器数据紧耦合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精度,但仍存在计算量大、光照突变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快速紧耦合稀疏... 矿井环境中非结构化地形、光照条件差及特征重复等条件导致单一传感器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精度不足,多传感器数据紧耦合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精度,但仍存在计算量大、光照突变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快速紧耦合稀疏直接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FAST-LIVO)算法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面向矿井环境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紧耦合SLAM算法。在多传感器数据紧耦合融合部分,采用LK(Lucas-Kanade)光流法代替原有稀疏直接法,利用光流法追踪稳定特征点并构建视觉重投影误差,同时利用随机样本一致(RANSAC)算法剔除离群点以保留高质量视觉约束;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MU)先验估计与激光雷达点到平面残差,通过迭代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器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紧耦合融合,输出高精度位姿。在地图构建部分,采用增量式k-d树(ikd-Tree)动态管理点云以构建激光雷达局部地图;通过网格筛选与Shi-Tomas得分计算提取视觉特征点,并采用数组管理实时移除视场外特征点以构建视觉局部地图;通过将激光雷达点云投影至对应图像提取RGB颜色信息生成彩色点云帧,再依据优化位姿拼接彩色点云帧以构建彩色点云地图。基于Gazebo仿真平台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FAST-LIVO算法,所提算法的绝对轨迹误差(ATE)和相对位姿误差(RPE)均降低了20%以上,且巷道侧壁、内部料堆轮廓、地面等特征更清晰。在公开数据集M2DGR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定位精度较LEGO-LOAM,FAST-LIO及FAST-LIVO算法有所提升,且在转弯处无明显漂移,轨迹稳定性更优,且所提算法处理数据的平均时间缩短。在长走廊模拟环境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空间结构的还原更清晰,线条、轮廓等细节更精准,噪点抑制效果更佳,能更准确地反映真实环境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定位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 激光雷达-惯性-视觉 多传感器数据紧耦合融合 光流法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与加速度测量的结构动态位移融合估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春宝 孙长保 牛彦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1-901,共11页
结构动态位移测量与精准估计对于结构安全运营和性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位移监测方法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式、成本低、设备安装简便等优点,在实际复杂工程环境中,设备难以架设,视觉测量方法较传统接触式位移监测方法具有... 结构动态位移测量与精准估计对于结构安全运营和性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位移监测方法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式、成本低、设备安装简便等优点,在实际复杂工程环境中,设备难以架设,视觉测量方法较传统接触式位移监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帧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觉方法的使用.针对视觉位移测量技术高频振动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与加速度测量的结构动态位移重构方法,通过融合视觉低频与加速度高频振动响应信号,实现结构动态位移精准识别.首先,利用光流法从结构振动视频数据中提取结构位移响应,引入前后向误差与离群值过滤机制,提升特征点追踪精度,避免漂移问题.然后,利用逐次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分别从视觉位移与加速度二次积分得到的位移信号中提取相应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最后,基于互相关函数筛选机制,确定融合模态分量,融合基于视觉测量的低阶IMF与基于加速度测量的高阶IMF,重构结构位移响应.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提出的位移融合估计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视觉测量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计结构动态位移,并且通过引入加速度测量中的动态位移分量,融合后的位移比基于视觉测量的结果具有更宽的频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计算机视觉 光流法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的塔吉克斯坦中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2010-2020)
15
作者 高超 任小丽 +4 位作者 曾纳 张心昱 张黎 何洪林 刘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植被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传感器的限制,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不能兼顾,因此在目前广...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研究植被最常用的遥感指数之一。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植被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传感器的限制,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不能兼顾,因此在目前广泛使用的NDVI数据产品中,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还较为缺乏。本产品基于Cubist模型对MODIS数据与Landsat及哨兵等遥感数据进行时空数据融合,得到了塔吉克斯坦2010–2020年中高时空分辨率Landsat-MODIS融合数据,以及2020年中高时空分辨率Sentinel-MODIS融合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数据集从数据源的质控,模型训练优化,以及模型独立验证三个方面对数据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且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本数据集可反映塔吉克斯坦2010–2020年NDVI时空变化情况,可为该地区植被变化分析、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长时间序列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塔吉克斯坦 时空数据融合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鑫 梁永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696,共6页
针对多源异构型数据来源复杂、结构特殊,导致其融合难度较大的问题,为提升数据融合效率与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首先,利用联邦加权平均融合策略,整合从各传感器传输至数据级融合层中的元数据,得到数据级... 针对多源异构型数据来源复杂、结构特殊,导致其融合难度较大的问题,为提升数据融合效率与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首先,利用联邦加权平均融合策略,整合从各传感器传输至数据级融合层中的元数据,得到数据级融合结果;其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典型相关分析法,提取出由网络本体语言统一后数据的特征,完成特征级数据融合;再次,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更新模糊规则库,通过决策融合算法,得到决策级融合结果;最后,将上述不同层级的数据融合结果结合建立数据融合模型,得到最终的数据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大协方差值和绝对误差值不超过0.15,最短融合时间仅为12.6 ms.该方法的融合精度和稳定性较好,时效性与抗扰性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典型相关分析法 模糊规则 多源异构数据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情报中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芊芷 朱相丽 李伟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5,共9页
[研究目的]多源数据融合可通过交叉引证降低信息不一致和语义模糊等不确定因素,面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导致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急剧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了科技情报领域研究的重难点之一。[研究方法]首先根据现有定义对多... [研究目的]多源数据融合可通过交叉引证降低信息不一致和语义模糊等不确定因素,面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导致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急剧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了科技情报领域研究的重难点之一。[研究方法]首先根据现有定义对多源数据的概念特征进行阐释;其次按照对文本中数据融合的深入程度,对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分析了多源数据融合在不同科技情报场景中的应用和发挥的作用。[研究结论]从概念来看,多源数据融合具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指向。从融合方法来看,现有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数据源的融合、结构关系融合以及语义融合,融合方法在实现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的同时也在科技发展趋势研判、学术评价、需求探测等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研究需要通过实践操作细化异构加权的可行方法,以应用为导向加强对于融合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探索形成可供复用的模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 多源数据 多模态数据 数据融合 语义融合 融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施工机器人定位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佳益 马智亮 +1 位作者 陈礼杰 季鑫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23,共13页
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数据源种类繁多,融合多模态数据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项目中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性能,同时也方便施工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数据融合方法旨在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互补,改进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实现施工机器人的定位和数据共... 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数据源种类繁多,融合多模态数据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项目中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性能,同时也方便施工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数据融合方法旨在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互补,改进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实现施工机器人的定位和数据共享,支持施工机器人定位精度、实时性或鲁棒性等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建筑施工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已有不少针对特定场景探索施工机器人定位的数据融合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但尚无针对施工机器人定位的数据融合方法相关研究综述。经系统的检索,首先,按照是否与先验数据融合,将其分为先验数据与传感器实时数据融合和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两类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和展望了施工机器人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从研究结果分析,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施工机器人定位的数据源选择差异性较大,定位效果差异也很大。该综述可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机器人 定位 数据融合方法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特征的雷达辐射源威胁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俊迪 王星 +1 位作者 田元荣 陈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6-3207,共12页
针对当前雷达辐射源威胁评估对精确侦察数据依赖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雷达辐射源威胁评估算法。从辐射源目标行为特征和数据融合理论出发,建立基于行为特征的辐射源威胁评估体系,并采用模糊理论和Vague数据集对各子行为... 针对当前雷达辐射源威胁评估对精确侦察数据依赖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雷达辐射源威胁评估算法。从辐射源目标行为特征和数据融合理论出发,建立基于行为特征的辐射源威胁评估体系,并采用模糊理论和Vague数据集对各子行为进行表示;考虑到指标间的耦合性和空战的高动态性,利用改进的区间灰色关联度修正初始权重,建立以距离为自变量的态势状态函数,为各子行为动态赋权;采用改进的雷达图法计算威胁目标的威胁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威胁评估 行为特征 动态权重 区间灰色关联度 雷达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配电网线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茂岳 尹忠东 +3 位作者 付瑜 汪泽州 陈刚 车江嵘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80,共10页
多源数据是一种综合多个信息源的复杂数据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不同的信息源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样本以及样本之间的关系(具体到配电网领域,不同量测系统针对同一节点所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线损... 多源数据是一种综合多个信息源的复杂数据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不同的信息源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样本以及样本之间的关系(具体到配电网领域,不同量测系统针对同一节点所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多源数据综合利用方法,为便于数据融合,对多源量测数据进行转换;为保证量测时间断面一致性,选择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某一量测时刻作为基准,对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tion,SCADA)系统数据进行时间配准与数据填充操作,对智能电表数据采用“量测值+预测值”方式进行时标对齐;对时序数据进行滤波,获得较为准确的配电网数据;基于登普斯特-沙夫特(dempster-shafter,D-S)证据理论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以某10 kV配电网为算例分析计算了配电网线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较好地完成多源数据的综合利用,提高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D-S证据理论法 配电网线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