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动交通管理需求的快速路交通流特性研究
1
作者 邵长桥 董文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了适应主动交通管理策略需求,对快速路交通流特性进行研究。以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数据为基础,应用交通流波速理论和宏观交通流模型,将交通流状态分为非拥堵状态、过渡状态和拥堵状态。根据交通流波速理论分析拥堵状态下各车道密度、... 为了适应主动交通管理策略需求,对快速路交通流特性进行研究。以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数据为基础,应用交通流波速理论和宏观交通流模型,将交通流状态分为非拥堵状态、过渡状态和拥堵状态。根据交通流波速理论分析拥堵状态下各车道密度、速度和占有率的变化特性,研究了车道级交通流状态划分阈值;分别应用Pipes、Van Aerde和Newell宏观交通流模型对交通流断面观测数据与车道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并对基于宏观交通流模型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道的交通运行时序特性和交通流状态存在显著差异,3个经典模型中Van Aerde模型对交通流运行数据拟合效果最佳。综合交通流波速理论和宏观交通流模型分析结果,得到了交通流状态判定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主动交通管理 交通流特征参数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波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蜉蝣优化算法的时空融合交通流预测研究
2
作者 张红 巩蕾 +1 位作者 曹洁 张玺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4-771,796,共9页
针对复杂交通流的动态时空特性难以精准建模、现有深度学习模型超参数难以确定而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蜉蝣优化算法的门控时空卷积网络交通流预测方法。利用时间卷积网络结合门控线性单元挖掘交通数据隐藏的时间依赖性... 针对复杂交通流的动态时空特性难以精准建模、现有深度学习模型超参数难以确定而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蜉蝣优化算法的门控时空卷积网络交通流预测方法。利用时间卷积网络结合门控线性单元挖掘交通数据隐藏的时间依赖性,通过门控机制融合ChebNet捕获的静态空间特征与图卷积网络结合注意力机制捕获的动态空间特征,构建考虑动态时空特征的预测模型,并借助蜉蝣优化算法优化超参数。研究表明:在PeMSD7(M)数据集上,15、30和45 min下该模型MAE的预测精度较T-GCN提高了5.91%、9.06%和10.72%,本文方法具有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动态时空特性 超参数 蜉蝣优化算法 时间卷积网络 门控线性单元 注意力机制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机场交通流量波动范围特征:以北京大兴机场为例
3
作者 张勰 张鑫宇 张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405-7416,共12页
研究机场交通流量的波动范围特征是进行高效流量管理及控制的基础,理解并掌握机场交通流量波动范围特征对维持整个机场交通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考虑时间的不可逆性及在一定时段内机场流量大于设施容量所产生的拥堵... 研究机场交通流量的波动范围特征是进行高效流量管理及控制的基础,理解并掌握机场交通流量波动范围特征对维持整个机场交通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考虑时间的不可逆性及在一定时段内机场流量大于设施容量所产生的拥堵量会累加影响在后续时间点上,提出自适应跨越网络的构建方法。从复杂网络拓扑特性角度出发,对网络的整体特征以及节点中心性进行分析,并应用独立性权系数法分别计算节点的综合中心度,识别网络中的强波动核心枢纽时间节点。结果表明:根据北京大兴机场流量数据映射得到的自适应跨越网络呈现复杂有序的特点,具有无标度特征,网络是同配的且有明显的社团结构;21:20—22:25(节点257~269)中在各中心度的排名均靠前,波动影响范围较大,属于网络中的核心枢纽节点;综合中心度归纳了网络的各种拓扑中心性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后有效刻画了网络中的强波动节点。该方法为机场交通流量的优化管理和异常波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网络特征 复杂网络 机场交通流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熊章友 李卫军 +2 位作者 朱晓娟 杨国梁 马馨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7-82,共16页
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准确估计未来特定时间间隔内特定区域的交通流量。随着车辆的增长和路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复杂时空关系,传统的交通预测方法难以准确描述交通数据的特征,而深度学习的预测方法能够更好地处... 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准确估计未来特定时间间隔内特定区域的交通流量。随着车辆的增长和路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复杂时空关系,传统的交通预测方法难以准确描述交通数据的特征,而深度学习的预测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特征结构,因此,深度学习的方法已成为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研究热点。总结了传统交通流预测方法和深度学习交通流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架构卷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循环神经网络、图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与Transformer以及深度学习混合神经网络,并且对深度学习的交通流预测文献、深度学习的超参数和场景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了现有文献中常用的国内外公共数据集。根据前人的模型实验对交通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讨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预测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深度学习 短时交通流 交通数据集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试验的行人流特性模型及失稳研究
5
作者 郑韬 周继彪 +2 位作者 毛新华 董升 张振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开展双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种不同场景的控制试验,构建考虑碰撞挤压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过无人机与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行人轨迹、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间碰撞挤... 为探究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开展双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种不同场景的控制试验,构建考虑碰撞挤压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过无人机与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行人轨迹、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间碰撞挤压力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段Hermite三次插值法,探究速度、密度对碰撞挤压力大小的影响;基于Van Aerde模型,引入碰撞挤压力参数,构建力-速度-密度-流量四维模型,判断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结果表明:当行人密度达2.46人/m^(2),行人流开始失稳;当行人密度达3.59人/m^(2),行人流完全失稳;失稳过程中,行人受到的碰撞挤压力区间为[187.32,258.11]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交通安全 控制试验 行人流失稳 行人流特性 碰撞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度与线形耦合作用下的海底隧道交通流运行特性
6
作者 潘福全 何水苗 +3 位作者 董炳洁 张丽霞 王召强 张素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为提升海底隧道行车安全性,研究照度与线形耦合作用下海底隧道交通流运行特征变化规律.通过采集海底隧道的照度、下坡度和上坡度等交通环境与结构参数,以及跟驰状态下的车辆速度、车头间距和加速度等交通流特性参数,量化分析海底隧道照... 为提升海底隧道行车安全性,研究照度与线形耦合作用下海底隧道交通流运行特征变化规律.通过采集海底隧道的照度、下坡度和上坡度等交通环境与结构参数,以及跟驰状态下的车辆速度、车头间距和加速度等交通流特性参数,量化分析海底隧道照度、坡度、平曲线半径与速度、车头间距和加速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照度与平纵线形作用下的车速、车头间距、纵向加速度及横向加速度变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具有明显坡度的海底隧道出入口段,速度、车头间距与照度存在明显负相关性;隧道内的车速、车头间距与坡度呈明显相关性;纵向加速度受出入口段照度和坡度影响显著,横向加速度受出入口段照度和坡度影响不显著;车速与平曲线半径呈正相关性,横向加速度与平曲线半径呈负相关性.此特性规律有助于海底隧道运行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海底隧道 照度 平纵线形 出入口段 交通流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隧道合流区交通流特性分析
7
作者 杨金顺 孙成玲 +3 位作者 袁彦各 林晓喻 潘福全 陈秀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了揭示海底隧道合流区交通运行规律,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运用Simi Motion等视频分析软件提取、分析工作日早高峰2 h的合流区视频监控数据,对隧道合流区不同位置、不同车道的交通量、速度和车头时距进行分析。基于隧道合流区的... 为了揭示海底隧道合流区交通运行规律,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运用Simi Motion等视频分析软件提取、分析工作日早高峰2 h的合流区视频监控数据,对隧道合流区不同位置、不同车道的交通量、速度和车头时距进行分析。基于隧道合流区的交通流特性绘制速度密度散点图,利用Underwood模型和Greenberg模型分别对速度密度关系进行拟合并进行参数标定,获得交通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①42.8%的车辆选择在加速车道中前段进行合流;②在合流区上游内侧车道上的平均交通量大于外侧车道交通量36.59%,外侧车道受匝道车辆合流影响显著,车道流量不平衡现象贯穿整个海底隧道合流区,内侧车道和中间车道的平均流量、平均速度持续大于外侧车道,外侧车道的车头时距大于中内侧车道;③Underwood模型仅适用于交通密度较小的合流区及上游,对交通密度变大的下游区域不再适用,而Greenberg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下游的速度密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特性 视频分析提取 海底隧道合流区 Underwood模型 Greenber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
8
作者 梁军 杨航 +3 位作者 任彬彬 陈小波 陈龙 杨相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行交通流中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比例及延迟时间关键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小于0时,混行交通流存在混沌;CACC车辆比例增加能够减弱混沌的时间区域,比如当CACC车辆比例达到0.6时,跟驰系统趋于稳定;CACC车辆的延迟时间对混沌的影响显著,保持低通信延迟才能发挥CACC车辆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行交通流 混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李雅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站点区域行人与非机动车交互行为建模与仿真
9
作者 魏中华 马厚强 +1 位作者 王铭乾 黄文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7-407,共11页
为研究公交站点区域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冲突行为,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考虑激进型行人和混合非机动车流,通过行人穿越决策规则和非机动车避让规则耦合行人运动模型和非机动车运动模型,采用双向行人Blue模型模拟进出站行人的运... 为研究公交站点区域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冲突行为,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考虑激进型行人和混合非机动车流,通过行人穿越决策规则和非机动车避让规则耦合行人运动模型和非机动车运动模型,采用双向行人Blue模型模拟进出站行人的运动行为,采用改进的NaSch模型模拟非机动车的运动行为,建立公交站点区域行人与非机动车交互模型。然后,在北京市西单商场公交站B站台开展观测实验,微观层面展现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在不同流量构成下二者冲突演化规律以及进出站行人到达率、非机动车到达率对延误和冲突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堵塞多发生在非机动车与行人刚开始的交互处,并向来车方向延伸。与进出站行人到达率相比,行人和非机动车延误受非机动车到达率影响更显著;在进出站行人比例为0.5时,行人和非机动车延误达到峰值;进站行人比例为1时,行人和非机动车延误比出站行人比例为1时延误小;在行人到达率一定时,冲突数随着非机动车达到率的增大而增加,当行人到达率较小时,冲突数呈缓慢地增长趋势,随着行人到达率的增大,冲突数增长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站点区域 混合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 交通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天气下人机混驾交通流跟驰特性研究
10
作者 傅成红 李高伟 高良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共8页
为揭示降雨天气下人机混驾交通流跟驰规律,从分析降雨对行车的影响入手,引入路面附着系数、驾驶能见度等参数,改进Gipps安全距离和行车加速度限制,针对不同跟驰模式建立元胞自动机模型,探寻降雨强度、渗透率双重影响的人机混驾交通流跟... 为揭示降雨天气下人机混驾交通流跟驰规律,从分析降雨对行车的影响入手,引入路面附着系数、驾驶能见度等参数,改进Gipps安全距离和行车加速度限制,针对不同跟驰模式建立元胞自动机模型,探寻降雨强度、渗透率双重影响的人机混驾交通流跟驰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雨天渗透率与通行能力呈正相关,但当渗透率低于0.25时,智能网联车对混合交通流平均速度、临界密度及通行能力的影响有限;当降雨强度高于0.3 mm/min时,随雨强度增大会加剧智能网联车跟驰退化,显著降低混合交通流的自由速度、临界速度及通行能力;小雨情况下,约0.1的渗透率可弥补降雨造成的通行能力损失;在中雨至大雨的降雨强度区间内,降雨强度每增加0.1 mm/min,相应提高渗透率0.1,路段通行能力可恢复到与晴天纯人工驾驶交通流相当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人机混驾 交通流 跟驰特性 降雨强度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模型的城市出租车流量预测
11
作者 周新民 金江涛 +2 位作者 鲍娜娜 袁涛 崔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162,共10页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残差(ACLR)模型,该模型通过结合ConvLSTM、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结构,分别处理出租车流量的时间、空间、和其他特征,挖掘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对出租车流量的影响,有效...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残差(ACLR)模型,该模型通过结合ConvLSTM、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结构,分别处理出租车流量的时间、空间、和其他特征,挖掘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对出租车流量的影响,有效提升交通时空特征的提取能力。同时,引入专门的学习元件考虑外部因素和POI密度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并利用北京市出租车轨迹数据验证。结果表明:ACLR模型在城市交通流预测中的精度高于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深度时空残差网络(ST-ResNet)、卷积神经网络(CNN)-残差神经单元-LSTM(CRL)循环神经网络、ACFM等模型,在无POI密度和考虑POI密度的情况下,均有助于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ACLA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基本一致,高峰时段也能与真实值较好地吻合,有效提升交通时空特征的提取能力,降低预测误差,使得交通流量预测性能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残差网络(ACLR)模型 交通流量预测 城市出租车 时空特征 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终端区空中交通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许炎 张洪海 +1 位作者 杨磊 廖志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5-211,共7页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通运行方式与管制规则的分析,将空中交通流状态划分为自由流、弱管制干预流和强管制干预流三个阶段;最后,在状态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空中交通流的速度—密度模型、流率—密度模型和流率—速度模型,并以F和T检验对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交通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空中交通流特性,且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时空态势的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空中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模型 实测数据 终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场终端区微观交通流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洪海 胡勇 +1 位作者 杨磊 许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8-374,共7页
为研究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微观时空特性与演变规律,考虑终端区内单股、汇聚和交叉交通流具有基于目标点运行的基本特征,依据先到先服务原则,利用刺激-反射跟驰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局域排序模型、跟驰模型和机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 为研究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微观时空特性与演变规律,考虑终端区内单股、汇聚和交叉交通流具有基于目标点运行的基本特征,依据先到先服务原则,利用刺激-反射跟驰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局域排序模型、跟驰模型和机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工具Net Logo,构建了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了进场交通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和灵敏性,以及进离场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机场终端区进场交通流存在明显的相变与迟滞特征,形成自由相、畅行相、伪拥塞相和同步拥塞相等基本相态;流量与速度密度乘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管制间隔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优管制间隔,进场交叉点的最优管制间隔为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交通流特性 建模与仿真 多机场终端区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路网交通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戢晓峰 刘澜 吴其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6,共5页
为提取区域路网交通信息,基于物元分析理论提出了道路交通状态的判别方法.将交通状态的判别结果作为决策属性,综合考虑道路等级、时间及交通参数,构造区域路网的交通流特征信息表.用粗糙集方法提取交通流特征.用区域路网交通流特征提取... 为提取区域路网交通信息,基于物元分析理论提出了道路交通状态的判别方法.将交通状态的判别结果作为决策属性,综合考虑道路等级、时间及交通参数,构造区域路网的交通流特征信息表.用粗糙集方法提取交通流特征.用区域路网交通流特征提取示例验证了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实际应用于在线交通状态判别和历史数据库的交通信息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 交通流 特征 交通状态 粗糙集 物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流运行动态特性及其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曲大义 李娟 +2 位作者 刘聪 刘冬梅 贾彦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8-194,共7页
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的影响,将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相互作用势函数,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所需数据,并对加速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 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的影响,将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相互作用势函数,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所需数据,并对加速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常态行驶,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3种,根据实测交通数据对3种车辆运行状态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同时对分子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经典GM模型,分子跟驰模型稳定性更好,对实际交通状态拟合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分子动力学 跟驰行为 相互作用势 交通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入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19
16
作者 蒋阳升 王思琛 +2 位作者 高宽 刘梦 姚志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针对现有自动-手动驾驶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未考虑智能网联车队队列行为,提出了考虑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混入智能网联汽车车队的混合交通流特征。对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跟驰行为的特征... 针对现有自动-手动驾驶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未考虑智能网联车队队列行为,提出了考虑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混入智能网联汽车车队的混合交通流特征。对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跟驰行为的特征,分别构建人工驾驶跟驰模式、自适应巡航模式、协同自适应巡航车队模式的元胞自动机规则,基于数值仿真实验对不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特性及拥堵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平均速度,进而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车队 交通流特性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立伟 祁首铭 +2 位作者 孙亚南 薛刚 秦丽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控制方法,以及为缓解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理论及模型依据,完善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即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及消散过程,整个过程包括... 为了进一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控制方法,以及为缓解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理论及模型依据,完善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即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及消散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从自由流状态过渡到拥挤状态再到堵塞状态,逐渐消散到拥挤状态,最后达到畅通自由流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实地调查路段及交叉口交通流参数分析,得到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中交通流量及车辆跟驰特性呈泊松分布,进而根据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学理论,确定交通拥塞序参量,并基于最短行程时间和Dijkstra算法中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建立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塞,提高道路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特性 自组织理论 道路交通拥塞 自疏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车流交通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罗霞 杜进有 陈应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混合车流基本交通流特性描述是混合车流理论研究的基础。分析了未来我国高等级公路车型结构 ,界定混合车流研究的合理范围 ;提出描述混合车流运动自由度的随机度和相互影响的粘度两个基本概念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地测定得到混合车流的速... 混合车流基本交通流特性描述是混合车流理论研究的基础。分析了未来我国高等级公路车型结构 ,界定混合车流研究的合理范围 ;提出描述混合车流运动自由度的随机度和相互影响的粘度两个基本概念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地测定得到混合车流的速度模型和堵塞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混合车流 交通流特性 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流网络的时空特征解析——基于张量分解方法视角 被引量:15
19
作者 柯文前 陆玉麒 +2 位作者 朱宇 陈伟 杨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79-1687,共9页
基于非负张量分解方法(NTF方法),依托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苏省高速公路网络的三维OD海量交通流数据,展开网络时空特征的解析、提取与挖掘,尝试解决现有数据分析方法无法有效解析交通流网络时空演化的动态性与多维性问题。结果表明:... 基于非负张量分解方法(NTF方法),依托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苏省高速公路网络的三维OD海量交通流数据,展开网络时空特征的解析、提取与挖掘,尝试解决现有数据分析方法无法有效解析交通流网络时空演化的动态性与多维性问题。结果表明:1重构网络对原始网络的空间构型与格局具有很好的重现能力,基本刻画了原始网络的倒"不"字型空间结构;2分解的网络可提取出基本不变型、渐变型和突变型3类时变规律,且每类时间特征有各自耦合对应的局部空间格局,体现内在组织的时空统一性;3倒"不"字型空间结构由分解的沿沪宁线横向子网络叠加过润扬大桥沿扬溧线、过江阴大桥沿京沪线和过苏通大桥沿沈海线的三大纵向子网络等具有明确地理含义的多个局部空间系统共同构成,体现全局由局部组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分解方法 时空特征 交通流网络 高速公路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快速路车道级速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谷远利 陆文琦 +2 位作者 李萌 王硕 邵壮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6,共8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传统的以道路断面为研究对象的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以车道断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Combined Deep Learning,CDL)的城市快速路车道...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传统的以道路断面为研究对象的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以车道断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Combined Deep Learning,CDL)的城市快速路车道级速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提取空间特征变量,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变量的时间特征,并利用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得到预测结果.通过北京市东二环路车道断面实测微波数据验证发现,提取车道交通流的时空特征,CDL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车道不同时段的速度变化趋势,可有效地实现车道速度的单步及多步预测,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速度预测 深度学习 交通流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