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0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ock mass displacement in deeply buried areas induced by active fault creep slip at engineering scale 被引量:9
1
作者 ZHANG Chuan-qing LIU Xiao-yan +3 位作者 ZHU Guo-jin ZHOU Hui ZHU Yong WANG 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849-2863,共15页
Active fault creep slip induces deformation of rock mass buried deeply in fault zone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perational safety of long linear projects passing through it.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 Active fault creep slip induces deformation of rock mass buried deeply in fault zone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perational safety of long linear projects passing through it.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ock masses in active fault zones which have been investigated previously are the key design basis for such projects.Therefore,a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with different fault types,slip time,dip angles,and complex geological features was established,and then the creep slip for normal,reverse,and strike-slip faults were simulated to analyze the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fault rock mass.A disk rotation test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boratory test method were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rock mass displacement induced by creep slippage of faults.A series of rotation tests for softand hard-layered specimens under combined compression and torsional stres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An S-shape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dependent of fault dip angle was identified corresponding to reverse,normal,and strike-slip fa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horizontal extrusion,the softer the rock mass at the fault core,and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displace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fault core;about 70%of the creep slip displacement occurs within this zone under 100 years of creep slipp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s creep slip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discrete element rotation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 Strains
2
作者 Wu Xiao-yun Cheng Xiao-fei +1 位作者 Luo Lu Wu Xiao-x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2期9-18,共10页
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 the most devastating viral pathogen in citrus, causes tremendous economic losses to citrus industry worldwide. The CTV isolates exhibit variable pathogenicities on their hosts indicating... 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 the most devastating viral pathogen in citrus, causes tremendous economic losses to citrus industry worldwide. The CTV isolates exhibit variable pathogenicities on their hosts indicating a mixed population of the CTV in nature. Several fragments within the CTV genome have been used for study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CTV, however, the best region for rapid the CTV strain differentiation is still absent at present. In present study, a system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best region within the CTV genome for rapid CTV strain differentiation.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at protein (CP) coding region was the best region for this purpose. Using pair-wise distanc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lot, a reasonable genetic distance cut-off value was set for the CTV CP gene for the CTV strain differentiation. Using this criterion, eight CTV strains, including seven well characterized and a new strain, were successfully differentiated using 537 CTV isolates reported from 38 countries. The global strain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then determined and discussed. Our results also provided a new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and spreading of the virus,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proper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tristeza vir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strain differentiation recombination strain distribution pattern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古生界潜山形成演化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永诗 罗霞 +2 位作者 胡阳 石晓光 张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潜山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深化潜山成山机制、建立可预测性潜山类型划分方案是潜山勘探的关键。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在潜山构造特征解剖的基础上,结合断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分析,恢复各关键阶段的潜山叠合演化过程,... 潜山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深化潜山成山机制、建立可预测性潜山类型划分方案是潜山勘探的关键。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在潜山构造特征解剖的基础上,结合断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分析,恢复各关键阶段的潜山叠合演化过程,建立潜山成因-结构分类体系,明确潜山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潜山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挤压逆冲形成北西向潜山雏形、燕山期左行走滑拉张裂陷形成北西向潜山初始格局、喜马拉雅期右行走滑伸展裂陷最终形成北东东向潜山定型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现今七纵四横潜山构造格局。依据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潜山所处构造位置及经历构造运动的差异,将济阳坳陷潜山划分为中隆新隆残丘山、中隆新沉断块山、中沉新隆滑脱山和走滑改造断块山4种类型,形成了与断陷盆地结构相对应的潜山类型有序性分布特征;即自凸起带—缓坡带—洼陷带—陡坡带,依次发育中隆新隆残丘山—中隆新沉断块山—中沉新隆滑脱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潜山 构造格局 成因演化 有序分布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涛 光太俊 +3 位作者 黄庆丰 唐雪海 欧强新 刘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53,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国亚热带北缘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方法】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划分9个24 m×24 m的样方,记载样地内胸径(DBH)≥2.5cm的树种名称和空... 【目的】探讨中国亚热带北缘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方法】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划分9个24 m×24 m的样方,记载样地内胸径(DBH)≥2.5cm的树种名称和空间坐标;用重要值确定主要树种。运用空间点格局O-ring函数、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泊松零模型分析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区共有17科20属27种,优势树种为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茅栗Castanea seguinii,亚优势树种为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林木直径结构呈现倒“J”型分布。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起初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其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不规则随机分布。种间空间关联性分析发现:枹栎、茅栗和化香3种优势树种之间关联性不显著,但3种优势树种与伴生树种在一定尺度上存在关联性。【结论】该群落类型为典型异龄林栎类与化香落叶阔叶林,短柄枹栎林内更新较好,具有增长趋势,而茅栗、化香林内更新较差,增长趋势不明显。随着群落演替,喜光稍耐阴树种将会逐步替代喜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 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云露 曹自成 +3 位作者 耿锋 汪洋 丁勇 刘永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裂差异活动性,研究了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结果表明:①多源多期生排烃、烃源岩差异热演化、长期稳定发育的古隆起和古斜坡背景及储层形成与发育共同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油气性质和油品相态的有序分布。②多期构造调整和多期成藏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气藏-超重质油藏的油气主成藏期、油气藏类型有序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③断裂垂向输导和研究区东部岩性与不整合面侧向输导形成了顺北成藏模式;顺北地区多为原地充注,油柱高度大;坡度控制下侧向调整与通源断裂带规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烃源岩演化特征控制了本区在海西晚期和燕山期成藏为主的原生油气藏分布;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溶缝洞体横向输导为主形成了塔河成藏模式;塔河油气田呈现多期立体连片成藏,深大断裂带与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④在富油气区带整体有序成藏背景下,通源走滑断裂带具有“控储、控藏、控富”有序成藏特性,油气沿深大走滑断裂带运移路径周边圈闭富集。⑤根据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有序性分布,提出环满加尔坳陷西缘、环轮台断裂带和环阿瓦提北坡为立体勘探增储上产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有序分布 油气藏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河地区 塔北台盆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玲玲 谢珊珊 +5 位作者 高嘉惠 孔维汉 杜冲 刘艺平 冯艳 孔德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33,共12页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建成区设置349个样本点,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梯度分析系统。通过获取各样本点的植物种类、数量及...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建成区设置349个样本点,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梯度分析系统。通过获取各样本点的植物种类、数量及其生长环境等数据,经统计与分析,解析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梯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范围内植物种类共计110科357属596种。乔灌草种类比例为1∶1.17∶3.45;乡土与外来树种比例为1∶3.08。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木樨科(Oleaceae)和豆科(Fabaceae)为优势科。以环为单元的梯度下,栽培植物和自生植物分别在第8环和第9环达到最高;其他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或双峰等分布形态。此外,植物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这与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房价及500 m范围内不透水率等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结论】揭示了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的梯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城市化特征因子对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梯度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割线外施乙烯利的痕量检测及其吸收和分布规律研究
7
作者 杨文凤 范睿深 +3 位作者 高宏华 魏芳 万炯 仇键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64-1873,共10页
乙烯利作为橡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增产剂,在促进橡胶树高效采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乙烯利刺激增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过度施用会造成橡胶树死皮等副作用。本研究以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乙烯利作为橡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增产剂,在促进橡胶树高效采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乙烯利刺激增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过度施用会造成橡胶树死皮等副作用。本研究以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的树皮中乙烯利痕量检测方法,并系统研究了外施乙烯利后不同时间和树干不同部位树皮的乙烯利含量分布规律。样品前处理采用甲醇∶1%甲酸(9∶1,V/V)溶液匀浆浸提,过滤后直接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Waters CORTECS HILI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μm)分离,以0.01%氨水溶液、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定量离子为107。结果表明:乙烯利在0.02~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在0.1~1.0μg/kg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5.3%~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14%~7.28%,检出限为0.1μ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橡胶树涂施不同浓度乙烯利(0.5%、2.0%、4.0%)0~96 h后割线及其上下5、10 cm树皮中乙烯利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外施的乙烯利在橡胶树中分布不均匀,施药部位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近施药部位含量高于远施药部位,施药部位下方的含量高于上方。施药部位的乙烯利含量与外施乙烯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3种浓度均在施药后12~24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96 h仍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乙烯利。与气相色谱法间接测定乙烯释放速率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为橡胶树中乙烯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研究初步揭示了橡胶树割线外施乙烯利后的吸收、分布及运输规律,发现其扩散运输不明显,主要集中在施药部位,可为深入解析乙烯利刺激增产的剂量效应及指导其安全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乙烯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海铁锰结核和结壳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
8
作者 任江波 王历星 +5 位作者 刘实佳 姜玉涵 于淼 杨永 姚会强 何高文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49-2464,共16页
铁锰沉积矿产资源广泛分布于深海大洋,在边缘海也有显著分布。菲律宾海作为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背景使其成为研究铁锰结核和结壳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的理想场所。本研究综合了菲律宾海铁锰结核和结壳调查... 铁锰沉积矿产资源广泛分布于深海大洋,在边缘海也有显著分布。菲律宾海作为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背景使其成为研究铁锰结核和结壳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的理想场所。本研究综合了菲律宾海铁锰结核和结壳调查和研究成果,绘制了研究区铁锰沉积矿产的分布图,对比了不同区域样品的矿物、化学组成和成因机制。结果显示,菲律宾海铁锰结核和结壳共生现象普遍,发育水成、热液和水成-热液过渡型等多种类型。这些铁锰沉积矿产的形成得益于强大的底流、持续的氧化条件和较低的沉积速率,分布在较宽的水深范围,在1572~3845m形成富集带。水成型铁锰结核和结壳在九州-帕劳海脊和西菲律宾海基塔-奄美海台、(冲)大东海脊以及中央裂谷带广泛分布,其壳层厚度最大达15cm,最早可以追溯到19Ma。这些样品厚度主要为7.2~25.0mm,生长速率主要为4~7mm/Myr。热液铁锰沉积矿产在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弧区域广泛发育,生长速率高,Co、Ni、Cu等金属品位低且变化范围大。菲律宾海深海盆地,尤其是西菲律宾海盆,铁锰结核发育稀少,这可能与九州-帕劳海脊和中央裂谷带等连续地形的阻隔作用有关,这些地形既不利于深水区物质和氧气的循环,也不利于沉积物的清除,导致相对封闭的海盆只能在局部形成小规模铁锰沉积矿产。尽管如此,东菲律宾海盆发育相对丰富的铁锰结核和结壳,其化学组成和地理位置介于上述两个区域,呈现以水成成因为主的水成-热液混合成因。此外,九州-帕劳海脊和西菲律宾海高地古老而稳定基底为铁锰壳层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关的水成型铁锰沉积矿产最具资源潜力,具有与典型水成型铁锰矿产相似的矿物和化学组成,尽管其Co、Ni、Cu的金属品位略低,但该地区较快的生长速率和较浅的水深有望弥补这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核 铁锰结壳 分布规律 成因机制 资源潜力 菲律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模型的丰乐河灌区渠系配水优化
9
作者 邓建伟 张新民 +1 位作者 李昂 降亚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以甘肃省酒泉市丰乐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典型水文年、概化灌区配水工程、精细识别灌区种植结构和确定不同渠道灌溉控制面积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之上,以灌溉需水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WEAP模型的精细时空尺度灌区渠系配水优... 以甘肃省酒泉市丰乐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典型水文年、概化灌区配水工程、精细识别灌区种植结构和确定不同渠道灌溉控制面积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之上,以灌溉需水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WEAP模型的精细时空尺度灌区渠系配水优化模型.在考虑了作物空间分布和各生育期需水的基础上,选取并对比了6种不同的渠道配水优先次序方案下灌区的配水过程以及产生的灌溉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典型水文年,灌区渠系经验配水方式与作物实际需水不匹配的问题十分突出,会造成配水次序靠后区域的作物减产;在保障河道内生态流量的前提下,给偏好作物优先配水的配水次序与对应作物需水的耦合度更高,配水结果更合理;考虑优先供给灌区玉米种植区域的配水次序方案能在保证灌区灌溉效益公平性的同时获取更高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高出其他方案均值的6.9%,经济效益高出其他方案均值的10.5%;考虑优先次序相同的方案渠道缺水率的偏差仅为0.067,优于灌区习惯配水单年次序的0.163和双年次序的0.164.研究结果为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等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优化配水 WEAP模型 种植结构 配水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论文施引特征和分布式检索技术的引文耦合度算法设计
10
作者 郭锐锋 常志军 +3 位作者 董美 张建勇 钱力 董智鹏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4,共8页
大规模科技文献知识库的全量引文耦合关系因计算量巨大的难题,阻碍了引文耦合知识服务在诸多业务场景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文献知识库的全量引文耦合度计算算法,根据施引特征过滤没有耦合关系的无效组合,避免计算过程中稀... 大规模科技文献知识库的全量引文耦合关系因计算量巨大的难题,阻碍了引文耦合知识服务在诸多业务场景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文献知识库的全量引文耦合度计算算法,根据施引特征过滤没有耦合关系的无效组合,避免计算过程中稀疏矩阵的产生,并引入多模式匹配技术,优化算法的整体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z).本算法在生产环境中依赖分布式搜索引擎集群完成工程化实施.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3600万篇科技文献数据库上,对该方法与传统引文耦合方法进行了多组实验对比,并生成了6.59亿论文对的耦合度数据,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引文耦合知识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文耦合度 分布式搜索引擎 稀疏矩阵 施引特征 多模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有毒鱼类区系分布特征
11
作者 王俊 孙智薇 +3 位作者 白舒丹 王文博 令建康 唐文家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准确辨识有毒鱼类区系分布是研究有毒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的前提。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汉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毒性类型、食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分布有58种有毒鱼类,占鱼类总物种数的46.77%。58种有毒... 准确辨识有毒鱼类区系分布是研究有毒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的前提。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汉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毒性类型、食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分布有58种有毒鱼类,占鱼类总物种数的46.77%。58种有毒鱼类隶属于6目10科33属,以鲤形目、鲇形目和鲈形目为主。汉江流域有毒鱼类毒性类型包括胆毒(31种)、刺毒(23种)、血清毒(2种)、卵毒(1种)和肝脏毒(1种);食性主要以肉食性和无脊椎动物食性为主,分别占有毒鱼类总物种数的37.93%和29.31%。在空间分布上,上游河段有毒鱼类物种数显著多于中下游河段。其中,大鳞黑线■(Atrilinea macrolepi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司氏[鱼央](Liobagrus styani),以及拟鲿属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细体拟鲿(Pseudobagrus pratti)、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等7种有毒鱼类仅分布于汉江上游河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2种有毒鱼类仅分布在中游河段,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仅分布在下游及河口江段。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ANOSIM(Analysis of Similarities)检验分析结果显示,Global R=0.99(P<0.01),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的毒性类型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淡水有毒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及有毒动物生态适应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有毒鱼类 食性特征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率先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进展、优势潜力与政策建议:以上海为例
12
作者 李莹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超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国各地区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表率并提供了先进经验。其中上海为推动共同富裕,在提高就业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推动慈善事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拥有坚实的制度保... 超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国各地区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表率并提供了先进经验。其中上海为推动共同富裕,在提高就业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推动慈善事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巨大的人才红利、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先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优势。然而,上海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上海需要在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持续缩小各类收入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方面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收入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及成藏富集主控因素
13
作者 王建君 翟光明 +1 位作者 李浩武 张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829,共13页
基于波斯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成藏组合为解剖单元,对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及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开展分析。研究表明,该盆地以中阿拉伯次盆加瓦尔油田一带为中心,不同时代烃源岩生烃中心与富油气区带以顺时针同向旋转迁移;在... 基于波斯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成藏组合为解剖单元,对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及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开展分析。研究表明,该盆地以中阿拉伯次盆加瓦尔油田一带为中心,不同时代烃源岩生烃中心与富油气区带以顺时针同向旋转迁移;在平面上总体呈现出“西油东气”、“盆地中心大油气田密集、边缘稀疏”有序分布的格局;垂向上油气系统复合及混源程度自西向东增大,与构造强度的“西弱东强”匹配良好,形成了“古生界富气、中生界富油、新生界油气均富集”的分布特征。波斯湾盆地油气大规模成藏富集和有序性分布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1)多套巨型烃源灶为近源成藏组合奠定了资源基础,侧向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决定了油气富集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区及附近;(2)台地区硬石膏盖层厚度小,但遭受的后期构造弱,良好的封盖性能使油气很难穿越盖层发生垂向浅层运聚;扎格罗斯造山带构造运动强烈,形成的冲断层和高角度裂缝沟通多套源储组合,但新近系Gachsaran组膏盐岩厚度大、塑性强,封盖性能普遍保持较好,盐下仍能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3)各套成藏组合在烃源岩与储盖组合发育、烃源岩成熟生烃、圈闭形成等方面于时空上有序良好匹配,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多层系油气聚集。目前波斯湾盆地总体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阶段,有效烃源灶内的盐下远景圈闭依然为首选目标,中生界沉积相变化大的地区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油气藏条件,深层古生界常规油气藏和下志留统Qusaiba段页岩气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储量增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波斯湾盆地 油气分布 有序性 烃源岩 成藏组合 硬石膏盖层 盐下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分析拯阳煎的化学成分与小鼠灌胃后的吸收成分
14
作者 刘瑾 刘思婕 +3 位作者 庄俊嵘 刘伟 李荣胜 王永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2-905,共14页
目的: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拯阳煎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后的吸收成分。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12只分为空白组3只和给药组9只。空白组灌胃超纯水;给药组按30 mL/kg灌胃拯阳煎提取液,收集血清和组织,采用蛋白沉淀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 目的: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拯阳煎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后的吸收成分。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12只分为空白组3只和给药组9只。空白组灌胃超纯水;给药组按30 mL/kg灌胃拯阳煎提取液,收集血清和组织,采用蛋白沉淀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质谱采用正负离子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利用提供的离子碎片相对保留时间、二级碎片信息,经Xcalibur 4.2软件拟合元素组成,再通过对照品、文献以及数据库信息比对,实现对拯阳煎化学成分及入血、组织原型成分的鉴定。结果:共鉴定263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99种、皂苷类37种、木脂素类21种、生物碱类20种、有机酸类19种、萜类16种、苯酞类12种、香豆素类7种、苯乙醇苷类5种、苯丙素类4种以及其他类23种。小鼠灌胃拯阳煎后分别于0.5 h、1 h、3 h时取样检测,检测血清、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脑组织中原型成分。血清中分别检测到167、167、91种;肺中140、123、95种;心脏中94、105、81种;肝脏中137、150、85种;脾脏中138、14、13种;肾脏中171、177、158种;脑组织中51、59、43种。结论: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完成了拯阳煎化学成分及主要入血、组织移行成分的快速鉴定,可为进一步开展拯阳煎效应物质的筛选及入血成分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 院内制剂 拯阳煎 心力衰竭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入血成分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电阻率控制因素及含气分布规律
15
作者 闫建平 黄莉莎 +7 位作者 郭伟 唐洪明 胡钦红 廖茂杰 邱小雪 聂彧晗 郑马嘉 黄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5,共14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该区页岩X射线衍射、物性、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成果等的系统分析,明确了低电阻率成因以及电阻率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在不同构造单元的测井电阻率差异明显,低、超低电阻率井主要分布在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西侧及叙永向斜,正常电阻率井集中分布于建武向斜;(2)双龙—罗场向斜、叙永向斜页岩低、超低电阻率主要成因受有机质石墨化和高含水饱和度的双重控制,而建武向斜以西页岩低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弱石墨化及部分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3)超低电阻率页岩普遍存在于大型断裂体系较发育、深埋藏(大于3 00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地质背景下,含气性较差、勘探风险大;(4)低电阻率出现在断裂弱发育、有机质演化程度适中—略高的地质条件下,含气性相对较好;正常电阻率页岩保存条件受破坏程度弱、含气性良好。结论认为:(1)低电阻率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储层具有差含气性,保存条件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对低电阻及含气性有重要影响;(2)双龙—罗场向斜东南、东、东北边缘,即向建武向斜过渡的低电阻率区域,以及叙永向斜NX33井区以西的低电阻率区域,含气量通常大于1.0 m^(3)/t,含气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低电阻率页岩 超低电阻率页岩 电阻率差异 含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
16
作者 杜华栋 刘海燕 +3 位作者 毕银丽 孙浩 王伟 唐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0-764,共15页
探究采煤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可为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榆神府矿区井工开采塌陷区拉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距地裂缝0~1、1~2、2~3、3~5和5~10 m区域的植物群... 探究采煤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可为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榆神府矿区井工开采塌陷区拉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距地裂缝0~1、1~2、2~3、3~5和5~10 m区域的植物群落组成、稳定性和物种分布格局,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地裂缝发育区植物群落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榆神府矿区采煤塌陷区距地裂缝0~2 m区域的植物群落组成由地裂缝发育前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转变为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禾草共存,其中灌木层中的优势植物种群为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草本层中的优势植物种群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等;(2)与对照区相比,距地裂缝0~1和1~2 m区域的植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降低60%和5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降低36%和34%,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27%和22%,稳定性分别降低82%和66%,而距地裂缝2~10 m区域的植物群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距地裂缝0~2 m区域的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由地裂缝发育前的高度聚集转变为中等聚集,随着距地裂缝水平距离的增加,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又逐渐转变为高度聚集;(4)距地裂缝0~2 m区域,影响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之,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距地裂缝0~2 m区域,这一区域是矿区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重点区;距地裂缝2~10 m区域则通过植被自然更新即可确保植物群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地表塌陷 地裂缝 群落多样性 分布格局 冗余分析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俊生 许强 +4 位作者 张富灵 巨袁臻 杨建 郭德存 何万通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强烈,滑坡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掌握金沙江奔子栏至真达乡河段水电站库区及其所属范围的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区内调查和遥感识别的189处滑坡为基础,研究... 金沙江奔子栏-真达乡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强烈,滑坡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掌握金沙江奔子栏至真达乡河段水电站库区及其所属范围的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区内调查和遥感识别的189处滑坡为基础,研究河段滑坡分布的规律,提出相关的控制因素并分析其对滑坡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区内滑坡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主要是坡体结构,其次是工程地质岩组和地形地貌;②逆向坡的分布对滑坡发育存在显著影响,逆向坡是区内滑坡的主要坡体结构,为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提供了缓慢变形的结构基础,使得风化碎裂的岩体堆积在原位构成滑体;③工程地质岩组的分布导致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呈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较软岩组中滑坡发育数量最多,占比50.8%;④滑坡主要发育于陡-极陡的中小起伏中山地貌中,地形坡度多介于15°~41°之间,以25°~33°为主,倾向以东西向为主;⑤断裂构造和河流形态控制着局部的滑坡分布,断层距与发育滑坡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研究成果对区域性的滑坡灾害防治工作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滑坡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斌艳 何光熊 +6 位作者 王艳丹 杨淏舟 余建琳 冷鹏 方海东 史亮涛 冉林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究干热河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坡耕地的径流分配及水土保持效益,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经果林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位径流小区监测试验,选取干热河谷坡耕地典型经果林经营的2种种植模式:单作(葡萄、枣树、柱花草)和... [目的]探究干热河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坡耕地的径流分配及水土保持效益,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经果林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位径流小区监测试验,选取干热河谷坡耕地典型经果林经营的2种种植模式:单作(葡萄、枣树、柱花草)和果草复合间作(葡萄+柱花草、枣树+柱花草)为研究对象,设裸地为对照,比较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下小区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侵蚀量的差异,探究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分配机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干热河谷不同种植模式和裸地径流均以地表径流为主(53.20%~94.07%),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是影响干热河谷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不同种植模式通过调控径流在深土层的分配从而显著减少地表径流(50.79%~89.70%)和径流泥沙量(54.66%~77.13%);果草复合的间作模式50 cm和100 cm壤中流均高于其他模式,果草复合间作模式(枣树+柱花草、葡萄+柱花草)的减流(78.53%,72.54%)、减沙(71.76%,63.21%)效益显著高于单作模式。[结论]果草复合的间作模式通过将表层径流导入土壤深层的机制实现降雨径流的再分配,从而发挥更佳的水土保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降雨特征 径流分配 壤中流 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凤 李媛媛 +3 位作者 杨乃坤 周泉 刘海燕 邹天才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种群各生长阶段植株分布特点及关联性进行了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种群各发育阶段植株在较小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个体间聚集程度逐步降低,呈现出由集群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小尺度聚集、大尺度随机的基本特征。(2)小尺度下,植株相互庇佑提高种群存活率,种群各相邻年龄阶段植株均表现出正相关,其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走向负相关;中-大尺度下,中龄、成年植株抑制林下更新以保障其生长优势。物种发育原始、生境资源竞争压力大、种内自疏牵制性强及生境干扰等因素,是贵州红山茶种群因难于扩散而呈狭窄分布特征以及物种稀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自然分布种群生境条件、疏林结构适当调整以及物种迁地保育和育苗回归栽培是保障贵州红山茶种群稳定繁衍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红山茶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种群发育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稀有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成对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驱裂缝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翼飞 孙强 +2 位作者 于春磊 孙志刚 贝君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压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探索出了新途径,但尚有诸多机理问题认识不清。针对压驱注水涉及岩石断裂损伤过程,基于三轴应力流固耦合实验装置、智能渗透率场反演装置和微米CT扫描装置等,建立了压驱物理模拟方法,明确了压驱裂缝展布特... 压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探索出了新途径,但尚有诸多机理问题认识不清。针对压驱注水涉及岩石断裂损伤过程,基于三轴应力流固耦合实验装置、智能渗透率场反演装置和微米CT扫描装置等,建立了压驱物理模拟方法,明确了压驱裂缝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压驱注水对井周岩石造成区域性非均衡损伤,储层岩石在较大排量范围内均有破裂特征;压驱裂缝展布受注入流体黏度、排量影响,在注入参数达到岩石破裂条件下,注入排量和流体黏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复杂缝网,随着注入流体黏度和排量的提高,压驱裂缝开度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压驱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驱 裂缝展布 物理模拟 破裂模式 复杂缝网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