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8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new approaches for image registration based onspatial-temporal relationship
1
作者 DengZhipeng YangJie LiuXiaoj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284-289,共6页
How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registration and precision of localization is a hard problem, which is desiderated to solve. The two basic approaches (normalized cross-correlation and phase correlation) for image re... How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registration and precision of localization is a hard problem, which is desiderated to solve. The two basic approaches (normalized cross-correlation and phase correlation) for image registration are analysed, two improved approaches based on spatial-temporal relationship are presented. This method adds the correlation matrix according to the displacements in x- cirection and y- directions, and the registration pose is searched in the added matrix. The method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registration decreasing with area increasing owing to geometric distortion, improves the probability and the robustness of reg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registration phase correlation normalized cross-correlation spatial-temporal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parity estimation for multi-scale multi-sensor fusion
2
作者 SUN Guoliang PEI Shanshan +2 位作者 LONG Qian ZHENG Sifa YANG R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59-274,共16页
The perception module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plays a vital role.Perception schemes often use a single sensor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or adopt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sults ... The perception module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plays a vital role.Perception schemes often use a single sensor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or adopt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sults of various sensors for the fusion of the detection layer.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scale and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strategy in the front end of perception and accomplishes a multi-sensor function disparity map generation scheme.A binocular stereo vision sensor composed of two cameras and a light deterction and ranging(LiDAR)sensor is used to jointly perceive the environment,and a multi-scale fusion scheme i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sparity map.This solution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dense perception of binocular stereo vision sensors but also considers the perception accuracy of LiDAR sensors.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ulti-scale multi-sensor schem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ignificantly improves disparity map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reo vision light deterction and ranging(LiDAR) multi-sensor fusion multi-scale fusion disparity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动态演变与影响因素——基于生产关系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盖凯程 晏晨景 刘璐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生产关系优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异质特征;生产关系的空间溢出强度与方向存在协同度门槛,即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协同度更高的中心区域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且向外围溢出;中心与外围区域间壁垒抑制溢出效应。对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组织革新、要素配置优化、市场壁垒破除和消费升级引导,以“中心—外围”联动改革推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新型生产关系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与区域结构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典 董书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城乡与区域结构的现代化转型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乡与区域发...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城乡与区域结构的现代化转型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特征。城乡结构方面,伴随人口流动的普遍化,中国正从“农民-市民”二元城乡结构走向“农民-流动人口-市民”多元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方面,既有的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尚未改变,与此同时“东北振兴”问题日益迫切,南北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消弭空间发展不均衡、实现中国城乡与区域结构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关系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此,需要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以及人情、面子等传统关系文化的“双重路径依赖”,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破解中国城乡与区域不均衡问题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结构 区域结构 不均衡 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时空演进——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韶华 张学娇 张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2,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地区间差异始终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中、下游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除云南外的1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不断提升,且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我国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分布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
6
作者 谢宜南 叶红 +3 位作者 罗洁 白玲 王璟 王瑾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及地区分布,为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4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变化。对2024年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层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人口、出生人口、地理面积,...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及地区分布,为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4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变化。对2024年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层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人口、出生人口、地理面积,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布差异。结果 近10年来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数量增长“先快后慢”。截至2024年底,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共276所,院校类型多样,平均每省级行政区8.90所;全国每千万人口、每十万出生人口和每十万平方千米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院校分别为1.96所、2.89所和2.87所。按人口、出生人口配置布点院校分布较均衡。按地理面积配置分布不均衡,差异主要源于地区内,地区间差异也较大。结论 建议控规模、提质量,尽快将高职专科助产专业纳入国控专业;通过“职普融通”拓宽升学通道,提高助产士学历层次;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省级医教协同,动态调整优化助产专业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专科 助产专业 专业设置 区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盛明泉 鹿晓晴 胡中应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共同富裕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共同富裕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区域和收入差距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中部地区及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劳动力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且无明显门槛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收入分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活动参与对中国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的影响
8
作者 田壮 王雪仪 +3 位作者 杨鹤 黄悦勤 翟敏 刘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本研究拟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4688名中国老年人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社会活动对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将社会活动分解为娱乐活动、文化活动及亲友聚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活动... 目的:本研究拟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4688名中国老年人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社会活动对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将社会活动分解为娱乐活动、文化活动及亲友聚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活动对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Fairlie分解法确定社会活动对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的影响。结果:城镇老年人(n=3139)自评心理健康较好比例(72.0%)高于农村老年人(n=1549)自评心理健康较好比例(53.7%)(P<0.001)。娱乐活动、亲友聚会对城乡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18.7%的自评心理健康差异可归因于城乡娱乐活动的差异,城乡居民在亲友聚会方面的差异可以解释约3.9%的自评心理健康差异。结论:城镇老年人的自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老年人。娱乐活动、亲友聚会均有利于城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城乡娱乐活动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老年人自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活动 自评心理健康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发展指数测度、动态演进及其障碍因子
9
作者 徐中春 苏广见 +1 位作者 刘燕华 李宇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对传统工业大省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测度研究,可以明晰其阶段特征、区域差异与发展障碍,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其快速有效发展。为此,该研究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ugu... 对传统工业大省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测度研究,可以明晰其阶段特征、区域差异与发展障碍,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其快速有效发展。为此,该研究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ugum基尼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2013—2022年山东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数、区域差异、演变特征与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2013—2022年山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由0.152升至0.240,平均增长率为5.34%,整体呈“N”形变化趋势,其中济南市、青岛市为主要增长极。②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的平均基尼系数由0.288升至0.321,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差异来源平均贡献率依次为:地区间差距(64.760%)、超变密度(18.246%)和地区内差距(16.994%),并且区域极化现象逐渐增强。③4个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依次为:胶东地区>鲁中地区>鲁南地区>鲁西北地区,区域间呈现梯度差异特征。④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对角线元素大于非对角线元素且大于0.5,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等级锁定效应明显,难以实现“跳跃式”发展。对角线元素随时间推移有变小趋势,各等级间流动性逐渐加强,但存在等级下滑的风险。⑤主要障碍因子是科技、数字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数字产业发展、科技成果产出及其经济效益转化。为此,山东省需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促进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完善数字产业基础设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统筹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市场建设,缩小地区差距,持续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测度评价 区域差异 演进特征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汇视阈中的藏地书写
10
作者 彭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地文学书写逐渐产生持续性影响力,其中引人注目的藏地书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藏族籍的“他者”作家创作。文学藏地在“他者”作家文明交汇视野下呈现或苦难或诗意或玄奇的多维地理形象。其藏地景观形塑所体现出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地文学书写逐渐产生持续性影响力,其中引人注目的藏地书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藏族籍的“他者”作家创作。文学藏地在“他者”作家文明交汇视野下呈现或苦难或诗意或玄奇的多维地理形象。其藏地景观形塑所体现出的预设性文化视野及文明碰撞,显现出当代人对传统与现代文明在否定中又含有肯定的复杂情感。他者在寻梦藏地中体会到文化共契与间隔,进而表现为“归去来兮”的往返循环。这其中所蕴含的“悬置性”生命感受揭示了当代人精神家园感的不足。无论是由文化共同体而来的“共契性”,还是因地方文明发展的历史错位而生的“间隔性”,都揭示出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汇 共契性 间隔性 共同体 文学藏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岩 彭勃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l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I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2)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但该现象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3)全国和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趋势,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极分化现象。(4)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莫兰指数I Kernel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筹能否“均贫富”:养老保险基金省际调剂的精算分析
12
作者 杨红燕 邓智宇 叶菁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2022年我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以统筹调剂方案取代中央调剂方案,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省际调剂。现有文献研究了统筹调剂方案的财政负担、可持续性问题,尚未关注其调剂效果测算。基于此,文章构建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对... 2022年我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以统筹调剂方案取代中央调剂方案,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省际调剂。现有文献研究了统筹调剂方案的财政负担、可持续性问题,尚未关注其调剂效果测算。基于此,文章构建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对比中央调剂方案,分析统筹调剂方案下基金省际差距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优化路径:第一,基金当期结余省际差距上,统筹调剂方案仅在2023—2028年低于中央调剂方案,2025年最低,相比下降95.93%;基金可支付水平省际差距上,统筹调剂方案在测算期内均低于中央调剂方案。第二,2026年开始,全国当期结余将难以满足统筹调剂方案的调剂资金需求,导致调剂效果持续下降。第三,累计结余再次调剂可优化调剂持续性,其中48.5%部分累计结余再调剂模式可维持调剂效果并平衡累计结余支出和财政支出。建议规划累计结余再调剂方案,完善保费征缴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筹 养老保险 省际差距 基金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
13
作者 王国霞 任朝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趋势,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则一直呈扩散态势。(2)人口迁移格局表现出中西部部分省份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的态势。(3)从重心变动看,4类制造业重心均呈向西向南部转移的趋势,人口迁移重心变动有一定的滞后性。(4)4种类型制造业转移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技术、能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人口迁移的解释力最弱。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人口迁移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交互作用。(5)分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制造业转移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的教育失配及收入惩罚——对户籍收入差异来源的新证
14
作者 李晓光 周润琪 梁馨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2,共15页
人口迁移深刻影响着教育水平和职业岗位的配置过程。为考察教育和职业的纵向失配对不同户籍人口收入差异的影响,使用改进后的现实匹配法测量纵向失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2021年的多期横截面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纵向失... 人口迁移深刻影响着教育水平和职业岗位的配置过程。为考察教育和职业的纵向失配对不同户籍人口收入差异的影响,使用改进后的现实匹配法测量纵向失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2021年的多期横截面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纵向失配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影响户籍收入差距:发生几率和收入惩罚。发生几率层面,农业流动人口比城市非农出身人口更有可能发生纵向失配,但“农转非”人口与城市非农出身人口没有显著差异。收入惩罚层面,当不同户籍人口都面临纵向失配时,农业流动人口会遭受更加严重的收入惩罚,但“农转非”人口和城市非农出身人口的差异不显著。以上发现为有效捕捉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收入差异来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教育—职业匹配 纵向失配 户籍 收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缓解我国城乡养老服务差异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龙建辉 易铭晖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文以我国城乡养老服务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城乡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现状,揭示了其在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服务均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通过智能设备、信息平台、远程医疗等手段,有效缓解... 本文以我国城乡养老服务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城乡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现状,揭示了其在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服务均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通过智能设备、信息平台、远程医疗等手段,有效缓解了城乡养老服务在供给、需求、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数字化技术缓解城乡养老服务差异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数字化技术为缓解我国城乡养老服务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养老服务 城乡差距 缓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姻法修正、匹配模式与配偶间收入差距--基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研究
16
作者 李静 陈思齐 潘丽群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8,共13页
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正调整,尤其是家庭财产安排的改变,将有力冲击婚姻匹配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家庭收入状态。基于2011年婚姻法修正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考察修正案前后家庭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趋势,并从婚姻匹配模式探究其变动... 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正调整,尤其是家庭财产安排的改变,将有力冲击婚姻匹配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家庭收入状态。基于2011年婚姻法修正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考察修正案前后家庭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趋势,并从婚姻匹配模式探究其变动的原因。研究发现:法案出台后的新婚家庭配偶间收入差距相比法案出台前已婚家庭配偶间收入差距缩小,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处理样本偏差问题后,保持稳健。影响机制主要是婚姻匹配模式发生变化,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匹配”趋势是新婚家庭相较法案出台前已婚家庭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缩小趋势在传统文化观念强的地区、房价更低的地区更为显著。研究为阐释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冲击婚配观念进而改变择偶匹配模式和配偶间收入差距提供了坚实的现实依据,也拓展了部分少婚、晚婚等家庭问题的思考空间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收入差距 婚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公平性评估
17
作者 孙才志 曹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6,共7页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中“资源输出地承担环境成本、经济输入地获取发展红利”的非公平现象显著。基于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虚拟水强度-增加值率”关联模型,结合象限分析与公...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中“资源输出地承担环境成本、经济输入地获取发展红利”的非公平现象显著。基于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虚拟水强度-增加值率”关联模型,结合象限分析与公平性指数,量化31个省份19个行业的虚拟水流动的公平性失衡问题。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形成“虚拟水输入-高附加值输出”的高效模式,中西部资源型产业面临“高耗水-低回报”困境,新疆农业等案例证明节水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可破解公平性矛盾。本研究可作为跨区域生态补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公平性评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税收流失:规模测算、差异分解与税源背离
18
作者 刘鹏 郜雨璇 章杨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数字经济独特的价值创造过程,导致涉税信息难以捕捉且税收流失形势严峻。文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增加值,并采用税柄法、现金比率法、平均税负法、MIMIC法全面测算了我国数字经济的税收流失规模。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 数字经济独特的价值创造过程,导致涉税信息难以捕捉且税收流失形势严峻。文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增加值,并采用税柄法、现金比率法、平均税负法、MIMIC法全面测算了我国数字经济的税收流失规模。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我国数字经济税收流失率均超过58.7%,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在前期税收流失率最高,其平均流失率高达68.6%;第二,不同产业各税种税收流失情况各异,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流失较为显著,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企业所得税流失则更为突出;第三,产业内的税收流失差异相对稳定,产业间的差异贡献率大幅上升,不均等分布情况日益恶化;第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数字经济税源背离的主要地区,且随着时间推移,税源背离日趋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流失 规模测算 差异分解 税源背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地级市层面的研究
19
作者 王向楠 张艺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采用地均养老机构数(每km^(2)的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每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度量地级市的养老设施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误差模型以及Dagum基尼系数和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地均养老机构数(每km^(2)的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每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度量地级市的养老设施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误差模型以及Dagum基尼系数和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均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前者的分异程度更大;(2)地区的收入水平、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和空气质量这4个侧重影响需求的因素,以及医疗资源和服务劳动这两个侧重影响供给的因素,显著影响了养老设施水平;(3)在全国养老设施不均衡之中,省间净差距部分最大,省间交叠部分次之,省内差距部分最小,所以在制定降低全国养老设施不均衡的政策时,应优先从国家层面针对各省份着力,其次是从国家层面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着力;(4)各因素对各省份内部差距影响的差异大,所以各省份在降低本省内部的养老设施差距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院 养老产业 地区差距 区域规划 Dagum基尼系数 Shapley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家庭共同富裕的现实与挑战
20
作者 尹志超 魏梦颖 吴子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家庭财富、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家庭财富差距方面,北京市的财富差距小于河北省和天津市;在家庭收入差距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家庭财富、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家庭财富差距方面,北京市的财富差距小于河北省和天津市;在家庭收入差距方面,河北省的家庭收入差距大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家庭;在家庭消费差距方面,天津市家庭消费差距最小,河北省家庭消费差距最大。在京津冀地区中,天津市财务脆弱家庭占比最低,河北省最高。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家庭贫困脆弱性问题基本解决,破产风险显著降低。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发展普惠金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和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建议,以逐步缩小京津冀地区的家庭经济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差距 经济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