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断层工程输入地震动模拟及地震响应
1
作者 胡进军 盛兆琦 +1 位作者 谢礼立 邹育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解决跨断层结构输入地震动的问题,揭示其地震响应规律,基于断层物理模型并引入等效脉冲函数,构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特征的转换矩阵,提出一种高、低频叠加的混合模拟方法,实现断层两侧输入地震动的模拟。首先,依据建立的桥址场地断层... 为解决跨断层结构输入地震动的问题,揭示其地震响应规律,基于断层物理模型并引入等效脉冲函数,构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特征的转换矩阵,提出一种高、低频叠加的混合模拟方法,实现断层两侧输入地震动的模拟。首先,依据建立的桥址场地断层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生成目标点位的高频地震动;再由走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脉冲效应和永久位移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等效脉冲模型分别模拟断层平行向和法向的低频脉冲分量,两者在截止频率处采用Butterworth滤波器进行高通和低通滤波,依据场地模型以及走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空间相干性,建立转换矩阵以模拟其空间变异性,最终将匹配滤波后的高、低频分量在时域叠加得到断层两侧的输入地震动。从时程、频谱以及结构响应三方面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以实际的跨断层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全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拟的断层两侧地震动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跨断层的角度和位置,以及永久位移幅值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较大的残余内力和残余位移是造成跨断层桥梁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工程 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脉冲模型 地震动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可靠性研究
2
作者 高颖 韩松旭 曹泽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61,共11页
区域公路网是社会交通大动脉和地震灾害救援生命线,连通可靠性反映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地震动受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对公路网的震后破坏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邯郸地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 区域公路网是社会交通大动脉和地震灾害救援生命线,连通可靠性反映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地震动受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对公路网的震后破坏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邯郸地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震源位置与震级,研究地震动空间变化影响下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可靠性。首先,设定邯郸市1830年磁县大地震及一个虚拟地震为地震情景,分别设置震级为M6.0、6.5、7.0和7.5,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表达地震动空间变化,得到公路单元对应的PGA。然后,结合地震易损性模型分析公路单元震后通行概率。最后,针对区域公路网空间范围大的典型特征,优化城市道路所用的最大可能状态算法,对邯郸地区公路网进行连通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下公路网络单元和节点数量多、空间展布复杂,其抗震连通可靠性与既有公路分布、区域城市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地震动空间变化显著影响公路单元的震后破坏状态和通行概率,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尺度公路网地震灾害评估及抗震韧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路网 连通可靠性 地震动空间变化 震后通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04
3
作者 范立础 王君杰 陈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基于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理论 ,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 ,包括行波效应、相干损失和局部场地条件 ,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虚拟激励方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的响应量包括塔顶位移、塔底弯矩、辅助墩底弯矩等 ,得到的主... 基于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理论 ,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 ,包括行波效应、相干损失和局部场地条件 ,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虚拟激励方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的响应量包括塔顶位移、塔底弯矩、辅助墩底弯矩等 ,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与一致地震激励相比 ,地震动空间变化可以使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改变达 4 0 % ,仅考虑行波效应可以得到响应的偏于保守的估计值 ;局部土场地条件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 ,当各塔、墩处的土质条件差异较大时需进行详细的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动 空间变化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桥梁抗震综述 被引量:25
4
作者 贾宏宇 杨健 +2 位作者 郑史雄 赵灿晖 杜修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5-1093,共19页
在交通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路、铁路网的发展使得跨越断层修建桥梁不可避免,川藏铁路的规划、设计和修建更让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公路和铁路抗震规范采用避让断层造桥的规定与无法避让造桥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也日... 在交通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路、铁路网的发展使得跨越断层修建桥梁不可避免,川藏铁路的规划、设计和修建更让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公路和铁路抗震规范采用避让断层造桥的规定与无法避让造桥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在地震作用下跨越活动断层的桥梁比非跨越断层桥梁具有更复杂的受力特点、破坏形式和破坏机理,我国对跨断层桥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工程实例以及抗震设计规范缺乏.为了确保跨断层桥梁的安全性,基于国内外对跨断层桥梁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活动断层特征、断层处地震动、跨断层桥梁的破坏特征、跨断层桥梁分析方法以及跨断层桥梁概念设计措施.梳理了当前跨越断层桥梁抗震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跨断层桥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断层地震空间性、跨断层桥梁破坏机理、多灾害对跨断层桥梁的影响、跨断层桥梁快速抢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跨断层桥梁抗震中的应用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为未来跨断层桥梁抗震设计、性能评估和规范拟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桥梁 抗震设计 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空间性 活动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地震动的一个相干函数模型——倾滑断层情形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海平 刘启方 +1 位作者 金星 袁一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基岩随机地震动的空间变化规律,考虑了震源破裂速度、子源个数、震源深度和介质传播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应于每个样本,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采用震源位错模型的弹性半空间近场地震动场,最后通过统计方法给出了一个倾滑断层... 本文研究了基岩随机地震动的空间变化规律,考虑了震源破裂速度、子源个数、震源深度和介质传播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应于每个样本,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采用震源位错模型的弹性半空间近场地震动场,最后通过统计方法给出了一个倾滑断层情形下的近场基岩地震动的相干函数模型。这一方法可以补充常用的统计方法因观测资料有限而导致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地震动 相干函数模型 震源破裂速度 震源深度 介质传播速度 数值模拟 统计方法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对隔震桥梁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忠献 周莉 岳福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90,共6页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和虚拟激励法,研究了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对隔震梁桥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建立了临界碰撞间隙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仅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仅考虑土-基础相互作用和同时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和虚拟激励法,研究了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对隔震梁桥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建立了临界碰撞间隙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仅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仅考虑土-基础相互作用和同时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三种情况下各参数对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地基土剪切波速较小且部分相干效应不显著时,临界碰撞间隙随地基土剪切波速减小而减小;当地基土剪切波速较大时,不论是否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地基土剪切波速对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很小;行波效应与部分相干效应对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不能忽视,且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更突出,部分相干效应越显著,临界碰撞间隙越大;临界碰撞间隙随隔震支座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当部分相干效应显著时,随隔震支座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地震碰撞 临界碰撞间隙 地震动空间效应 土-基础相互作用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特征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帅 王景全 +1 位作者 颜晓伟 冯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特征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以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地震动为研究对象,根据台站与断层的空间相对位置,将近场波分为破裂前方区域(Forward District,FD)、破裂区域(Middle District,MD)和破裂后方区域(Back...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特征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以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地震动为研究对象,根据台站与断层的空间相对位置,将近场波分为破裂前方区域(Forward District,FD)、破裂区域(Middle District,MD)和破裂后方区域(Backward District,BD)三类波,对其进行频谱分析表明,MD区域和FD区域地震动低频成分显著而BD区域高频成分显著。以某主跨为406m的斜拉桥为依托工程,对三个区域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规律进行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三个区域地震响应规律和量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区域结构动力响应与地震动特征参数相关程度迥异。MD区域塔顶纵向位移较BD区域增加3.03倍,塔底弯矩和剪力增加1.0倍;FD区域塔顶纵向位移较BD区域增加1.06倍,塔底弯矩和剪力较BD区域却分别下降了35.5%和32.2%。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对于位于破裂区域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须同时提高强度与变形需求,采用PGV及PGA作为结构动力响应参数的评估指标,还应选择合理地震动方向;对于破裂前方区域,结构动力响应受输入能和PGA影响显著,须重点控制结构的变形;对于破裂后方区域,应着重提高结构的强度需求,首选断层距及PGV作为地震动输入的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方向性效应 空间分布特征 斜拉桥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空间变异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胡亮 李黎 樊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5-689,695,共6页
结合模态截断技术,导出了特征正交分解型谱表示法的随机模拟公式.给出了空间变异地震动的随机描述,并通过引入对地震动谱矩阵的预分解,导出了用于平稳空间变异地震动随机模拟的简化计算公式,避免了较耗时的对复矩阵求特征值的运算.简化... 结合模态截断技术,导出了特征正交分解型谱表示法的随机模拟公式.给出了空间变异地震动的随机描述,并通过引入对地震动谱矩阵的预分解,导出了用于平稳空间变异地震动随机模拟的简化计算公式,避免了较耗时的对复矩阵求特征值的运算.简化公式同样可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加速,较之原有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最后,模拟了龙潭河特大桥桥址处的空间变异地震动,说明了所推导的方法是正确的,同时形象地说明了地震动特征正交分解模态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地震动 谱表示法 特征正交分解(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地震动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怀宇 李建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4-1152,共9页
以一跨断层简支桥梁为工程背景,根据已有脉冲模型,生成了模拟断层效应的地面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跨断层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一致激励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断层断裂效应对隔震桥梁的影响.还分别针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 以一跨断层简支桥梁为工程背景,根据已有脉冲模型,生成了模拟断层效应的地面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跨断层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一致激励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断层断裂效应对隔震桥梁的影响.还分别针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两种支座系统,研究了考虑和不考虑断层跨越效应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效应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非常大,会较大地增加结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桥 近断层地面运动 断层跨越 空间变化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空间变化性对高墩铁路桥碰撞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锐 郑凯峰 +2 位作者 李晰 贾宏宇 郑史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3-491,499,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高墩铁路桥碰撞的影响,以一座典型高墩铁路桥为例,基于Open Sees平台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其在一致激励及多点激励下的碰撞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采用Hertzdamp模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能... 为了研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高墩铁路桥碰撞的影响,以一座典型高墩铁路桥为例,基于Open Sees平台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其在一致激励及多点激励下的碰撞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采用Hertzdamp模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和刚度变化;其次,依据中国桥梁抗震规范并基于"谱兼容"的方法选取了符合不同场地条件的天然地震记录;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考虑行波效应和场地效应的高墩桥碰撞响应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性不但会对桥梁结构的内力产生显著影响,还会增大结构的振幅或加剧相邻结构之间的不同步振动,从而显著增大碰撞发生的概率和碰撞力的大小,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其对桥梁结构碰撞产生的影响,否则会错误的估计结构的响应;行波效应会改变地震动的相位角,对梁-梁处的碰撞影响更为显著,特别是视波速较小时,而场地效应会增大地震动的幅值,对梁-桥台处的碰撞影响更为显著,在进行防撞减撞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地震动的空间效应,还应充分考虑导致结构不同部位发生碰撞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合适的减撞措施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墩桥梁 碰撞 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性 行波效应 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的输入数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冀昆 温瑞智 +1 位作者 任叶飞 尹建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数量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响应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通过500次/组蒙特卡罗抽样,模拟了两种不同输入地震动数量方案下的结构响应参数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表明了3条记...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数量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响应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通过500次/组蒙特卡罗抽样,模拟了两种不同输入地震动数量方案下的结构响应参数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表明了3条记录下选择响应最大值和七条记录下选择响应平均值两种输入方案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计算结果期望值要高于理论均值,且结果受响应离散性影响较大;后者计算结果的期望值就是响应理论均值本身,受响应离散性影响较小.同时对我国某10层平面RC框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3条记录选取最大值的输入方案下结构响应预测均值要显著高于增加记录选取数量和控制记录间离散性的其他输入方案;建议在7条及以上强震动记录下的响应均值的基础上,以记录数量与响应离散性作为参数,通过经验修正公式来计算0.84分位值,以得到满足规范要求的84%以上保证率的计算结果,并对该经验修正公式在我国抗震规范下的适用性做了结构数值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输入 记录间离散性 抗震规范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参数对地震动相干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海平 宋贞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8,74,共4页
基于运动学震源模型,以弹性半空间作为传播介质模型,采用显式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强地面震动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考察了震源深度、断层破裂子源大小、破裂速度和断层走向等震源参数对地震动相干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深度和断... 基于运动学震源模型,以弹性半空间作为传播介质模型,采用显式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强地面震动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考察了震源深度、断层破裂子源大小、破裂速度和断层走向等震源参数对地震动相干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深度和断层走向对相干函数的影响较大。并根据统计结果给出了一个基岩地震动的相干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弹性介质 地震动空间变化 相干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非平稳性对大跨度空间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阳 张笈玮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4-990,共7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近似计算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结构峰值响应均值的算法,数值模拟了某体育馆大型网壳结构在平稳和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响应.研究表明,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后...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近似计算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结构峰值响应均值的算法,数值模拟了某体育馆大型网壳结构在平稳和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响应.研究表明,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后,各杆件的峰值响应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约7.51%~23.3%;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地震动非平稳性时,在地震激励的初期阶段,结构响应方差会发生变化,但不会给结构的峰值响应均值带来明显差异;不同地面视波速时,峰值响应均值的减小程度不同.由此得出,所提出的近似算法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大跨度空间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计算量;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尤其当结构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很低时应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在分析地震动非平稳性的影响时,应同时考虑地震动的行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非平稳性 大跨度空间结构 虚拟激励法 行波效应 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多点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碰撞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立翔 任伟新 +1 位作者 王宁波 汪穹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4,共11页
地震造成的桥梁上部结构碰撞及落梁破坏在历次大地震中基本都能观察到,以往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地震作用下桥梁碰撞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相关的试验研究还不多。此外,这些研究中也少有考虑空间多维多点地震动作用引起的桥梁上部结构更大... 地震造成的桥梁上部结构碰撞及落梁破坏在历次大地震中基本都能观察到,以往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地震作用下桥梁碰撞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相关的试验研究还不多。此外,这些研究中也少有考虑空间多维多点地震动作用引起的桥梁上部结构更大的异向振动。本文采用振动台台阵系统,对空间多维多点地震作用下相邻桥梁结构碰撞响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制作了几何缩尺比为1∶6的桥梁模型,研究比较了空间多点激励以及摇摆基础与固定基础两种基础形式对试验模型地震碰撞响应的影响。介绍了试验模型的设计制作、传感器布置,给出了试验结果及模型桥梁碰撞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地震动的空间变异性不能忽视,较大的碰撞力会引起桥梁伸缩缝处混凝土严重的局部破坏,相比于固定基础,摇摆基础能有效降低墩的破坏程度,但提高了上部结构的碰撞及落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碰撞 落梁 多点激励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隔震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江宜城 刘朝强 李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某体育馆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屋盖结构中的应用,同时对该隔震结构进行了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响应研究,讨论了空间非一致激励情况,用模拟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结构的地震响应,当考虑行... 以某体育馆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屋盖结构中的应用,同时对该隔震结构进行了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响应研究,讨论了空间非一致激励情况,用模拟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结构的地震响应,当考虑行波效应后,地震效应有较显著的减小。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建议在进行跨度比较大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时应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 隔震 空间非一致激励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空间变化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利 李宏男 王文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87,共9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耦联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输电线的几何非线性特征;在考虑地震动的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以及多维性基础上,依据功率谱密度函...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耦联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输电线的几何非线性特征;在考虑地震动的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以及多维性基础上,依据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干函数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模拟了空间变化地震动时程;分别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的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空间变化对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影响显著,忽略这些因素将会低估结构的反应。因此对于输电线路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空间变化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 行波效应 部分相干效应 局部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永奇 马巍 +1 位作者 马尔曼 吴志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动衰减关系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至关重要。以中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为基础,采用2类震级分档分别建立自编及五代图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收集4组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动衰减关系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至关重要。以中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为基础,采用2类震级分档分别建立自编及五代图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收集4组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采用不同组合对青藏工程走廊沿线的81个场点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重现期475年)的各场点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并转换为一般场地(Ⅱ类)PGA,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归档上下限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PGA最大,采用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得到的PGA最小,采用川藏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动衰减关系时居中;在同一地震动衰减关系下,采用自编空间分布函数计算得到的PGA普遍略大于采用第五代图空间分布函数时;在震级上限为8.5的潜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区,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震级分档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表明,采用自编Ⅱ型震级分档空间分布函数方案与川藏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组合方案的计算结果最为理想。最后,采用该组合方案对青藏工程走廊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场地PGA及一般场地PGA进行了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空间分布函数 地震动衰减关系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青藏工程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杰 廖松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7,共6页
在确定性波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结合随机振动分析的虚拟激励原理,可以形成工程场地随机波动分析方法。该方法将随机输入下的波动分析问题转换为多个虚拟激励下的确定性波动分析组合问题,从而可以方便地获得场地波动观测量之间的谱密度矩... 在确定性波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结合随机振动分析的虚拟激励原理,可以形成工程场地随机波动分析方法。该方法将随机输入下的波动分析问题转换为多个虚拟激励下的确定性波动分析组合问题,从而可以方便地获得场地波动观测量之间的谱密度矩阵,进而计算给出工程场地的地震动相干函数。本文阐述了随机波动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验证标准。将建议方法分别应用于具有一致随机激励与非一致随机激励的复杂工程场地的地震动相干函数分析之中,讨论了受局部场地条件影响的地震动相干函数的若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场地 地震动 相干函数 数值模拟 随机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波波型对相干系数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俊玲 罗翼 丁海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6,共7页
地震动空间变化一般采用相干函数描述,在利用强震记录计算相干系数时,加速度时程时间窗的选取常常不一样,有的采用S波时间窗,有的直接采用整条强震记录,等等。利用台湾SMART-1台阵的第5次和第45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分别计算了S波时间窗... 地震动空间变化一般采用相干函数描述,在利用强震记录计算相干系数时,加速度时程时间窗的选取常常不一样,有的采用S波时间窗,有的直接采用整条强震记录,等等。利用台湾SMART-1台阵的第5次和第45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分别计算了S波时间窗和整条时程的相干系数,并进行了曲线拟合。通过对拟合结果的比较发现:整条记录的相干系数比S波时间窗的相干系数偏小,降低了地震动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台站间距d影响也很大,d越大,采用整条记录统计得到的相干系数降低越多。因此,进行地震动空间相干系数的统计时,必须考虑不同的地震波波型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1台阵 空间相关性 相干函数 S波时间窗 长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时间归整距的地震动特性分析及合成精度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浩祥 解鑫 王文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7-215,共9页
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能够准确而细致地计算不同信号的相似程度,因此可将其用于波形比较和相似度评价;为了克服传统地震动波形比较和特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DTW距的地震动波形辨识及地震动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地震波进行统... 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能够准确而细致地计算不同信号的相似程度,因此可将其用于波形比较和相似度评价;为了克服传统地震动波形比较和特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DTW距的地震动波形辨识及地震动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地震波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考虑幅值、时差、噪信比及时差与噪声综合效应的DTW距变化规律,证明可将DTW距作为波形精细化评价标准;论证DTW距与向量范数在本质上等效,在地震动分析中DTW距与信号的等效幅值和能量密切相关。通过对台阵地震动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DTW距的物理内涵,结果同时表明DTW距分布情况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区域内地震动时间-空间变化效应;通过统计分析确定DTW距的参考范围,并以此作为人工合成多点地震动的精度评价标准,得到能够获得更真实特性人工地震动的合成方案;将DTW距的变化规律作为依据,可实现具有空间变化效应的人工地震动的合成精度评价、优化组合及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间规整 地震动 空间变化效应 人工合成地震动 台阵 波形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