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control for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with time-dependent spatial domains utilizing mobile sensor-actuator networks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中 崔宝同 庄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7-16,共10页
A guidance policy for controlle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tilizing mobile sensor-actuator networks (MSANs)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DPSs), which are governed by diffusion partial d... A guidance policy for controlle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tilizing mobile sensor-actuator networks (MSANs)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DPSs), which are governed by diffusio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s) with time-dependent spatial domains. Several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controlle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re presented. First, the infinite dimensional operator theory is used to derive an abstract evolution equation of the systems under some rational assumptions on the operators, and a static 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control the spatial process. Then,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arguments, guidance policies for collocated and non-collocated MSANs are provid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which show that the time-depend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atial domain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sign of the mobile scheme. Finally, a simulation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time-dependent spatial domains mobile actuator-sensor networks Lyapunov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DM process: A case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Sandeep Rathee Manu Srivastava +1 位作者 Sachin Maheshwari Arshad Noor Siddique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In this research,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is studied. 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ylindrical primitive is taken as work piece and m... In this research,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is studied. 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ylindrical primitive is taken as work piece and modeling is accomplished for i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s us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s and obtain statistical models for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given primitive in modeller build volume. Contour width, air gap, slice height, raster width, raster angle and angle of orientation are treated as process parameters.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rocess parameter is found to change for build tim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patial orientations. Also, the average of build time requirement changes with spatial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early discuss and describe the observations with an aim to develop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ffect of spatial vari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This work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rocess layout optimization and these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aid designers specially while tackling nesting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spatial orient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UILD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度量推导引力效应下的时间变化
3
作者 曾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5-8,共4页
时间,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赋予人类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能力,同时也让人类能够具有追寻先祖文明的依据,拥有展望未来文明的计划。该文假设只在引力作用下,忽略空气阻力,同时抛开相对论中速度对时间的影响... 时间,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赋予人类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能力,同时也让人类能够具有追寻先祖文明的依据,拥有展望未来文明的计划。该文假设只在引力作用下,忽略空气阻力,同时抛开相对论中速度对时间的影响,利用空间度量一致性建立2个不同时空的微分方程,推导出星球引力对时间的影响公式,以地球为参考对象,时钟采用国际标准铯原子时钟计时,理论计算出地球引力每100亿年相对于无引力空间慢1.03166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度量 时间 引力 时间间隔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的半干旱区洪涝水体识别与变化监测
4
作者 王燕婷 杨耘 +4 位作者 刘艳 程镕杰 刘文蕾 廖能 陈修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8,共14页
【目的】针对西北干旱区洪涝遥感监测中影像时相分辨率低、光谱异质性高导致洪涝区域识别精度不高,无法提取更详细的洪灾变化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特征融合及多源异构遥感影像关联分析的洪涝区域识别及变化监测方法。【方法... 【目的】针对西北干旱区洪涝遥感监测中影像时相分辨率低、光谱异质性高导致洪涝区域识别精度不高,无法提取更详细的洪灾变化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特征融合及多源异构遥感影像关联分析的洪涝区域识别及变化监测方法。【方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萨尔胡松乡发生的洪灾事件为例,获取了洪涝事件前后Landsat8、HJ-1A、Sentinel-2A和GF-1七个时相的多光谱影像,并从中提取了水体指数(NDWI、NDMBWI、WI2021)以及影像光谱反射率,熵和同质性纹理特征形成多维特征向量,并采用PCA降维;进而,利用多特征融合的随机森林(RF)分类器分别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水体识别。最后,通过比较相邻时相影像的水体识别结果提取了洪涝区域的信息,实现了洪水淹没区域变化过程的动态监测。【结果】经验证,Landsat影像水体提取结果虚警率分别为0.21%、0.28%和0.32%,漏警率为2.17%、3.37%和0.110%,最大洪涝面积为355.1 km^(2),其中淹没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134.3 km^(2)、229.2 km^(2)。【结论】结果表明:通过PCA技术实现多特征融合的RF识别算法显著改善了单时相Landsat影像中零散水体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水体识别总体精度比NDWI水体指数法提高了13.7%、10.8%和2.03%;采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使监测周期最短可提升至1周,使提取的洪水演变过程信息更详细,弥补了卫星过境时间的不足;此外,洪灾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结果与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对萨尔胡松乡洪涝水体识别与变化监测,充分展示了在半干旱地区,多源光学遥感影像能够有效地识别水淹区域,为应急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影像 水体识别 空-谱特征融合 随机森林 时空变化分析 洪灾监测 洪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时空变化的山火监测算法及验证
5
作者 周恺 张睿哲 +1 位作者 叶宽 冯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28,共6页
山火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小规模的山火,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输电线路跳闸,影响电力的正常供应。为了有效监测并应对这一隐患,本文基于Himawari-8静止气象卫星,提出了一种优化小规模山火监测效果的算法。该算法... 山火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小规模的山火,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输电线路跳闸,影响电力的正常供应。为了有效监测并应对这一隐患,本文基于Himawari-8静止气象卫星,提出了一种优化小规模山火监测效果的算法。该算法不仅运用空间上下文技术识别高强度火点,更通过深度挖掘静止气象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结合火点的时序变化特征,对小规模山火进行精准的动态监测。实践应用证明,该算法在监测小规模山火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实现火点的早期发现与火势变化的实时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监测 Himawari-8静止气象卫星 光谱特征 空间上下文 时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影响机制
6
作者 廖超明 韦媛媛 +2 位作者 唐丹 云子恒 李宥儒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8-367,共10页
[目的]科学识别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揭示其影响机制,以寻求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漓江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 [目的]科学识别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揭示其影响机制,以寻求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漓江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1)研究期内,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冲突以稳定可控和基本可控为主。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占比波动下降,逐步转换为可控级别,冲突强度得到缓解。(2)土地利用冲突具有“中部高四周低”的带状空间格局,且空间异质性显著。冲突高值区集聚在流域各区县主城区和漓江主要水系邻近区域,低值区则分布在四周山区林地地带。(3)DEM、坡度、地形起伏度、NDVI、路网密度是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变化明显,失控地区逐渐转换为可控级别,未来漓江流域应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作,稳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驱动机制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 racle Spatial的GIS图层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现方法
7
作者 张鹏 马琦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24期61-63,共3页
对G IS数据的特点和O racle公司的空间数据插件O racle Spatia l做了简要的介绍,总结了G IS图层信息在O racle中的存储结构,探讨了利用M apX与O racle Spatia l相结合来实现G IS图层信息实时共享的具体流程。对其中的M apX图元上传至O r... 对G IS数据的特点和O racle公司的空间数据插件O racle Spatia l做了简要的介绍,总结了G IS图层信息在O racle中的存储结构,探讨了利用M apX与O racle Spatia l相结合来实现G IS图层信息实时共享的具体流程。对其中的M apX图元上传至O racle数据库和将数据表中的图元数据下载至M apX中显示的实现过程及图元样式的恢复做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其中关键部分的C#例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CLE spatial GIS 图层信息 实时共享 MA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泵阀联合调节的供暖系统节能优化运行
8
作者 李晨 仇宝云 +3 位作者 严天序 王慧洁 赵方玲 戚桂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73,共7页
针对居民楼供暖系统,目前的研究未实现时空精细划分控制,供暖质量差、能耗大.为满足人们供暖热舒适性需求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调节,对居民楼供暖进行分时分区控制,实现精细化供暖.首先,根据不同时段楼栋各功能区域供暖... 针对居民楼供暖系统,目前的研究未实现时空精细划分控制,供暖质量差、能耗大.为满足人们供暖热舒适性需求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调节,对居民楼供暖进行分时分区控制,实现精细化供暖.首先,根据不同时段楼栋各功能区域供暖要求,计算确定居民楼分区分时最佳供暖量;其次,根据供暖系统传热特性、管路及阀门阻力特性和离心泵性能,在满足精准供暖要求的前提下,建立系统热平衡方程和变阀、变频、变频与变阀结合的系统水力平衡方程组,求解系统各出户阀门阻力和最优水泵变频转速.对郑州市某居民楼进行了供暖优化运行计算,分析比较了原设计供暖模式、变阀、变频、变频与变阀结合调节4种供暖模式的能耗,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设计运行方案,变阀优化运行、变频优化运行和变频与变阀结合优化运行的能耗分别节省12%,18%和37%;供暖量分别节省4%,20%和20%;总运行费用分别节省12%,18%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楼供暖系统 分时分区 供暖量 变频与变阀 节能 热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km/h高速铁路半封闭声屏障脉动风压时变特性研究
9
作者 韩珈琪 潘晓岩 +1 位作者 吉晓宇 敬海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214,共8页
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列车产生的噪声急剧增加,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半封闭声屏障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噪声治理中,由于半封闭声屏障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列车通过时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更加复杂,亟需深入研究。采用Fluent流体... 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列车产生的噪声急剧增加,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半封闭声屏障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噪声治理中,由于半封闭声屏障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列车通过时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更加复杂,亟需深入研究。采用Fluent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速度350 km/h高速列车通过半封闭声屏障时声屏障壁面的风压分布情况,系统研究声屏障壁面脉动风压的时变特性和正负压力极值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声屏障长度、截面形式和列车速度对声屏障壁面脉动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高速通过声屏障时壁面风压呈现明显的头波和尾波效应,声屏障壁面同一截面的风压随测点高度逐渐减小,沿长度方向正峰值出现在距离入口约5 m位置处,负峰值出现在距离入口和出口约5 m位置处,正负压力极值在中间区域基本相等;半封闭声屏障的长度对壁面风压的时程及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半封闭声屏障截面形式对声屏障壁面风压时变趋势的影响较小,并且不同截面形式半封闭声屏障的壁面风压峰值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车速对声屏障壁面脉动风压影响显著,正峰值及负峰值近似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研究结果可为半封闭声屏障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半封闭声屏障 脉动风压 计算流体力学 时变特性 空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工艺对TOPCon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朱少杰 王贵梅 +2 位作者 程雅琦 王玉肖 许志卫 《太阳能》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针对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制备的Al_(2)O_(3)薄膜对TOPCon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空间型沉积方式下制备得到的Al_(2)O_(3)薄膜厚度为9 nm时与时间型沉积方式下制备得到的Al_(2)O_(3)薄膜厚度为5 nm时得到的... 针对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制备的Al_(2)O_(3)薄膜对TOPCon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空间型沉积方式下制备得到的Al_(2)O_(3)薄膜厚度为9 nm时与时间型沉积方式下制备得到的Al_(2)O_(3)薄膜厚度为5 nm时得到的TOPCon太阳电池隐开路电压相同;且当两种沉积方式得到的Al_(2)O_(3)薄膜钝化效果相当时,制备得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电性能也无明显差异。2)当采用时间型沉积方式时,循环次数为32次时得到的TOPCon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3)相较于未进行臭氧预处理的TOPCon太阳电池,增加臭氧预处理后TOPCon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未得到提升,原因在于:①未进行臭氧预处理的TOPCon太阳电池在进行Al_(2)O_(3)薄膜沉积前会有双氧水清洗环节,起到了氧化作用,使硅与Al_(2)O_(3)薄膜界面之间形成了SiO2层,已具备优异的表面钝化效果;②时间型管式ALD设备的供气方式导致臭氧在反应炉腔中不同位置的稳定性不同,尤其是炉尾位置硅片对臭氧的吸附程度较低。4)时间型沉积方式存在绕镀面积大,影响硅片背面外观的问题;空间型沉积方式虽然可有效解决绕镀问题,但其弊端在于设备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产能低,且维护时间长,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下的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层沉积 时间型沉积方式 空间型沉积方式 AL2O3薄膜 TOPCon太阳电池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 solitons in parity time complex superlattice with dual periods
11
作者 王红成 凌东雄 +2 位作者 张绍强 朱兴 何影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246-251,共6页
A theory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and propagation stability of gap solitons in a parity-time (PT) com- plex superlattice with dual periods. In this superlattice,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are bot... A theory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and propagation stability of gap solitons in a parity-time (PT) com- plex superlattice with dual periods. In this superlattice,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are both in the form of superlattices with dual periods. In the self-focusing nonlinearity, PT solitons can exist in the semi-infinite gap. However, only those gap solitons with low powers can propagate stably, whereas the high-power solitons present periodic oscillation and simultane- ously suffer energy decay. In the self-defocusing nonlinearity, PT solitons only exist in the first gap and all these solitons are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soliton parity-time soliton gap soliton SUPERLATT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掘进过程中煤岩破裂微震事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东记 刘宁 +2 位作者 王登科 刘丽英 贾子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目的为了监测和预警煤矿掘进巷道前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方法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利用监测系统捕获到的数据信息研究掘进影响下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时间、频次和能量关键点,然后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S变换方法分析典型煤岩... 目的为了监测和预警煤矿掘进巷道前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方法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利用监测系统捕获到的数据信息研究掘进影响下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时间、频次和能量关键点,然后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S变换方法分析典型煤岩破裂微震信号的时频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沿掘进巷道前方50~100 m区域,大多为中低能量微震事件,仅在掘进工作面前方出现少量强度较大的煤岩破裂事件,且震级多为-2~0;(2)掘进速度和发生微震事件的数量及能量大小成正相关,同时掘进速度也影响着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3)巷道掘进会造成煤岩体失稳,其中岩体破裂信号频率高,为0~2000 Hz,比重值大,主频约700 Hz;煤岩破裂微震事件信号频率为90~1000 Hz,主频约250 Hz;岩体破裂后,支撑力下降,压力转移给煤体,导致煤体破裂,煤体破裂微震事件信号频率为90~1000 Hz,主频约350 Hz。结论微震事件能够综合反映煤岩体受力破坏程度,判别掘进过程中煤岩破裂类型,为矿井生产中煤岩动力灾害的预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微震监测 空间分布规律 关键点 时频特征 掘进速度 煤岩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光子信号同步及其在分布式相参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时龙 章志健 +9 位作者 王祥传 刘熙 杨思豪 曹欣荣 王立晗 程强 马丛 丁泽勇 郭德明 伍光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通过多节点高性能信号同步实现跨平台的信号级相参融合,可大幅提升雷达探测、跟踪和抗干扰等能力,是雷达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雷达频率范围的拓展、瞬时带宽的增大和搭载平台的多样化,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对... 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通过多节点高性能信号同步实现跨平台的信号级相参融合,可大幅提升雷达探测、跟踪和抗干扰等能力,是雷达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雷达频率范围的拓展、瞬时带宽的增大和搭载平台的多样化,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对节点间信号的时间、空间、频率、相位同步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传统电学信号同步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文中介绍了分布式相参雷达对信号时、空、频、相同步的性能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微波光子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代表性成果;构建了微波光子分布式相参探测原理验证系统,验证了微波光子分布式相参的可行性,为推动分布式相参雷达的前沿发展与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技术 时间同步 相位同步 空间基线测量 分布式相参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ly dispersive model of wire medium for scattering
14
作者 孔蓓蓓 宋巍 盛新庆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6年第4期533-539,共7页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wire medium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its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and a homogeneous uniaxial effective permittivity tensor with one spatially dispersive component is obtained. In ord...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wire medium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its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and a homogeneous uniaxial effective permittivity tensor with one spatially dispersive component is obtain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the equivalent model for scattering problems, the bistatic and monostatic radar cross sections (RCS) of a block of wire medium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The difference of RCS from the physical wire medium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model has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under va- rious parameters of wire medium, which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accuracy of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wire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 medium t'm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s spatially dispersivemodel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接收子阵下特征波束的角度空间调制方法
15
作者 王喜媛 王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5,共6页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切换空间调制算法,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还可以利用天线阵列增益提高能量效率。该文利用信道响应构造统计平均的协方差矩阵,构造正交特征向量作为阵列的加权矢量,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等效传输信道,利用波束赋形增益...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切换空间调制算法,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还可以利用天线阵列增益提高能量效率。该文利用信道响应构造统计平均的协方差矩阵,构造正交特征向量作为阵列的加权矢量,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等效传输信道,利用波束赋形增益和分集增益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能力。进一步采用天线子阵分组方法,克服信道相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特征波束角度空间调制方案可获得更多的波束组合数目,会明显改善译码性能和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波束形成 空间调制 正交空时分组码 MIMO 最大似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迹数据驱动的急弯路段追尾冲突风险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永岗 李晓坤 +1 位作者 宋杰 李德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速度、加速度变化划分追尾冲突模式,进而界定临界冲突点、冲突风险范围及PET变化率指标DPET,运用回归分析量化LV与FV的速度、加速度、速度差及加速度差对DPET的影响,阐明临界冲突点及主要追尾冲突模式的微观变化特性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辆追尾冲突存在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入弯缓和曲线上游、曲中标志断面下游及出弯缓和曲线下游;在潜在追尾冲突的九大类别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四大类冲突数量占比高达83.24%;PET在冲突临界点和冲突风险范围内均下降,导致DPET均为负值,在冲突临界点PET快速下降,其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冲突风险范围;FV速度、加速度及LV、FV间速度差、加速度差四个指标显著影响追尾冲突临界点的DPET变化;T10模式(LV减速、FV加速)冲突过程中的DPET均值最小,PET序列下降最为剧烈,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冲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路段 追尾冲突风险 时空演化 后侵入时间PET DPET 车辆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分支特征融合的实时语义分割算法
17
作者 蒋锐 陈儒娜 +2 位作者 王小明 李大鹏 徐友云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为了合理平衡语义分割中的精确度与实时性,基于快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ast-SCNN)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分支特征融合的实时语义分割算法模型。该算法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模块捕获空间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空间细节信息;然后合... 为了合理平衡语义分割中的精确度与实时性,基于快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ast-SCNN)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分支特征融合的实时语义分割算法模型。该算法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模块捕获空间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空间细节信息;然后合理设计融合模块,最大化利用各分支信息,实现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更好的融合;最后引入自适应特征增强注意力模块,捕获长距离像素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模型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获得了71.55%的分割精度,推理速度FPS达到97.6帧/s,模型参数量为1.39 M,验证了该算法所构成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语义分割 通道注意力 空间注意力 特征融合 自适应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18
作者 张雪菲 何瑞懋 +1 位作者 夏宇 崔琪楣 《移动通信》 2024年第9期88-93,共6页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是实现全域通信和提供网络互联互通服务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未来的强对抗干扰环境中,确保其数据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对抗性的环境特点,探讨了在时频域和...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是实现全域通信和提供网络互联互通服务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未来的强对抗干扰环境中,确保其数据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对抗性的环境特点,探讨了在时频域和空域实现抗干扰的潜在应用与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综合思考。最后展望未来,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时频域 空域 抗干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循环动载下高速铁路路基累积变形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正 徐磊 +4 位作者 王卫东 杜香刚 余志武 刘鹏飞 曾志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5-1456,共12页
高速铁路路基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累积变形,影响铁路轨道-路基结构服役性能和车辆运行品质。为探明高铁路基在循环车辆动载下的累积变形空间分布特性和长期发展规律,建立车致路基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其主要由2个子模块组成... 高速铁路路基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累积变形,影响铁路轨道-路基结构服役性能和车辆运行品质。为探明高铁路基在循环车辆动载下的累积变形空间分布特性和长期发展规律,建立车致路基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其主要由2个子模块组成:1)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的高速铁路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2)基于建立的车辆-轨道-路基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引入路基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利用循环跳跃的方式预测不同车辆荷载累积次数下路基的累积变形及其空间分布规律。2个模块的交互方面,在每次循环跳跃后,将路基累积变形空间映射至轨道,形成轨面附加几何不平顺,并同步更新迭代系统动力矩阵,建立了车致路基累积变形与系统动力响应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可较好地揭示路基土体累积变形在循环车辆动载下的演化规律;采用循环跳跃的方法可更为真实准确地预测路基的累积变形,其计算的路基累积变形最大值为2.6069 mm,而未采用循环跳跃方法计算出的累积变形最大值则为1.7 mm,低估了34.8%。路基累积变形在前期发展较快,后期由于土体被不断夯实,累积变形的演化呈现减缓趋势,累积变形速率从1次加载0.035 mm减小到1次加载小于10^(-6)mm;在路基具有初始不均匀变形的区域内,路基累积变形的幅值大于路基没有初始不均匀变形的区域;路基的累积变形对系统的垂向动力响应的影响显著,动力响应表现为增大的趋势;对于系统的横向振动,累积变形的影响较小。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累积变形控制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车辆-轨道-路基动力相互作用 路基累积变形 空间几何映射 时变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老年人生产时空行为及其空间响应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后窑村为例
20
作者 何成 张粤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05-110,共6页
在乡村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老人生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与之对应的老年人生产行为和空间响应研究却甚是匮乏。该文以河南省商丘市后窑村为例,基于微观个体的生产时空行为数据,从作物、土地和人三个维度深入分析老年人... 在乡村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老人生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与之对应的老年人生产行为和空间响应研究却甚是匮乏。该文以河南省商丘市后窑村为例,基于微观个体的生产时空行为数据,从作物、土地和人三个维度深入分析老年人生产时空行为特征及其动因。结果表明,老年人生产时空行为是作物、土地和人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受作物生长周期、老年人年龄和空间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农业生产空间一直处在动态调整之中。据此,分别从作物种植、土地利用和老年人需求三个方面提出生产空间的响应策略,为乡村生产空间的重构和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产行为 生产空间 时空分析 空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