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PA-Linkage Mapper的长株潭核心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1
作者 佘宇晨 陈楚琳 +1 位作者 毛淑桢 谭娟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剧,构建与优化生态网络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维持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综合识别生态源地;根... 快速城市化导致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剧,构建与优化生态网络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维持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综合识别生态源地;根据地形地势、景观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结合熵值法确定综合阻力面;通过Linkage Mapper建立生态网络,并采用新增踏脚石斑块与生态廊道的方法优化网络结构;对优化前后的生态网络结构指数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MSPA识别出7种景观类型,其中核心区景观面积最大。2)研究区核心生态源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南部区域,中西部相对稀疏,整体分布不均匀,景观连通性较差。3)受中心城区人为活动影响,研究区的综合阻力呈现中部高、向四周降低的特征。4)共识别出59条生态廊道,多集中于东北部和南部的优质生态斑块,而东西部的横向连通性较差。5)新增7个踏脚石斑块和19条生态廊道,优化后的网络结构指数显著提升,稳定性增强。优化后的生态网络结构在连通性和稳定性上均有显著改善,有助于提升研究区的景观连通性和生态系统修复能力,并有望缓解长株潭城市群高速化、规模化发展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廊道 linkage Map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Linkage Mapper的福州滨海长乐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剑威 闫淑君 +3 位作者 叶佳伟 杨丽 纪霜 尤泽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251,共9页
构建生态网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以福州市长乐区为例,基于形态空间格局(MSPA)、Linkage Mapper和重力模型提取各级潜在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并优化长乐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基于MSPA识别出所有景... 构建生态网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以福州市长乐区为例,基于形态空间格局(MSPA)、Linkage Mapper和重力模型提取各级潜在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并优化长乐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基于MSPA识别出所有景观类型,核心区面积最大(245.36 km^(2)),占所有景观类型的73.61%,结合核心源地连通性评价,筛选出11个核心生态源地;2)通过Linkage Mapper、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共32条,1级廊道11条,2级廊道10条,3级廊道11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北部纵向连接,尚未形成整体的网络连接;3)采用Barrier Mapper、Pinch point综合识别生态节点,1级生态节点17个,2级生态节点12个、3级生态节点8个,确定各类型生态修复关键区域,提出生态暂歇点建设策略。研究结果为长乐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及建设生态保护重点区时序性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 linkage Mapper 生态网络 生态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
3
作者 万陆 翟少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6,共14页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创业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有效产生县域创业促进效应。通过效应分解发现,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农业和农村乡镇地区的创业活跃度,而且能够通过产业联动和空间外溢促进非农领域和非乡镇地区的创业,从而形成全产业全范围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是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资本流入3种机制实现的。而且,这种县域创业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环境较好、政府治理能力较高以及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县域创业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产业联动 空间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的时空分异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杨 杨洋 吴振磊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8,F0003,共16页
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在测算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乡融合水平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水平,综合利用核密度估计、Da... 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在测算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乡融合水平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水平,综合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揭示联动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从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出发,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联动水平时空分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联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距优质协调还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联动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联动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组间差异;各地区联动水平逐渐呈现出稳定的“高—高”“低—低”的空间集聚特征;城镇化发展、交通通达性、人口规模、人力资本、市场一体化、互联网普及率、教育投入、政府公共支出对联动水平空间差异的作用力依次降低,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具有明显差异;不同影响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出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本文的研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 联动水平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基质层有机碳与大气碳浓度关联效应研究
5
作者 汤宇磊 陈占生 +3 位作者 吴小东 李猛 谢伟 杨浪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103,共3页
定量模拟碳在地表基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有序流动,有助于科学地评估陆域温室气体消除效果和“碳中和”政策目标(Li et al.,2024)。本研究拟以辽河流域为例,基于大气碳基类温室气体(XCO_(2))浓度和地表基质层有机碳(Oxygen Carbon... 定量模拟碳在地表基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有序流动,有助于科学地评估陆域温室气体消除效果和“碳中和”政策目标(Li et al.,2024)。本研究拟以辽河流域为例,基于大气碳基类温室气体(XCO_(2))浓度和地表基质层有机碳(Oxygen Carbon,OC)数据,开展地表基质OC与大气XCO_(2)时空关联机制研究,厘清区域地表基质碳固持与碳汇功能的关键过程与调控机制,定量评估地表基质层对于流域碳循环的作用效果,为精准评估区域碳汇潜力、支撑国家“双碳”战略提供科学参考(郝爱兵等,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O_(2) 地表基质 有机碳 关联效应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刚 康迪 +2 位作者 郝铭 梁流涛 贺来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142,共9页
水、能源、粮食是实现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关键要素与有力支撑。在分析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水-能源-粮食关... 水、能源、粮食是实现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关键要素与有力支撑。在分析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的协同安全度,利用核密度函数、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9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综合安全水平总体表现为上升态势,空间上整体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态势;②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安全度的空间差异变化较明显,空间格局由研究初期“下游>上游>中游”向研究末期“下游>中游>上游”演变;③社会发展水平、教育状况、创新投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对协同安全度产生正向影响,经济运行水平、贸易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则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 协同安全 时空特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顾晓燕 朱玮玮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基于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双循环”有效联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发现,二者发展变化具有显著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理论分析认为,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可以通过加快高水平自主创新、激发高品质消费需求等,对“双循环”有效联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 基于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双循环”有效联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发现,二者发展变化具有显著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理论分析认为,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可以通过加快高水平自主创新、激发高品质消费需求等,对“双循环”有效联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开展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第二,由于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双循环”有效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促进作用不仅发生在本地区,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双循环”有效联动也有积极促进效应;第三,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促进作用,因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差异而存在一定的“门槛特征”。上述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知识产权国内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现实影响和作用机制,而且对于如何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国内贸易推动“双循环”互促互进也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国内贸易 “双循环”有效联动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高质量发展收敛的影响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哲 刘文斐 赵韦舒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9,共12页
文章基于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选用β收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高质量发展收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 文章基于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选用β收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高质量发展收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程度逐年加深;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全域性收敛趋势,且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条件下的收敛速度更快;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开放、共享与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与一体化建设,以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为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长三角地区 高质量发展 时空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几何学特征的空间连杆机构5位置综合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瀚超 郭颖颖 +1 位作者 林松 江竞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324,共11页
机构的尺度综合问题是机构学中的经典问题,为了建立起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设计透明度高、应用简便的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几何流程,从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几何学原理出发,以连杆机构中的浮动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构件上的一条... 机构的尺度综合问题是机构学中的经典问题,为了建立起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设计透明度高、应用简便的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几何流程,从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几何学原理出发,以连杆机构中的浮动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构件上的一条定直线,并将该条直线假想为导向构件,研究其在有限分离位置情况下的运动几何学特征,建立相应的空间运动几何学模型,实现空间运动学问题向空间几何学问题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根据直线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数不同,将直线多位置数问题拆解为多个少位置数问题的组合,进一步研究所提取几何特征之间的几何关联性,结合二平面投影系统,在明确了投影变换主投影方向的前提下,将几何学问题由空间向平面转化,并在平面系统中构建出相应的线导引模型。最后,根据机构的传动任务,结合运动反转理论,将空间机构的传动任务转化为线导引模型的求解问题,拟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方法。最终,以空间RSSR传动机构5位置函数综合问题为例,利用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几何流程,得到了满足精确5位置函数传递关系的RSSR机构的解。综合算例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综合理论体系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同时,该方法不局限于输入、输出运动规律为转动–转动传动机构的尺度综合,也可对转动–移动、转动–平面运动、转动–空间运动的传动机构进行机构尺度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连杆机构 尺度综合 几何法 二平面投影系统 线导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创新要素配置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玲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度型开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此种影响主要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效应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共同推动。异质性分析显示,...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度型开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此种影响主要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效应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共同推动。异质性分析显示,制度型开放主要推动高市场化程度、高科教水平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之后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拓展性研究表明,制度型开放不仅可促进本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也能够带动邻近地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鉴于此,建议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型开放 创新要素配置 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破坏特征的聚类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兵 刘忠平 +2 位作者 高亮 张哲鹏 翟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充填体破坏是影响矿山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充填体的破坏特征,采用室内实验、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矸石胶结充填体(GCPB)裂纹演化的全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GCPB试样PC-5、PC-10、PC-15、PC-20的特... 充填体破坏是影响矿山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充填体的破坏特征,采用室内实验、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矸石胶结充填体(GCPB)裂纹演化的全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GCPB试样PC-5、PC-10、PC-15、PC-20的特征键平均键长能量分别大于35、50、60、150 ms·mV时,出现宏观主裂纹面,且主裂纹破坏面随水泥掺量的增加由张拉破坏面向剪切破坏面转变;破坏过程中特征键子集尺度Ω与损伤变量D之间呈负线性相关关系,Ω可表征充填体损伤演化程度;在应力达到峰值应力和破坏后残余强度前键长值特征空间相关长度ξ表现为明显增长,为充填体宏观损伤的开始及第1次破坏结束的前兆特征;通过颗粒流程序(PFC)数值模拟,可以有效观测到裂纹的类型和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胶结充填体 破坏特征 聚类分析 声发射 单键群方法 损伤变量 空间相关长度 数值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05
12
作者 蒋天颖 谢敏 刘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0-1326,共7页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确定了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并结合断裂点公式测度了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辐射范围。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1年各...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确定了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并结合断裂点公式测度了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辐射范围。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1年各县、市区的区域创新产出联系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有明显增加,但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空间格局并未有显著变化,联系密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宁波两地;二、三级节点城市发生明显变化,而杭州市辖区始终是浙江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辐射区范围增大,除宁波市辖区外,中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效果均略有增强。基于此,提出加大区域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城市、县市间道路建设,加强信息发展,缩短区域之间的硬距离与软距离,增强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联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区域创新产出 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康继军 王卫 傅蕴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40,共8页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证实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制度溢出效应。因此,在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必须考虑其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证实,考虑了空间效应后,市场化进程在1998-2001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2%,在2002-2005年阶段约为10.8%,这表明了市场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的贡献愈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制度溢出 市场化指数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内陆型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金衢丽地区为例 被引量:47
14
作者 朱慧 周根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浙江中南内陆金衢丽地区为例,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结合中心职能指数、物流联系隶属度和最大引力线来确定物流中心城市及物流联系方向,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物流空间辐射效应。结果表明... 以浙江中南内陆金衢丽地区为例,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结合中心职能指数、物流联系隶属度和最大引力线来确定物流中心城市及物流联系方向,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物流空间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县(市)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浙中城市群物流联系最密集;兰溪市与金华市区,浦江县、东阳市与义乌市的物流联系紧密;义乌市、金华市区两大一级物流节点的中心地位突出;衢州市区、永康市、丽水市区作为二级物流节点,对周边相邻县(市)产生局部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内陆型物流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空间联系 联系强度 引力模型 金衢丽地区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1997—2007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润君 潘文卿 陈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7-53,共7页
本文以中国1997年与2007年8个区域17个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前后向关联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中国区域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在加强,无论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前、后向联系值都较... 本文以中国1997年与2007年8个区域17个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前后向关联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中国区域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在加强,无论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前、后向联系值都较弱的地区数在减少,联系值都较强的地区数在增加。具体地,除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后向联系值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而除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前向联系值呈现上升势头。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的影响,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前、后向影响力都在减弱,其中尤以后向影响力的减弱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关联 前向联系 后向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吕海萍 池仁勇 化祥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9-1658,共10页
以中国31个省域为空间样本,运用趋势面、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中国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构建创新资源协同势能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 以中国31个省域为空间样本,运用趋势面、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中国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构建创新资源协同势能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4年中国各省域创新资源协同状况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空间网络结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从简单雏形逐渐发育为"鸡爪型"、多核心复杂化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创新资源协同势能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资源协同 空间联系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构学理论在断开式转向梯形分析及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初亮 鲁和安 +1 位作者 彭彦宏 代淑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7-82,共6页
转向梯形机构是使车辆转向时实现内、外轮理想转角关系的核心部件。而断开式转向梯形由于空间杆件较多且空间运动复杂,本文应用空间机构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了空间运动分析计算,找出影响内、外轮理想转角关系的主要因素,... 转向梯形机构是使车辆转向时实现内、外轮理想转角关系的核心部件。而断开式转向梯形由于空间杆件较多且空间运动复杂,本文应用空间机构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了空间运动分析计算,找出影响内、外轮理想转角关系的主要因素,并开发出优化设计程序。通过实际的设计和实验,表明空间机构学理论应用于断开式转向梯形的设计和优化能够使车辆转向时实现精确的内、外轮理想转角关系,为转向梯形设计提供了精确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构 转向梯形 优化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识别与土地利用研究——以北京中心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18
作者 林坚 汤晓旭 +1 位作者 黄斐玫 苗春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44,共9页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对其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了有关指标和方法,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地域识别 土地利用 北京中心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72
19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543,共8页
以ArcGIS为平台,在1:25万基础地理数据、江苏省交通路网数据、江苏省各县(市)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应用"自下而上"的划分方法对江苏省1990年、1996年、2002年和2008年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的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划分过程包括... 以ArcGIS为平台,在1:25万基础地理数据、江苏省交通路网数据、江苏省各县(市)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应用"自下而上"的划分方法对江苏省1990年、1996年、2002年和2008年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的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划分过程包括: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利用可达性分析技术得到城市间两两时间距离,运用最大联系强度以及逐级归并方法确定不同等级城市及其腹地范围。结果表明:采用城市间两两可达性来代替直线距离,对划分结果的准确性有所提升;划分方法充分考虑了城市间的隶属关系,划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城市质量与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划分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区域均衡。"自下而上"划分方法体现了与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方法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作为城市腹地划分方法的一种补充,可供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论和实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自下而上 城市腹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被引量:177
20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3,共7页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变化状况,以及全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的构建对河南沿线城市的省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利于廓清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省内地区间和省际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经济联系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