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超群 弋志强 +2 位作者 员学锋 张硕蒙 张莎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归纳了不同尺度下地均ESV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尺度下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地均ESV总体上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具有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随尺度降低,其局部越丰富,但整体性降低;(2)2 km尺度适合进行宏观分析和做整体性布局规划,1 km尺度适合进行水域变化对区域ESV影响的研究;(3)格网尺度越小,各影响因素内部差异增加,其整体性特征减少,局部特征差异凸显,空间分异性增强;(4)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因素耦合作用显著影响区域地均ESV空间分异,随尺度降低,其影响减弱。[结论]秦岭西安段的生态保护要重点关注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转变,可继续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管控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的布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 秦岭西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上海市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
2
作者 干靓 汪钊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在国土空间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现有生态环境,以降低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聚焦如何通过探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 在国土空间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现有生态环境,以降低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聚焦如何通过探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为科学构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安全格局提供支撑,本文以上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150 m×150 m的评价单元,定量评价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二者的局部空间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生态风险区”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但受港口、码头建设活动和海洋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景观生态风险区”承载少量生产活动,受周边景观生态高风险地区影响,生态风险可能增加;“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生态风险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集,对原有自然环境改造程度高,对区域生态风险影响程度大;“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景观生态风险区”旅游业发达,游客居民活动频繁,但周围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生态修复项目,生态环境良好。基于以上结果,将上海市海岸带地区划分为生态脆弱保护区、生态涵养防控区、生态风险修复区、生态潜力发展区、生态过渡区5类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为超大城市海岸带生态修复精细化分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关联性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剑飞 阳文锐 +3 位作者 李晶晶 沈守云 马力 陈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8,共13页
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以北京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2003年、2010年2022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当量... 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以北京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2003年、2010年2022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两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来,1km×1km网格下的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与非建设用地组分变化相对应,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总量增加了109.46亿元,林地和水域的增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的关键;(2)从生态系统服务四大类型的价值看,调节功能>支持功能>供给功能>文化功能,调节服务是北京市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3)从空间分布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而且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为正相关和空间聚集分布,局部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大型湿地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冷点分布范围在逐渐向市中心城区收缩;(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受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共同作用,其中气温的贡献最大,双因子间的耦合作用增强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的解释力。研究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提出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非建设用地管理建议,可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敏感性分析 自然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振 张宇 +2 位作者 郭杰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区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分别为213471.70,340548.34,38472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5.03%,39.93%,45.11%;相较其他3种情景,多目标协同情景维持中等水平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相对较为缓和,耕地年均减少109.79 hm^(2),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年均减少量为184.20,8.21,0.70,18.49 hm^(2),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21.39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6.8954亿元,较2020年仅减少1.9386亿元,下降幅度约为耕地优先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1/2。[结论]不同等级生态安全格局对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多目标协同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对粮食和生态安全尚不构成明显威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萌萌 杨楠 +3 位作者 王轶 刘琼 李小磊 郅二铨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和生态经济协调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的高值和低值聚集分布特征及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和经济协调程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增加趋势,ESV由2000年的40217.3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135.10亿元,其中,草地的ESV值最大,未利用地的ESV最小。②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稳定,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各阶段ESV变化率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GDP的增加率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生态和经济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水平。【结论】2000—2020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GDP,生态与经济协调度较低,未来需要加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热点分析 生态经济协调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以东营市为例
6
作者 房子钰 丁宁 +2 位作者 冯恒栋 沈阳 张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以山东省东营市全域为研究区域,以2000、2010、2020年,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s://www.gscloud.cn/)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平台(https://www.resdc.cn/)的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CNLUCC)、《东营市统... 以山东省东营市全域为研究区域,以2000、2010、2020年,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s://www.gscloud.cn/)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平台(https://www.resdc.cn/)的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CNLUCC)、《东营市统计年鉴》的东营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应用ENVI 5.3软件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目视评价分类,根据东营市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划分为农田、湿地、水体、建设用地、草地共5类;综合考虑景观的面积度量、形状选择、多样性程度、离散程度4个方面,设计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6个景观指标,评价东营市的景观格局特征;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评价指标、景观格局特征(景观格局指数)为影响因素,采用价值转移法依据修正的价值当量系数计算东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东营市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东营市农田、建设用地、水体面积增加,湿地、草地面积减少。②2000—2020年,东营市整体景观特征的指数变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增加,而斑块密度、分离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减少,斑块类型特征指数变化各异。③2000—2020年,东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增加了约1.95亿元,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北部和东部高、西部和南部低的特点。④2000—2020年,斑块密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为负向影响、散布与并列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范围为0.04~0.45)、分离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都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特征 东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空间分异——格局、过程与驱动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月 刘静兰 +2 位作者 白晓永 冯霞 邱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2-3078,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对探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有着极大的诉求,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尺度变化过程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贵州马尾河流域为研究对... 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对探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差异变化成因有着极大的诉求,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尺度变化过程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贵州马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500 m×500 m、1000 m×1000 m、1500 m×1500 m和2000 m×2000 m四种格网尺度单元,综合运用ESV当量系数法、敏感性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技术手段,明晰不同格网尺度下流域ESV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多元驱动因素对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500—2000 m格网尺度中,流域ESV的空间分布特征兼具一致性与差异性,整体表现为西、东部较高,南、北部相对较低,沿水域形成一条ESV高值带,且ESV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随着格网尺度增大,流域ESV整体特征更为突出,但精细度有所降低,其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效应逐渐减弱。(2)流域ESV空间异质性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双重影响,其中,人为影响指数在不同格网尺度下始终是影响流域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q值均超过50%,相较于单一因子效应,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ESV空间分异的贡献更为突出。在500 m格网尺度中,人为影响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解释力,达到78.7%,而在较大尺度中,其与高程的交互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各驱动因素对ESV的影响具有尺度差异,较小尺度下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在不同格网尺度下,人为影响指数对ESV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部分驱动因素对ESV所呈现的显著性和作用方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为调控各类驱动因素以制定马尾河流域生态系统多级管理决策,乃至推动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精准治理和多层次人地耦合协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格网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以桂林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谭莹莹 蒋瑜 周绍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评估典型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对未来城市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六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修正法、格网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 评估典型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对未来城市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六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修正法、格网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的时空变化。基于桂林市ESV当量因子表,应用生态价值转移的断裂点模型和场强模型,获得桂林市六城区的ESV转移量,并对ESV空间转移网络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桂林市六城区ESV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86694.27万元下降为283618.51万元。研究期内桂林市六城区各单项ESV均呈现随时间发展减少的趋势,其中调节服务的ESV变化最大,表明旅游开发伴随的城市扩张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ESV产生负面影响。2)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占比最大。二级ESV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占比大,主要由于桂林市林地面积广阔,林地对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对于维护气候稳定、保障水资源供给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1 km×1 km格网尺度下,桂林市ESV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2000-2020年,桂林市ESV高值区面积随时间推进不断减少,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象山区北部、秀峰区西部、七星区东部和叠彩区西南部。较高值区面积的增加,以临桂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这可能与城市开发建设有关。其中临桂区的ESV较高值区不断增加可能与临桂“撤县设区”有关。4)研究区内各城区向外转移的ESV从大到小依次为:临桂区、雁山区、叠彩区、秀峰区、象山区、七星区。水文调节是转移量最大的服务功能类型,占研究区ESV总转移量的18.78%。ESV值高的区域向外转移的ESV也多。本研究对广西桂林市六城区的ESV状况进行20年范围探索,揭示各城区间ESV的空间转移关系,并对广西桂林市六城区ESV的时空演变有了一定了解,为未来城市生态保护以及区域环境管理、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转移 断裂点模型 场强模型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量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9
作者 孙玉博 赵善超 +4 位作者 王雅佩 马晓丽 陈玉雯 黄选胜 王卫霞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6-1405,共10页
以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在功能价值法的基础上,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09×10^(8)元·a... 以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在功能价值法的基础上,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09×10^(8)元·a^(-1),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2)各林龄的生态服务价值具体表现为中龄林最高,其次是近熟林、成熟林和幼龄林,过熟林价值最少,但过熟林的单位面积价值最高。(3)各林场的生态服务价值具体表现为南山林场最高,其次是呼图壁林场、板房沟林场、米泉林场,最后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4)各林场之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明显聚集特征,热点区域集中在西南部的呼图壁林场与南山林场,冷点区域集中在东北部的米泉林场与板房沟林场。研究结果为区域生态资源优化管理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林 价值空间格局 生态服务 天山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10
作者 彭清清 迪丽努尔·阿吉 +3 位作者 李平平 胡丛巧 康佳佳 王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923,共13页
为探讨开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克里金插值、单变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时空角度全面分析了该流域2000—2020年ESV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流域20年间土地利用类... 为探讨开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克里金插值、单变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时空角度全面分析了该流域2000—2020年ESV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流域2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建设用地最少;流域20年间土地利用转出和转入面积最大的是水域和草地,且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频繁转换;流域ESV整体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草地是主要正向贡献因子,水域是主要负向贡献因子;调节服务始终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占主导地位;流域的ESV空间具有强烈正相关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和博斯腾湖及其附近,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南部;流域ESV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中,高程对ESV的影响最大,高程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气温和蒸发量的交互作用对ESV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流域仍面临生态水平恶化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开都河流域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影响的时空分异
11
作者 么相姝 王丽丽 +1 位作者 胡卓玮 赵文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9,共8页
为探究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内在联系,从收入、健康、教育与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居民福祉指标体系,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修正当量评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 为探究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内在联系,从收入、健康、教育与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居民福祉指标体系,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修正当量评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京津冀ESV对居民福祉影响的动态特征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ESV共增长3011.37亿元,林地系统对ESV增长的贡献最显著;(2)2000—2020年,京津冀居民综合福祉增长51.76%,地区间差异先增后减,高福祉与低福祉区域的空间外溢作用强;(3)ESV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强度具有南北方向上的分异特征,收入福祉逐步替代生态环境福祉,成为ESV变化的主要响应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居民福祉 时空分异 京津冀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寒草甸分布规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2
作者 饶昕 张祖海 +3 位作者 任晓东 刘金凤 谭成 吴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75-81,共7页
高寒草甸是云南省主要草原资源之一,集中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三江并流重要生态区,研究高寒草甸分布规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重要意义。根据云南省草原基况监测和年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云南省高寒草甸面积100775.50 hm^(2)... 高寒草甸是云南省主要草原资源之一,集中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三江并流重要生态区,研究高寒草甸分布规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重要意义。根据云南省草原基况监测和年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云南省高寒草甸面积100775.50 hm^(2),占现状草原总面积的7.7%,其中迪庆州高寒草甸面积77776.18 hm^(2),占高寒草甸总面积的77.18%;主要利用方式为自然保护和暖季放牧,占比分别为36.20%和33.09%;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41.86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4.15万元/(hm^(2)·a)。受过度放牧的影响,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推行适度放牧和高质量生态修复是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利用方式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北地区“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测
13
作者 林卫 周金星 +5 位作者 何荣晓 陈宗铸 陈毅青 王韫镭 钟云芳 雷金睿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7-1328,共12页
科学评估“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分类系统,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0-2020年海南岛北... 科学评估“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分类系统,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0-2020年海南岛北部“三生”空间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琼北地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面积分别为3.00×10^(3)、405和4.53×10^(3) km^(2),较2010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分别增加了15.4、97.0 km^(2),生态空间减少了111 km^(2);生产、生活空间增加面积主要来自生态空间转移。2)琼北地区ESV由2010年的378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371亿元,其中,生态、生产空间的ESV分别减少了6.05、0.82亿元,是导致总体ESV降低的主要原因。3)琼北地区ESV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向自相关性,且聚集性逐期增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口市东部、澄迈县、文昌市和定安县中部,以生态空间为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澄迈东部、海口文昌和定安北部,以生产、生活空间为主。4)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琼北地区ESV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其中,土地利用程度和NDVI指数的交互作用解释力为71.9%,是造成海南岛北部ESV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 海南岛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交互特征
14
作者 赵文静 王承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3,共14页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并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并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网格分析法划分目标单元,探析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二者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建设用地持续快速扩张,耕地、林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②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为正且上涨趋势明显;偏西北至东南方向城市群轴线的碳排放量高于其他区域,高值区逐年向其东北向扩散;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在空间上呈现西北低,西部、中部高的特征;④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在空间局部集聚上表现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莫兰指数 交互特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15
作者 付帅 徐炳先 +2 位作者 彭雨欣 汪鸿波 李秀香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31,342,共12页
[目的]量化和分析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二者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促进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鄱阳湖流域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 [目的]量化和分析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二者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促进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鄱阳湖流域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ESV当量因子法、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索土地利用变化下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ESV时空耦合关系。[结果](1)2000—2020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转变,其中耕地的转入和转出量均最多,总量相对稳定;林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分别为1282.29 km^(2),1697.04 km^(2)。(2)流域整体属于碳源,净碳排放显著增加,年平均增长17.70%,建设用地起主导作用;碳排放强度低值区分布广泛且占主导地位,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西南部,与城镇分布位置吻合。(3)总ESV缓慢降低,从1800.41亿元减少到1705.73亿元;ESV强度呈现出湖区高、周围低的分布特征。(4)碳排放强度与ESV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局部集聚现象显著,高低聚集区逐渐增多。[结论]重点修复和保护林草地与水域,严格控制城镇的迅速扩张能够有效促进鄱阳湖流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洞庭湖湿地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特征
16
作者 洪杨 张玉平 +1 位作者 符静 陈莲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188-193,共6页
开展湿地生态资产研究对于推动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与GIS技术,研究选取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科考旅游、提供产品5个指标,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资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 开展湿地生态资产研究对于推动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与GIS技术,研究选取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科考旅游、提供产品5个指标,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资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洞庭湖湿地生态资产总价值呈增加趋势,其中提供产品价值占总资产的比重最大。分区(县级行政区)显示,调蓄洪水、提供产品及净化水质的价值普遍呈增长趋势;除南县的调节气候价值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余地区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科考旅游的价值整体上以增加趋势为主。同时,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及科考旅游的价值集中分布于沅江市和岳阳县,而提供产品价值主要分布在鼎城区和华容县。武陵区和临澧县在各项指标上的价值均相对较低。此外,洞庭湖湿地生态资产的总体变化受湿地面积、水位及蒸发量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且部分区域应调整并优化其绿色发展政策以促进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资产 价值评估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研究
17
作者 林敬兰 岳辉 +3 位作者 谢文心 唐丽芳 刘必豹 江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间长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74.6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48.30亿元。其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6.79亿元增长为2022年的144.38亿元,增长率高于全县水平,其占全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89%提升至2022年的41.45%。该结果可为长汀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资产增值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亮 李杨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对2000—2020年湖南省进行划区域探讨,分析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析湖南省及其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灌木、草地... 对2000—2020年湖南省进行划区域探讨,分析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析湖南省及其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灌木、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裸地面积相对稳定。200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265.47亿元,原因主要在于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环洞庭湖区、长株潭城市群区和湘中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大湘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状态,但空间集聚性有减弱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集聚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湖南省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驱动因素
19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8 位作者 许童 陈琳娜 孔玉忠 赵鑫永 郭齐韵 李佳潼 张泽林 朱康成 张晨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草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达92.45%。研究期内林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有所增加;(2)流域ESV在研究期间增长了0.13%(0.16亿元),ESV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随着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抬升,ESV呈先增后降的分布规律,坡向梯度呈阴坡高于阳坡的特征。(3)流域ESV的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在研究期内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并趋于聚集。ESV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年均地温是主导因子(q=0.24),任意因子交互均增强了其分异性。[结论]依据雅砻河流域ESV的时空和地形分布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雅砻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乡村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影响
20
作者 王舒影 杨国福 +1 位作者 徐依仁 徐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目的】探明杭州乡村地区因土地利用/覆被剧烈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压力,挖掘乡村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空间影响,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乡村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基础。【方法】在评估杭州乡村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量化景观格... 【目的】探明杭州乡村地区因土地利用/覆被剧烈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压力,挖掘乡村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空间影响,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乡村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基础。【方法】在评估杭州乡村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量化景观格局指数的基础上,应用3种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影响。【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2)景观空间格局总体趋于破碎化和均匀化,平原地区最为显著;3)乡村景观格局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在景观格局指标与程度两方面均有体现,其中,地形坡度(SLOPE)对服务的影响最为显著,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其次是景观面积(TA)、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边缘密度(ED)、蔓延度指数(CONTAG)。【结论】分析乡村地区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多尺度空间异质性影响,可为乡村景观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乡村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乡村 景观格局 可持续管理 空间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