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减污降碳治理绩效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效应
1
作者 韩丽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7,共14页
经济集聚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推力,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相较... 经济集聚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推力,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相较于城市群外围城市,中心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提升更加明显。同时,国家级城市群建设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在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加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主要通过增进绿色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3)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周边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其主要由污染型产业的就近转移所导致。(4)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同时还有助于扭转其对周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负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 减污降碳 准自然实验 空间溢出 数字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
2
作者 李国柱 黄巧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7,202,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体,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评估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论文以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30个省份雾霾污染与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特征、空间演变格局与空间自相关性...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体,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评估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论文以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30个省份雾霾污染与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特征、空间演变格局与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研究,最后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及替换计量模型为动态空间模型与替换权重矩阵的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雾霾污染浓度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集中度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重心移动距离大。(2)雾霾污染分布呈现显著的全局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局部特征,雾霾污染与数字经济空间布局主要以高高集聚、低低集聚为主。(3)数字经济与雾霾污染呈空间负相关,并且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雾霾污染。(4)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雾霾污染的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大于中东部地区。对于雾霾污染,政策制定者可以从数字经济角度制定缓解其排放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雾霾污染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空间溢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85个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波 王紫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当前,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不同城市间却表现出显著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更强,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则抑... 当前,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不同城市间却表现出显著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更强,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则抑制了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沿海城市从技术创新中受益更多,城市群的发展加强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另外,城市经济活动的地理相关性使得技术创新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技术扩散等方式促进邻近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有这些对于理解和指导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揭示了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为政策制定者针对不同区域和城市类型制定差异化创新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城市区位 交通条件 空间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的就业效应:来自碳交易试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杰 王博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4,共9页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分布特征;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局限于试点地区一隅,亦能够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劳动力增加来源包括“就地转换”“走的少”和“来的多”3个方面。进一步地,碳交易试点政策所诱发的就业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和工资提升所驱动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就业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运输对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樊学秀 刘文萍 江可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6-1035,共10页
民航运输是入境旅客来华通道的物质主体,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先决条件。收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2年的经济数据,按照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引入分区域测度法探究航空运输对入境旅游的异质性溢出。研究扩展单一时间序列数据... 民航运输是入境旅客来华通道的物质主体,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先决条件。收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2年的经济数据,按照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引入分区域测度法探究航空运输对入境旅游的异质性溢出。研究扩展单一时间序列数据为时间和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模拟实证。结论表明:(1)我国入境旅游业总体呈现聚集合作的态势。(2)民航运输对入境旅游的溢出存在空间差异。在入境旅游发达区域,空间溢出为正,在入境旅游不发达地区则为负。(3)不同地区,入境旅游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在入境旅游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竞争和集聚效应;在入境旅游不发达地区,没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旅游生产要素没有空间关联。研究结果为民航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区域入境旅游一体化的形成,实现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运输 空间计量 入境旅游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港口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少强 宋夏薇 陈康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为深入考察港口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20年环渤海三省二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证实环渤海城市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从整体和分区两个层面出发,探究港口对城市经济的直接与间接效应... 为深入考察港口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20年环渤海三省二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证实环渤海城市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从整体和分区两个层面出发,探究港口对城市经济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表明:从全局层面来看,环渤海港口显著促进本城市经济发展,但对相邻城市经济具有抑制作用;从分区层面来看,京津冀地区港口对该城市与相邻城市的经济发展均有推动作用,辽宁和山东地区港口显著推动本城市经济发展,但对相邻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环渤海港口对城市经济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进一步丰富港城关系研究,为促进环渤海地区港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港口 城市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模型 效应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星 宋炳宇 丁丁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2,共10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采用2008~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采用2008~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本地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具有促进效果。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要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不同的区域差异化定制新型城镇化发展方案和加快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碳排放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漫溢后胡杨幼苗分布格局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青青 徐海量 +1 位作者 安红燕 傅荩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8-2303,共6页
采用最近邻体法,将Clark-Evans指数作为度量胡杨幼苗分布格局的指标,并用标准正态分布检验实际CE指数值偏离1的显著性,分析塔里木河下游河水漫溢后胡杨幼苗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3m×3m的样方尺度上,河水漫溢后0~1年和1~2年... 采用最近邻体法,将Clark-Evans指数作为度量胡杨幼苗分布格局的指标,并用标准正态分布检验实际CE指数值偏离1的显著性,分析塔里木河下游河水漫溢后胡杨幼苗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3m×3m的样方尺度上,河水漫溢后0~1年和1~2年的胡杨幼苗呈聚集分布,漫溢后2~3年的胡杨幼苗呈均匀分布,漫溢后4~5年和5~7年的胡杨幼苗呈随机分布。(2)在3m×3m的样方尺度上,随着胡杨幼苗年龄的增长,胡杨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最终呈现为随机分布的格局。(3)在2m×2m至10m×10m的样方尺度上,漫溢后5~7年的胡杨幼苗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4)标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尺度上胡杨幼苗的CE值与理论值1之间的偏离均不显著,说明随着尺度的增大,胡杨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始终呈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幼苗 河水漫溢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亮 昝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7,共11页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作用机制 空间溢出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9,共8页
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但不同的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是否存在差异性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县级行政区的行业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 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但不同的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是否存在差异性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县级行政区的行业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部门的产业集聚和同部门内不同产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均存在差异,同一产业集聚对不同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和产业集聚均对本地的区域创新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应充分利用产业协同通道,利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政策实践中不可忽视产业异质性影响,与区域创新功能相匹配的产业集聚可最大程度发挥集聚外部性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异质性 空间相关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家庭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的空间溢出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的空间溢出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都对区域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的空间溢出却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 区域工业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产业生态化空间演化及溢出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逯承鹏 霍雨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2-1130,共9页
构建产业生态化指数定量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域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其空间溢出效应并探析其空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产业生态化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中心-外... 构建产业生态化指数定量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域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其空间溢出效应并探析其空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产业生态化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中心-外围”阶梯式扩散的空间格局。产业生态化空间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县域间空间自组织性和空间变异性不断增强,并在地理空间的各方向上随着与中心区域距离的扩大呈现出递减特征。产业生态化过程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发展水平、结构升级、发展活力及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交互影响与作用形成其空间传导路径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空间溢出效应 传导机制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与生态压力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4,共5页
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研究区域发展与生态压力之间的时空差异特征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人地矛盾问题。本文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压力的表征指标,在测算各省区典型年份生态压力的基础上,分析1980... 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研究区域发展与生态压力之间的时空差异特征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人地矛盾问题。本文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压力的表征指标,在测算各省区典型年份生态压力的基础上,分析1980年以来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生态压力的动态变化、空间溢出及空间均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区域人均生态压力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明显梯度,高水平区域的生态压力较大,低水平区域生态压力增长幅度较大;②生态压力空间溢出效应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较大差距,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低水平区域的生态空间处于"被掠夺"的境地;③区域发展与生态压力之间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总体上处于"高度均衡"与"相对均衡"状态,但生态基尼系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由区域发展差异引致的生态占用不公平倾向令人担忧。文章提示,高水平区域应该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中低水平区域(或资源输出区)进行合理的补偿,以降低各区域在生态空间占用方面存在的不均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压力 空间溢出 空间均衡 时空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慧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3,共8页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统计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是否省会城市对地区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而在控制省...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统计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是否省会城市对地区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而在控制省会城市影响下,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空间总溢出效应,区域内人均GDP提高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经济开放程度对地区城镇化发展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水平、城市土地扩张对人口城镇化率的溢出效应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镇化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明文 王振华 张广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要实现粮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性的有效调整,追求"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基于199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农业政策与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进一步通过空间自... 要实现粮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性的有效调整,追求"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基于199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农业政策与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进一步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业政策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级粮食生产技术选择指数按功能区不同呈现依次递减的规律,且表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技术选择指数存在差异,粮食主销区内部差异尤为明显;农业政策能够提升粮食生产的技术选择指数,造成地区技术选择与要素禀赋的偏离,导致粮食生产倾向于采取"赶超型"战略.基于此,建议政府应优化农业政策投入结构、促进地区农业技术与要素禀赋相匹配,实现地区间粮食生产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粮食生产技术选择 空间自回归模型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国辉 郭忠兴 汪险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4,82,共8页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以相邻省份的共同边界线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空间权重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省份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结果表明:(1)我国二、三产业经济...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以相邻省份的共同边界线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空间权重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省份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结果表明:(1)我国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性;(2)在考虑空间溢出性的条件下,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包含城市土地直接边际生产率和城市土地间接边际生产率,同时各省份的城市土地间接边际生产率一般低于城市土地直接边际生产率;(3)从城市土地平均边际生产率的大小来看,较高区域依次是福建、上海和河北等地区,较低区域依次是宁夏、新疆和海南等地区。因此,中央政府可依据各省份城市土地平均边际生产率高低差别化配置城市土地,从而提高城市土地总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边际生产率 空间溢出性 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市场空间一体化及其网络结构研究——基于价格信息溢出视角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华军 彭莹 +1 位作者 贾文星 裴延峰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9,127,共12页
与传统基于相对价格差异的市场分割程度测度方法不同,本文首次从价格信息溢出视角,考察了中国市场空间联动效应和空间一体化程度,进而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市场空间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基于消费品市场、资本品市场、劳动力市场... 与传统基于相对价格差异的市场分割程度测度方法不同,本文首次从价格信息溢出视角,考察了中国市场空间联动效应和空间一体化程度,进而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市场空间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基于消费品市场、资本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1)在整体网络结构层面,中国三大市场均存在空间联动效应和空间一体化特征。在三大市场中,空间一体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消费品市场、资本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在个体网络结构层面,天津、河北、新疆在三大市场中的度数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最高,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天津、江西和重庆在三大市场中的中介中心度最高,在网络中发挥着"中介"与"桥梁"的作用。(3)在空间聚类层面,三大市场不同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根据像矩阵分析结果,消费品市场与资本品市场中不存在"俱乐部"特征。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市场空间一体化的测度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研究范式,而且有助于明晰不同市场的空间联动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溢出 市场空间一体化 空间联动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机制分析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儒奇 陶士贵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82,共12页
选取中国2011—2020年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中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狭义、一般和广义三个层次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一般和广义层次实体经济的发展,并... 选取中国2011—2020年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中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狭义、一般和广义三个层次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一般和广义层次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中西部地区的赋能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减缓资源错配、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空间计量的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在促进本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对邻近城市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探索后发现: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外溢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在950 km以内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当超过这一阈值后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 机制分析 空间外溢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绩效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伊辉勇 曾芷墨 杨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92,共11页
为了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助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两阶段创新价值链视角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 为了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助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两阶段创新价值链视角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绩效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生态位适宜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产业创新绩效空间溢出效应在两阶段下存在异质性,在技术研发阶段,生态位适宜度、区域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在成果转化阶段,生态位适宜度、区域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新产品的销售与出口值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通过本文研究,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理论研究,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空间发展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高技术产业 生态位适宜度 空间溢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莫姝 王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为改善全球变暖,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率双赢的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金融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选取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首先考察了省级碳排... 为改善全球变暖,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率双赢的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金融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选取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首先考察了省级碳排放强度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演变和时空格局,然后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金融发展则持续增强,但碳排放强度和金融发展分别呈现模糊和明显的两极分化;(2)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自相关和聚集性;(3)金融发展会显著增加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在更大程度上显著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因此总体效果为金融发展会抑制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