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模拟的社区公园布局基础要素对空间公平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志强 诸逸凡 +1 位作者 洪亘伟 余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4,共7页
社区公园是与居民联系最为紧密的社区级公共绿色空间,实现其布局空间公平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方法,从整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分配差异选取评价指标,构筑数量、区位和面积的组合模式,量化分析三基础要素及... 社区公园是与居民联系最为紧密的社区级公共绿色空间,实现其布局空间公平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方法,从整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分配差异选取评价指标,构筑数量、区位和面积的组合模式,量化分析三基础要素及其组合对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的影响,经由姑苏区案例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社区公园布局由“少而大”转为“多而小”,3种要素在不同的空间公平层级产生影响:1)数量要素关联社区公园覆盖率以影响整体差异,整体差异共降低57.60%;2)区位要素改变居民与社区公园空间关系以影响区域间差异,区域间差异共降低59.41%;3)面积要素调整供需关系以影响分配差异,分配差异共降低44.32%;4)姑苏区社区公园布局的基础要素对空间公平的影响遵循上述模拟规律,但整体差异与分配差异变化更显著,而区域间差异变化则相对较小。揭示了社区公园布局基础要素对空间公平的影响规律,为落实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理念提供支撑,为其规划优化提供精准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区公园布局 基础要素 空间公平 人工智能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型街区声环境预测模型构建与优化设计方法
2
作者 黄佳玉 杨青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81-188,共8页
从居住型街区形态布局与声环境作用原理入手,设计了100个形态布局各异的街区模型并进行声环境模拟,经过对形态布局因子和噪声暴露水平分布情况指标的统计学分析,以及二者联动变化规律总结,提取出9项影响声环境的形态布局因子,阐述了街... 从居住型街区形态布局与声环境作用原理入手,设计了100个形态布局各异的街区模型并进行声环境模拟,经过对形态布局因子和噪声暴露水平分布情况指标的统计学分析,以及二者联动变化规律总结,提取出9项影响声环境的形态布局因子,阐述了街区形态布局对其声环境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居住型街区声环境预测模型,并针对形态布局因子提出了可实施、可推广的基于声环境优化的居住型街区形态布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型街区 形态布局 声环境 预测模型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3
作者 包斯琴 马雅婷 +2 位作者 杨霞 那日嘎拉 韩阿茹汗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24,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及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过渡期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村域尺度空间布局优化协调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命题。为了破解当前村域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以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典型村... 在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及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过渡期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村域尺度空间布局优化协调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命题。为了破解当前村域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以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典型村庄内蒙古磴口县巴音毛道嘎查为研究区,依托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与MCR模型模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适宜性格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按照MCR模型模拟结果,将巴音毛道嘎查划分为乡村发展区、农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保护区。第二,叠加研究区国土利用现状与其适宜性分区,将研究区内生态空间中的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产空间中的生活用地全部优化为生态用地或对生态环境有涵养作用的农业生产用地。相比研究区现状,林地生态用地优化后增加146.55hm^(2),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服务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其他生态用地优化后分别减少15.03hm^(2)、0.25hm^(2)、1.82hm^(2)、129.45hm^(2)。相比国土资源利用格局的现状,优化后国土空间布局的规整性和连通性都有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研究区用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土地适宜性 村庄规划 巴音毛道嘎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向仙虹 冯浩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44,共15页
城市经济韧性对应对外部冲击、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3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网络... 城市经济韧性对应对外部冲击、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3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网络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表现出显著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和区位空间的异质性特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内部环境、实现创新驱动和促进绿色发展在流通网络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中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同时,流通网络对周边城市会产生“虹吸效应”,随地理距离阈值增加而呈现出以600千米为界线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且存在1400千米的空间距离衰减边界。鉴于此,政府应构建灵活、多元且安全的流通网络,定期评估交通需求,注重交通运输设施的弹性规划与动态布局,加强多元化流通渠道和多层级流通网络建设,同时制定严格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建立实时动态监测机制,保障流通网络安全并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流通网络建设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因地制宜构建互补型经济格局,建设由“现代流通节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为核心架构的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挥流通节点城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高效流通;加强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减少对节点城市的过度依赖,避免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增强区域经济的自主性和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网络 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 城市经济韧性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LP-CC模型在长垣市村庄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晓丽 任春太 +1 位作者 张德州 林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了优化河南省长垣市村庄空间布局,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可达性和均等化水平,通过引入面积补偿的最大覆盖优化(MCLP-CC)模型,综合考虑多种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及需求,并结合长垣市的道路网络数据集,构建了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数学... 为了优化河南省长垣市村庄空间布局,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可达性和均等化水平,通过引入面积补偿的最大覆盖优化(MCLP-CC)模型,综合考虑多种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及需求,并结合长垣市的道路网络数据集,构建了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对MCLP-CC模型进行了详细设计,以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结果发现,长垣市村庄空间布局存在公共服务设施覆盖不均等问题,应用MCLP-CC模型优化后,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P-CC模型 村庄空间布局优化 公共服务设施 可达性 长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的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志强 丁吉逸 +1 位作者 洪亘伟 余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综合公园作为重要且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其合理布局对城市存量更新背景下优化公园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布局优化模型常用于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问题,新重力P中值模型是一种综合多目标导向、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和复杂约束条... 综合公园作为重要且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其合理布局对城市存量更新背景下优化公园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布局优化模型常用于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问题,新重力P中值模型是一种综合多目标导向、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和复杂约束条件的布局优化方法。在辨析新重力P中值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供给主体差异和模型求解难度,构建出面向城市综合公园布局优化的改进新重力P中值模型,主要修正内容如下:(1)通过细化供给主体,改良规模分配规则,改进新重力P中值模型未考虑现有公园和新建公园服务供给差异性的局限;(2)引入遗传算法寻优,解决非线性、多约束的复杂设施布局问题,实现模型求解以促进模型在公园实际规划中的推广应用。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以多源数据为支撑,将研究尺度下沉至居住区尺度,实证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居民至邻近综合公园最大出行成本、平均出行成本和可达性基尼系数等指标均有改善,综合公园空间布局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综合公园布局规划提供有效决策工具,为公园绿地的精准化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公园 空间布局 新重力P中值模型 遗传算法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设施布局对城市径流与污染负荷影响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窦明 闫佳佳 +3 位作者 王偲 关健 李桂秋 侯进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市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市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原区划分为城市建筑高、中、低密集区,并在研究区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不同比例的LID设施(S1~S5),计算不同雨量级别下不同空间格局下的LID设施对水量水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雨量级别的增大,LID方案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峰值流量削减率和TSS负荷削减率不断减小。在降雨级别为暴雨、大雨和中雨时,在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占比分别为35%、35%和30%的LID方案(S5),其径流总量削减率超过80%,峰值流量削减率超过70%,且TSS负荷削减率超过50%。从各事件下水量与水质综合指标评估来看,该方案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LID设施空间布局 径流总量削减率 管段超载 TSS负荷削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区土地使用结构与布局复合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海燕 董晓 +1 位作者 刘加平 高伟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2-262,F0003,共12页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空间发展问题突出,探索该区域土地使用结构和布局优化配置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土地使用、社会经济等数据,运用多目标规划(multi-ob...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空间发展问题突出,探索该区域土地使用结构和布局优化配置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土地使用、社会经济等数据,运用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和PLUS模型模拟了惯性发展、生态保护、经济优先和生态-经济均衡4种情景下研究区未来土地格局和变化趋势,并在平衡生态与经济的目标下提出最优土地使用结构和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4种情景下,土地使用比例结构存在较大差异;2)均衡情景下的区域土地使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方案为最优,其综合效益值最高且达到19481.00亿元,与生态保护情景相比其经济效益(12223.88亿元)增长了4.07%,与经济优先情景相比其生态价值(7257.12亿元)增长了2.32%;经济优先情景下综合效益值为20273.96亿元,是4种情景下最高的。研究可为黄河中上游区域未来土地使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 优化 空间布局 MOP模型 PLUS模型 黄河中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视角下中国省域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 被引量:6
9
作者 熊雯颖 孟菲 +1 位作者 陈航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0-250,共11页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构建最大休耕规模预测模型,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休耕迫切度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分配各省休耕规模,从而得到中国省域休耕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预计在90%、95%、100%的粮食自给率下,到2030年中国最大休耕规模分别为3237.310万、2678.970万和2120.640万hm^(2);2)省域之间的休耕迫切度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内蒙古等地休耕迫切度较高,四川、广西等地休耕迫切度较低;3)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约束条件下,地区之间休耕规模差异较大,内蒙古、甘肃等地休耕规模较大,北京、上海等地休耕规模较小。该研究将数量、质量和生态多元目标融合进休耕空间分区研究,能够为未来休耕制度的全面建立以及精准落地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规模 休耕空间布局 系统动力学 PSR模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毛昭庆 伏成秀 +3 位作者 袁媛 张晓娇 鄢文光 董晓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6-2546,共11页
【目的】探析中国茶叶生产时空分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及时调整茶叶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中国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0—2020年中国19个产茶省份的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 【目的】探析中国茶叶生产时空分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及时调整茶叶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中国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0—2020年中国19个产茶省份的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和灰色关联度等测度指标,探析中国茶叶生产空间布局演进规律以及重心移动轨迹,厘清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生产布局:中国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西南茶区和江南茶区常年占据全国3/4以上的茶叶种植面积和近70%的茶叶产量,成为全国两大核心产区。重心迁移: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心分别向西南累计移动256.19和267.15 km,中国茶叶生产重心呈现整体向西南迁移的趋势,且向西扩张的速度大于向南扩张的速度。产业聚集:中国茶叶生产全局Moran's I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中国茶叶产业表现出显著的地理空间集聚现象;中国茶园LISA图显示“高—高”集聚区增多,“低—低”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均减少,中国茶叶生产空间溢出效应和极化现象显著,已经形成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省的茶叶生产集聚区,并对临近省域的茶叶生产起到带动作用。影响因素:对中国茶叶产量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农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和茶叶种植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对中国茶叶产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合理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优势品牌培育、高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全国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生产 空间布局 重心模型 空间自相关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
11
作者 刘骥 周心怡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针对当前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缺少,导致灌木面积演化后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提出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统计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高程数据,在ArcGIS中计算灌木景观热力学熵,判断... 针对当前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缺少,导致灌木面积演化后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提出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统计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高程数据,在ArcGIS中计算灌木景观热力学熵,判断空间布局平衡性。分析地域性灌木分配均匀度、空间平衡性布局优势度和布局规划维度指标,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指标,计算地域性灌木斑块面积占比和灌木斑块密度指数,通过GIS模型交互反馈解决规划过程中维度低的问题。将对比度、信息熵、元素间相似程度作为描述向量,结合最大似然法进行布局最优规划仿真,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法构建GIS评价模型,按照空间平衡性设定布局标准,获取合理规划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灌木园林景观布局规划,演化后的灌木面积为5.0×105hm2,与所研究方法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模型 地域性灌木 园林景观 空间平衡性 布局最优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立体空间布局模型及布局算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慧中 王英林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35-841,共7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空间布局的同态变换求解思想,分析了基于长方体的立体布局的空间关系,借助图论中的某些概念,建立了一种立体空间布局模型SOSG图,给出了该模型表达立体空间布局的完备性与封闭性.本文还讨论了基于该模型的布局算... 本文首先讨论了空间布局的同态变换求解思想,分析了基于长方体的立体布局的空间关系,借助图论中的某些概念,建立了一种立体空间布局模型SOSG图,给出了该模型表达立体空间布局的完备性与封闭性.本文还讨论了基于该模型的布局算法,简要介绍了该方法在计算机结构布局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布局模型 布局算法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武汉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梦洁 张恩嘉 单卓然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山大道为武汉市商业空间的3大核心区域;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分异性,特别是居民生活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③中心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具有"沿江、沿主干道"集聚分布的特征,外围拓展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分布,远城区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行政中心进行布局。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与武汉市相关规划进行比较,总结商业中心的现状与规划在等级、数量、空间布局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中心 POI数据 集聚特征 空间布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广州规划实践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亚洲 朱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137,共6页
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大力发展,航空特色小镇成为国内建设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国内外6个航空特色小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4种发展模式,提出各类模式航空特色小镇由于产业功能的不同,其空间布局、发展规模也有所不同,国内航空特色小镇建设... 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大力发展,航空特色小镇成为国内建设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国内外6个航空特色小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4种发展模式,提出各类模式航空特色小镇由于产业功能的不同,其空间布局、发展规模也有所不同,国内航空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特色,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广州实际提出"航空+旅游+居住"的航空特色小镇优化模式,并对其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策划等相应规划内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特色小镇 发展模式 空间布局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空间滞后模型的稳健LM检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争鸣 刘立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针对误差项非正态分布和不同空间布局的复杂环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空间滞后模型的稳健LM检验统计量及其检验方法,对比现有LM检验方法,它不仅消除了空间误差效应对检验的影响,而且克服了传统检验方法会受误差项非正态分布以及不同空间布... 针对误差项非正态分布和不同空间布局的复杂环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空间滞后模型的稳健LM检验统计量及其检验方法,对比现有LM检验方法,它不仅消除了空间误差效应对检验的影响,而且克服了传统检验方法会受误差项非正态分布以及不同空间布局差异的影响。同时还具有在小样本情况下表现依然良好的优点。最后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的结果支持上述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态分布 空间布局 模型设定偏误 矩估计 稳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表面的机械产品布局关系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树坤 黄克正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布局模型是布局优化的关键 ,其完整性和先进性将直接影响整个布局优化的求解效率和可靠性 .基于功能表面分解重构技术 ,建立了基于功能表面的装配模型和传动链表 ,由两者共同实现布局关系表达 .实例证明 ,该布局模型所表达的布局关系完... 布局模型是布局优化的关键 ,其完整性和先进性将直接影响整个布局优化的求解效率和可靠性 .基于功能表面分解重构技术 ,建立了基于功能表面的装配模型和传动链表 ,由两者共同实现布局关系表达 .实例证明 ,该布局模型所表达的布局关系完整、明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产品 功能表面 布局关系 装配模型 布局模型 机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乡村空间格局的规划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5
17
作者 韩昊英 张小东 罗俊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37,共6页
文章对散点布局形态下的乡村空间规划模式进行分析,参考人们日常行为的舒适尺度,针对乡村地形复杂的特性,构建了集聚细胞单元的"九宫格"规划模式。同时,以浙江省A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结合具体人群需求,利用"九宫格&qu... 文章对散点布局形态下的乡村空间规划模式进行分析,参考人们日常行为的舒适尺度,针对乡村地形复杂的特性,构建了集聚细胞单元的"九宫格"规划模式。同时,以浙江省A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结合具体人群需求,利用"九宫格"规划模式来解决乡村功能布局松散、空间尺度模糊、网络结构薄弱、服务效率低下及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布局 规划模式 九宫格 细胞单元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医院空间配置和优化的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海英 赵威 薛领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6,71,共5页
大都市医院合理布局是构建高质量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城市医院空间布局的优化,既要解决日常“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要加强应急状态下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以疏解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和优化医院空间布局为背景,借助计算社会科学的... 大都市医院合理布局是构建高质量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城市医院空间布局的优化,既要解决日常“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要加强应急状态下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以疏解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和优化医院空间布局为背景,借助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一个基于agent的医院空间布局的计算实验平台,模拟点轴和组团布局模式下居民的居住选择和就医行为,动态考察在日常和应急状态下2种医院布局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在日常状态下,点轴布局的居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就医可达性略好于组团模式。然而,在应急情景下,组团模式整体医疗资源系统的空间可达性更为稳定,城市韧性显著优于点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医院 空间布局 基于agent的建模 计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模型及采样点密度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胜龙 林晓丹 +3 位作者 涂凯 汤俊红 林翔程 黄炎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采样点密度和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对设计的8种格网密度和6种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插值模型所得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结合不同... 研究目的:分析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采样点密度和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对设计的8种格网密度和6种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插值模型所得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农用地分等成果(自然质量等)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与格网密度呈正相关。其中结合地貌和土壤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KDMTR)对于农用地分等成果有最好的预测效果;(2)如果仅需考虑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时,按2 km×2 km的样点密度并结合KDMTR法进行空间插值,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数据处理方式;(3)在开展县级农用地分等时,如果仅需考虑获取农用地分等结果时,土壤采样点密度对农用地分等精度影响较小,但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精度影响显著。采用KDMTR法并按3.5 km×3.5 km的格网密度布设土壤调查样点,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空间插值模型。研究结论:南方丘陵区在开展县级农用地分等工作时,采用的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产生显著影响而土壤采样点布设的格网密度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农用地分等 土壤有机质 样点布设 空间插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层经济视阈下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素英 李能 +1 位作者 张烨 王羽婵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6,共6页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经济 ESDA 复杂网络模型 区域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