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叶林 朱志刚 陆海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均具有波动提升态势,前者核密度曲线呈现“单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峰距逐渐变窄的右移趋势,后者核密度曲线具有“多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右尾延展度变小的右移趋势。(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呈现东部沿海城市较高、中西部偏低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东部珠江入海口附近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西北—东南方向移动。(3)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与差异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与政府调控负向抑制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正向推动作用较大,信息化水平呈负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化 TOBIT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 蓝水英 +1 位作者 李静怡 余冰清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3,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采用“EN-CRIT-MA”方法测算2012-2021年19个中国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Dagum基...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采用“EN-CRIT-MA”方法测算2012-2021年19个中国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Dagum基尼系数探究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相较于其他城市群,五大国家级重点建设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还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相比城市群内部,这种差异在城市群之间更为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城市群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璟 魏璐 靳珍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滞后Tobit模型估计了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黄河流... 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滞后Tobit模型估计了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推动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此外,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会负向调节政府干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会正向调节基础设施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水平对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地区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上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城市群 数字化水平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及机制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思齐 赵媛 郭付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深化该区域功能分工和凝聚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2010—2019年高质量发... 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深化该区域功能分工和凝聚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2010—2019年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研究其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复杂性和通达性整体增强,紧密性增幅微弱,等级性均不明显;(2)空间关联网络中节点城市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伴随时间推移,吕梁、定西、临汾、郑州等城市的网络引领能力和传递能力强势崛起,咸阳、宝鸡、西安、阳泉等城市的网络调节能力逐渐加强;(3)空间关联网络中4类板块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板块边界与城市群边界具有较高重叠性,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为主的“净溢出”板块涓滴作用显著,以晋中城市群为主的“净受益”板块极化作用突出;(4)经济发展、政府干预、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可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地理邻近、相似的产业结构和信息化水平也具有同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网络演化 驱动机制 黄河流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5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特征分解——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6
作者 周德 金凤芝 +2 位作者 李思媛 李欢 李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1,共11页
城市群是典型的土地利用集聚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其... 城市群是典型的土地利用集聚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效率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458,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存在两头低、中间高的空间格局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1.065,整体上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4)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全局莫兰指数均大于0,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未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路径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发挥空间集聚效应等,以实现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时空演变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吕 彭春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群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既有理论构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揭示其时空变动、区域差异及动态演...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群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既有理论构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揭示其时空变动、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城市群总体及各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整体呈“多核辐射、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及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仍旧显著且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存在两极或多极化特征;Markov链结果显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邻域空间滞后水平提升能增加本地区向上转移概率;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随时间演进而提升,具有长期向高值集中的态势。据此,本文以先发城市群辐射带动、东北与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角度为城市群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群 区域差异 趋势演进 面板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法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晓春 马涛 洪武扬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伦敦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系统的协同关系,并通过梳理英国政策机制和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特征,总结产业-空间系统协同演化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伦敦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系统的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从内向外的...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伦敦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系统的协同关系,并通过梳理英国政策机制和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特征,总结产业-空间系统协同演化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伦敦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系统的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从内向外的圈层式跌落特征,在时间上表现为2001-2010年的失调衰退阶段和2011-2021年的缓慢优化阶段;(2)英国区域治理政策机制和空间规划体系经历了复杂变迁,呈现与产业-空间系统协同演化阶段在时间上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乡空间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伦敦大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时空耦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龙晓惠 陈国平 +3 位作者 林伊琳 赵俊三 王荣耀 冯怡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G1)与熵权法(EW)确定综合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定量分析了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演变状况,探析其发展规律。[结果](1)3个时段内,研究区人口在县域尺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呈现西部低人口密度聚集和中部高人口密度聚集态势且常年稳定;(2)2010—2020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综合发展水平有微弱提升,严重失调的协调类型逐渐消除,濒临失调占比46.94%成为最主要的协调类型;(3)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两两耦合协调分布不均,其中2020年人口-经济综合耦合协调指数最低为0.4543,协调度水平时空分布与三系统协调评价结果吻合度是两两耦合协调评价中最高的,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影响最大;(4)在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后,国家重点开发区两两耦合协调水平变化显著,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有倒退趋势,省级重点开发区长期稳定可控;(5)研究区的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制约状况。[结论]高耦合协调性主要依赖于人口对市县区经济的带动作用。重点开发区的有效实施必须抓好人口与经济协同发展,人口和经济协调是未来优化主体功能区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开发区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滇中城市群 人口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发展对区域热岛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林莉 王佳 周伟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035-11048,共14页
大量研究显示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发展,是否会引起区域热环境的改变,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群发展如何影响区域热岛的空间格局演变?这些问题关系... 大量研究显示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发展,是否会引起区域热环境的改变,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群发展如何影响区域热岛的空间格局演变?这些问题关系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得到科学的解答。研究选择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和珠三角四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夏季地表温度数据,提取城市群区域热岛斑块,进而探究区域热岛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城市群不透水面占比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1)2000—2020年,各城市群不透水面快速增加,城市群区域热岛面积显著上升。(2)区域热岛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其中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区域热岛呈现集聚特征,表现为热岛斑块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平均最近距离减小;而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则表现为热岛斑块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但平均最近距离也增加。(3)随着城市群发展,四个城市群区域热岛斑块连通性水平均显著上升。但城市群各城区间温度相似性水平变化存在差异。其中,随着长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起初各城市间温度相似性水平快速上升,当城市群不透水面占比分别达到20%、4%时,各城区间温度相似性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城市群发展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城市群热环境问题协同治理与缓解、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热岛 地表温度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资本积累、空间溢出与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明松 许培源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12,共22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拓展的三地区局部溢出(LS)模型,对城市群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空间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最具“创新城市群”特征的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在于知识...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拓展的三地区局部溢出(LS)模型,对城市群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空间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最具“创新城市群”特征的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在于知识资本积累,随着知识资本集聚,城市知识生产(创新)成本逐渐降低,进而促使知识资本更为内生地集聚,如此循环反复,最终促进了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2)知识资本空间溢出是创新中心形成的主导因素,城市群不同地区知识资本本地溢出和跨地溢出存在差异,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群“创新中心—边缘城市”结构;(3)城市群创新互动在于创新中心知识溢出巩固了“群”结构,边缘城市的承接作用使得“中心”更具竞争力,进而提升了城市群整体福利水平;(4)在长三角城市群,本地市场效应和知识资本溢出效应促进了创新中心的形成,市场拥挤效应则起到了抑制作用。打造城市群创新中心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文章为解决中心城市虹吸、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建设城市群创新体系、培育城市群创新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资本积累 知识空间溢出 城市群创新中心 新经济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扩展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展图 冯冰 +1 位作者 肖丽梅 谢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2,共6页
以2013年、2017年、2021年3期夜间灯光数据作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提取规定阈值的灯光分布区域表征城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城市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紧凑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扩展特征、扩展格局,... 以2013年、2017年、2021年3期夜间灯光数据作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提取规定阈值的灯光分布区域表征城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城市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紧凑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扩展特征、扩展格局,并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从空间扩展特征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空间以外延式扩展为主,整体紧凑度偏低,外围轮廓紧凑性较差。(2)从空间扩展格局看,城市群空间逐步形成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镇发展轴,崇左、玉林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同步扩展,初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3)城市群空间分布格局由“北—南”向“西北—东南”,最后向“东—西”方向逐步演变,标准差椭圆面积缩小,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南宁)移动。(4)从驱动机制看,影响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导因素是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代表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群 空间扩展 驱动机制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生态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建伟 詹惠馨 林英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8-338,共11页
[目的]通过测度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水平所处的阶段和区域差异,了解产业生态化水平存在的短板,为城市群发展制定更加科学的对策建议。[方法]从产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呼包鄂... [目的]通过测度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水平所处的阶段和区域差异,了解产业生态化水平存在的短板,为城市群发展制定更加科学的对策建议。[方法]从产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呼包鄂榆城市群各城市2012—2021年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城市群产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2012—2021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地市平均水平来看,产业生态化水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②2012—2021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动态变化的高水平耦合阶段。各地市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处于低度协调的阶段,耦合协调的发展速率缓慢。③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创新、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和政府调控对产业生态化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产业生态化水平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应当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多元产业体系;推动循环发展,提升废物利用水平;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社会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包鄂榆城市群 产业生态化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夜光遥感的成渝城市群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振生 杨鑫 +2 位作者 陈超 廖祥 张小轩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81,共10页
为解决传统经济数据缺乏空间信息、难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等问题,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成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空间化模型,使用趋势分析、修正引... 为解决传统经济数据缺乏空间信息、难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等问题,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成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空间化模型,使用趋势分析、修正引力模型等方法,在像元尺度和经济关联性上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源数据所构建的GDP空间化模型精度较高,其误差均不超过1.1%;成渝地区GDP密度快速增长的区域主要位于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周围,其占比约为73.9%,且经济集聚特征较明显的地区仍主要分布于该区域;成渝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关联强度不断加深,城市综合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成都市与其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综合来看,成渝地区区域内经济呈现出“双核驱动发展”的空间特征,经济关联强度逐渐增强。研究可为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GDP空间化 成渝城市群 修正引力模型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路径——基于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超君 乔艺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全球人口地理栅格数据库,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识别城市市域和主城区,综合考虑次中心人口、面积、距主中心的距离以及城市的尺度效应,从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面探讨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集聚程... 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全球人口地理栅格数据库,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识别城市市域和主城区,综合考虑次中心人口、面积、距主中心的距离以及城市的尺度效应,从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面探讨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集聚程度与多中心程度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市域、主城区及主城区中心之间三重集聚而市域中心之间分散的演化特征,但不同规模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大部分人口在100万以内的规模较小城市仍处于市域、主城区和主城区中心人口三重集聚阶段,而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规模较大城市已出现人口空间分布分散化趋势;研究期内中国约2/3城市表现为从较低集聚程度或多中心程度向较高集聚程度和多中心程度演化,尤其是人口规模发生显著跃迁的城市具有强烈的该类型演化倾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应尊重不同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与分散规律,规模较小城市资源配置应更集中高效,而规模较大城市应考虑多中心化的资源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 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 演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基于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炀 薛蕾 申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9-119,共11页
城市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4—2020年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样本数据,结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编制的创新创业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城市创... 城市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4—2020年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样本数据,结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编制的创新创业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群分工协作和城市经济集聚是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机制。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其中,对中小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比大城市更显著。此外,同侪政府竞争在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表现出负向调节效应。因此,需不断优化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着力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和经济集聚,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城市创新能力 分工协作 经济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时空演变、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成杰 苏虹 李勇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2,共14页
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的城市韧性值,利用非参数核密度法进行时间演变分析,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区域差异,... 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的城市韧性值,利用非参数核密度法进行时间演变分析,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借助多种收敛模型检验区域城市韧性的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正在逐步提升,并表现出下游高、中上游地区偏低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江经济带整体城市韧性差异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差异来源及其贡献率来看,虽然上、中、下游各地区区域内差异贡献率略有上升,但区域间差异贡献率大幅下降,相应地,超变密度差异贡献率上升较快,说明区域间的交叉影响较为均衡且发展较快。收敛性模型检验发现,除下游地区外,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游地区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后者的收敛速度更快。总的来说,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是在逐年改善的,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提出和坚定贯彻,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区域差异产生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收敛特征。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区域收敛机制,推动区域间、城市间城市韧性的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韧性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的定量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莎莎 魏旭 魏雪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探究我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同样伴随着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间旅...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探究我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同样伴随着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间旅游产业的“竞合博弈”,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呈阶梯状攀升的演化态势。作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得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化规律的几何表达式,并基于改进的钻石模型6项准则层构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计算得出中国城市群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使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中国十九个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全局时空演化分析;最后使用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进行拟合验证进而探究中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路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基本结论: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在时间序列上呈阶梯式攀升态势,城市群中心城市不断与周边城市展开“竞合博弈”形成城市群旅游产业共同体从而促进城市群整体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但这种上升状态并不是严格规律性的,有时会出现不显著提升甚至下降的情况。截至2018年,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中将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划分为五级,随着时间序列变动,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级别均有所提升;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攀升速度为4.38%,其中国家级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攀升率最高,地区级城市群次之,区域级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攀升率最低;中国城市群中以胡焕庸线周围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最强,东部地区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稍优于西部城市,基本以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主的高竞争力城市向周围城市呈“阶梯式”下降。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函数曲线得到了实践验证,在城市群发展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可采用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的函数模型分析预测中国城市群未来的旅游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 钻石模型 CRITIC赋权 时空演化 模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时空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60,共9页
基于地理本性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因子探测方法探讨200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发展水平呈增长态势,但各类机构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度存... 基于地理本性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因子探测方法探讨200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发展水平呈增长态势,但各类机构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度存在阶段性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3)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的空间发展并不均衡,公办机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围蔓延,而民办机构空间分布的稳定性较强,集中于条件成熟的大城市。(4)长三角城市群机构养老的时空演化受复杂因素共同驱动,第二地理本性与第三地理本性主导的空间演化格局逐渐建立,第一地理本性等先天因素的导向作用渐趋多元。其中,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是区域机构养老发展的有效动能,自然环境和社会改造环境作为主要路径的同时对多维联动效应的发生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养老 时空演化 发展机制 地理本性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趋势
20
作者 赵婧彤 王兆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64,共10页
【目的】城市生态旅游是环境风险挑战背景下推动城市地区生态化建设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区,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时空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析2011-2022年城市生态旅游发展... 【目的】城市生态旅游是环境风险挑战背景下推动城市地区生态化建设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区,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时空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析2011-2022年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时空演变格局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研究发现:1)时空分布特征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提高的“双峰”型分布,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优化潜力较大。空间上,城市生态旅游发展以上海、南京、重庆等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逐级递减,显示出鲜明的圈层式空间结构。2)时空转移规律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呈现朝高等级状态发展的转移态势,但其转移的流动性较差,短期内难以实现跃迁式向上转移。地理领域背景深刻影响着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的转移,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长期演变趋势上,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地级市持续稳定朝较高水平目标向上转移,呈现从低至高次第增加的演进态势,此时“俱乐部趋同”效应将不复存在。【结论】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较大,其发展应建立在环境保护治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同时恪守宏观整体性原则,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旅游 时空马尔科夫链 时空演变 趋势预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