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楠 郝晋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5,195,共11页
在宏观尺度上剖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并为村庄规划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以河北省为主要研究区域,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 在宏观尺度上剖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并为村庄规划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以河北省为主要研究区域,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分布指数、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之后,河北省乡村聚落主要以外延方式扩大规模,且逐渐呈规模化、集中化分布,其主要集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东南部地区,且其集聚程度不断提升;高耸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以及大小规模河湖等自然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限制性正在减弱,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等区位因素对乡村聚落产生集聚作用的程度和影响半径等有所差异;乡村产住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河北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社会和经济因素,且不同因素的主要作用区域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相关地区开展差异化的乡村聚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分布指数 北方地区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钢市乡村聚落空间谱系提取与量化方法研究
2
作者 吴怀静 武婷婷 张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172-176,188,共6页
为探索乡村聚落空间谱系提取与量化研究方法,利用ArcGIS地理信息技术,对河南省舞钢市乡村聚落空间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聚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等因素紧密相关,主要集中于海拔较低的东北部和西南地区,形成东北、西南部密集,西北、... 为探索乡村聚落空间谱系提取与量化研究方法,利用ArcGIS地理信息技术,对河南省舞钢市乡村聚落空间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聚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等因素紧密相关,主要集中于海拔较低的东北部和西南地区,形成东北、西南部密集,西北、东南部稀疏的格局。人口密度和聚落规模反映了农业生产和人口需求,东北和西南地区因地势低、交通便捷而聚落密集。平均聚落规模3 hm 2,低于全国均值,密度凝聚,地域差异小。聚落凝聚性与地形条件关联大,集中在海拔10~300 m。研究为华北平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对乡村规划管理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乡村聚落空间基因的演化规律及其在乡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基因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舞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 被引量:158
3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2 位作者 龙花楼 王洋 张怡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以中国电子地图数据和分县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利用最邻近距离R指数模型分析中国村庄分布模式格局,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同时解析乡村空间优化重组背景和模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村庄空间分布呈现... 以中国电子地图数据和分县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利用最邻近距离R指数模型分析中国村庄分布模式格局,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同时解析乡村空间优化重组背景和模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村庄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随机、离散均匀分布的并存空间分布模式,村庄空间分布模式区域差异特征显著。东南半壁的村庄分布密度远大于西北半壁,不同地域类型区的村庄空间分布模式表现出各异的特征。平原地区的村庄空间分布密集,空间分布模式以随机、分散为主,村庄之间邻近距离较近。高寒山区、沙漠边缘地带,村庄空间分布密度极低,村庄之间邻近距离偏大,村庄空间分布相对聚集。丘陵、山地交汇过渡地带,村庄空间分布密度较大,空间分布模式偏向随机分布。2村庄分布受到传统因素和经济发展双重因子的影响,传统影响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但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明显。不同区域地形、水资源条件对村庄分布影响显著。交通条件、产业非农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乡村生活、生产空间的空间形态和分布模式产生剧烈影响。3伴随乡村各种生产要素非农化流失,村庄空间亟待优化重组,优化以镇区为依托的中心村-基层村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应为乡村物质空间优化重组有效选择。4在不同地域类型区域,村镇格局的空间优化重组形态可以采用放射均衡、放射非均衡、多核心均衡、走廊式布局模式及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空间分布模式 地理探测器 村镇体系重构 村庄规划 乡村地理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93
4
作者 刘仙桃 郑新奇 李道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93,共5页
采用GIS查询统计与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环境因素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规模较大,密度较... 采用GIS查询统计与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环境因素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规模较大,密度较高;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低,规模相对较小,密度也较低。公路交通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91.19%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离主要公路距离小于1500m的范围内;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距离河流越远,农村居民点密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麻阳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谭雪兰 段建南 +1 位作者 包春红 朱红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80,185,共5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与低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湖南省麻阳县为研究区,应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5年麻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库为数据源,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与低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湖南省麻阳县为研究区,应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5年麻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库为数据源,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麻阳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密度差异明显,斑块形状不规则但地域差异小。(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存在着对耕地及道路依存度高的特征。(3)麻阳县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方案为控制性乡镇2个,发展性乡镇9个,拆并性乡镇12个,形成"两核四轴"的放射布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析 景观指数 布局优化 麻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 被引量:100
6
作者 郭晓东 马利邦 张启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1,共7页
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基于GIS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与乡村聚落的基本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秦安县乡村聚落密度较高且聚落空间分布极为分散;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度、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 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基于GIS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与乡村聚落的基本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秦安县乡村聚落密度较高且聚落空间分布极为分散;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度、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空间分布差异显著;③秦安县复杂多样的乡村聚落类型,与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密切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大中型、集聚型、商品经济型和半商品经济型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川道地区,而小型、分散型、传统农业型和劳务输出型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聚落类型 秦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姗姗 曹广超 赵鹏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探讨不同地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宁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SRTM-DEM,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研究农... 探讨不同地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宁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SRTM-DEM,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着手,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主导因素地形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度较大,斑块规模较小,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用地规模差异显著,规模较大的斑块集中分布在河流阶地、低山区,呈"拱形分层"结构。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宁强县农村居民点的整合优化可分为积极发展型、内部挖潜型、异地搬迁型,为该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宁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溪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胜坤 张毅 +1 位作者 闫欣 曹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07,218,共6页
以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的湖北省竹溪县为研究区,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DE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竹溪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借助GIS技术对影响竹溪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分... 以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的湖北省竹溪县为研究区,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DE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竹溪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借助GIS技术对影响竹溪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溪县属农村居民点较密集区;竹溪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农村居民点高值区形成两条明显的分布带:一条是县河镇—城关镇—蒋家堰镇,另一条是城关镇—龙坝镇;全县农村居民点形状比较规则;该县东部和北部农村居民点数量多,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高值区和核密度高值区在空间上并不重合;农村居民点分布受高程、坡度、坡向、耕种环境等因素影响明显,与耕地的空间分布关系非常密切;在拥有较多人口和较多农村居民点的区域,耕地的侵蚀面积也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指数 核密度估计 空间分布 竹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探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孝坤 李忠峰 冯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247,252,共7页
基于对重庆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采用PSR剖析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的自然力(自然环境基础)和非自然力(包括区位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的作用,揭示了重庆三峡库区... 基于对重庆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采用PSR剖析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的自然力(自然环境基础)和非自然力(包括区位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的作用,揭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可以划分为:平行岭谷区河谷平坝与缓丘通达良好高度聚集型、岩溶低山与中山槽谷一般通达松散聚集型、平行岭谷丘陵与低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山麓及盆地通达良好松散聚集型、低山与中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岭谷封闭散居孤立型、低山与中山坡地封闭散居孤立型等地域类型;(2)上述乡村聚落地域类型空间发展呈现集聚与扩散并行的总体特点,具体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网络扩展并行、团聚型分布—带状伸展并进、散居型分布—串珠状伸延并存等演进类型;(3)非自然力是驱动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与演进的重要力量,但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基础制约作用也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地域类型 空间演变 重庆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以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区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晓芳 周永章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探索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清镇红枫区(高原盆地地貌区)、毕节鸭池区(高原山地地貌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高原峡谷地貌区)三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区域重心分析的方法,以聚集维数和... 为探索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清镇红枫区(高原盆地地貌区)、毕节鸭池区(高原山地地貌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高原峡谷地貌区)三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区域重心分析的方法,以聚集维数和聚集维数图来分析各研究区的聚落在区域重心上的集聚程度,再进一步通过GeoDa软件,使用MoranI和Local Moran'sI系数及相应散点图分析区域聚落整体和局部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山地区和高原盆地区聚落均存在集聚性,且集聚程度存在内部差异,其中高原山地区聚落向人口重心集聚,高原盆地区聚落向住宅重心集聚,集聚和半集聚聚落在高原盆地区最多。由于喀斯特地形复杂,各个研究区内部聚落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依照集聚程度不同喀斯特地貌区农村聚落的分布规律为高原盆地区>高原山地区>高原峡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聚落 空间分布 喀斯特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以忠县涂井乡、石宝镇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玲 李孝坤 余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相对密集,西部、西南部较为稀疏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道路、水源指向性。海拔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200~400m和坡度5°~15°范围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并且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偏左态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重要㈥素。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凼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GIS 重庆三峡库区 涂井乡 石宝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环洱海地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变化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磊 武友德 +1 位作者 李君 候智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6-321,326,共7页
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对村域景观变动的影响极为深远,基于2000年、2012年两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析、GIS空间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变迁影响下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变化及特征进行探... 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对村域景观变动的影响极为深远,基于2000年、2012年两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析、GIS空间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变迁影响下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变化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a间,全区农村聚落规模与数量明显上升,布局更为密集,聚落的整合效应日益凸显,海西地区聚落发育程度远高于海东,S221和G214沿线成长为聚落密集分布区,南部和西北部乡镇成为聚落的主要增长区;发展基础薄弱、人口稀少的小型聚落为该区农村聚落的主体,交通通达度、中心城区及城镇用地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与该区的道路布局、轮廓特征及与中心城镇间的距离密切相关;随时间演进,聚落向经济发达、人口稀疏及交通沿线地区集聚态势明显,中心城区及城镇用地对下关主城区及各乡镇城郊聚落布局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聚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环洱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素分析——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翔宇 宋恒飞 吴克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0-1040,共11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是乡村重构的重要依据,也是乡村地理学重点的研究内容之一。从规模、密度、形状的组合类型角度出发,利用几何平均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以五常市北部地区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是乡村重构的重要依据,也是乡村地理学重点的研究内容之一。从规模、密度、形状的组合类型角度出发,利用几何平均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以五常市北部地区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综合考虑了单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呈西高东低,密度分布呈“大散居,小集聚”和“星团式”,形状指数大小呈空间条带分布,主要受坡度、交通主干道、中心城镇影响作用。研究区内越是靠近水源、中心城镇、交通主干道的农村居民点规模越大、密度越高、形状越是多变,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低,但形状较规则。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受经济区位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且任意两两因素具有显著非线性增强作用,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组合类型 地理探测器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福海 周启刚 +1 位作者 陈丹 焦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是一定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农村居民居住活动在其分布地区的反映。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万朝乡为研究区,采用Voronoi图、聚集度、紧凑度、分维数及距离分析等方法,从居民点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结构形态两...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是一定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农村居民居住活动在其分布地区的反映。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万朝乡为研究区,采用Voronoi图、聚集度、紧凑度、分维数及距离分析等方法,从居民点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结构形态两个尺度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其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散趋势,在内部格局上呈现出离散的趋势,在内部结构上变得更加破碎,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上述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有直接关系;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和新建对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格局、内部结构和空间形态特征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建农村居民点是引起农村居民点区域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居民点复垦是造成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紧凑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因而事前做好相关规划,特别是农村居民点复垦及新建的合理选址是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复垦和新建 空间分布形态 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1
15
作者 沈陈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61-268,共8页
江苏省丹阳市即将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如何加快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项目面临的一个难题。该研究以丹阳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Ripley's K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研究了公路... 江苏省丹阳市即将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如何加快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项目面临的一个难题。该研究以丹阳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Ripley's K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研究了公路、河流、农村道路等交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丹阳市各镇农村居民点在镇级尺度呈现均匀、随机和聚集3种分布模式,在村级尺度呈现聚集和均匀2种分布模式。公路、河流、农村道路等交通线路两侧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为平均用地比例的2~3倍。交通线路两侧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距离系数的大小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相关,在更小的尺度范围内,公路、河流和农村道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程度不同。该研究为丹阳市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乡村地区 交通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尺度特征 Ripley's K函数 丹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比较 被引量:41
16
作者 田光进 《遥感信息》 CSCD 2002年第4期31-34,69,共5页
以河北省阜平县、武邑县 ,福建省清流县、惠安县作为研究区 ,利用 2 0 0 0年 TM遥感图像 ,通过解译、判读得到景观结构矢量图 ,然后利用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 ,研究区农村... 以河北省阜平县、武邑县 ,福建省清流县、惠安县作为研究区 ,利用 2 0 0 0年 TM遥感图像 ,通过解译、判读得到景观结构矢量图 ,然后利用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 ,平原地区平均面积不到 2 0 hm2 ,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低于 10 hm2。农村居民点距离较近 ,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距离小于 2 .5 km,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距离小于 0 .4 hm。农村居民点规模小 ,分布零散 ,适应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节约居民点用地 ,应采取加快城镇及中心村发展的方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农村居民点 山区 平原 景观特征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区位分析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费铮 谈俊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187-190,共4页
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资料,从坡度、高程、水源、交通、土地利用类型和城镇发展等方面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新农村社区型、限制发展型和兼并拆迁型4种不同发... 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资料,从坡度、高程、水源、交通、土地利用类型和城镇发展等方面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新农村社区型、限制发展型和兼并拆迁型4种不同发展类型,并对各发展类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区位分析 空间布局优化 GIS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临澧县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优化布局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169-172,共4页
以临澧县为例,依据《湖南省临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相关数据及图件,将全县划分为3个不同地貌类型区:平原区、丘岗区和低山区。分析了各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 以临澧县为例,依据《湖南省临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相关数据及图件,将全县划分为3个不同地貌类型区:平原区、丘岗区和低山区。分析了各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按一定要求选取合适的村庄作为中心村,并确定了因地质灾害、生活条件恶劣、处在风景保护区、分布过于零散等原因需要迁移的农村居民点,实现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以期为居民点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时空特征 优化布局 临澧县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的农村居民点整治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敏惠 张永福 +2 位作者 雷亚君 杨成乐 任岩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6期3054-3059,3066,共7页
运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以及Patch Analyst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疏附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特征、农村居民点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关系,并运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疏附县的农村居民点布... 运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以及Patch Analyst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疏附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特征、农村居民点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关系,并运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疏附县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受海拔高度、坡度、河流、水浇地、城镇和园区的综合影响。疏附县农村居民点分为优先发展区、保留发展区、限制发展区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PATCH ANALYST 空间特征 多因子综合评价 空间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绿洲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香云 王宏卫 +3 位作者 杨胜天 何珍珍 王媛媛 王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866,共8页
通过把握绿洲乡村聚落空间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以期为西北边陲绿洲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聚落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基于GIS技术、计量统计方法和实地考察调查对新疆艾比湖流域绿洲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通过把握绿洲乡村聚落空间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以期为西北边陲绿洲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聚落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基于GIS技术、计量统计方法和实地考察调查对新疆艾比湖流域绿洲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艾比湖流域绿洲乡村聚落整体为小规模—低密度—高核破碎化状态,呈现冲洪积扇平原—中低密度扇射型、河流两侧—低密度线状型和中高密度条带型及精河盆地—高密度团块型分布特色。(2)聚落局部规模分异明显,冷点区多为兵团团场连队,热点多为地方乡镇村庄。(3)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距河流2km以内、距道路1 km以内区域,并深受政策制度影响。乡村聚落的发展更多地受制于人类的行为,然而,在艾比湖流域绿洲特殊的地形地貌、较大的海拔高程差以及博河、精河贯穿全区的自然条件下,乡村聚落格局及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农村聚落 空间格局 分布特征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