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AMT在赛汉塔拉凹陷赛汉组砂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张俊伟 孟锐 +5 位作者 张伟 焦智伟 杨晓柳 朱圣伟 赵威 高方鸿 《矿产勘查》 2025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西部具有良好找矿远景,已发现的铀矿化赋存在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中,因此在赛汉塔拉凹陷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本文通过模型的正反演计算,选择初始模型为二维原始数据滑动平均模型、第一层厚度为40 m... 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西部具有良好找矿远景,已发现的铀矿化赋存在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中,因此在赛汉塔拉凹陷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本文通过模型的正反演计算,选择初始模型为二维原始数据滑动平均模型、第一层厚度为40 m、圆滑系数为0.50来对原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赛汉组共发育3片大规模砂体,砂体埋深及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最小埋深约20 m,最大埋深320 m,最大厚度为380 m,最小厚度为20 m。上述砂体整体上呈条状分布,整体较连续、稳定且规模较大,砂体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温都尔庙隆起。通过钻孔对比及后期验证,可以看出CSAMT在该地区地层分层、砂体探测方面应用效果良好,为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铀矿勘查 模型正反演 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赛汉塔拉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东凹陷清河地区九佛堂组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2
作者 鲍丹丹 刘邦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2期34-4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陆东凹陷清河地区九佛堂组沉积相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作用,在已有钻井、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古地貌恢复研究、沉积砂体的岩石类型、井震结合砂地比研究以... 为了进一步明确陆东凹陷清河地区九佛堂组沉积相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作用,在已有钻井、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古地貌恢复研究、沉积砂体的岩石类型、井震结合砂地比研究以及沉积相类型分析,对清河地区沉积特征开展细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沉积时期,清河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多套砂体在垂向上叠置发育,对储层的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完钻井单井以及典型连井剖面的地层厚度分析,认为九佛堂时期的古地貌和古构造对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起主要的控制作用。九佛堂组主要的油气产层为九上段Ⅳ油组和九下段,针对清河地区主要油气产层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发现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带控制储层的发育程度。研究成果有利地指导了清河地区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地区 沉积砂体 展布规律 储层特征 勘探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油田王家沟油区延长组长4+5沉积微相研究
3
作者 雷鑫 薛鹏 +1 位作者 王浩妮 王悦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必须有效提高石油的勘探开发产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家沟油区的主力产油层长4+5油层的岩心资料进行深入剖析,详细划分了该油层沉积相。并对其砂体展...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必须有效提高石油的勘探开发产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家沟油区的主力产油层长4+5油层的岩心资料进行深入剖析,详细划分了该油层沉积相。并对其砂体展布特征进行细致描述,为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沟油区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油气差异分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磊 王克杰 +3 位作者 李连生 杨云飞 张永华 曲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4-577,共4页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是一个两翼相对宽缓的不对称鼻状构造,向深凹区倾没,与砂体耦合发育,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新采集处理的开发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发现:北东向主控断层平面分布的分段性和纵向发育的分期性及与不同规模砂体的配置,控制...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是一个两翼相对宽缓的不对称鼻状构造,向深凹区倾没,与砂体耦合发育,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新采集处理的开发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发现:北东向主控断层平面分布的分段性和纵向发育的分期性及与不同规模砂体的配置,控制了王集地区不同区块油气富集程度有差异、不同构造位置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及不同层段的油气富集也有差异。以此指导该区井位部署,发现了B166-1,C50等井区油气富集区块,并扩大了W20井区含油面积,新增地质储量476.5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性 分期性 砂体 油气差异分布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敏 林莉 +1 位作者 董磊 赵良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全面了解长江下游干流氮素的含量水平,于2014年6月对长江下游干流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总氮(TN)、溶解性氮(TDN)、氨氮(NH+4-N)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DN是氮在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的主要... 为全面了解长江下游干流氮素的含量水平,于2014年6月对长江下游干流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总氮(TN)、溶解性氮(TDN)、氨氮(NH+4-N)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DN是氮在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的主要形态,而且表层、中层、底层水体中氮素含量均不相同;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TN的含量范围为0.85-2.46 mg/L,表层和底层水体中TN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层水体中TN的平均含量;水体中TDN的含量范围为0.72-2.08 mg/L,表层水体中TDN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水体中NH+4-N的含量范围为0.13-0.75 mg/L,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NH+4-N的含量相近;从研究区域上游至下游,TN和TDN的平均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不同城市间的NH+4-N平均含量波动较大。通过相关性分析还发现,TDN与叶绿素a(Chl-a)呈显著负相关,水温(T)与叶绿素a(Chl-a)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形态氮与水的理化性质无明显相关关系。此研究结果可作为控制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氮素污染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干流 水体 氮素 空间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明侠 马金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共3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 ,两江地区在泉三段到嫩江组地层沉积时期 ,形成了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 ,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特征和分布规律各具特色。在这一沉积时期 ,两江地区发育有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扶余—杨大城子...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 ,两江地区在泉三段到嫩江组地层沉积时期 ,形成了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 ,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特征和分布规律各具特色。在这一沉积时期 ,两江地区发育有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储层为来自南部物源的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沉积 ,错叠连片大面积分布在该区的东部。葡萄花油层储层为来自北部和英台两个物源的河—湖三角洲透镜砂体和席状砂体沉积 ,在该区西部较发育。纵向上构成了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 3种生储盖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两江地区 沉积体系 分布规律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气藏富集区域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显贵 杨志伦 +4 位作者 李建奇 邹国曙 陈启文 张春雨 王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49,171-172,共4页
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气藏。开展气藏富集区域预测对于目标区块的开发非常重要。通过对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砂体展布规律,确定了有效储集砂体的特征、类型以及主控因素,建立了有效砂体分类... 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气藏。开展气藏富集区域预测对于目标区块的开发非常重要。通过对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砂体展布规律,确定了有效储集砂体的特征、类型以及主控因素,建立了有效砂体分类评价的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对目标区的气藏富集区域进行了预测。预测认为在目标区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存在3个气藏富集区域,并提出了不同富集区域的开发建议。研究成果为指导苏里格气田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我国同类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构造特征 沉积相 储层特征 砂体展布 有效储集砂体 气藏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其古尔铀矿床三工河组砂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磊 邱余波 +3 位作者 王福东 蒋宏 方敏 陈虹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多控矿成因矿床。在分析该矿床三工河组砂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成果与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讨论了砂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在铀成...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多控矿成因矿床。在分析该矿床三工河组砂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成果与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讨论了砂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在铀成矿过程中,稳定的砂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2较好的泥-砂-泥结构有利于层间水的形成和迳流,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相区;3砂体厚度急剧变薄、泥质夹层增多、砂岩粒度由粗突然变细等沉积微相引起的砂体构型变化对矿体的沉淀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4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长石岩屑类粗砂岩、砂砾岩和中砂岩中,成矿最佳的粒度为粗砂岩。上述结论对于区内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砂体特征 铀成矿 空间展布特征 沉积微相 粗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西南部致密砂岩气藏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进步 李娅 +4 位作者 张吉 杨特波 樊爱萍 杨仁超 崔明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0-743,762,共15页
对储层特征及其对资源评价影响的认识,是致密砂岩气藏资源评价、生产和高效开发的基础之一。通过测井分析、薄片观察、生烃条件和生产数据分析,研究苏里格气田西南部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储层特征、砂体展布、砂体厚度、砂体叠置模式... 对储层特征及其对资源评价影响的认识,是致密砂岩气藏资源评价、生产和高效开发的基础之一。通过测井分析、薄片观察、生烃条件和生产数据分析,研究苏里格气田西南部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储层特征、砂体展布、砂体厚度、砂体叠置模式,明确储层特征和适用的评价方法,探讨储层特征对资源评价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适用容积法进行资源评价;储层厚度和面积受控于砂体展布和叠置模式,一般砂体厚度大,展布面积广的分流河道和复合砂体的资源量较大,产气量较高;储层孔渗受控于碎屑组分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受后期成岩作用强烈改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孔隙,溶蚀作用有力地改善了孔隙;生烃强度在根本上控制了产水区和产气区的分布,而致密气富集的甜点区主要分布于有利储层的相对高孔渗部位。在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中,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展布和叠置模式,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复合砂体,决定了储层面积、厚度,进而控制了油气赋存规模和产能。成岩作用改变储层储集和渗滤性能,主要以微观形式来对整个油气开采区的油气储量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砂体展布 石盒子组8段 山西组1段 储层特征 资源评价 致密砂岩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年来辽宁省不同等级舒适日数演变及空间区划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永强 郭明 乌日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9,共7页
根据1964—2015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法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在季尺度上分析辽宁省不同等级舒适日数演变情况及典型旅游城市最佳旅游期;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分... 根据1964—2015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法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在季尺度上分析辽宁省不同等级舒适日数演变情况及典型旅游城市最佳旅游期;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季尺度空间变化特征,并应用Arc GIS软件进行舒适区域划分。结果表明:(1)辽宁省多年平均冷不舒适日数呈降低趋势,舒适日数呈增加趋势,热不舒适日数也呈微弱增加趋势;舒适程度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除冬季外5座典型旅游城市均适宜旅游,夏季为最佳旅游期;其中,沈阳、本溪更适宜春季旅游,大连更适宜秋季旅游。(3)辽宁省四季舒适度变化情况可大致划分为辽西、辽中、辽东三个区域,具体划分情况随季节有相应变化,总体舒适度由辽宁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指数 舒适日数 气温变化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层系储层立体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世忠 杨清彦 刘维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4,共4页
用评价井网按结构层次建立“层系内单储层空间分布格架” ,并预测单砂体 ;在此基础上优选关键元进行层系的垂向综合评价 ,区分主力、非主力油层 ;采用单砂体垂叠进行平面评价 ,预测砂岩及油层发育区块 ;由此实现河流层系的精细立体综合... 用评价井网按结构层次建立“层系内单储层空间分布格架” ,并预测单砂体 ;在此基础上优选关键元进行层系的垂向综合评价 ,区分主力、非主力油层 ;采用单砂体垂叠进行平面评价 ,预测砂岩及油层发育区块 ;由此实现河流层系的精细立体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层系 储层 立体综合评价 河流沉积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同成因类型砂岩体孔隙分布特征及孔隙演化史——以孤东油田、胜坨油田、东辛油田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朴 魏广振 +2 位作者 谢忠怀 郝运轻 刘宝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主要利用薄片、物性等资料,以孤东、胜坨、东辛油田诸砂岩体为例,分析了不同时代、埋深和成岩阶段的砂岩体孔隙分布特征。由于成因和成岩史的差异,时代新、埋藏浅、成岩弱的河流相砂岩体为原生孔隙储油;时代、埋深和成岩居中的三角洲砂... 主要利用薄片、物性等资料,以孤东、胜坨、东辛油田诸砂岩体为例,分析了不同时代、埋深和成岩阶段的砂岩体孔隙分布特征。由于成因和成岩史的差异,时代新、埋藏浅、成岩弱的河流相砂岩体为原生孔隙储油;时代、埋深和成岩居中的三角洲砂岩体储集层多为原生孔隙储油,也有次生孔隙储油者;时代老、埋藏深和成岩强的浊流砂岩体储层以次生孔隙和微孔隙储油为主,砂体不同微相的孔隙分布也有明显差别。在此基础上以深层浊积砂岩为例建立了随埋深(或地温)的增大,其孔隙类型按原生孔隙→混合孔隙→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残余孔隙的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第三系 砂岩体 孔隙分布特征 孔隙演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婷婷 胡望水 +1 位作者 李相明 谭欣雨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545-549,共5页
文中在沉积微相研究一般的"点—线—面"(取心井单井相—连井剖面相—平面相展布)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密井网区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实验测试、生产测试等资料及沉积演化特征、物源分析,对河道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依据各... 文中在沉积微相研究一般的"点—线—面"(取心井单井相—连井剖面相—平面相展布)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密井网区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实验测试、生产测试等资料及沉积演化特征、物源分析,对河道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依据各种识别标志确定单河道的边界,并利用注采关系加以验证。对密井区单河道宽度和厚度进行统计,拟合出密井网区单河道宽-厚定量关系式。据此关系式推测出稀井(探井、评价井)区单河道的宽度,再结合探井、评价井的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完成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编制出研究区精细的沉积微相平面图,这为储层特征分析、储层综合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流体分布、有利区块预测、剩余油挖潜等储层精细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密井网资料 单河道砂体 平面展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储层研究方法讨论
14
作者 刘晶静 张继宏 宋悦怡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195-195,共1页
本文以高台油区某区长4+5储层为例,以砂体展布研究为方向进行储层研究方法讨论。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储层特征 砂体展布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近似概率约束的混合密度网络砂体厚度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可 尹成 +1 位作者 赵虎 张运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606,615,共12页
利用地震数据估计储层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神经网络等方法可视为一个复杂函数,不适用于不确定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砂体厚度预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近似概率约束的混合密度网络储层参数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混合密度网络获得... 利用地震数据估计储层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神经网络等方法可视为一个复杂函数,不适用于不确定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砂体厚度预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近似概率约束的混合密度网络储层参数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混合密度网络获得地震道储层参数“观测”概率分布;然后,根据地下介质的空间横向渐变性假设,获得地震道储层参数“估计”概率分布;最后,将两种概率分布融合,选取融合后概率分布的期望作为储层参数最优估计。建立了理论模型,测试了BP神经网络、混合密度网络以及所提方法在不同数量训练样本条件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样本的减少,3种方法准确度均下降,但是,在相同数量训练样本下本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X工区的实际应用结果与模型测试结果相一致,综合判断基于空间近似概率约束的混合度网络储层参数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混合密度网络 概率分布 横向连续性 训练样本 地震属性 砂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信息的单砂体分布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乾安地区某水平井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鑫锐 闫百泉 +2 位作者 董长春 赵华生 刘如昊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0期2188-2193,共6页
目前中国致密砂岩油气开采通常选用水平井压裂的开发生产方式,这对地下储层砂体特征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直井距离远,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地区,合理应用已有的水平井信息进行平面单砂体识别及边界厘定,可以有效提高储层内部单砂体分... 目前中国致密砂岩油气开采通常选用水平井压裂的开发生产方式,这对地下储层砂体特征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直井距离远,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地区,合理应用已有的水平井信息进行平面单砂体识别及边界厘定,可以有效提高储层内部单砂体分布特征描述的精度。该研究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乾安地区X水平井开发区扶余油层为例,建立直井及水平井联动的单砂体识别方法,对该地区储层单砂体分布特征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乾安地区扶余油层存在两种单砂体分布模式,其一是早期三角洲平原沉积的"河控带状体",其二为晚期三角洲前缘的"河控面状体"。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油田储层砂体分布预测和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扶余油层 水平井 单砂体分布特征 三角洲 乾安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峁区延长组长4+5地质特征研究
17
作者 刘宝鹏 雷宏 钱强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77-177,157,共2页
本文通过对烟雾峁区延长组储层、砂体展布、沉积微相等要素的分析,从而深入细致的对该区长4+5地质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并分析了长4+5油层的油气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利区预测,为后续开发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长4+5地质特征 砂体展布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平 张涛 吴志华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10期1-7,15,共8页
清水塘矿床位于郴州—邵阳基底断裂北东侧,铅锌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NE向、近SN向断裂中,铅锌矿体受断裂、层位共同控制,具有等距性、垂向分带、向南侧伏规律,在标高450~150 m附近有一个硫化物的次生富集带。通过分析矿区及... 清水塘矿床位于郴州—邵阳基底断裂北东侧,铅锌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NE向、近SN向断裂中,铅锌矿体受断裂、层位共同控制,具有等距性、垂向分带、向南侧伏规律,在标高450~150 m附近有一个硫化物的次生富集带。通过分析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的成矿过程为含矿热液沿基底断裂向上运移至近地表祁阳山字型构造断裂内,自南向北淋滤并渗透寒武系、奥陶系矿源层,形成了富含矿液的热卤水混合,并在NE向、近SN向等张性、张扭性等成矿有利破碎带中沉淀、富集,从而形成了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硫化物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地质特征、矿化特征以及综合信息特征的矿区找矿模型,研究认为该区铅锌矿找矿潜力较大,通过进一步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有望发现规模大、品位高的Au、Ag、Cu、Cd、Sb等共伴生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成矿特征 矿体空间分布规律 含矿热液 找矿模型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扇浅海重力流气藏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佳 周伟 +3 位作者 叶青 王玉 彭小东 彭旋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南海天然气勘探在浅海重力流沉积储层中持续获得新发现,但重力流储层沉积类型特殊、沉积机制复杂,加之高温高压的储层条件,导致含气砂体叠置连通关系及气水分布极为复杂,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表征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此,精细沉积微相... 南海天然气勘探在浅海重力流沉积储层中持续获得新发现,但重力流储层沉积类型特殊、沉积机制复杂,加之高温高压的储层条件,导致含气砂体叠置连通关系及气水分布极为复杂,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表征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此,精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为指导,形成正反演结合、波形指示反演为主体的多种反演技术的方法;通过地震沉积学技术集成解释,建立研究区砂体单元叠置模式,实现复杂沉积体储层的高精度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砂体展布受沉积相控制的变化,主要发育四大类成因单元砂体叠置模式,包括侵蚀水道—分流水道侧向叠置、分流水道—分流水道侧向叠置、分流水道—水道化朵体侧向接触、朵体-朵体侧向叠置;(2)进一步明确该区3种类型的主要气藏分布模式,包括统一气水界面的构造+岩性的大型整装边水气藏模式、差异充注形成的独立气水系统的小型岩性圈闭气藏模式、物性遮挡形成的局部滞留水体气藏模式;(3)研究成果适用于精细刻画复杂砂体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并可有效地指导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领域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 地震沉积学 砂体刻画 内部结构特征 气水分布 气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东部阜三段沉积特征及隐蔽油藏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杜波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2期25-31,共7页
高邮凹陷斜坡带东部阜三段构造圈闭不发育,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隐蔽油藏挖潜增储的重要领域。通过岩心及测录井资料分析,以砂层组为研究单元,精细刻画研究区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两支三角洲前缘朵叶体,由不同主... 高邮凹陷斜坡带东部阜三段构造圈闭不发育,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隐蔽油藏挖潜增储的重要领域。通过岩心及测录井资料分析,以砂层组为研究单元,精细刻画研究区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两支三角洲前缘朵叶体,由不同主水流控制,两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向中间的间湾减薄尖灭。由于水下分流河道频繁迁移改道,单层砂岩横向上变化快,在纵剖面上形成频繁的砂泥薄互层,砂体多呈透镜状并多有叠置。在此沉积背景下,研究区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及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两类隐蔽油藏,前者受控于相变背景下的岩性尖灭及构造上的上倾产状,后者则还需要适配封闭性断层才能有效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特征 隐蔽油藏 成藏模式 阜三段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