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1
作者 向鹏成 刘思佳 段旭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铁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多样。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投资风险,本文首先从政治、社会、经济、建设环境、对华关系5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 铁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多样。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投资风险,本文首先从政治、社会、经济、建设环境、对华关系5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熵权法对其进行主客观赋权;进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一带一路”沿线81个国家(地区)在2010~2022年内铁路投资风险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201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呈降低趋势,而2019~2022年呈上升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各地区铁路投资风险存在较大的洲际差异,各洲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存在空间聚集现象。本文研究结论为“走出去”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铁路投资提供风险管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铁路投资风险 风险评估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熵权法 时间权重 空间自相关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正义视角下中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非均衡性研究
2
作者 封铁英 胡毓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8,共14页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探索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应然之举。通过文献回顾与内涵梳理,引入空间正义视角,从服务充分、城乡均衡、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使用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探索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应然之举。通过文献回顾与内涵梳理,引入空间正义视角,从服务充分、城乡均衡、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使用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4—2021年中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其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但并无空间聚集性,即区域差距并不分明;中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距而非地区间差距;总体地区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整体上空间非均衡性有所降低。由此提出兼顾养老服务发展的数量与质量,满足老年人日益提升的需求总量与需求层次;改善区域内与区域间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非均衡性,推进空间正义;制定适应本地情形的发展规划,促进地方政府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作为等改善养老服务空间非均衡格局、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养老服务 高质量发展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Dagum基尼系数 区域差异 空间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3
作者 王仕琦 王永巧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7,共15页
绿色金融改革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改革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包容性绿色增长,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 绿色金融改革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改革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包容性绿色增长,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基于2012—2022年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并且该政策效应在资源禀赋较低、工业发展水平薄弱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改革政策主要通过扩大绿色就业规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3)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而且对邻近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也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为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成效提供了崭新的评估体系,同时也为政府完善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框架、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扩容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 包容性绿色增长 双重差分法 空间溢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审视: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4
作者 黄涛 袁晓玲 李朝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揭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差异与演进规律,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DPSIR模型构建涵盖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 揭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差异与演进规律,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DPSIR模型构建涵盖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与结构双维视角剖析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来源,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形成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有所下降但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分别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驱动力系统差异、影响系统差异和响应系统差异是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响应、影响、驱动力、压力、状态等子系统差异对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正向影响依次减弱。研究结论可为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差异 结构来源 熵值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吕 彭春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群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既有理论构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揭示其时空变动、区域差异及动态演...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群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既有理论构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揭示其时空变动、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城市群总体及各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整体呈“多核辐射、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及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仍旧显著且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存在两极或多极化特征;Markov链结果显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邻域空间滞后水平提升能增加本地区向上转移概率;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随时间演进而提升,具有长期向高值集中的态势。据此,本文以先发城市群辐射带动、东北与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角度为城市群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群 区域差异 趋势演进 面板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法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试点政策实现就业扩容提质及其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分析
6
作者 董丽晶 张凌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4,共13页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就业成为重要议题。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回答这一问题,该研究选取2006—2019年24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就业成为重要议题。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回答这一问题,该研究选取2006—2019年24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低碳试点政策在增加总就业人数的同时,增加了第三产业、高技术行业以及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人数,即该政策扩大了就业规模、优化了就业结构,实现了就业扩容提质,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可靠。(2)机制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增加总就业人数和高技术行业就业人数,实现了就业规模扩大与就业行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调整效应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优化了就业产业结构;通过要素匹配效应增加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人数,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3)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经济区域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东部和中部城市;从城市规模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规模较小城市,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规模较大城市;从资源禀赋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均存在于非资源型城市;从创新偏好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创新偏好较弱城市,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创新偏好较强城市。因此,“十五五”期间,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持续实现就业扩容提质,试点城市应当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同时,也应当注意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影响的差异性,科学规划、有序推广试点经验,并逐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作用机制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测度与评价研究
7
作者 唐晓彬 杨孟阳 闫啸彤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经济安全作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立足经济发展基础、对外贸易、投资、金融、房地产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指标重要...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经济安全作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立足经济发展基础、对外贸易、投资、金融、房地产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指标重要性相关法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相结合的ICRITIC-VHSD方法,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研究发现:(1)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大致呈现“增—减—增”的波动态势和“东高西低”的特点;(2)各省份的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大致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且宏观经济安全风险趋向于高水平转移,该风险转移存在空间效应;(3)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总体差异大致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各区域的组间差异是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差异的主要来源;(4)就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驱动因子而言,两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大于单一因子。因此,在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经济安全的风险因素,应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实现更大程度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安全风险 评价体系 ICRITIC-VHSD方法 空间特征 地区差异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进研究
8
作者 施雄天 余昊臻 肖懿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本文构建了涵盖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及社会与环境发展的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本文构建了涵盖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及社会与环境发展的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我国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产业链规模、市场需求和社会影响;(2)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发展稳定,中、西部和东北部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区域发展不均衡性;(3)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性,高等级地区稳定性较强,低等级地区则依赖于高等级区域的辐射效应,具备较强的上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现代化 改进后的熵权TOPSIS法 区域差异 路径依赖 产业链规模 社会影响 空间集聚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价值链升级——基于沿线国家的实证数据 被引量:5
9
作者 屠年松 郑雅哲 官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存在“虹吸效应”,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此外,政策沟通对于倡议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倡议对于沿线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正向影响,也论证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价值链 空间溢出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8-119,共12页
低碳试点政策是促进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以2009-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低碳试点政策对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试点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碳中和技术创... 低碳试点政策是促进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以2009-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低碳试点政策对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试点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且对零碳与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在高行政等级、大规模人口、低资源依赖、高数字化水平和高环境规制城市表现更显著。第二,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强化政府管制、完善市场制度和加强社会监督促进碳中和技术创新,其中,政府管制的传导作用最显著,其次是市场制度,而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弱。第三,低碳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邻近地区的间接效应占比高达77%,且产业结构优化会增强低碳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碳中和技术创新 制度理论 空间双重差分法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否因“智慧”而“绿色包容”?——基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成坤 张茗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而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思想,智慧城市试点能否推动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还有待进行检验。该研究基于2009—2020年2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 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而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思想,智慧城市试点能否推动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还有待进行检验。该研究基于2009—2020年2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智慧城市试点对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还对政策效应的子系统路径、区位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智慧城市建设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政策效应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并且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和绿色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不显著。②智慧城市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其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均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东北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消极影响,在中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③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特点,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促进邻近非试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绿色增长,但是仅能显著促进邻近试点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提升政策试点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应将重点放在推动包容性增长,基于各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试点目标;另一方面,应促进地区间试点经验和创新资源的交流,合理安排创新资源的投入水平,避免“洼地效应”和“虹吸效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试点 包容性绿色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空间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提质之谜:从全面创新改革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1 位作者 李佳杰 李北伟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新发展格局质量”研究系统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均能够显著促进新发展格局质量;(2)在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对本地区新发展格局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对新发展格局质量的空间传导效应显著为负;(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通过正向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区域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新发展格局质量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重机器学习模型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经济韧性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炎阳 柯珍堂 吴学兵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1-16,25,共7页
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熵值法、时空水平差异分析、空间杜宾模型,对2011—2021年我国省域农业经济韧性的时空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省域农业经济韧... 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熵值法、时空水平差异分析、空间杜宾模型,对2011—2021年我国省域农业经济韧性的时空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省域农业经济韧性总体呈现增强趋势,转型升级能力>适应调节能力>抵御风险能力。(2)我国农业经济韧性总体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低—低”组合和“低—高”组合的空间集聚特征。(3)空间交互效应下,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负向间接效应、正向总效应;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负向间接效应;城乡差距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负向直接效应、负向间接效应。提出需构建“一对一”帮扶体系、搭建风险预测系统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时空差异 熵值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曾鹏 覃意晗 卢玉桂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11,共17页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及四大区域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2017年后融合水平不均衡现象较显著,且四大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于融合规模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差异对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影响从东部向东北部区域依次减弱,融合结构差异的作用强度在东北部区域最强,在西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效率差异均在西部区域驱动力最强,在东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规模差异上升是导致2017年之后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数实融合评价体系与方法,为研究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分布特征与演进态势、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实融合 空间差异 结构分解 动态综合评价法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晓倩 李玲 孙小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9-1141,共13页
加快核心科学技术创新对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极具重要性。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 加快核心科学技术创新对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极具重要性。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升;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作用效果较明显,对东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作用次之,而对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毗邻省份的间接影响高于对该省的直接影响。所以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统筹规划各地区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实现农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效应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能否助力经济实现“绿色包容”目标?——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成坤 张茗泓 +1 位作者 刘泽平 汪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3,共14页
创新是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深入研究创新驱动战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09~2020年26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指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 创新是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深入研究创新驱动战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09~2020年26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指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政策效应,并对城市区位进行了异质性讨论以及空间权重矩阵分解,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和邻近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系列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并且直接政策效应和间接政策效应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二是试点政策对社会包容和绿色生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但是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三是试点政策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及三大子维度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具有显著的区位异质性特点。四是试点政策推动了邻近试点城市的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生态,推动了邻近非试点城市的社会包容和绿色生态,对邻近非试点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进一步从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地区间政策联动性,坚持因地制宜地进行政策试点,增强政策施行的灵活度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试点 包容性绿色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imawari-8资料分析京津冀地区冬季雾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
17
作者 叶子恒 龚安保 +7 位作者 徐峻 田润泽 韩文超 张众志 马琳琳 唐枷榕 黄荷卉 李汶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49,共11页
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过程频发,然而确定雾的空间分布一直是难点.本研究利用高分静止卫星Himawari-8的可见光和红外通道资料,分析2021年11月3-5日一次典型的京津冀地区雾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通过11.2μm与3.9μm通道的亮温差值(-... 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过程频发,然而确定雾的空间分布一直是难点.本研究利用高分静止卫星Himawari-8的可见光和红外通道资料,分析2021年11月3-5日一次典型的京津冀地区雾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通过11.2μm与3.9μm通道的亮温差值(-8~-3 K)反演夜间雾的区域分布以及对应的雾顶高度,效果较好.②11月3-5日每天发生的雾,其类型、区域分布和演变过程都呈现不同的特征,3日清晨的雾为平流雾,覆盖范围为3 d中最大,几乎涵盖京津冀地区的平原地带;受西南水汽输送影响,北京市以南地区的雾发展较充分、持续时间最长,其中天津市北部的雾甚至在整个白天仍能维持.③11月4日和5日清晨均出现呈三角形区域分布的辐射雾,雾区的北缘和西缘分别因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阻挡形成,雾区南缘受低层风场作用位于天津市-石家庄市一线,呈平直的东北-西南走向,与非雾区界限分明;区域性静稳条件下,城市热岛效应对雾的分布和演变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冬季雾的分布和演变会受到水汽平流、低层风场、地形、热岛效应等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Himawari-8 双通道亮温差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18
作者 明思成 仉文岗 +2 位作者 何昱苇 陈龙龙 覃长兵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4,共15页
在边坡可靠度分析中,通常采用横观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随机场来刻画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特性,而忽略了土体参数的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从而可能会得出错误的可靠度评价结果。为此,建立考虑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随机有限差分方法(... 在边坡可靠度分析中,通常采用横观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随机场来刻画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特性,而忽略了土体参数的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从而可能会得出错误的可靠度评价结果。为此,建立考虑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随机有限差分方法(RFDM)计算框架,并以一般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边坡为参考边坡,从波动范围方向结构、互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和波动范围等方面系统地探讨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坐标转换的各向异性随机场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刻画土体参数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应变聚类边坡临界滑面搜索算法适用于复杂临界滑面的精确搜索;相比一般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旋转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会高估边坡失效概率,横观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会严重低估边坡失效概率,而各向同性空间变异性会在较大和较小的波动范围内分别高估和低估边坡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差分 边坡可靠度 蒙特卡洛模拟 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 临界滑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施建农 周林 +1 位作者 查子秀 徐凡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本研究主要考察儿童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折叠能力随年级(年龄)的上升而提高;(2)智力高的学生的心理折叠能力显著高于常态学生,而且,智力与年级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说明,智力是影响... 本研究主要考察儿童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折叠能力随年级(年龄)的上升而提高;(2)智力高的学生的心理折叠能力显著高于常态学生,而且,智力与年级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说明,智力是影响心理折叠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3)在本文所涉及的条件下,就总体而言,男生的心理折叠成绩高于女生。但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不是来自常态组,而来自超常组;(4)不同被试组儿童的心理折叠能力具有不定全一致的发展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表征 心理折叠 超常儿童 儿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菊 傅斌 +1 位作者 王玉宽 陈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9,共7页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本核算法主要包括保护成本、环境成本及机会成本的核算。其中保护成本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对保护成本的核算...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本核算法主要包括保护成本、环境成本及机会成本的核算。其中保护成本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对保护成本的核算,能准确反映某地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工作量和贡献程度,为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及之后的补偿效益评价提供合适的依据。而目前在生态补偿中对保护成本的认识和评估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保护成本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概念、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三个方面对保护成本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就保护成本核算内容、时间动态性及空间差异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核算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核算内容和指标体系,而核算内容是否科学决定了保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确定合适的保护成本的核算内容,取决于对当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了解程度和资料的收集、掌握情况,并且需要避免重复统计。2目前对我国已经发生的保护成本进行历史性补偿存在操作上的难度,因此,要明确保护成本的核算时间和年限。保护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动态核算或是静态核算。一方面,保护成本是随着市场价格而动态变化的;另一方面,对于持续时间长的生态补偿项目,其保护成本的核算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贬值。所以,考虑资金时间效应的动态核算法能更好地反应保护成本的实际情况。3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空间差异对保护成本的影响可为解决补偿标准"一刀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核算 保护成本 核算方法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