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辨析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剖析其空间异质性,对于稳步推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该文综合运用熵权TOPSIS、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2021年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地... 辨析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剖析其空间异质性,对于稳步推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该文综合运用熵权TOPSIS、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2021年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H-H集聚区主要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4省域,L-L集聚区以内蒙古、吉林、新疆3省域为主;高值区在东南—西北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2)公路密度、康养旅游政策支持度、森林面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并形成以基础设施、康养需求、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为主的复合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高质量发展 空间变差函数 驱动机制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隔离作用对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群落树种空间格局的影响
2
作者 李冬兴 向悟生 +6 位作者 丁涛 王登惠 农正权 龙继凤 郭屹立 李先琨 王斌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1005,共15页
森林群落内强烈生境异质性可能会驱动不同树种间形成空间隔离,从而塑造出与局域复杂生境相适应的群落树种空间结构。该文以广西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具有不同生境异质性强烈程度的3个典型森林群落1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主要树... 森林群落内强烈生境异质性可能会驱动不同树种间形成空间隔离,从而塑造出与局域复杂生境相适应的群落树种空间结构。该文以广西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具有不同生境异质性强烈程度的3个典型森林群落1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主要树种的种内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格局来量化群落树种空间结构,检测其对喀斯特局域生境隔离作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3个森林群落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以中小尺度聚集分布为主,在较小尺度(0~13 m)上聚集分布比例为85%,在中尺度(13~30 m)上逐步降低至60%,在较大尺度(>30 m)上降低至20%以下;随着生境异质性强烈程度的增加,群落内中小尺度种内聚集分布的比例逐步增加,平均值分别为63.1%、89.5%、94.4%。(2)3个森林群落树种的种间关联格局整体上以空间隔离和部分重叠为主;在小尺度(0~3 m)上二者共占50%,在中小尺度(3~20 m)上占70%,在较大尺度(>20 m)上逐步降低至40%;随着生境异质性强烈程度增加,群落中小尺度种间空间隔离和部分重叠的比例逐步增加,平均值分别为60.4%、70.2%、83.7%。综上结果表明,强烈的局域喀斯特生境异质性会增加群落树种的种内聚集分布强度,提高群落不同树种之间产生空间隔离的概率,说明局域复杂生境的隔离作用是塑造喀斯特森林群落树种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强调,在喀斯特石漠化区域进行植被生态恢复时,需充分评估不同地段生境条件,并参考相应原生境森林群落来配置树种及其空间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关联 空间隔离 生境异质性 扩散限制 双关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影响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脑认知特征——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3
作者 王龙 赵明生 刘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任务测试,同步采集行为学数据和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结果:1)相较于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的任务绩效显著降低,表现为正确率下降,反应时升高。2)随着空间方位的旋转,HbO_(2)浓度升高,具体差异脑区为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且背外侧前额叶的HbO_(2)浓度与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间方位制约着定向运动员的地图表征能力,旋转方位地图表征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活动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表现出更多的认知资源消耗,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旋转方位的地图表征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运动 地图表征 空间方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MCP-DD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高睿 胡修任 +2 位作者 王泽良 李畅 吴月秀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的改良MCP算法计算相关数据的趋势估计函数;③通过空间相关函数对趋势估计函数进行DD加权,得到综合预测模型。运用该方法预测某工程场地的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结果表明:相比于线性插值法,MCP-DD预测方法有更高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小26.8%~55.8%,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25.2%~54.9%。此外,预测半径R0的最佳取值范围为25.0~37.8 m,平均相关数据点个数越多,平均相对距离越小,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桥静力触探 趋势估计函数 空间相关性 MCP-D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TransNet的建筑损害评估模型
5
作者 谢国波 张文亮 +1 位作者 何林 林志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提高建筑损害的评估精度,提出一种基于UCTransNet的双阶段灾后建筑损害评估模型(MGDLNet)。阶段一使用UCTransNet完成建筑分割。阶段二使用改进后的DM-UCTransNet进行建筑损害评估,通过差异特征提取模块充分融合多尺度的建筑损害特征... 为提高建筑损害的评估精度,提出一种基于UCTransNet的双阶段灾后建筑损害评估模型(MGDLNet)。阶段一使用UCTransNet完成建筑分割。阶段二使用改进后的DM-UCTransNet进行建筑损害评估,通过差异特征提取模块充分融合多尺度的建筑损害特征,嵌入空间金字塔更好捕捉小目标建筑及边缘特征,引入深度监督机制和改进损失函数加强浅层特征学习并平衡样本。实验结果表明,MGDLNet在目标数据集有较大优势,其加权F1得分相较于SegNet、UNet、DeeplabV3+、TransUNet和UCTransNet分别提高了8.6%、1.9%、5.0%、2.7%和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损害评估 UCTransNet 双阶段 差异特征 空间金字塔 深度监督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纹识别的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状态监测
6
作者 丁惜瀛 付直刚 马少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在传统永磁电机故障监测领域,接触式信号虽被广泛使用,但通常只能反映电机的单一运行状态且信息量不足,难以识别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面运行状态。为丰富信息量,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但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还提高了实际应用难... 【目的】在传统永磁电机故障监测领域,接触式信号虽被广泛使用,但通常只能反映电机的单一运行状态且信息量不足,难以识别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面运行状态。为丰富信息量,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但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还提高了实际应用难度。因此,提高永磁电机状态监测的精度与便捷性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随着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信号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永磁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音频信号包含了丰富的状态信息,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相较于接触式信号,音频信号能实时反映由故障引起的电机振动、噪声等特征,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然而这类信号易受环境噪声的干扰,导致信号质量差、特征信息不清晰,不利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监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纹识别的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学习模型,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高效地监测和诊断电机运行状态。【方法】采用小波去噪算法减少噪声干扰,提升信号质量,进而提升信噪比,确保模型能够更清晰地提取梅尔谱特征,为故障识别和分类奠定基础。然而,直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梅尔谱特征可能会削弱特征间的关联性,影响故障识别的精度。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通过加权增强特征的空间位置相关性,使模型关注最关键的部分,提高特征提取的有效性。为提升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对梅尔谱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采用AAM-softmax损失函数。该函数通过强化类间约束,提高模型在不同类别之间的区分能力,进而提升识别精度和泛化能力并优化训练过程,使模型更好地适应不同工况。【结果】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出色,能够准确识别电机的不同运行状态,并在测试集上展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证实,基于深度学习的声纹识别方法能够有效监测永磁电机的多种运行状态,准确度较高且实用性较强。【结论】基于声纹识别的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去除噪声并提取关键特征。通过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和AAM-softmax损失函数,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识别精度和泛化能力。该模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广泛应用于永磁电机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推动电机智能化维护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监测 声纹识别 小波去噪 损失函数 空间注意力机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硅钢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7
作者 李克讷 陈福丁 +2 位作者 李永革 樊香所 陈健民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针对硅钢片表面缺陷检测容易出现漏检、检测区域不准确、多重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7-tiny的硅钢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SMCS-YOLOv7 tiny算法。首先,基于SimAM注意力机制构建ELAN-SIM模块,增强模型对目标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其次,... 针对硅钢片表面缺陷检测容易出现漏检、检测区域不准确、多重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7-tiny的硅钢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SMCS-YOLOv7 tiny算法。首先,基于SimAM注意力机制构建ELAN-SIM模块,增强模型对目标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其次,使用Mish激活函数代替原网络中的Leaky ReLU激活函数,提高模型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再次,在Neck层添加CoordConv模块,增强模型的空间感知能力;最后,采用SIoU损失函数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SMCS-YOLOv7 tiny算法在硅钢片缺陷数据集上的准确度P、召回率R、mAP@0.5分别达到88%、78.1%和85.7%,较原YOLOv7-tiny算法分别提高了2.2%、3%和2.5%。相比传统的硅钢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提出的算法实现了更精准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7-tiny 注意力机制 空间感知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研究
8
作者 韦少凡 刘喜凤 +1 位作者 刘春莲 滕汉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1-204,共14页
通过熵权法、空间基尼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乡村地域多功能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与类型识别,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乡村地域功能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时空演变格局来看,研究期内中国乡村地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空间集中... 通过熵权法、空间基尼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乡村地域多功能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与类型识别,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乡村地域功能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时空演变格局来看,研究期内中国乡村地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空间集中度偏低,生态功能相对较高,3种功能时空演变具有显著的规律性。中国乡村地域生产功能明显增强,主要分布范围从平原地区向丘陵、高原地区蔓延;生活功能缓慢增强并向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周边集聚;生态功能强度略有下降并向山区和高原地区集聚。从功能类型来看,中国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无功能主导型。从影响因素来看,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因素对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均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环境、区位条件因素对3种功能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不同功能主导下的乡村地域可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合理促进乡村发展,而各乡村之间可采用集群式发展策略消除发展失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 时空演变 功能类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河南省生态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杨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县域尺度和主体功能区尺度生态效率演变规律;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策略对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态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县差异随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少;(2)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生态效率最高,其次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开发区与农产品主产区平均生态效率最低;(3)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方财政一般支出额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带状或片状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多源数据 空间分异 主体功能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的高效煤矿烟火检测算法
10
作者 刘春霞 张凯强 +2 位作者 潘理虎 龚大立 谢斌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2-1840,共9页
为解决煤矿烟火检测中速度缓慢和图像背景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改进的检测算法。通过设计SlimNeck结构重构颈部网络实现模型轻量化;采用WIoUv3减轻低质量训练集的影响;在ELAN结构融入EMA模块,减少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引入具备... 为解决煤矿烟火检测中速度缓慢和图像背景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改进的检测算法。通过设计SlimNeck结构重构颈部网络实现模型轻量化;采用WIoUv3减轻低质量训练集的影响;在ELAN结构融入EMA模块,减少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引入具备多种感知能力的动态检测头提升模型表现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mAP提升了3.2%,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0.59 MB和2.2 G。检测速度达到了18.1 ms,保证了高精度,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空间语义信息转换 注意力机制 边界框回归函数 动态检测头 煤矿烟火 轻量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布尔函数的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构造
11
作者 陈晓玉 张兆瑜 杜玉琼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17,共9页
针对宽带广义空间调制(GSM)系统训练序列数目受限的问题,研究了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SZCCS)和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E-CZCS)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布尔函数(EBF)的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的构造方法,所得序列具有新的参数形式,具体为(q^(... 针对宽带广义空间调制(GSM)系统训练序列数目受限的问题,研究了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SZCCS)和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E-CZCS)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布尔函数(EBF)的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的构造方法,所得序列具有新的参数形式,具体为(q^(k),q^(k+1),q^(m),q^(m))。同时,该序列也是具有大零相关区(ZCZ)的增强型交叉Z互补序列集,且序列的零相关区长度与序列长度比值为1。所得2种序列集参数灵活且不再局限于2的幂次形式。以所提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为基序列构造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的训练矩阵,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的信道估计能达到理论最小均方误差(M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空间调制 扩展布尔函数 对称Z互补码 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以校园建筑为例
12
作者 王薇 吴闪 +1 位作者 伍君奇 何妍亭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3,共11页
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选取某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采样、环境因子监测及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分析了不同公共空间的PM_(2.5)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群落... 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选取某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采样、环境因子监测及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分析了不同公共空间的PM_(2.5)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1)建筑室内测量点PM_(2.5)浓度低于室外,通高空间、出入口空间在1.5 m高度处的PM_(2.5)浓度低于室内其他空间,通道空间PM浓度高于其他功能空间。(2)PM_(2.5)暴露健康影响系数HQ显示,宿舍走廊区、沐浴区及食堂就餐区存在潜在风险,男性工作人员累积风险约为女性的1.40倍。(3)微生物群落与PM_(2.5)浓度、温度和湿度相关,教学楼中PM_(2.5)浓度和湿度对群落影响较大,食堂群落结构则主要受到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建筑 室内空间环境 PM_(2.5)微生物气溶胶 PM_(2.5)暴露健康影响 16S rRNA基因测序 建筑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凤 李媛媛 +3 位作者 杨乃坤 周泉 刘海燕 邹天才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种群各生长阶段植株分布特点及关联性进行了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种群各发育阶段植株在较小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个体间聚集程度逐步降低,呈现出由集群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小尺度聚集、大尺度随机的基本特征。(2)小尺度下,植株相互庇佑提高种群存活率,种群各相邻年龄阶段植株均表现出正相关,其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走向负相关;中-大尺度下,中龄、成年植株抑制林下更新以保障其生长优势。物种发育原始、生境资源竞争压力大、种内自疏牵制性强及生境干扰等因素,是贵州红山茶种群因难于扩散而呈狭窄分布特征以及物种稀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自然分布种群生境条件、疏林结构适当调整以及物种迁地保育和育苗回归栽培是保障贵州红山茶种群稳定繁衍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红山茶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种群发育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稀有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成对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湖南长沙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趁 张楠 +2 位作者 朱佩娟 秦书茜 张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借鉴人地关系、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建立“要素-功能-结构”的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体系,以长沙蓝绿空间为例,探索其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公共性包含要素可获取、功能可选择、结构连通可共享三大特征,对促进并扩大公... 借鉴人地关系、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建立“要素-功能-结构”的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体系,以长沙蓝绿空间为例,探索其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公共性包含要素可获取、功能可选择、结构连通可共享三大特征,对促进并扩大公共生活、支持泛社会关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长沙蓝绿空间公共性呈现由核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依托水系扇形扩展的特征;要素可获取性——要素空间可及性表现出核心区高、近郊区低的特征,要素数量充裕度表现出核心区低、近郊区高的特征;功能可选择性——活动主体包容性表现出核心区及中心城区湘江沿岸低、湘江东岸低于西岸的特征,功能选择丰富性表现出核心区高、近郊区低的特征;结构连通可共享性——互动连通性表现出核心区高、近郊区低,两区过渡地带楔形交错的圈层特征,并伴随风光带沿线高的带型特征,景观连通性表现出核心区低、近郊区高,湘江西岸高于东岸的特征。3)社会需求、经济助力及环境支持,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蓝绿空间公共性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空间公共性评价 “要素-功能-结构” 湖南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河流轮虫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与季节变化:以柳江为例
15
作者 张亚男 何安尤 +3 位作者 刘斐 黄琦 肖林 万凌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45,共11页
以柳江为对象,探讨南亚热带典型河流轮虫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探究了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轮虫的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组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柳江这一典型的南亚热带河流中,轮虫多度低但物种... 以柳江为对象,探讨南亚热带典型河流轮虫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探究了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轮虫的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组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柳江这一典型的南亚热带河流中,轮虫多度低但物种多样性高,多数种类为沿岸带种类,物种和功能组成分布反映了其对生境的适应;轮虫的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平水期时最高,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的变化主要与水温、食物资源有关;物种和功能β多样性丰水期时最高,β多样性变化主要由物理因子、化学因子解释,这可能是由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同时作用的结果;功能β多样性组分变化比物种β多样性组分变化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更加敏感;在对河流轮虫群落研究时,应考虑轮虫的物种和功能性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功能性状 Β多样性 周转 季节性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垂直层次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16
作者 程子翰 张金池 +4 位作者 姜姜 孟苗婧 李珈印 罗梅 方向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5,共14页
【目的】研究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高度层次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生存策略、竞争机制,加深对区域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方法】基于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1... 【目的】研究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高度层次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生存策略、竞争机制,加深对区域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方法】基于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1 hm^(2)监测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树高划分,对各高度层次中重要值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个体进行分析,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基于胸径的标记相关函数k_(mm)(r)分析各高度层次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层间关联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各层次种群数量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群落优势种群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个体数量分布与地形因子呈现正相关;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低尺度的聚集分布转变为高尺度的随机或均匀分布的趋势,去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降低;上层与中层、下层优势种群在低尺度负关联;基于胸径的标记点格局分析中,中层、下层个体在层内及层间于低尺度存在一定负关联。【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呈现低尺度聚集分布、高尺度随机或均匀分布的空间格局,上层种群对近距离中层、下层个体生长发育产生限制,中层、下层种群存在低尺度上个体间的资源竞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标记相关函数 中山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和焦亚硫酸钠协同处理对高粱醇溶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兰璎琦 宋雪健 +1 位作者 李志江 戴凌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3-170,共8页
为明确乙醇和焦亚硫酸钠(sodium metabisulfite,SMB)对高粱醇溶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究协同处理条件对醇溶蛋白二级结构、亚基种类、游离巯基、二硫键、持水性和持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 为明确乙醇和焦亚硫酸钠(sodium metabisulfite,SMB)对高粱醇溶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究协同处理条件对醇溶蛋白二级结构、亚基种类、游离巯基、二硫键、持水性和持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和焦亚硫酸钠添加量的增加,高粱醇溶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当乙醇浓度为70%、焦亚硫酸钠添加量为0.2 g时,处理后的高粱醇溶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加至33.90±0.88μmol/g(P<0.05),二硫键含量显著减少至3.02±1.10μmol/g(P<0.05),高粱醇溶蛋白空间结构被充分打开,小分子亚基种类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同时,疏水氨基酸暴露,高粱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溶解性和持油性显著增加(P<0.05)。与脱脂高粱相比,高粱醇溶蛋白持水性变化不显著(P>0.05)。乙醇和焦亚硫酸钠协同处理改善了高粱醇溶蛋白的空间结构和理化特性,为高粱醇溶蛋白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焦亚硫酸钠 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东菊 左平 邹欣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03-2711,共9页
以1987,1992,1997,2002,2007年的遥感影像为例,首次尝试使用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多尺度格局分析方法,计算了20年来景观异质性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趋势。通过对研究区的样带划分以及景观类型的点状化处理,... 以1987,1992,1997,2002,2007年的遥感影像为例,首次尝试使用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多尺度格局分析方法,计算了20年来景观异质性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趋势。通过对研究区的样带划分以及景观类型的点状化处理,建立滨海湿地样带图层和1987—2007年间各类型景观的点格局数据库,从而分析滨海湿地不同类型景观的空间聚集特征变化。基于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计算表明,在各级空间尺度和时间变化上,各类型湿地的斑块都呈现出空间聚集分布状态,且1987年以来,不同湿地类型的聚集空间特征尺度和空间分布强度均出现了大幅的增减变化,除互花米草滩之外的自然湿地的聚集空间特征尺度和强度都有明显下降甚至少到无法被检测到,而人工湿地却呈现聚集特征尺度和强度的双增长,且该聚集程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分析表明,既考虑样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又考虑样点分布范围的加权Ripley's K-function方法能很好地表征湿地景观在多尺度上的变异,且与传统空间景观指数等分析方法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滨海湿地 景观空间格局 多尺度空间聚集分析 加权Ripley’s K-function 空间特征尺度 空间分布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格局研究
19
作者 孙云堃 冯琦 +1 位作者 丁长虹 温兆飞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指坝前水位175 m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 m之间,水库两岸因水库调度运用出现的临时性淹没或出露的水陆交错区域。三峡水库运行已近20年,但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今尚未被全面定量地认识,给消落区的管理保护和利...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指坝前水位175 m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 m之间,水库两岸因水库调度运用出现的临时性淹没或出露的水陆交错区域。三峡水库运行已近20年,但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今尚未被全面定量地认识,给消落区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带来了诸多困扰。通过2021-2022年4次大范围高密度的消落区实地调查采样,共获得2000余份一手调查数据,并以此从消落区的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方面,系统地定量刻画了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各个区县的得分在平均分0.67上下波动;2)从库首到库尾,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的文化功能得分由0.60持续上升到0.73,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3)从库首到库尾,三峡水库消落区支持功能得分分别为0.34、0.41、0.27,供给功能得分分别为0.32、0.52、0.36,调节功能得分分别为0.55、0.72、0.67,服务功能指数分别为0.49、0.62、0.56,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集群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可能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能特征的地铁车站公交接驳比例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张逸菲 李海鹰 +2 位作者 蒋熙 许心越 王云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0-2052,共13页
地铁与地面公交是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功能特征、探究不同功能类型车站的公交接驳比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对促进二者的协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客流数据及多源空间数... 地铁与地面公交是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功能特征、探究不同功能类型车站的公交接驳比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对促进二者的协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客流数据及多源空间数据,首先,以地铁站点主要服务的接驳距离刻画接驳功能特征,提出以此特征聚类的地铁车站接驳功能类型辨识方法;其次,从公交接驳设施、地铁网络特征、区域布局特征和用地功能特征4个方面选取接驳比例影响因素指标,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MGWR),揭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接驳功能类型、空间位置地铁车站接驳比例的作用程度。以北京市地铁网络为例,针对早高峰期间的公交换地铁接驳方式,将地铁车站公交接驳功能类型辨识为“商住短途集中型”“功能区近途均衡型”和“枢纽长途主导型”3类,分类型探索接驳比例影响因素的差异化作用,其中公交接驳设施因素的作用效果显著,并进一步针对“枢纽长途主导型”车站的“长里程公交线路数量”“公交线路顺直性”变量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影响。针对车站类型的不同,提出可分别采取增加短途灵活线路、优化公交线路停靠和增加公交大站快车等措施;针对“枢纽长途主导型”车站空间位置的不同,提出市区车站适合布设走向顺直的公交线路,而郊区车站公交线路宜与功能区规划相符等策略,以提升地铁车站的公交接驳吸引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优化接驳地铁的公交设施配置提供辅助参考,推进公共交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接驳比例 接驳功能类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