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共生”还是“此消彼长”: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交互影响研究
1
作者 马露瑶 何剑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基于2012—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对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验证二者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而在不同区域间二者相互抑制,但这种相互抑制作... 基于2012—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对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验证二者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而在不同区域间二者相互抑制,但这种相互抑制作用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地区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能够被修正。具体来看,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主体的创新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同一区域内与不同区域间的双向赋能效应;在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同一区域内与不同区域间的双向赋能效应。因此,持续推进创新城市建设和提高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是实现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与科技:模式识别、历时演化与互动效应研究
2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2 位作者 徐航 沈洁 洪金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推动环境与科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环境与科技互动机制基础上,基于四象限分区模型将环境与科技划分为4类模式:同步... 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推动环境与科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环境与科技互动机制基础上,基于四象限分区模型将环境与科技划分为4类模式:同步领先型、环境优先型、科技优先型、同步滞后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其相互影响及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区域环境与科技创新总体上仍处于升级阶段,且其共存模式呈现出东部优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均衡格局;环境质量对科技发展呈现一定的正向影响;科技创新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实现环境与科技的良性互动是一个长期过程。并提出对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环境与科技发展政策;科技创新要坚持绿色导向,兼顾生态效益;生态建设要积极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科技创新 联立方程模型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FDI区位迁移与城市联系强度的交互作用和空间效应--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文余源 王芝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0,156,共13页
引导FDI合理地迁移、推进城市群空间优化,对我国未来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城市联系强度是分析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9年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用广义空间三阶段... 引导FDI合理地迁移、推进城市群空间优化,对我国未来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城市联系强度是分析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9年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用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分析讨论FDI区位迁移和城市联系强度的交互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区位迁移和城市联系强度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机制,FDI的迁入促进了城市联系强度上升,但是城市联系强度上升对FDI迁入的促进作用更强;FDI迁入和城市联系强度对自身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为负;城市群扩容强化了FDI迁入对城市联系强度的正向作用,但是城市联系强度上升对于吸引FDI迁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不同区域的城市联系强度在吸引FDI迁入方面具有异质性,核心区域具有更加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FDI迁入对外围区域的城市联系强度的提升作用高于核心区域。稳健性检验支持研究结论。本文为理解FDI和城市群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为合理利用外资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迁移 城市联系强度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面板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冠结构和地形对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林下幼苗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徐耀粘 刘检明 +2 位作者 万丹 刘梦婷 江明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3-742,共10页
森林结构和地形是森林生态系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影响林下幼苗存活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该研究采用半球面摄影方法提取八大公山生长监测样地(共1.2 hm2)林冠结构参数,通过调查地表层木本植物幼苗的组成和多度,获取常见植物幼苗叶片... 森林结构和地形是森林生态系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影响林下幼苗存活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该研究采用半球面摄影方法提取八大公山生长监测样地(共1.2 hm2)林冠结构参数,通过调查地表层木本植物幼苗的组成和多度,获取常见植物幼苗叶片功能性状,结合详细的地形信息,利用空间同步自回归模型探究林冠结构变量及地形因子对幼苗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八大公山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冠结构复杂度较高,最大林冠高的平均值达到19.94 m,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和林冠覆盖度分别为2.94、30.88°和0.87;(2)林冠结构变量和地形因子能够解释32.6%~48.4%的林下幼苗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和28.5%~70.2%的功能多样性变异,但地形因子对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很小;(3)预测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高海拔的山坡上,有较低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群落有较高的幼苗物种多样性;而在低海拔山脊上,较低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群落林下幼苗层有较高的功能多样性。此结果对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开展野外森林更新情况评估和样方调查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叶倾角 功能性状 空间同步自回归模型 八大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租车超速行为道路因素随机系数空间模型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海玥 蒋朝哲 +1 位作者 付川云 周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0-146,178,共8页
为准确揭示道路因素与路段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关联关系,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段为研究单元,通过车载GPS设备获取大范围出租车超速行为样本。在筛选出10类典型城市道路特征的基础上,选择路段超速线密度和不同百分位数超速严重... 为准确揭示道路因素与路段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关联关系,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段为研究单元,通过车载GPS设备获取大范围出租车超速行为样本。在筛选出10类典型城市道路特征的基础上,选择路段超速线密度和不同百分位数超速严重度作为研究对象;为减少空间效应对估计的干扰,本文验证了超速特征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构建基于对数-高斯分布的标准线性模型和空间条件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及空间滞后模型这3类空间模型,探究不同空间模型与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拟合情况;同时,考虑道路组间异质性,进一步构建随机系数空间模型。结果表明:出租车路段超速线密度和超速严重度均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模型对其拟合效果普遍优于传统模型;不同超速行为特征适用不同的空间模型,随机系数空间条件自回归模型对超速线密度拟合效果最优,而不同百分位数超速严重度适用的最佳拟合模型差异较大;路段限速、一块板横断面及非机动车车道这3类因素表现出对出租车超速行为特征的组间影响异质性;因素解释方面,路段限速、一块板横断面、非机动车车道、路段施工区与超速线密度显著相关;路段限速、非机动车车道、上下坡匝道、路段施工区及路段长度与超速严重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因素 组间随机系数空间模型 超速行为 空间条件自回归模型 空间同步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及其与产业结构升级交互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47
6
作者 汪艳涛 张娅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6-1284,共9页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际地区生态效率,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及泰尔指数分析不同地区生态效率差异情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间的交互效应与空间效应。主要结论为:①中国生...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际地区生态效率,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及泰尔指数分析不同地区生态效率差异情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间的交互效应与空间效应。主要结论为:①中国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②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及泰尔指数3个指标显示,东部地区省际间生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变化程度并没有显著改善,中部地区省际间生态效率差异较小,西部地区省际间生态效率差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③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存在双向互促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并且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存在正向交互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进入、自主创新与雾霾污染——来自中国的证据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杰琦 夏南新 梁文光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90,共13页
本文构建特定的雾霾污染强度指标并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而诠释FDI对雾霾污染强度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识别FDI、自主创新及两者互动影响雾霾污染强度的具体机制,并结合弹性分析法、反事实模拟法及动态空间面... 本文构建特定的雾霾污染强度指标并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而诠释FDI对雾霾污染强度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识别FDI、自主创新及两者互动影响雾霾污染强度的具体机制,并结合弹性分析法、反事实模拟法及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FDI的雾霾污染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FDI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加剧雾霾污染,但可通过环境技术与经济发展渠道降低雾霾污染; FDI与自主创新的交互作用在引起产业结构向污染方向演变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环境技术水平; FDI总体上能降低中国雾霾污染强度,因为其积极的环境技术效应强于负面的产业结构效应,且充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使FDI对减霾的效果提升约85. 7%;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时空维度上看,雾霾污染强度分别表现出显著的泄漏效应、滚雪球效应及警戒效应,且邻近地区FDI通过环境规制"逐底竞争"与产业结构"污染化"等途径加剧本地雾霾污染,增强了地区间环境污染的空间联动性。因此,在完善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与FDI的协同效应是比单纯引资更有效的治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自主创新 雾霾污染 联立方程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对绿色经济增长是“诅咒”还是“福音”?——基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杰琦 徐国祥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7,共14页
以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作为突破口,从FDI视角,构建“全球化-要素市场扭曲-绿色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利用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联立方程空间自回归模型与门槛模型,探究FDI影响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及效果,研究表明:(1)要素市场扭... 以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作为突破口,从FDI视角,构建“全球化-要素市场扭曲-绿色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利用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联立方程空间自回归模型与门槛模型,探究FDI影响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及效果,研究表明:(1)要素市场扭曲约束下FDI进入既能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源诅咒效应减缓绿色经济增长,又能通过绿色技术效应促进绿色经济增长。(2)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不显著,贡献分解显示这主要源自要素市场扭曲加剧了FDI的产业结构效应,并弱化了其绿色技术效应。(3)当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迈过一定门槛,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污染避难所”效应向“污染光环”效应转换。在要素市场扭曲各维度中,降低要素市场分割程度是发挥全球化绿色经济增长效应的关键。(4)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FDI的增加会激励本地政府以要素市场扭曲为引资竞争的手段,削弱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不利于全局绿色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要素市场扭曲 绿色经济增长 联立方程空间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雾霾治理——基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杰琦 刘生龙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9,共12页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要素市场扭曲 雾霾治理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漪效应还是空间互动——基于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燕妮 王森 +1 位作者 韩铭辉 张浩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4-239,共6页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价和地价在内的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6个地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以研究房价和地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之间的空间互动作用明显,房价不但受...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价和地价在内的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6个地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以研究房价和地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之间的空间互动作用明显,房价不但受到当地地价的影响还会受到周边城市房价的影响;而城市地价也会受到当地房价引起的引致需求影响,并且受到周边城市地价的影响。分区域来看,地价对房价的作用强度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下降,房价对地价作用强度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而从价格的溢出效应来看,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价,西部地区的价格溢出效应都最为明显,表明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在房价和地价上都更会受到周围城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涟漪效应 空间面板联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能否有效驱动高质量发展?——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杰琦 梁文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扩大就业的背景下,环境规制能否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绿色就业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目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构建一种操作便捷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将其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及规制效应,在统一框架内剖析...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扩大就业的背景下,环境规制能否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绿色就业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目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构建一种操作便捷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将其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及规制效应,在统一框架内剖析环境规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机制,并使用联立方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探究在各类人力资本因素调节下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能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途径影响高质量发展。(2)环境规制通过与人力资本溢价的动态匹配,能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助益高质量发展。(3)环境规制在人力资本因素调节下对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因素的改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效应;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是当前调控人力资本因素、释放环境规制高质量发展效应的政策重点。(4)中国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在环境问题中缺乏协同治理,削弱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全局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充分激发环境规制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从单纯注重人力资本"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实现区域协同治理,这对有效改善环境规制的高质量发展效应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人力资本 高质量发展 绿色就业 联立方程空间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交互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44
12
作者 刘赛红 杨颖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106,共9页
基于金融功能理论,梳理和分析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交互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 基于金融功能理论,梳理和分析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交互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具有双向促进效应;两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差异化影响;二者空间交互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具有时空异质性。因此,应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均衡发展以及强化两者的互促机制,形成区域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配置 乡村产业振兴 交互及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6-50,共5页
文章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空间效应的差异性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均不存在明显的功能... 文章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空间效应的差异性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均不存在明显的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正向空间交叉效应,未达到一体化发展水平;三大城市群的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水平高于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空间效应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人口集聚 功能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