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drogeochemical Features in a Karst System During Storm Events as Reveal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1
作者 Pingheng Yang Daoxian Yuan Kuang Yinglun,Wenhao Yuan,Peng Jia,Qiufang He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Laboratory of Geochemistry and Isotop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3.The Karst Dynamics Laboratory,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Institute of Karst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Guilin 54100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3-34,共2页
The hydrogeochemical parameters of Jiangjia Spring,the outlet of Qingrnuguan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QURS) in Chongqing,were found responding rapidly to storm events in late April,2008.A total of 20 kinds of hydrogeo... The hydrogeochemical parameters of Jiangjia Spring,the outlet of Qingrnuguan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QURS) in Chongqing,were found responding rapidly to storm events in late April,2008.A total of 20 kinds of hydrogeochem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discharge,specific conductance,pH,water temp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oil EROSIO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KARST hydrogeochemical feature Qingmugu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se flight spotlight mode 3-D imaging of spaceborne SAR based on sparse spectrum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2
2
作者 ZHOU Kai LI Daojing +7 位作者 CUI Anjing HAN Dong TIAN He YU Haifeng DU Jianbo LIU Lei ZHU Yu ZHANG Runn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1143-1151,共9页
The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technology through multiple observations of the cross-track direction is designed to form the cross-track equivalent aperture,and achieve the third... The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technology through multiple observations of the cross-track direction is designed to form the cross-track equivalent aperture,and achieve the third dimensionality recognition.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iple star orbits,a sparse flight spaceborne SAR 3-D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the sparse spectrum of interferometry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is presented.Firstly,interferometric processing is utilized to reach an effectiv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radar imag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Secondly,as a method with simple principle and fast calculation,the PCA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mage spectrum according to its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Finally,the 3-D image can be obtained by inver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spectrum by the PCA.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4.84 km equivalent cross-track aperture and corresponding 1.78 m cross-track resolution verify the effective suppression of this method on high-frequency sidelobe noise introduced by sparse flight with a sparsity of 49%and random noise introduced by the receiver.Meanwhile,due to the influence of orbit distribution of the actual triple star orbi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sparse flight with the 7-bit Barker code orbits are given as a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to illuminate the significance of orbit distribution for this reconstruction results.This method has prospects for 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in high latitude areas for its short revisi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sparse flight sparse spectrum by interferometry 3-D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1
3
作者 Zheng Chunhong Jiao Licheng Li Yongz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184-190,共7页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SVC) has the superior advantages for small sample learning problems with high dimensions, with especially better generalization ability. However there is some redundancy among the high dim...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SVC) has the superior advantages for small sample learning problems with high dimensions, with especially better generalization ability. However there is some redundancy among the high dimensions of the original samples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samples may be picked up firs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VC.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employed to reduce the feature dimensions of the original samples and the pre-selected main features efficiently, and an SVC is constructed in the selected feature spac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speed and identification rate of SVC. Furthermore, a heuristic genetic algorithm-based automatic model selection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hyperparameters of SVC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arning machines.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the Heart and Adult benchmark data se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PCA-based SVC not only reduces the test time drastically, but also improves the identify rate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eature selection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PA-Informer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充电容量预测
4
作者 张帅博 赫飞 李宝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推广,其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状态评估和可充电容量的准确预测对于评估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续航里程和剩余价值意义重大。提出了一种基于ITPA-Informer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充电容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推广,其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状态评估和可充电容量的准确预测对于评估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续航里程和剩余价值意义重大。提出了一种基于ITPA-Informer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充电容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安时积分法结合卡尔曼滤波来估算可充电容量,并通过两阶段特征工程(递归特征消除和核主成分分析)来筛选特征并降维,以缓解实际工况下的维数灾难。模型方面,在Informer模型的Decoder中引入了改进的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提取了除采样时间间隔外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特征,通过指数衰减因子调整每个时间步对当前预测的贡献度,增强可充电容量随行驶里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时序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多个评价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并且在不同月份下的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充电容量 安时积分法 递归特征消除 核主成分分析 ITPA机制 IN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项式特征扩展与CNN-Transformer模型的锂电池SOH估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媛 章思源 +2 位作者 蔡宇晶 黄小贺 刘炎忠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95-3005,共11页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估计的精确度,本研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强大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和Transformer的序列处理能力,提出了基于多项式特征扩展的CNN-Transformer融合模型...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估计的精确度,本研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强大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和Transformer的序列处理能力,提出了基于多项式特征扩展的CNN-Transformer融合模型。该方法提取了与电池容量高度相关的增量容量(incremental capacity,IC)曲线峰值、IC曲线对应电压、面积及充电时间作为健康因子,然后将其进行多项式扩展,增加融合模型对输入特征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引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特征空间进行降维,有利于捕获数据有效信息,减少模型训练时间。采用美国国家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数据集和马里兰大学数据集,通过加入多项式特征前后的CNN-Transformer模型对比、加入多项式特征的CNN-Transformer模型和单一模型算法对比,验证了加入多项式特征的CNN-Transformer融合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SOH估计精度相较于未加入多项式特征的CNN-Transformer模型,对于B0005、B0006、B0007、B0018数据集分别提高了38.71%、50.28%、4.71%、1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健康状态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 CNN-Transformer 增量容量分析 多项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随州适栽蓝莓品种评价与筛选
6
作者 佘远国 张莹 +1 位作者 李雅琦 钦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7,202,共7页
为选育适合湖北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提高蓝莓栽培效益,以湖北随州引种的奥尼尔、夏普蓝、明星、密斯蒂、盛世、莱格西、绿宝石、蓝丰、钱得勒、布里吉塔、优瑞卡、瑞卡、灿烂及巴尔德温等14个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保存率、树高、... 为选育适合湖北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提高蓝莓栽培效益,以湖北随州引种的奥尼尔、夏普蓝、明星、密斯蒂、盛世、莱格西、绿宝石、蓝丰、钱得勒、布里吉塔、优瑞卡、瑞卡、灿烂及巴尔德温等14个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保存率、树高、冠幅、主干数量、成熟期、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花青素含量及固酸比等16项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指标,比较性状指标的差异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蓝莓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主干、成熟期、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花青素含量和固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0.12%、33.79%、31.15%、43.62%、32.07%、29.41%、44.92%和31.91%;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7.28%,确定成熟期、单位面积产量、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青素含量和固酸比作为蓝莓品种评价指标;14个品种中绿宝石和优瑞卡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1.28和0.83,综合排名第1、第2位。绿宝石和优瑞卡适应性强、早熟、丰产、果实品质优,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候选优良品种推广种植,扩大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农艺性状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轮廓点云的配准方法研究
7
作者 汪卫兵 李开放 +4 位作者 赵栓峰 王渊 路正雄 李赖 郭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87,共7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轮廓点云噪声点多、轮廓结构复杂的特性和现有的点云配准算法无法适应煤流点云的快速和高精度配准问题,来对传统迭代最近点配准算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待配准点云进行轴向初始对齐,采用尺度不... 针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轮廓点云噪声点多、轮廓结构复杂的特性和现有的点云配准算法无法适应煤流点云的快速和高精度配准问题,来对传统迭代最近点配准算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待配准点云进行轴向初始对齐,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来提取待配准点云的特征点,构建快速点特征直方图,以确保两个点云主轴不会出现反向的情况,提高了粗配准算法的效率。通过随机抽样一致性初始配准算法搜索对应点对并计算初始刚体变换矩阵,用于实现两个点云的初步配准,为后续的精配准提供良好的初始位置。在上述粗配准的基础上,利用K-D树数据结构加速对应点的查找过程,并采用点到面的最小距离方法来提高对应关系的准确性。通过随机抽样一致算法迭代剔除错误的对应点对,以增强配准的准确性。最后,根据精确的对应点对计算刚体变换矩阵,从而实现对煤流点云数据的精细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点云配准方法相比,提出的改进配准算法在刮板输送机煤流轮廓点云的匹配精度和匹配效率上得到了提高,对煤流轮廓点云的体积计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煤流轮廓点云 点云配准 主成分分析法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随机抽样一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PCA-LSTM模型的垃圾焚烧炉NO_(x)排放浓度预测
8
作者 姚顺春 李龙千 +5 位作者 刘文 李峥辉 周安鹂 李文静 陈姜宏 卢志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垃圾焚烧过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排放浓度的准确预测对提高数据质量和喷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垃圾焚烧过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多变量耦合和时间序列特性,给NO_(x)排放浓度的精准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此问题... 垃圾焚烧过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排放浓度的准确预测对提高数据质量和喷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垃圾焚烧过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多变量耦合和时间序列特性,给NO_(x)排放浓度的精准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此问题,该文将最大信息系数(MIC)、主成分分析(PCA)和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排放浓度预测模型。首先,采用MIC方法计算各变量间的最大归一化互信息值,选择和NO_(x)排放浓度相关性较大的特征变量,再结合最大冗余原则剔除冗余变量。随后,基于PCA方法获得各主成分方差的累计贡献率,提取主成分特征,得到最优输入特征变量集。最后,利用LSTM神经网络建立SCR出口NO_(x)排放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其测试集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33%,均方根误差为4.71 mg/m^(3),决定系数为0.90。研究结果为实现垃圾焚烧过程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智能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放浓度预测 最大信息系数 主成分分析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灌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鉴选及其生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毕新铜 葛子菲 +5 位作者 杨洋 冯健超 马冬云 谢迎新 王晨阳 贺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豫北地区的优质高产类小麦品种,为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15个加工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个加... 【目的】筛选出适宜豫北地区的优质高产类小麦品种,为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15个加工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个加工品质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8%。其中,第1主成分为面团揉混特性因子,主要为拉伸面积、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沉降值和粉质质量指数;第2主成分为蛋白特性因子,主要为干、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第3主成分为籽粒性状因子,主要为容积质量。通过隶属函数得到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值(integrated assessment value,D),其中,排名前5的分别为新麦58、新麦45、科兴3302、中麦578和福穗3号。通过对产量和品质综合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参试品种分为5大类,产量和品质均表现较优的品种有10个,其中,郑麦139、国阳537和中麦578为一类高产优质类品种。【结论】通过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筛选出一类高产优质品种3个;不同类型品种的生理特征表现为高产类品种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而优质类品种灌浆期反映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专用小麦 品种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方豇豆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志午 阎君 +2 位作者 孟恒宇 潘路招 朱为民 《蔬菜》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对上海市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精准鉴定,掌握其农艺特性,提高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8份上海地方豇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豇豆3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份上海地方... 为了对上海市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精准鉴定,掌握其农艺特性,提高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8份上海地方豇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豇豆3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份上海地方豇豆种质资源的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4%~9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有5份为早熟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初花节位与初荚节位、花序柄长与叶柄色、叶柄长与单株分枝数、叶色与荚面、茎色与嫩荚色、嫩荚质量与成熟荚色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荚型与荚壁纤维、嫩荚厚与初荚节位、花序柄长与荚面为极显著负相关,为利用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4时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15%,能够较好地反映31个表型性状;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为12处可将8个豇豆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2类群(PC737、PC736、PC0932)综合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每花序花朵数一致、单荚粒数多、嫩荚长较长、荚型为软荚、嫩荚色浅绿等,可以为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为豇豆优良性状的利用及不同类型的亲本选配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亲本组合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磁特征提取的搜索导航研究
11
作者 郭娇娇 杨宾锋 +2 位作者 纪晓琳 曹海霞 郭宁宁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1,88,共8页
现有地磁导航研究所采用的导航参量大多是基于原始地磁参量,地磁参量的选取会影响导航的效率,在选择导航参量过程中存在人为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磁特征提取的搜索导航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出能较为全面地描述该位... 现有地磁导航研究所采用的导航参量大多是基于原始地磁参量,地磁参量的选取会影响导航的效率,在选择导航参量过程中存在人为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磁特征提取的搜索导航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出能较为全面地描述该位置磁场信息的地磁特征作为新的导航参量,结合现有的进化搜索策略和梯度下降法,充分利用提取出的地磁特征作为新的导航参量,引导载体不断向目标趋近,实现导航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原始地磁参量的传统搜索导航方法目标函数迭代步数为647,基于提取主成分特征的搜索导航方法目标函数迭代步数为564,而文中提出的基于主成分特征的进化梯度导航方法迭代步数为238,迭代步数明显下降,导航效率提高,并且子目标函数收敛的一致性也更好,能较好地利用原有磁场信息,在自主远程导航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导航 特征提取 主成分分析 进化梯度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深度子空间学习的微表情识别方法研究
12
作者 冉光伟 何祺 +2 位作者 王楠 冯为嘉 姜立标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11,共14页
针对微表情识别中深度子空间网络鲁棒性差和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深度子空间学习和光流计算的微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核变换充分挖掘微表情中的情感信息,同时使用光流特征捕捉微表情的运动信息,提高识别的鲁棒性。... 针对微表情识别中深度子空间网络鲁棒性差和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深度子空间学习和光流计算的微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核变换充分挖掘微表情中的情感信息,同时使用光流特征捕捉微表情的运动信息,提高识别的鲁棒性。在SMIC、SAMM、CASME和CASMEⅡ4个广泛使用的自发微表情数据集和3DB-combined复合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识别性能优于MACNN、Micro-Attention等深度学习方法,在复合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0.834 6。此外,在SMIC数据集上添加10%、20%、30%和40%的随机噪声块后,在不同噪声水平下的未加权F1分数均优于其他算法,表明该方法在微表情识别任务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子空间 微表情识别 光流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ft均值滤波的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
13
作者 吴沁停 王新景 +3 位作者 潘金艳 张海峰 邵桂芳 高云龙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978,共18页
降维对于数据的可视化和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作为最常用的无监督降维算法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通过减小整体样本的重构误差来减小离群... 降维对于数据的可视化和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作为最常用的无监督降维算法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通过减小整体样本的重构误差来减小离群点的影响。然而,这些算法忽略了数据的固有局部结构,导致数据的本质结构信息丢失,从而影响了对噪声和离群点的准确辨识和移除,进而影响了后续算法的性能。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Soft均值滤波的鲁棒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Soft Mean Filtering,RPCA-SMF)算法。RPCA-SMF采用Soft均值滤波的思想,通过两步走的形式,不仅在模型学习前对噪声处理,同时在模型学习后也引入了噪声处理机制。具体而言,RPCA-SMF算法首先引入了均值滤波的相关思想,通过对比样本与其局部近邻这两者和局部均值的偏差对样本进行Soft加权,从而对噪声进行判定。随后,通过第一步获取的关于噪声的“判别知识”处理噪声信息。由于均值滤波能有效保留数据的整体轮廓信息,因此对于被识别为噪声的样本,RPCA-SMF算法强调保留其低频整体轮廓信息,而非高频的噪声信息。这样能够有效地保留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对数据整体结构特征的保留能力,使得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维 无监督特征提取 主成分分析 Soft均值滤波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浮选尾煤灰分检测
14
作者 刘航涛 吕振福 +3 位作者 丁国峰 李作敏 张博冉 周脉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征对尾煤图像进行描述;通过相关性矩阵研究图像特征与尾煤灰分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降低原始特征维数,以不同主成分个数作为输入,尾煤灰分作为输出,构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尾煤灰分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高了尾煤灰分预测模型精度,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尾煤特征,并且模型性能优于以单一类型特征作为输入的模型,此方法可为浮选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煤灰分 颜色共生矩阵 特征融合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与K-SVD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15
作者 胡海鹏 徐振旺 +3 位作者 未晛 郭乃川 卢仙娜 陈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噪声干扰严重影响地震信号的质量,研究优秀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是地震勘探领域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针对传统字典学习K-SVD去噪算法在处理地震数据时的局限性,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K-SVD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利用PC... 噪声干扰严重影响地震信号的质量,研究优秀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是地震勘探领域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针对传统字典学习K-SVD去噪算法在处理地震数据时的局限性,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K-SVD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利用PCA对地震数据降维处理,将高维地震数据转换到更低维度的特征空间,有效提取地震信号的主要特征,减少数据冗余,降低计算复杂度;其次,通过PCA与K-SVD联合将信号表示为一组稀疏的基向量线性组合,捕获地震信号的稀疏性质,有效去除噪声;最后,在模拟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集上对比三种方法的有效性。数据试算和实际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CA与K-SVD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在去除地震数据中噪声的同时,能够保留地震信号的重要特征,显著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与传统KSVD算法相比,不仅有更低的计算成本,而且能够实现更好的去噪效果,为地震数据的去噪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主成分分析 降维处理 K-SVD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冷凉区旱地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16
作者 姜春霞 刘化涛 +4 位作者 李娜 张伟 杨柯 张冬梅 刘恩科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筛选适宜山西冷凉区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以8个鲜食玉米品种(4个甜质和4个糯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籽粒营养成分、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美玉27、万糯2000的青苞产量分别... 为筛选适宜山西冷凉区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以8个鲜食玉米品种(4个甜质和4个糯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籽粒营养成分、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美玉27、万糯2000的青苞产量分别为22469.1、20665.7 kg/hm^(2),高于其他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较华耐甜玉23号、太阳花8号、申科甜4号、泰鲜甜2号4个甜质鲜食玉米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分别提高了58.8%、47.5%;华耐甜玉23号的产量虽低于美玉27、万糯2000,但其营养成分优于糯质鲜食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3个甜质鲜食玉米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品种的产量、籽粒营养成分、水分利用效率统计成相互独立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6.61%。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在糯质鲜食玉米品种中,美玉27、万糯2000排前2名;在甜质鲜食玉米品种中,华耐甜玉23号、太阳花8号排前2名,但太阳花8号生育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低。综上,美玉27、万糯2000、华耐甜玉23号可以作为冷凉区旱地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区旱地 鲜食玉米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据异构的聚类联邦学习算法
17
作者 陈庆礼 郭渊博 方晨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6-1094,共9页
联邦学习(FL)是一种在隐私保护和通信效率方面极具潜力的新型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范式,然而现实物联网(IoT)场景中客户端节点数据之间会存在异构性,学习一个统一的全局模型会导致模型准确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分布的... 联邦学习(FL)是一种在隐私保护和通信效率方面极具潜力的新型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范式,然而现实物联网(IoT)场景中客户端节点数据之间会存在异构性,学习一个统一的全局模型会导致模型准确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分布的聚类联邦学习(CFLFD)算法。在该算法中,对每个客户端节点从模型提取的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聚类,以将具有相似数据分布的客户端节点聚类在一起相互协作,从而提高模型准确率。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3个数据集和4种基准算法上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FedProx相比,CFLFD算法在CIFAR10数据集和Office-Caltech10数据集上将模型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12和3.7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聚类 特征提取 主成分分析 个性化联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图像和点云数据融合的汽车零配件配准
18
作者 库宗帆 陈灯 郑朝晖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2-1189,共8页
针对工业场景下经典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在点云位姿估计中初始位姿敏感度高、迭代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GB图像的快速点云配准方法。分别采集RGB图像和点云数据,使用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针对工业场景下经典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在点云位姿估计中初始位姿敏感度高、迭代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GB图像的快速点云配准方法。分别采集RGB图像和点云数据,使用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提取RGB图像特征点,利用Brute-Force算法进行初始匹配,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优化匹配,得到单应矩阵和旋转平移矩阵,求解汽车零配件初始位姿。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双向KD树近邻搜索算法对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进行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ICP算法,在配准速度和精度上分别提高了87.2%和5.0%,相对于FR-ICP(fast and robust 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在配准精度相当的情况下,配准速度提高了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点云配准 迭代最近点算法 特征提取 特征匹配、随机采样一致性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模态过程的凝汽器故障特征提取研究
19
作者 朱继涛 曾水平 +3 位作者 贺宇清 郑佳佳 代雨辰 司风琪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针对凝汽器设备多模态运行过程的在线监测与故障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k-means聚类与重构主成分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k-means聚类进行模态识别,聚类结果表明不同模态之间平方预测误差(SPE)统计量存在显著差异,需要... 针对凝汽器设备多模态运行过程的在线监测与故障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k-means聚类与重构主成分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k-means聚类进行模态识别,聚类结果表明不同模态之间平方预测误差(SPE)统计量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子模态分别建立监测模型。为有效获取故障特征,抑制故障分离过程中的残差污染现象,采用重构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故障特征向量,实现了面向多模态过程的故障特征提取。结果表明:使用重构贡献图法能够分离检测出故障变量及其特征向量,且能有效避免残差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故障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多模态过程 故障特征提取 重构主成分分析 故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优良单株选择与综合评价
20
作者 陈霞 万文娟 +3 位作者 邓章文 朱国平 邓依培 刘娟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究江西省山苍子优树选择标准与综合评价方法,筛选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和贵溪初选的72株候选优树为研究对象,测定树高、胸径、枝下高等14个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 【目的】探究江西省山苍子优树选择标准与综合评价方法,筛选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和贵溪初选的72株候选优树为研究对象,测定树高、胸径、枝下高等14个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进行优株综合评价。【结果】14个选优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其中柠檬醛含量的总变异系数最小,为5.75%,稳定性较高;鲜果产量和精油产量的总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8.63%、51.78%。树高、胸径等5个生长性状与百粒果鲜重、标准枝产量、鲜果产量、精油含量4个经济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与结果枝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选出8个优良单株,分别为PX-1010、PX-0003-1、PX-0002-3、PX-0002、PX-0005-3、PX-0006-1、GX-837-1、GX-837;8个山苍子优株可聚为3个类群:类群I为高精油含量且综合性状优良型优株,类群Ⅱ为高鲜果产量型优株,类群Ⅲ为高柠檬醛型优株。【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可有效评价山苍子优良单株,树高和柠檬醛产量可作为优树选择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优树选择 选优性状 主成分分析法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