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de acquisition using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
1
作者 ZHANG Chen WANG Jian +1 位作者 FAN Guangteng TIAN Shiw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63-1072,共10页
Code acquisition is the kernel operation for signal synchronization in the spread-spectrum receiver.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latency of code acquisi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t scheme employ... Code acquisition is the kernel operation for signal synchronization in the spread-spectrum receiver.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latency of code acquisi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icient scheme employing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SFT)and the relevant hardware architecture for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and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implementation.Efforts are made at both the algorithmic leve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to enable merged searching of code phase and Doppler frequency without incurring massive hardware expenditure.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code acquisition approaches,it is shown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proposed design can shorten processing latency and reduce hardware complexity without degrading the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 acquisition hardware structure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SFT) code phase estimation Doppler frequency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tracker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Euclidean local structure-based constraint
2
作者 WANG Hongyuan ZHANG Ji CHEN Fuhua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7,共12页
Abstract:Sparse coding(SC)based visual tracking(l1-tracker)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and many related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In these algorithms,each candidate region is sparsely represented as a set of target... Abstract:Sparse coding(SC)based visual tracking(l1-tracker)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and many related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In these algorithms,each candidate region is sparsely represented as a set of target templates.However,the structure connecting these candidate regions is usually ignored.Lu proposed an NLSSC-tracker with non-local self-similarity sparse coding to address this issue,which has a high computational cost.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n Euclidean local-structure constraint based sparse coding tracker with a smoothed Euclidean local structure.With this tracker,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is transformed to a small-scale l1-optimization problem,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al cost.Ext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visual tracking demonstrate the e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clidean LOCAL-STRUCTURE CONSTRAINT l1-tracker sparse coding target 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AR target recognition based on non-negative sparse coding
3
作者 Ning Tang Xunzhang Gao Xiang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849-857,共9页
Aiming at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feature extraction for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target recognition, this paper imports the concept of visual perception and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which is ba... Aiming at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feature extraction for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target recognition, this paper imports the concept of visual perception and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non-negative sparse coding (NNSC) and linear discrimination optimization, to recognize targets in ISAR images. This method implements NNSC on the matrix constituted by the intensities of pixels in ISAR images for training, to obtain non-negative sparse bases which characterize spars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scattering centers. Then this paper chooses sparse bases via optimization criteria and calc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non-negative sparse codes of both training and test images as the feature vectors, which are input into k neighbors classifier to realize recognition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prov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template match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NMF) via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PRE-PROCESSING non-negative sparse coding (NNsc) visual percep-tion target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volutional Sparse Coding in Gradient Domain for MRI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Jiaojiao Xiong Hongyang Lu +1 位作者 Minghui Zhang Qiegen Liu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41-1849,共9页
关键词 梯度图像 稀疏编码 MRI 卷积 应用 分割图像 空间采样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feature covariance matrices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Jun ZHOU Si-chao XIA L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A new method for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feature covariance matrices was presented.Firstly,the dense trajectories(DT)extracted from the video were cluster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to e... A new method for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feature covariance matrices was presented.Firstly,the dense trajectories(DT)extracted from the video were cluster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to eliminate the irrelevant trajectories,which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noise influence on feature extraction.Then,the trajectory tunne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feature covariance matrices.In this way,the discriminative descriptors could be extracted,which was also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eature second-order statistics is insufficient.After that,an over-complete dictionary was learned with the descriptors and all the descriptors were encoded using sparse coding(SC).Classification was achieved using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MIL),which was more suitable for complex environments.The proposed method was tested and evaluated on the WEB Interaction dataset and the UT interaction datase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superior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dense trajectory sparse coding M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辅助的低复杂度SCMA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余礼苏 钟润 +2 位作者 吕欣欣 王玉皞 王正海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1-2017,共7页
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技术是一项备受重视的基于码域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针对现有SCMA码本设计中未能结合数据和解码器性质以及MPA复杂度较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压缩感知辅助的低复杂度SCMA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首先以系统误码... 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技术是一项备受重视的基于码域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针对现有SCMA码本设计中未能结合数据和解码器性质以及MPA复杂度较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压缩感知辅助的低复杂度SCMA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首先以系统误码率为优化目标,设计一种码本自更新方法用于实现低复杂度检测器,该方法在稀疏向量重构训练过程中使用梯度下降法实现码本的自更新。其次,设计一种压缩感知辅助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符号判决正交匹配追踪(SD-OMP)算法。通过在发射端对发射信号进行稀疏化处理,在接收端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对多用户的稀疏信号进行高效的检测和重构,达到减少用户间的冲突和降低系统复杂度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斯信道条件下,压缩感知辅助的低复杂度SCMA系统优化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多用户检测的复杂度,且在系统用户部分活跃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误码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压缩感知 码本设计 多用户检测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并码本的码字位置序号调制SCMA方案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颜冰 雷菁 赖恪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8-2508,共11页
为满足后5G及未来6G时代对通信系统可靠性及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的严苛要求,针对上行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合并码本的码字位置序号调制SCMA方案。该方案在时域拓展码字位... 为满足后5G及未来6G时代对通信系统可靠性及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的严苛要求,针对上行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合并码本的码字位置序号调制SCMA方案。该方案在时域拓展码字位置,使得码字位置全填充且由其序号携带额外信息比特,并能通过改变码字位置数和序号调制阶数灵活调整系统的谱效。此外,设计了基于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的联合检测算法,并给出了合并码本设计准则。系统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序号调制方案,所提方案更好地兼顾了可靠性与SE,在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与鲁棒性方面都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频谱效率 码字位置 序号调制 合并码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啸天 季雪京 马金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16,共8页
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系统中,由于相同子载波上叠加多个用户数据,且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SCMA系统码本的稀疏性,设计了... 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系统中,由于相同子载波上叠加多个用户数据,且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SCMA系统码本的稀疏性,设计了一种多用户时隙复用的新型导频结构,使不同用户的导频数据在相同时隙叠加后仍能够保证子载波资源相互正交,同时降低了导频资源时隙开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局部正交叠加的导频结构,利用子载波间相关性估计相邻子载波的信道衰落系数,进一步降低导频资源时隙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在总时间开销相同的前提下,正交叠加方法的信道估计均方误差性能相比于现有方法提升了3 dB,局部正交叠加性能进一步提升了1.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正交叠加 信道估计 导频结构 时隙开销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板对齐与多阶段特征学习的光场角度重建
9
作者 郁梅 周涛 +3 位作者 陈晔曜 蒋志迪 骆挺 蒋刚毅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0-540,共11页
现有光场图像角度重建方法通过探索光场图像内在的空间-角度信息以进行角度重建,但无法同时处理不同视点层的子孔径图像重建任务,难以满足光场图像可伸缩编码的需求。为此,将视点层视为稀疏模板,该文提出一种能够单模型处理不同角度稀... 现有光场图像角度重建方法通过探索光场图像内在的空间-角度信息以进行角度重建,但无法同时处理不同视点层的子孔径图像重建任务,难以满足光场图像可伸缩编码的需求。为此,将视点层视为稀疏模板,该文提出一种能够单模型处理不同角度稀疏模板的光场图像角度重建方法。将不同的角度稀疏模板视为微透镜阵列图像的不同表示,通过模板对齐将输入的不同视点层整合为微透镜阵列图像,采用多阶段特征学习方式,以微透镜阵列级-子孔径级的特征学习策略来处理不同输入的稀疏模板,并辅以独特的训练模式,以稳定地参考不同角度稀疏模板,重建任意角度位置的子孔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参考不同稀疏模板,灵活地重建任意角度位置的子孔径图像,且所提模板对齐与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其它光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以提升其处理不同角度稀疏模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图像 角度重建 可伸缩编码 稀疏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围 陈黎 +2 位作者 向曾 黎飞雨 余明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过载率(用户数/资源数)低和可支持用户数量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PD⁃SCMA⁃OTFS)系统。该系统在发射端,根据信道增益高低将用户分为强、弱用户组,组内用户使用传统SCMA方式叠加,组间用户使用功率域NOMA思想叠加。在接收端,使用消息传递算法(MPA)和串行干扰消除(SIC)进行联合检测。通过对不同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系统拥有更高的和速率,并且过载率是传统SCMA⁃OTFS和PD⁃NOMA⁃OTFS系统的1.5~2倍,可支持用户数量是传统系统的1.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稀疏码多址接入 和速率 过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动态时序的空间耦合LDPC码滑窗译码
11
作者 周华 徐辰辰 李子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5-1322,共8页
为提升基于原模图构造的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Spatially-Coupl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SC-LDPC)码滑窗译码(Sliding Window Decoding,SWD)算法译码性能,提出了残差滑窗译码(Residual SWD,RSWD)算法,通过动态选择可靠度最低(残... 为提升基于原模图构造的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Spatially-Coupl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SC-LDPC)码滑窗译码(Sliding Window Decoding,SWD)算法译码性能,提出了残差滑窗译码(Residual SWD,RSWD)算法,通过动态选择可靠度最低(残差值最大)的边信息优先传输,降低边信息无效更新次数,提高了译码性能。RSWD译码在窗口内易出现贪婪组和静默节点现象,导致译码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恶化。为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节点的残差滑窗译码(Node-wise RSWD,NW-RSWD)算法和消除静默节点残差滑窗译码(Eliminating Silent Node RSWD,ESN-RSWD)算法。NW-RSWD算法在译码过程中以变量节点为单位,动态更新窗口内最大残差所在边的变量节点。ESN-RSWD算法在译码过程中根据残差值大小,遍历更新窗口内每一个变量节点,使更多的信息参与到窗口译码,避免滑窗译码陷入局部区域更新。仿真结果表明,信噪比处于3~3.5 dB区间时,相较于SWD算法,NW-RSWD算法复杂度增加约15%,ESN-RSWD算法复杂度增加约25%。在窗口大小为8时,为了达到10-6误码率,相较于SWD算法,NW-RSWD算法提升约0.7 dB性能,ESN-RSWD算法提升约0.85 dB。在10-3误码率时,SWD算法、NW-RSWD算法和ESN-RSWD算法分别需要约50次、10次和8次迭代才能达到相同的误码性能。所提算法以增加较少计算复杂度为代价,降低了译码误码率,减少了译码平均迭代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耦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滑窗译码 信息传递 节点残差算法 消除静默节点残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HLET-SC程序的开发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翀 刘晓晶 +1 位作者 杨燕华 程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由于超临界水堆(SCWR)在系统简化、降低成本和提高热效率上的优势,SCWR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有关超临界水堆的研发工作中,开发适用于SCWR的系统分析程序是进行SCWR系统设计和安全评估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工作基于... 由于超临界水堆(SCWR)在系统简化、降低成本和提高热效率上的优势,SCWR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有关超临界水堆的研发工作中,开发适用于SCWR的系统分析程序是进行SCWR系统设计和安全评估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工作基于最佳估算系统分析程序ATHLET2.1A,增加了超临界热物性参数,开发出适用于SCWR的系统分析程序ATHLET-SC,将现有的ATH-LET程序扩展到超临界压力状态。为评估修改后的程序的适用性,建立了混合能谱超临界水堆堆芯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功率瞬态计算。此外,对1个简化的超临界水冷却回路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修改过的ATHLET程序(ATHLET-SC)对SCWR系统的模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堆 安全分析 ATHLET-sc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A-SCS算法的极化SAR图像相干斑抑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红艳 付毓生 +1 位作者 张睿 皮亦鸣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9-821,共3页
该文提出了采用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稀疏编码收缩(ICA-SCS)算法进行极化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的新方法,结合软门限算子,有效抑制了图像中的相干斑噪声,保留了极化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边缘保持和噪声抑制能力。
关键词 极化SAR 独立分量分析 稀疏编码 相干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信道下SCMA简易码本设计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梁燕 余贝 童开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44-2747,2752,共5页
针对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码本设计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信道下的码本设计方案,先设计每个资源块上所有用户的总星座图,然后利用网格编码调制(TCM)中的子集分割法生成各用户对应的星座,结合低密度扩频序列生成星座矩阵,最... 针对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码本设计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信道下的码本设计方案,先设计每个资源块上所有用户的总星座图,然后利用网格编码调制(TCM)中的子集分割法生成各用户对应的星座,结合低密度扩频序列生成星座矩阵,最后由星座矩阵对应生成用户码本。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用户之间的星座点间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同时保证了用户自身星座点间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所设计的码本,系统的BER低,且在高过载率条件下系统性能也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码本设计 子集分割 扩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C:一个稳定高效的非负稀疏编码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乐 章毓晋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7-1271,共15页
非负稀疏编码(Nonnegative sparse coding,NSC)己成功应用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目前使用的NSC算法通过梯度投影法和基于辅助函数的乘性更新法相结合来实现,其性能受迭代步长的影响很大,且效率较低.为增强NSC的可应用性,本文通过对一组凸... 非负稀疏编码(Nonnegative sparse coding,NSC)己成功应用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目前使用的NSC算法通过梯度投影法和基于辅助函数的乘性更新法相结合来实现,其性能受迭代步长的影响很大,且效率较低.为增强NSC的可应用性,本文通过对一组凸超抛物面函数做交替最小化米实现NSC,并依据凸超抛物面特性、点到非负数集合的投影规则以及点到原点处单位超球的投影规则构造了一个无用户定义优化参数的稳定高效的NSC算法—SENSC.从数学角度,文中推断了,SENSC比现有算法高效且它的解优于当前算法的解,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推断的正确,说明了,SENSC调节编码稀疏性的能力比已有算法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稀疏编码 非负矩阵分解 稀疏编码 超抛物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外部信息传递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邵凯 余贝 王光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0-2326,共7页
针对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进行迭代解码中,功能节点(function node,FN)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采用蒙特卡罗法得到了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值在不同信噪比(s... 针对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进行迭代解码中,功能节点(function node,FN)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采用蒙特卡罗法得到了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值在不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下的统计规律,然后针对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值与外部信息值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门限判决减少FN负荷的部分外部信息传递的(partial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PEIT)消息传递算法(PEIT-MPA)。仿真结果表明,PEIT-MPA在几乎不改变系统误比特率和迭代收敛速度的条件下,降低了MPA复杂度,且SNR越高时,PEIT-MPA复杂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消息传递算法 外部信息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orSIFT+NNScSPM图像特征抽取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爱文 王春恒 肖柏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3-1189,共7页
视觉信息的特征表示是计算机视觉场景图像理解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基于GaborSIFT+NNScSPM的图像特征抽取算法,借鉴生物视觉机制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机结合了HMAX层次计算模型的思想和非负稀疏编码的策略,较为合理地模拟了生物视觉皮层中... 视觉信息的特征表示是计算机视觉场景图像理解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基于GaborSIFT+NNScSPM的图像特征抽取算法,借鉴生物视觉机制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机结合了HMAX层次计算模型的思想和非负稀疏编码的策略,较为合理地模拟了生物视觉皮层中视觉处理的过程.在15类场景图像和Caltech101两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提出的算法较同期算法有着良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抽取 生物视觉机制 HMAX 非负稀疏编码 语义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与卷积稀疏约束的压缩感知光谱成像重构方法
18
作者 郭高 王攀 +2 位作者 李杰 席特立 邵晓鹏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187,共16页
针对压缩感知光谱成像快速重建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秩与卷积稀疏约束的压缩感知光谱成像重建方法,首先将压缩感知光谱采集系统的重构任务,在卷积稀疏编码的框架下分解成为两部分的重构结果叠加,即低频的平滑主体结构部分和高频的纹理... 针对压缩感知光谱成像快速重建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秩与卷积稀疏约束的压缩感知光谱成像重建方法,首先将压缩感知光谱采集系统的重构任务,在卷积稀疏编码的框架下分解成为两部分的重构结果叠加,即低频的平滑主体结构部分和高频的纹理细节部分。针对高频的纹理细节部分的重构,提出基于卷积稀疏编码框架,对卷积字典对应的稀疏特征图进行ℓ_(2,1)范数约束,保证了对光谱数据中光谱维度的先验约束,从而提高重构数据中光谱维度的准确度。针对低频的平滑主体部分重构,提出使用全局的卷积稀疏编码,由于使用了针对低频部分所训练的卷积字典,因此使用核范数对卷积特征图进行约束。通过整合两部分的重建约束,实现了对压缩感知光谱成像系统的分步重构。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重构结果,在空间与光谱维度相较于主流前沿的重建方法均取得了更高的重构精度,其中空间维度上峰值信噪比至少可提升2 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光谱成像 卷积稀疏编码 火箭尾焰光谱 最优化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乐义 兰茹 +1 位作者 段鹏飞 韩强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44-2455,共12页
端信息扩展技术使用多项端信息组成的扩展序列来表示身份信息,各项端信息与所传递的数据本身无关,从而隐藏用户的真实信息.然而,端信息扩展序列资源利用率低、自相关性弱,无法实现多用户并发安全通信.对此,将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端信息扩展技术使用多项端信息组成的扩展序列来表示身份信息,各项端信息与所传递的数据本身无关,从而隐藏用户的真实信息.然而,端信息扩展序列资源利用率低、自相关性弱,无法实现多用户并发安全通信.对此,将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引入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过程中,提出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中的码本设计分配、码字加载发送策略.进一步,从安全性能和通信服务质量2方面对原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可实现用户信息的隐蔽传输,服务器端能够正确区分用户信息.采用稀疏编码后,系统具有较低误比特率,且在一定过载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端信息扩展技术 网络安全 资源利用率 多用户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编码和SCGBPNN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识别 被引量:8
20
作者 竺乐庆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5-1341,共7页
【目的】为了给林业、农业或植物检疫等行业人员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昆虫种类识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分割出双翅,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 【目的】为了给林业、农业或植物检疫等行业人员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昆虫种类识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分割出双翅,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把校正后的翅面分割成多个超像素,用每个超像素的l,a,b颜色及x,y坐标平均值作为其特征数据。接下来用稀疏编码(SC)算法训练码本、生成编码并汇集成特征向量训练量化共轭梯度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CG BPNN),并用得到的BPNN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该方法对包含576个样本的昆虫图像的数据库进行了测试,取得了高于99%的识别正确率,并有理想的时间性能、鲁棒性及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在识别鳞翅目昆虫图像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鳞翅目 图像识别 超像素分割 稀疏编码 量化共轭梯度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