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柯水发 万深玮 +1 位作者 孔凡斌 朱洪革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13,共15页
【目的】基于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构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捕捉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缓解当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首先,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 【目的】基于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构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捕捉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缓解当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首先,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12—2020年共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三级指标赋权,测算中国及各地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综合情况以及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其次,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捕捉全国及各地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再次,使用Dagum基尼系数计算并分解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在区域间的差异及其贡献率,同时借助Moran’s I检验各省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后,应用障碍因子识别方法找出阻碍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排名前3位的因素。【结果】1)在样本期内,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不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明显;2)全国及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基尼系数变化均处于波动中上升状态,且各省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聚集特征;3)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受单位林业劳动生产率、新兴新质林业产业产值占比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素制约。【结论】未来,应完善新型林业劳动者所需的培训体系,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调整新型林业劳动资料所需的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升级;优化新型林业劳动对象所需的政策体系,打通价值转化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林业产业 形成逻辑 时空演变 障碍因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统计测度、区域差异分解与来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钰芬 邓怡 胡思慧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0,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开展统计监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程度持续加深;第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演进态势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其中经济现代化发展不均衡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省域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特征存在空间异质性,各省份的优势和短板各异。本研究旨在客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各省域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以期为不同地区优化发展结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测度逻辑 演进态势 差异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核心意蕴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婧 岳子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以及怎样践行初心使命”这一根本问题。从历史意蕴来看,这一初心使命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摆脱贫困、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实践意蕴来看,应当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把握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民族复兴 逻辑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脆弱情境下海外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基于中土集团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永春 宫月晨 +1 位作者 王玲 王梦瑶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28,共11页
以中国土木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揭示制度脆弱情境下海外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制度脆弱情境下,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可以遵循“决策依据—主导逻辑—构建行为—构建结果”的构建机制,逐步构建海外商业生... 以中国土木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揭示制度脆弱情境下海外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制度脆弱情境下,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可以遵循“决策依据—主导逻辑—构建行为—构建结果”的构建机制,逐步构建海外商业生态系统;②中国基础设施企业构建海外商业生态系统经历了“项目化运转阶段→产业化建设阶段→多元化拓展阶段”的演变,其背后的主导逻辑呈现出“政府主导逻辑→政府为主、商业为辅的混合逻辑→商业为主、政府为辅的混合逻辑”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商业生态系统 制度脆弱性 构建机制 演变规律 主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历史嬗变与逻辑遵循
5
作者 李均 朱慧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82,共11页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段(1985—1999年)、以中国特色为价值追求的自主探索阶段(2000年至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是西化色彩较强,本土化程度不高;自主知识数量较少,普遍性和体系化程度较低。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遵循三个逻辑:一是实践逻辑,立足中国实践,提炼标识概念与本土理论;二是文化逻辑,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理论的本土性与民族性;三是知识逻辑,坚持全球视野,发展理论的普遍性与体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历史嬗变 实践逻辑 文化逻辑 知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职普融通的演变逻辑、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简祖平 吉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31,48,共8页
职普融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招。我国职普融通政策经历了结构调整、体系构建和全面融通三个阶段,呈现出打造“全学段”融通、实现“学校内”融通及开展“校际间”融通三个典型特征,面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 职普融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招。我国职普融通政策经历了结构调整、体系构建和全面融通三个阶段,呈现出打造“全学段”融通、实现“学校内”融通及开展“校际间”融通三个典型特征,面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不对等、实践逻辑与学科逻辑不相契合、不同学校间的发展步调不同频、贯通培养过程存在管理不均等的现实困境。为了打通职普融通实施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建议完善制度形成职普融通政策执行供给推动力,转变观念形成职普融通政策执行需求牵引力,分类互融形成职普融通政策执行内生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现代职教体系 演变逻辑 困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注意力分配视角的黑土地保护政策变迁与演变逻辑
7
作者 赵荣荣 高佳 +1 位作者 杨宇 刘正佳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8,共10页
研究目的:从政府注意力分配视角出发,探索地方政府黑土地保护政策变迁与演变逻辑。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对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偏好差异,表现为命令控制型>宣传引导型>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 研究目的:从政府注意力分配视角出发,探索地方政府黑土地保护政策变迁与演变逻辑。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对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偏好差异,表现为命令控制型>宣传引导型>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对政策子工具的使用存在不均衡性和注意力分配差异。(2)时间维度上,黑土地保护政策经历了探索形成期(2003—2017年)、规范发展期(2018—2021年)和深化应用期(2022年至今)三个阶段,各阶段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特征不同。(3)空间维度上,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差异较大,黑土地保护政策存在扩散现象和空间邻近效应。(4)黑土地保护政策变迁的演变逻辑为:在政策选择上实现了从效率导向到保护与发展并进的注意力重构;在政策演进上体现出注意力转移下的政策工具创新;在政策路径上体现出注意力差异与协同的有机融合。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以强化主体内生动力、强化技术集成创新破解保护效能瓶颈、构建跨域协同治理的长效制度框架,提高地方政府黑土地保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政府注意力分配 政策变迁 演变逻辑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反馈视角下医院建设与发展演进及其逻辑分析
8
作者 邓清文 陈英耀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5,共5页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发布的同医院建设和发展直接相关的490份政策文件,将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变迁过程划分为奠基起步期、卫生改革探索期、新医改加速期和深化医改攻坚期,借助政策反馈理论分析我国医院建设与发展演进脉络的内在逻...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发布的同医院建设和发展直接相关的490份政策文件,将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变迁过程划分为奠基起步期、卫生改革探索期、新医改加速期和深化医改攻坚期,借助政策反馈理论分析我国医院建设与发展演进脉络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过往政策通过解释、资源、演化和学习4种效应影响未来政策制定。研究提示政策优化需要将历史视野引入政策过程,从公共政策层面助推医院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反馈 医院建设 演进 逻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逻辑、政策演进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理 黄利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探究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演进,重点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在制度僵滞期、制度演变期和制度断裂期等历史性变迁过程中,如何影响土地管制权、土地发展权和土地财产权3类土地权利的调控。在此基...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探究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演进,重点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在制度僵滞期、制度演变期和制度断裂期等历史性变迁过程中,如何影响土地管制权、土地发展权和土地财产权3类土地权利的调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困境,预测未来制度变迁的潜在驱动因素,提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化路径,包括在土地管制权方面应整合要素与系统,优化规划空间赋权,推进要素权益重构;在土地发展权方面应统筹供给与需求,创新土地流通机制,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在土地财产权方面应协调效率与公平,释放土地资产价值,带动整治综合效应,以期为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理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理论逻辑 政策演进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的政策演进逻辑与政策工具选择
10
作者 史九领 杜子萍 张兴祥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6,共19页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国家贫困治理的核心目标,也是通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运用量化文本分析方法,对1978—2020年间402份国家层面发布的扶贫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治理经历了多个重...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国家贫困治理的核心目标,也是通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运用量化文本分析方法,对1978—2020年间402份国家层面发布的扶贫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治理经历了多个重要的转变:首先,治理对象从“贫困县”和“贫困村”逐渐转向具体的“贫困户”;其次,治理主体从“政府包揽”逐渐转向“各方联合参与”;第三,治理模式从“输血式贫困治理”转向“造血式贫困治理”;最后,治理路径从“单纯的资金投入”逐渐演变为“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策略。在贫困治理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总体比重分别为47.2%、40.4%和12.4%,形成了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导、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逐渐增加的贫困治理结构。通过改善生产力系统的主体性、中介性和客体性要素,实现了贫困地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开发与大幅度提升,为政府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贫困地区提供政策倾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的规律与历史经验,为乡村振兴阶段的政府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演进逻辑 政策工具 量化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多边环境治理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演变逻辑及趋势——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例
11
作者 陈敏鹏 文皓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253-8265,共13页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简称“共区原则”)是全球多边环境治理的基石,产生于全球南北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治理的根本性差异。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例,系统梳理了共区原则的理论背景、内在逻辑以及演变...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简称“共区原则”)是全球多边环境治理的基石,产生于全球南北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治理的根本性差异。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例,系统梳理了共区原则的理论背景、内在逻辑以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共区原则的演变呈现出国家区分层次多元化、减排/保护责任自主化、国际支持群体精准化以及环境治理协同化的特征,其动因包括政治格局变迁、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不平衡、全球环境行动意识提升和全球环境危机加剧等,将为中国参与全球多边环境治理带来更多的压力与责任。因此,建议中国应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履约、深化南南合作和推动生态协同措施,积极适应全球多边环境治理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治理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演变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演进与转型——基于政策扩散和文本分析视角
12
作者 魏威 杨佳鑫 陈丹玲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9,共9页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演变历程,采用政策扩散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双重视角分析政策的演进逻辑和转型特征。结果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经历了摸索、起步、快速发展和综合提升等4个演进阶段,呈现出从概念原始、目标单一、模...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演变历程,采用政策扩散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双重视角分析政策的演进逻辑和转型特征。结果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经历了摸索、起步、快速发展和综合提升等4个演进阶段,呈现出从概念原始、目标单一、模式分散到概念丰富、目标多元、模式复杂的转型特征;整治政策既以决策导向作为核心驱动力,又以执行条件为现实基础,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推动政策的动态演进;采用Python语言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相较于摸索阶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网络边数、网络密度、平均度分别提升了71.9%、70.8%、70.5%,网络特征从松散型向集聚型转变。据此,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要守好“主阵地”,注重科学性;要下好“一盘棋”,强化系统性;要留好“提前量”,提升前瞻性,保障整治工作高质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演进逻辑 转型特征 政策扩散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评价政策的演进、逻辑与展望——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13
作者 牛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204,205,共14页
以1949-2023年有关教师教育评价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研究对象,采用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将教师教育评价的相关政策放置于国家整体教育评价的宏观框架中,从教师教育标准的制定和确立、教师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两个维度开展政策文... 以1949-2023年有关教师教育评价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研究对象,采用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将教师教育评价的相关政策放置于国家整体教育评价的宏观框架中,从教师教育标准的制定和确立、教师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两个维度开展政策文本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教师教育评价的政策主要嵌套在其他相关的教育政策中,专门性政策主要出现在2010年以后且数量逐年增加。教师教育评价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以建立计划为重点的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7年)、以建立制度为目标的积极发展阶段(1978-2009年)以及以建立标准认证为核心的聚焦发展阶段(2010至今)。我国教师教育评价政策变迁呈现出清晰的演进逻辑:评价的对象从注重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一体化,评价的标准从规制到赋能,教师教育评价的主体从单一到多元,评价的方式从依托到独立。展望未来,优化教师教育评价政策,需完善教师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学术研究和政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 教师教育 教育政策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历史演进、变迁逻辑与未来展望
14
作者 褚照锋 罗志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4,共12页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力量和原始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回溯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变迁逻辑,对其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创新...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力量和原始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回溯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变迁逻辑,对其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始终置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其建设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探索期、初步创建期和形成完善期三个阶段;其历史演进呈现出相关要素不断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法制化的发展趋势。这背后彰显的动力逻辑是国家统筹资源的制度优势,价值逻辑是面向不同时期国家的战略需求,操作逻辑是依托学科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面向未来,高校创新体系建设需以科技强国为目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作用;以整体效能为导向,系统优化高校创新体系的要素;以生态结构为基础,培育面向未来社会的学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战略 历史演进 变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15
作者 王忠鑫 田凤亮 +7 位作者 孙鑫 郭晓松 黄俊婷 王磊 张忠文 赵广志 宋波 曾祥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现有针对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规划、基本架构、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关于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完成后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的概念,即矿山巨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 现有针对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规划、基本架构、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关于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完成后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的概念,即矿山巨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能够自主做出合理响应的综合能力,是评价露天煤矿智能化程度最重要的标志。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从功能完整性、功能活跃性、系统结构性、数据利用高效性4个维度建立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的主要因素,发现单纯追加投资、扩建系统不能保障智能化能力的成熟,通过科学的规划,尽量采用少的功能来实现智能化建设目标,智能化建设效益将更加显著。从智能化露天煤矿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出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应遵循的减法逻辑、生态逻辑、重构逻辑与自洽逻辑,并给出了未来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001”模式智能化露天煤矿,即移动设备及固定岗位全无人值守(“0人员”)、场景生态全覆盖(“0盲区”)、业务管控一体化(“1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露天煤矿 智能化评价 智能化能力成熟度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源投资中动态能力的演化路径探析——基于实物期权逻辑和资源编排理论的双重视角
16
作者 罗海贝 陈衍泰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10,共12页
数据资源已被普遍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许多企业对于数据资源投资能否真正增强竞争力和提升业绩仍然存在疑虑。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数据资源投资发展动态能力以创造价值,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华数传媒的探索性单... 数据资源已被普遍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许多企业对于数据资源投资能否真正增强竞争力和提升业绩仍然存在疑虑。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数据资源投资发展动态能力以创造价值,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华数传媒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系统考察其数据资源投资的过程和效果。研究发现,数据资源投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据获取与积累、数据整合与共享及数据应用与创新。在不同阶段中,实物期权逻辑视角下的高管认知和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组织行为呈差异化特征,协同推进动态能力的演化。这一演化路径概括为“实物期权视角下的认知觉醒—资源编排理论下的行动革新—动态能力的跃迁升华”的迭代机制,推动了“数据驱动感知能力—数据驱动获取能力—数据驱动重构能力”三类动态能力的持续演进。该框架不仅丰富了数智化情境下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理论,也为企业实施数据资源投资和公共部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源投资 动态能力演化 实物期权逻辑 资源编排理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内涵演进、发展困境及实践逻辑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伟 张建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科学方略,是满足广大学生需求的有效途径,但面临评价导向与实践目标错位、在地国际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线国... 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科学方略,是满足广大学生需求的有效途径,但面临评价导向与实践目标错位、在地国际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线国际教育效果难以保障、高校国际化发展协同效应不强等主要挑战和困境。分析归纳欧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共性要素,并基于此提出从观念上扭转“西化从属观”与“困境工具观”,从组织上搭建“三位一体”协调机制,从内容上完善课程国际化,从评价上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从技术上促进虚拟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国际化 内涵演进 发展动因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理论基础、演进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实体经济支撑视角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华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体,必须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遵循“单点应用、局部优化、体系融合、生态重构”四个层面的演进逻辑,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体,必须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遵循“单点应用、局部优化、体系融合、生态重构”四个层面的演进逻辑,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多业务环节和流程系统的局部集成优化,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产业加速融合,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产业安全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跨界融合、产业要素流动等的价值维度认识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应聚焦融合实践路径,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循环实践路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聚焦数字化实践路径,巩固优势传统产业领先地位;聚焦生态化实践路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演进逻辑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售收缩背景下商业稳定性的空间规律——以北京前门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盛强 许泽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近年来新冠疫情引发城市部分区域出现零售收缩问题,但也为深入挖掘各类商业变化背后的空间规律提供了机会。基于百度街景时光机和实地调研,详细记录了2017和2022年北京前门地区商业的更名、改行和存续情况,并基于多元回归综合距离、拓... 近年来新冠疫情引发城市部分区域出现零售收缩问题,但也为深入挖掘各类商业变化背后的空间规律提供了机会。基于百度街景时光机和实地调研,详细记录了2017和2022年北京前门地区商业的更名、改行和存续情况,并基于多元回归综合距离、拓扑、聚集三种空间规律对各条街道上商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拓扑规律的影响最为明显,且位于城市尺度高可达性街道的商铺在外部冲击下经营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稳定性 空间句法 拓扑规律 距离规律 商业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演进过程与理性逻辑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宝胜 李学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凝结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演进的历史过程与理性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历经政治方向确立、具体实践聚焦、经...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凝结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演进的历史过程与理性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历经政治方向确立、具体实践聚焦、经济目标重构、全面系统深化的演进过程,逐步从宏大的社会主义愿景,走向以经济建设为牵引、聚焦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最终升华凝结为“以人民为中心”“五位一体”全面系统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认识起、承、转、合的跃迁与升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重视历史经验总结,才能不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演变 理性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