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 Rwanda:Challenges and Adaptations
1
作者 Habiyaremye Gabriel Mupenzi Jean de la Paix Balogun Waheed Oyelol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3-93,共1页
Climate change is attribu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human activity that alter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lobal atmosphere and which is,in addition to natural climate variability,observed over a period of considerable... Climate change is attribu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human activity that alter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lobal atmosphere and which is,in addition to natural climate variability,observed over a period of considerable length.Rwanda shares with the world a big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because climate change is not only an environmental issue,but also an economic issue,a social issue,a security issue and, above all,a moral issue.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s in Rwanda as they manifest themselves across various s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Rwanda ENVIRONMENTAL protocols and la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能源法治因应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文轩 卿悦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基于减缓与适应的基本结构,气候治理要求能源法治围绕节能降碳与韧性提升两大核心,采取多元、多层次的协同共治方式。低碳转型是能源法治的重要目标,要求能源法治作出系统回应。为适应气候治理,能源法治确定了低碳转型的引领性目标,进... 基于减缓与适应的基本结构,气候治理要求能源法治围绕节能降碳与韧性提升两大核心,采取多元、多层次的协同共治方式。低碳转型是能源法治的重要目标,要求能源法治作出系统回应。为适应气候治理,能源法治确定了低碳转型的引领性目标,进而要求在价值体系层面作出相应调适。在此指引下,以《能源法》的制度安排为基础,以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治理为基本路径,塑造结构平衡、内外协调的法规范体系。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基于低碳转型对减缓问题的关注,推动能耗双控制度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型,成为能源法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法治 低碳转型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需要一部怎样的教育法典 被引量:1
3
作者 劳凯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在任何时代,法的发展重心都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关。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统合,出现了多元的、具有不同利益追求的社会群体,使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形成了若干利益追求不同的群体,导致原先的社会利益均衡被打破,在这种背景下,法律调... 在任何时代,法的发展重心都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关。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统合,出现了多元的、具有不同利益追求的社会群体,使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形成了若干利益追求不同的群体,导致原先的社会利益均衡被打破,在这种背景下,法律调整的基本方式被迫作出某种变化。1985年,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原先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机制开始出现某些实质性变化,社会出现结构性转换,分化出公域、私域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门,导致了有关公法、私法、社会法问题的产生,教育权的再分配成为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教师法律身份的变化、公办学校教师任用的变化、学校与学生关系的变化、学校法人制度的变化,等等,这些教育法演进的新趋势表明该法律领域横跨了多个法律部门,因此,“跨部门法律观”应成为教育法典编纂的新视角。跨部门教育法典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不同法律部门性质的法律规范都能在教育法典中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社会与教育变迁 教育法律法规 跨部门法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径向持续测量装置的研制及试验
4
作者 王杰 方陆明 +3 位作者 孙渊敬 李尚阳 赵科杰 孙林豪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9-1525,共7页
树木胸径是树木生长模型建立中最基本的因子,树木生长过程持续精准测量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难点。基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研制了一款可实时、持续、精准获取树木胸径生长量的测量装置,适用于树木胸径50 mm~380 mm范围... 树木胸径是树木生长模型建立中最基本的因子,树木生长过程持续精准测量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难点。基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研制了一款可实时、持续、精准获取树木胸径生长量的测量装置,适用于树木胸径50 mm~380 mm范围内的测量,测量精度可达0.001 mm,误差在0.1%以内。采用一天24次的自动测量(整点采样),实现了树木胸径实时远程测量与数据的无线传输。通过对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冷杉胸径生长量持续一年的测量,初步揭示了试验地区该树木胸径一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生长期与休眠期;初步反映温度变化对树木胸径生长特殊影响与极端情况下树木胸径出现收缩和停止生长的可能性。为相应树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胸径生长量测量装置 持续测量 胸径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刑事司法应对及展望研究
5
作者 赵悦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6,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双碳法治”正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但其发展面临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结构性挑战。聚焦刑事司法的气候治理潜能,对大气污染刑事案件、消耗臭氧层物质非法使用案件及森林碳汇司法实践展开实证分析...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双碳法治”正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但其发展面临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结构性挑战。聚焦刑事司法的气候治理潜能,对大气污染刑事案件、消耗臭氧层物质非法使用案件及森林碳汇司法实践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气候变化刑事司法应对路径有三:其一,拓展气候相关犯罪行为认定,扩大打击范围以强化一般威慑;其二,能动适用兜底条款入罪,弥补气候刑事法律空白;其三,创新气候生态修复与量刑联动机制,推动气候责任承担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然而,兜底条款的扩张适用可能突破罪刑法定原则边界;过度追责气候个体而忽视企业主体责任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碳汇认购缺乏科学评估标准导致修复功能虚化。对此,主张慎用兜底规定入罪,强化刑事责任衔接条款的入法和适用;强化企业排放责任,研究企业气候负担行为入刑的现实可能性,加强对企业直接碳排放“相关行为”的刑事司法追诉,同时停止涉碳单位犯罪中对企业“合规不起诉”;重视大气污染刑事案件的降碳减污协同效果和碳汇司法的社会宣教功能,同时需警惕司法碳泄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刑法 气候犯罪 气候变化司法 碳汇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钙质黏土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及本构模型研究
6
作者 曹祎 荣传新 +2 位作者 王衍森 常磊 王彬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1-2084,共14页
两淮矿区广泛分布着钙质黏土层,其具有冰点低、冻胀性强、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特点,对冻结法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探究冻结钙质黏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通过ZSZ-2000冻土真三轴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围压、温度、含水率和中主... 两淮矿区广泛分布着钙质黏土层,其具有冰点低、冻胀性强、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特点,对冻结法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探究冻结钙质黏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通过ZSZ-2000冻土真三轴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围压、温度、含水率和中主应力系数条件下的真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结钙质黏土在其影响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冻结钙质黏土强度与中主应力系数b和围压呈现出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正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其破坏强度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破坏强度受中主应力效应和围压效应的共同控制,均表现出明显的强化-弱化双重作用,并存在临界中主应力系数b_(c)=0.75,临界围压σ_(3c)=3 MPa。随着围压的增大,体应变由先剪缩后剪胀逐渐转变为纯剪缩的特性,且随着b值的增大,试样峰值体应变逐渐变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温度、含水率和中主应力系数影响的改进邓肯-张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冻结壁设计优化和深部冻结法凿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黏土 中主应力系数 强度演化规律 真三轴应力路径 邓肯-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食叶草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及饲用价值分析
7
作者 刘威 王昊 +2 位作者 蔡卫佳 罗桂杰 刘旭 《中国奶牛》 2025年第4期47-52,共6页
食叶草富含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本研究测定了食叶草叶簇期、抽茎期和现蕾期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分析了食叶草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及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叶簇期、抽茎期和现蕾期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8.77%、21.99%... 食叶草富含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本研究测定了食叶草叶簇期、抽茎期和现蕾期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分析了食叶草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及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叶簇期、抽茎期和现蕾期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8.77%、21.99%和13.8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16%、2.57%和1.43%,粗纤维含量分别为8.92%、14.94%、37.37%,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36mg/100g、29.79 mg/100g和18.85 mg/100g;食叶草不同生育期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类必需氨基酸有7种;矿物质中钾含量最高,铜含量最低,叶簇期、抽茎期和现蕾期钾含量分别为6.39%、5.74%和4.50%,铜含量分别为41.87mg/kg、30.83mg/kg和8.67mg/kg;但抗营养因子单宁和草酸含量也较高,叶簇期、抽茎期和现蕾期单宁含量分别为10050.27mg/kg、16305.07mg/kg和48532.18mg/kg,草酸含量分别为8449.53mg/kg、4980.82mg/kg和3800.15mg/kg。食叶草各营养物质含量随着不同生育期而变化,粗蛋白、粗脂肪、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粗纤维、ADF和NDF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干物质、粗灰分和部分矿物质元素等无明显规律呈现。因此,就营养价值而言食叶草属于优质牧草,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但其单宁和草酸含量较高,会降低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需要进一步解决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 营养物质 变化规律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服饰变迁的法律审视
8
作者 雷园园 闫东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135,136,共10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更迭的重要转捩期,传统与现代的对决、礼教与法理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进退通过服装得以自由地呈现。洋服东渐之下,新颖的纹饰、大胆的色彩、别出心裁的衣型不仅是审美视角的突围,亦是中西法律传统交融互鉴的...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更迭的重要转捩期,传统与现代的对决、礼教与法理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进退通过服装得以自由地呈现。洋服东渐之下,新颖的纹饰、大胆的色彩、别出心裁的衣型不仅是审美视角的突围,亦是中西法律传统交融互鉴的直观表达,是中国人由臣民而国民的心理映射,是人的主体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觉醒。同时,中国的法律现代化运动彻底颠覆了衣冠用以“昭名分,辨等威”的功用,创生了新式着装习惯;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分配成为服饰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身体法权的建构使得国人之服饰开始具有了国际化的发展面向,并影响至今。革除旧习、树立新风、塑造新型国民形象,从清末民初之服饰开始渐次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变迁 缘法以礼 西法东渐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同步提取变换和声信号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9
作者 夏雪宝 明志茂 +3 位作者 赵可沦 黄英龄 张波 李富才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齿轮箱故障信号并对其复合故障进行诊断,在时频同步提取变换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时频同步速度基提取变换(Time-frequency Velocity 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TFVSET)。该方法将反映转速同步变化... 为了更好地分析齿轮箱故障信号并对其复合故障进行诊断,在时频同步提取变换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时频同步速度基提取变换(Time-frequency Velocity 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TFVSET)。该方法将反映转速同步变化规律的基函数引入时频同步提取变换中,并针对噪声引起瞬时频率波动和偏差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2阶差分算子来平滑瞬时频率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基于不变窗口的时频分析方法在处理突变信号时出现瞬时频率特征模糊的问题,并可以清楚显示故障信号的时变特性。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实际信号中,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清晰表征不同故障齿轮信号的频率信息,并可以有效利用声信号进行齿轮箱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同步提取变换 转速同步变化 齿轮箱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司法:理性反思与制度建构
10
作者 楼秋然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5,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同心协力,其中,部门法应发挥好体系性联动与协调作用。由于公司法本身需要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目标,而气候变化是ESG中的突出问题,叠加环境法单兵突进无法妥善解决,作为规制主要经济细胞之公司的公司法理应认...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同心协力,其中,部门法应发挥好体系性联动与协调作用。由于公司法本身需要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目标,而气候变化是ESG中的突出问题,叠加环境法单兵突进无法妥善解决,作为规制主要经济细胞之公司的公司法理应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然而,现阶段无论是已有的、可能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司法规则,还是初步建构的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法律体系都存在不足。我国公司法未来有必要通过法律解释或者再修订的方式,通过确立商业判断规则和提供多元化组织形态供给的赋权路径、要求机构投资者尽责管理和发挥股东提案权制度功能的对话路径、确立董事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知情义务和对第191条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的追责路径,实现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公司法 信息披露 董事义务 组织法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权便之法”到“经常之制”——论清初四川边茶贸易与茶法的恢复
11
作者 高雪峰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93-99,共7页
明代四川与藏地的边茶贸易曾经兴盛一时,而明清易代所造成的政治混乱则对发展旺盛的边茶贸易予以了沉重打击,也破坏了原本的管理秩序,文章以清初茶法的变革为线索展开研究。清朝在建立之初面对难以迅速恢复明代茶法旧制的现实窘境,只能... 明代四川与藏地的边茶贸易曾经兴盛一时,而明清易代所造成的政治混乱则对发展旺盛的边茶贸易予以了沉重打击,也破坏了原本的管理秩序,文章以清初茶法的变革为线索展开研究。清朝在建立之初面对难以迅速恢复明代茶法旧制的现实窘境,只能因时制宜采取临时措施以便于管理。这类非常规的管理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边茶贸易的重新活跃,为清政府带来了政治与经济上的收益,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康熙中期开始,清政府便逐渐将对边茶的管理引向正轨。在完成从“权便之法”到“经常之制”的转变的同时,“权便之法”的某些合理精神也融入到了清代的茶法中,最终共同实现了茶法上的清承明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边茶 明清易代 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人工智能立法的定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周汉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4,共18页
人工智能在我国已经形成信息内容管理与科技、产业发展两种不同立法定位。用信息内容管理定位人工智能,相当于将新质生产力纳入上层建筑管理,难免产生各种错配现象。为了体现人工智能法非对称性特点,需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和新质... 人工智能在我国已经形成信息内容管理与科技、产业发展两种不同立法定位。用信息内容管理定位人工智能,相当于将新质生产力纳入上层建筑管理,难免产生各种错配现象。为了体现人工智能法非对称性特点,需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来定位,在明确安全与发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部门法的立改废释实现法治范式变革。既要清理、废止不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定与做法,又要确立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的观念、规范与制度。我国人工智能立法需要保持灵活性,小步快跑,避免“一刀切”立法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立法 人工智能法 范式变革 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及其区域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宗学 班春广 张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从径流演变规律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径流主要归因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归因分析、案例分析、我国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径流归因分析区域分布特征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在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及其... 从径流演变规律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径流主要归因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归因分析、案例分析、我国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径流归因分析区域分布特征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在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表明: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是较为常用的径流演变规律分析方法,水文模型法、统计分析方法和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法是进行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的常用方法,其中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我国主要河川径流量除西北诸河和西南河流源区部分河流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河川径流大多呈减少趋势;人类活动是引起我国主要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演变规律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创新——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5,共1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信念、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强化法治生命力的路径。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异常激烈,国际法治遭遇强烈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法治和国际治理的实践中,坚持知古鉴今,弘扬中华法治智慧、吸收世界法治文明精华;资政育人,“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中国智慧”既充分彰显国际法治的正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增进国际社会民生福祉,又更加增强中华法治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法治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强劲动力源,是打破“西方中心论”长期遏制中国法治理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新课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其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中国建设 治国理政 百年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责任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明远 张金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209,共11页
责任制度是气候变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坚实法治保障。域外气候变化责任制度已呈现一定的体系性特征,其中法律责任的主要模式有单一主体型与混合主体型、集中来源型与分散来源型、行政法律责任型与刑事法律... 责任制度是气候变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坚实法治保障。域外气候变化责任制度已呈现一定的体系性特征,其中法律责任的主要模式有单一主体型与混合主体型、集中来源型与分散来源型、行政法律责任型与刑事法律责任型;部分国家的气候变化法在规定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规定了政治问责与行政问责。气候变化法具有政策法与监管法的双重维度,并面临科学不确定性等难题,这决定了气候变化责任制度不应局限于单一责任来源、单一责任主体、单一责任类型,责任制度的体系化建构成为气候变化法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有鉴于此,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责任制度应是规范公权力机关与私主体,包括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政治问责与行政问责,涉及综合性气候变化法、其他单行法与下位法的体系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法 责任体系 法律责任 政治问责 行政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问题与完善——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汉族 邹昌跃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制度化探索、规范化和法制化三个阶段。制度供给重心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社合作再到家校社政一体,具有从追求家庭教育的内部收益到追求外部收益和整体收益的动力特征,从学校资源开发到多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制度化探索、规范化和法制化三个阶段。制度供给重心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社合作再到家校社政一体,具有从追求家庭教育的内部收益到追求外部收益和整体收益的动力特征,从学校资源开发到多方积极参与的过程特征,以及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由局部制度变迁带动整体制度变迁的方式特征。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制度面临配套制度供给不足、政策执行乏力和部分制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根源在于权力分配机制不顺、利益调整机制不全以及忽视非正式制度变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需要强化政府责任,鼓励制度协同创新,探索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政策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教义学的自主性与本土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彬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共12页
法教义学的自主性与本土化,对于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中国自主的法教义学,应该超越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立足最低限度的法治观念,寻求通约东西方法治文化的“重叠性共识”;基于本国现行的法秩序... 法教义学的自主性与本土化,对于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中国自主的法教义学,应该超越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立足最低限度的法治观念,寻求通约东西方法治文化的“重叠性共识”;基于本国现行的法秩序,通过体系化思维不断整合本土法治经验,通过动态解释机制适应社会变迁。法教义学对习惯的吸收,是实现自主性与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底线法治 本土经验 社会变迁 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候法治的公私协同进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文轩 宁天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公私协同应当作为气候治理的基本模式和气候法治遵循的制度逻辑。这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构建气候变化适应型制度体系的内在需求,还是气候法治公私交融属性的重要体现。在气候法治的公私协同模式中,各主体应当基... 公私协同应当作为气候治理的基本模式和气候法治遵循的制度逻辑。这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构建气候变化适应型制度体系的内在需求,还是气候法治公私交融属性的重要体现。在气候法治的公私协同模式中,各主体应当基于商谈理性实现互动,以气候信息为节点构建风险应对体系。在具体机制构建层面,气候法治体系应当结合公私协同模式的体系特征,从主体、治理框架和法秩序三个层面体现公私协同的制度逻辑,即以协同共治为基底构建主体决策机制,以信息沟通为核心构建治理框架,以公私法协同为线索构建气候法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法治 公私协同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向法律的转化与制度专业化假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清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用道德的形式。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制约。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则个体搭便车动机越强,采用法律约束就越有利。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日益加深,有一个原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约束转化为法律约束的趋势,即制度专业化趋势。制度专业化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制度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的理性 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和转化 制度专业化 制度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国家碳预算的理论同构与立法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晓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生的背景、碳预算概念的演变,事实印证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把承载全球碳排放环境容量的国际碳预算,转移至各国碳预算本土化的可靠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碳预算制度经验发现,其对我国碳预算目标设置、机制协同、资金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将碳预算纳入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法治保障体系,可以结合已有预算法程序化规定,通过建立专门性机构、权责配置、预算调整机制、专项资金供给等制度,建构起“双碳”目标下符合我国需要的碳预算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预算 国家碳预算制度 应对气候变化法 碳达峰 碳中和 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