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要素集聚的广州市创新空间识别及优化建议
1
作者 方远平 彭婷 +1 位作者 刘卓峰 钟韵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8,共10页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产、学、研3个维度,结合8565条创新要素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指数、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空间分析法,探究广州市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识别由创新要素集聚形成的区域创新空间,并分析其...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产、学、研3个维度,结合8565条创新要素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指数、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空间分析法,探究广州市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识别由创新要素集聚形成的区域创新空间,并分析其分布格局特征与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广州市创新要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创新空间呈现“三核多节点”的南北纵向发展格局,“三核”即越秀区、天河区、黄埔科学城片区,“多节点”包括花都区国际航空枢纽周围地区、白云区南部片区等;基于创新要素集聚的叠加效应,识别出广州市创新空间发展模式可划分为5类,即融合发展区(Ⅰ)、产学联动区(Ⅱ)、学研集聚区(Ⅲ)、产研互促区(Ⅳ)和产业牵引区(Ⅴ)。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广州市创新空间优化建议:一是汇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空间体系;二是建设开放型创新空间,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三是创新用地管理供应模式,保障创新要素用地需求;四是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创新空间 空间格局 创新发展模式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活力评价及其互动关系研究——以副省级城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建科 郑玉 +2 位作者 董梦如 金雪莹 田深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以德鲁克社会创新为理论基础,基于城市内三大行为活动主体构建包含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治理环境系统的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子分层动态激励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沿海省份8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活力进行评价,运用耦合协调模型... 以德鲁克社会创新为理论基础,基于城市内三大行为活动主体构建包含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治理环境系统的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子分层动态激励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沿海省份8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活力进行评价,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测度并分析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情况和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各城市的发展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岛、宁波、大连、厦门,城市间发展活力综合评价结果两极分化明显,营商环境是影响城市发展活力提升最重要的因素,人居环境次之,治理环境最小。(2)8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级别不高,整体处于失调类型。(3)3个系统间相互作用,但其发展水平主要受自身影响。其中,人居环境系统显著受其他两个系统影响;营商环境系统受治理环境系统影响较强;治理环境系统主要依靠自身调节,受其他系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理论 城市发展活力 营商环境 动态激励模型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沿海省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钟茂初 赵天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基于2003—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机制,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经研究发现,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 基于2003—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机制,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经研究发现,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两者同时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涓流效应”,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核心区域的资源向外扩张促进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影响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发展有更显著影响,但对经济协调发展与经济开放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反而对经济共享发展有显著挤出效应;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构成的科技创新维度的估计结果中,创新产出对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高于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活动集聚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广州专利数据的测度分析
4
作者 周可斌 师浩辰 +2 位作者 王世福 赵渺希 刘垚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并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解析,是探索创新活动集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规律的核心议题。建立创新活动集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研究框架,采用2006~2020年广州市专利授权数据,运用核密度方法... 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并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解析,是探索创新活动集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规律的核心议题。建立创新活动集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研究框架,采用2006~2020年广州市专利授权数据,运用核密度方法与时空立方体模型,探究广州创新活动集聚的阶段性与累积性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基于断面数据首先发现了广州创新活动的非均衡分布与极化趋势,分别形成了核心区、副中心与外围地区三个区域,并与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空间结构相对应;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三类核心创新主体与城市功能区存在一定匹配。其次,对广州创新活动的累积性变化特征进行类型研判,发现创新活动集聚的稳定、新生、加速三个热点类型区域,反映了创新活动集聚变化是既有积累与城市空间延伸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探索了创新集聚外溢特征与创新空间供给模式的关系,并提出创新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同生长、功能布局协同优化、创新引擎与创新空间的协同进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活动 城市空间 协同发展 专利数据 时空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的都市农业产业链商业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案例分析
5
作者 张德林 刘晴 +2 位作者 杨敏丽 卢凤君 段锐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75-84,共10页
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城乡深度融合为大都市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以新质生产力为视角,以共生理论为依据,结合北京市大兴区乡村休闲旅游... 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城乡深度融合为大都市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以新质生产力为视角,以共生理论为依据,结合北京市大兴区乡村休闲旅游的实践探索,总结提炼了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和镇城融合的三类代表性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模式,构建了乡村旅游休闲商业模式创新的“倒金字塔”模型,为大都市区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案例借鉴,为实现城乡融合、园镇一体提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都市农业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6
作者 刘萌 曾江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1-204,共4页
以2015—2022年湖北省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择最优的杜宾模型,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资源配置3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及其邻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数字经济对本地区... 以2015—2022年湖北省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择最优的杜宾模型,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资源配置3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及其邻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数字经济对本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邻近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也有正向的影响。数字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并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该效应反映了数字经济向中小城市扩散的趋势,以及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和流通效率的中介作用。建议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58
7
作者 李秋颖 方创琳 +1 位作者 王少剑 王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6,共6页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85—2012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85—2012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山东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耦合协调度可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即不协调阶段(1985—1989年)、基本协调阶段(1990—2005年)和高级协调阶段(2006—2012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空间城镇化滞后到高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进而以山东省2011年县域为研究单元,对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分析,县域城镇化水平区域格局严重不均衡,空间城镇化水平普遍高于人口城镇化水平。山东省处于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阶段,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类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趋势与启示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彬 徐能雄 戴春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6,共9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缓解'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调研国际上一些主要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剖析了当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缓解'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调研国际上一些主要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剖析了当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指导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了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扩大城市生存空间、建立集约型城市、构建舒适宜居城市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并以建设绿色、智慧的立体化城市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在充分吸收和学习国际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特点,高质量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国际现状 利用模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格局分异及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40
9
作者 滕堂伟 瞿丛艺 +1 位作者 胡森林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7,239-240,共13页
绿色创新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分析比较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鉴于传统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 绿色创新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分析比较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鉴于传统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因而可运用Super-SBM和GML指数构建城市尺度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模型,来刻画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及空间关联效应。据此分析的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力主要来自技术效率,而技术进步滞后于技术效率。(2)各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趋于缩小,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正在趋向协同化。(3)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组合,呈现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4种类型,各自的发展重点在于提升绿色创新技术、提高各类资本利用效率、节约能耗及提高转换效率、提高科技研发效率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长三角城市群 协同发展 Super-SBM 模型 GML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策略: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蔡玉军 邵斌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7-473,共7页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乏整体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现实状况,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新一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健全,基层设施建设不力,功能设置单一,缺乏需求向导,与其他类型城市空间整合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增量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等级设置与城市实际相结合,需求向导与功能可变相结合,同质兼容与互惠共赢相结合的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与城市中的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楼宇建筑、道路、山水和广场等空间形态相结合,可以大幅增加城市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能力。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 集约化 发展模式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金融集聚、城镇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及中介效应检验的长期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王锋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0,共5页
本文在测度1995—2016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测度1995—2016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负向产出,即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金融集聚能够通过投融资活动对城镇化提供正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城镇化是金融集聚促进GGDP的重要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城镇化 绿色经济发展 状态空间模型 中介效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通业创新与城市经济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德章 宋德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129,153,共6页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建立对应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影响。分析表明流通业增加值增长可带动 GDP、消费和就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加上体制、地区利益等障碍,流通业的先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建立对应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影响。分析表明流通业增加值增长可带动 GDP、消费和就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加上体制、地区利益等障碍,流通业的先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分析了二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创新,促进东、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创新 城市经济发展 协整模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绿色革命”与城市治理体系的创新——丹麦可持续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长城 徐鹏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2期74-83,共10页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新绿色革命",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嵌入到社会治理过程之中。在丹麦"绿色空间品牌化"战略中,丹麦很好地将政府、社会与公众这三方主体进行有效融合,在三者互动过程中逐步推进城市...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新绿色革命",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嵌入到社会治理过程之中。在丹麦"绿色空间品牌化"战略中,丹麦很好地将政府、社会与公众这三方主体进行有效融合,在三者互动过程中逐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丹麦政府通过绿色空间品牌化战略,合理引导社会和公众加入这一战略行动中,企业也积极进行符合绿色发展标准的技术革新。同时,丹麦公众普遍具有非常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全民参与式的环保工作有助于维持并推进政府和社会所践行的绿色空间品牌化战略。丹麦城市治理经验对于我国城市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绿色革命 城市治理创新 绿色空间品牌化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革命、云计算与城市发展空间模式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凤超 韩海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0,161,共6页
从本源意义上讲,所有城市病都可以归根于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发展的三大动力——集中化经营方式、化石能源机制和城市内循环机制。云计算为企业经营方式和城市内部循环机制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性变革的契机。云计算产业的战... 从本源意义上讲,所有城市病都可以归根于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发展的三大动力——集中化经营方式、化石能源机制和城市内循环机制。云计算为企业经营方式和城市内部循环机制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性变革的契机。云计算产业的战略价值在于它实质上改变了其他产业的传统组织方式、决策方式和经营方式,对我国支柱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变革等产生深远影响。云制造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方向,它从全新视角重新诠释了以坚实的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内涵,也意味着城市逆膨胀化发展成为可能。分散式"众核型"城市发展空间模式,有助于实现区域均衡与城市健康的良性互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云计算 产业融合 工业化模式 城市发展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伦理视角下的国外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模式回顾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晓龙 刘笑冰 朱逊 《风景园林》 2015年第6期102-109,共8页
开放空间对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资源紧缺、城市扩张、区域协调、国土安全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忽视的调和作用,而其解决根源是有关人地关系的思辨。从土地伦理的视角,回顾了西方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发展模式的成因与结果,并从... 开放空间对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资源紧缺、城市扩张、区域协调、国土安全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忽视的调和作用,而其解决根源是有关人地关系的思辨。从土地伦理的视角,回顾了西方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发展模式的成因与结果,并从伦理观、社会维度以及空间区位3个角度总结其发展规律,为我国当代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开放空间 综述 规划设计模式 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卫丽 谭景柏 +1 位作者 刘道辉 唐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19,共16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道路,要求经济发展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中排在首位的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道路,要求经济发展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中排在首位的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于创新的持续投入,各省市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也成为衡量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全要素视角下的城市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到底关系如何,理论界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基于Super-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熵值法、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2008—2018年城市创新效率的静、动态特征,并对城市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多数城市的城市创新效率有效,城市创新效率的增长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平稳,但省内贫富差距悬殊;城市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趋向协调发展;城市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平稳增长,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态势。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绿色、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发展道路。因此提出了提高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完善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创新投入产出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改进创新能力措施,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配置效率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效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关系 Super-SBM 时空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陆小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9-364,共6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低碳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支撑点。新型城镇化要构建以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为本质要求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低碳城市空间。所谓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低碳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支撑点。新型城镇化要构建以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为本质要求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低碳城市空间。所谓低碳创新驱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目标,通过面向低碳、节能、生态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道路转变。新型城镇化内涵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5个领域的低碳创新驱动。根据创新主体的不同,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驱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以及多元协同型等模式。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指导,构建多元协同型低碳创新驱动模式,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与公众在新型城镇化低碳创新驱动中发挥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整合与积极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从不同的主体层面选择有效的创新驱动路径。在政府层面,制定低碳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低碳创新政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制保障;在企业层面,发挥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低碳自主创新能力,树立低碳企业形象;在科研院所层面,鼓励低碳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增加必要经费投入,建立低碳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在社会组织和公众层面,培育低碳创新服务组织,鼓励公众参与和共建共享,构建低碳创新的众创空间,营造低碳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发展 低碳创新驱动 多元协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路径——基于4类社区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戴祥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75-82,共8页
基于转型期社区自治发展的4类创新实践和地方政府在社区治理创新的能动作用,地方政府自我推进的社区治理创新具有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和促进创新适应性发展的现实意义。针对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社区治理创新在创新体制、创新资源... 基于转型期社区自治发展的4类创新实践和地方政府在社区治理创新的能动作用,地方政府自我推进的社区治理创新具有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和促进创新适应性发展的现实意义。针对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社区治理创新在创新体制、创新资源和创新定位等多重挑战,构建"三轮驱动"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机制转型的基本框架,以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制度、转换社区治理结构和重视社区民主协调机制来提升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社区治理创新潜能和效能,共同促进城市社区自治发展的依法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 城市社区自治 整体性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京津冀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民选 阎志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5期60-68,共9页
中国经济新常态已进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关键期,而空间规划则是这一时期政府主导公共政策和公共产品,进而配置资源的"牛鼻子"。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战略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规划已经启动,而其中... 中国经济新常态已进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关键期,而空间规划则是这一时期政府主导公共政策和公共产品,进而配置资源的"牛鼻子"。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战略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规划已经启动,而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空间发展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应对多重而复杂的严峻挑战,加快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环渤海合作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经济地理空间结构的有效衔接,提升京津冀协同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与全国、全球互动的世界级城市群体系,从而实现开放型京津冀空间战略新格局。中国已经进入以空间规划体系为主导的"多规合一"、空间结构优化、空间秩序协同、空间力量重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京津冀空间规划 空间发展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住宅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方曲 王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2,共6页
构建城市住宅开发模拟模型(FDM),并以北京市为案例,模拟城市住宅规模时空演化。FDM综合考虑了政策限制和市场规律模拟开发商决策行为,分4个步骤预测城市住宅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①假设无政府限制条件、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的前提... 构建城市住宅开发模拟模型(FDM),并以北京市为案例,模拟城市住宅规模时空演化。FDM综合考虑了政策限制和市场规律模拟开发商决策行为,分4个步骤预测城市住宅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①假设无政府限制条件、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的前提下,预测城市住宅开发总面积;②在政府限制条件下,对上述预测结果予以修正,预测实际住宅开发总面积;③根据各区块的利润以及政策许可对住宅开发面积进行空间配置;④确定各个区块的建筑规模总量。北京案例表明,延续近几年住宅开发模式,未来住宅规模的增长主要发生在五环外,尤其是五环到六环的区域,而中心城区的开发程度较弱。一方面是由于城市中心地带已经被高度开发,土地利用空间较小;另一方面与政府疏解中心人口、缓解交通阻塞的政策有关。FDM模型的开发为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模拟分析工具,为城市空间模拟分析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住宅分布 住宅规模空间演化模型 房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