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际A型CH_3CH-H_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4
1
作者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20,共14页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关键词 星际分子 碰撞跃迁 速率系数 CH3CN-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凝胶玻璃中联吡啶S_2→S_0辐射跃迁 被引量:2
2
作者 钱国栋 陈苗 +2 位作者 张朋越 王智宇 王民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联吡啶以分子水平掺入SiO2凝胶玻璃中,显示出独特的光谱性质。其发射光谱除了正常的S1→S0跃迁产生的中心位于400nm的发射峰外,还出现了中心位于454nm的激基缔合物发射峰。经200℃处理后,联吡啶分子受Si—O网络刚性约束,激基缔合发射峰... 联吡啶以分子水平掺入SiO2凝胶玻璃中,显示出独特的光谱性质。其发射光谱除了正常的S1→S0跃迁产生的中心位于400nm的发射峰外,还出现了中心位于454nm的激基缔合物发射峰。经200℃处理后,联吡啶分子受Si—O网络刚性约束,激基缔合发射峰消失,出现了基于S2→S0辐射跃迁产生的325nm高能级发射峰。至550℃处理后,因联吡啶分子基本进入Si—O三维网络的间隙,发射光谱中只剩下振动结构明显的高能级荧光峰。上述结果为表征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微结构演变提供了荧光探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跃迁 联吡啶 能级 激基缔合物 高能 发射光谱 分子 SiO2凝胶 玻璃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自由基~2A_1,~2B_1电子振动能级结构及~2A_1~~2B_1电子振动跃迁矩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执凤 陈东 +3 位作者 凤尔银 季学韩 陆同兴 李学初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大振幅弯曲振动哈密顿和矩阵变换方法 ,考虑Renner Teller效应 ,计算了NH2 自由基 A2 A1, X2 B1态电子弯曲振动和K型转动能级。由计算得到的态函数和基态电偶极矩 ,计算NH2 自由基 A2 A1~ X2 B1电子振动相对跃迁矩和电子激发态 ... 利用大振幅弯曲振动哈密顿和矩阵变换方法 ,考虑Renner Teller效应 ,计算了NH2 自由基 A2 A1, X2 B1态电子弯曲振动和K型转动能级。由计算得到的态函数和基态电偶极矩 ,计算NH2 自由基 A2 A1~ X2 B1电子振动相对跃迁矩和电子激发态 A2 A1的荧光寿命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振动跃迁 NH2自由基 电子振动能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Nd∶YAG晶体R_2→Y_3跃迁有效受激发射截面的讨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述涛 张行愚 +3 位作者 王青圃 范书振 李昀初 刘兆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58,共2页
文中对W.Koechner先生所著的《Solid-StateLaserEngineering》一书中关于Nd∶YAG晶体R2→Y3跃迁有效受激发射截面的描述进行讨论。
关键词 受激发射截面 有效受激发射截面 R2→Y3跃迁 ND:YAG晶体 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N2^16O 2000-0000跃迁带高温线强度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晓书 李德华 +1 位作者 吉世印 杨向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计算所得配分函数和文献中实验振动跃迁矩平方及Herman-Wallis因子系数,计算了氧化亚氮2000—0000跃迁带在常温和高温下的线强度。结果显示,在常温下,计算所得线强度与实验值和HITRAN数据库的值吻合很好;当温度高达3 000 K时,计算... 利用计算所得配分函数和文献中实验振动跃迁矩平方及Herman-Wallis因子系数,计算了氧化亚氮2000—0000跃迁带在常温和高温下的线强度。结果显示,在常温下,计算所得线强度与实验值和HITRAN数据库的值吻合很好;当温度高达3 000 K时,计算所得线强度与HITRAN数据库提供的结果仍符合较好。表明高温下的分子配分函数和线强度计算是可靠的,从而进一步报道了氧化亚氮2000—0000跃迁带在更高温度4 000 K和5 000 K的线强度及模拟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N2^16O 2000-0000跃迁 线强度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Cl:Sm^(2+)中Sm^(2+)的f-f跃迁的动力学性质
6
作者 陈晓波 何雪华 +1 位作者 张合义 孙寅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7,共4页
本文报导了BaFCl:Sm^(2+)中Sm^2的~5D_J能级的荧光光谱和寿命,根据简单模型进行的分析,得到了有关其动力学性质的结果,并分析了用其实现光谱烧孔的可能性。
关键词 BaFCl Sm^2+ 跃迁 动力学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O_2体系中碰撞-诱导O_2(X^3∑_g^-→a^1△_g)跃迁几率计算
7
作者 闫冰 刘立莉 +1 位作者 赵书涛 潘守甫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1-654,共4页
采用从头计算二阶自旋—轨道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计算了CH_4+O_2体系中O_2分子X^3∑_g^-—a^1△_g,X^3∑_g^-—b^1∑_g_+和b^1∑_g^+—a^1△_g的碰撞—诱导跃迁几率,分析了O_2分子振动对跃迁几率的影响,并与O_2+H_2模型的结果做了比较.
关键词 跃迁几平 自旋-轨道耦合 CH4+O2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剥离类镁等电子序列的磁偶极M1和电四极E2光谱跃迁理论研究
8
作者 易有根 郑志坚 +1 位作者 唐永建 朱正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5,共7页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 Fock广义平均能级方法,系统地计算了类镁离子3s3p磁偶极M13P2-3P1和电四极E23P2-3P0(Z=20~103)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原子核的有限体积效应,进行了高阶Breit修正和QED修正,...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 Fock广义平均能级方法,系统地计算了类镁离子3s3p磁偶极M13P2-3P1和电四极E23P2-3P0(Z=20~103)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原子核的有限体积效应,进行了高阶Breit修正和QED修正,所得到的能级间隔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的高荷电离子的磁偶极矩M1和电四极矩E2跃迁几率和中性原子的电偶极E1的相当,在ICF和MCF高温激光等离子体中,磁偶极矩M1和电四极矩E2跃迁过程不容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剥离态 类镁离子 磁偶极 跃迁几率 振子强度 能级间隔 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Fock广义平均能级方法 电四极E2光谱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玻色子核E2跃迁几率的研究
9
作者 张庆营 冯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2-25,共4页
作者曾经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的玻色子有效相互作用研究核谱,本文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计算三个四玻色子核的E2跃迁几率,由能量矩阵的对角化得出组态混合波函数,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实验的符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表明这种模型是... 作者曾经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的玻色子有效相互作用研究核谱,本文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计算三个四玻色子核的E2跃迁几率,由能量矩阵的对角化得出组态混合波函数,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实验的符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表明这种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跃迁几率 相互作用 玻色子模型 四玻色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硅铑离子的3s^23p^(23)P_(1,2)-3s3p^(35)S_2的跃迁谱线
10
作者 黄敏 R.Hutton +2 位作者 邹亚明 K.Ando H.Oyama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70-1372,共3页
用束箔法研究了类硅铑离子的 3s2 3p2 3 P1,2 - 3s3p3 5S2 的禁戒跃迁谱线 .谱线识别从已知基态精细结构的分裂、基于分支比的强度比、相似的衰减特性、离子束能量下的谱线预期值方面着手 .识别后 ,通过对已知谱线的波长的等电子系列曲... 用束箔法研究了类硅铑离子的 3s2 3p2 3 P1,2 - 3s3p3 5S2 的禁戒跃迁谱线 .谱线识别从已知基态精细结构的分裂、基于分支比的强度比、相似的衰减特性、离子束能量下的谱线预期值方面着手 .识别后 ,通过对已知谱线的波长的等电子系列曲线插值或外推来获得用于较刻的谱线的波长 ,然后较刻出 3s2 3p2 3 P1,2 - 3s3p3 5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23p^23P1 2-3s3p35S2 禁戒跃迁谱线 束箔光谱 CCD探测器 类硅铑离子 跃迁几率 束箔法 原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原子核α跃迁密度及p-^(12)C非弹性散射研究
11
作者 李金玉 杨永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6,共4页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12C原子核基态及2+和3-激发态的α粒子结构观点在p-12C非弹性散射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α粒子结构 核α粒子跃迁密度 p1-2C非弹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e,2e)反应中跃迁矩阵元的解析处理方法
12
作者 梁万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8-4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研究原子(e,2e)反应动力学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方案。通过引入因子1/r12和e-λr的付立叶变换及Feynman参数积分技术,将包括三个库仑波、两粒子相互作用项和原子束缚态轨道波函数的被积函数,在两粒子坐... 提出了一种研究原子(e,2e)反应动力学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方案。通过引入因子1/r12和e-λr的付立叶变换及Feynman参数积分技术,将包括三个库仑波、两粒子相互作用项和原子束缚态轨道波函数的被积函数,在两粒子坐标空间下的六重积分解析地约化为实空间下的二重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e 2e)反应 跃迁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_2O偶极矩面及振转跃迁强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燕子 朱华 +1 位作者 谢代前 鄢国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81-1084,共4页
用超分子 MP4方法和大基组 ( aug-cc-p VTZ)及键函数得到 He-N2 O体系的分子间从头算势能面及偶极矩面 ,用离散变量表象方法计算了 4 He-N2 O及 3He-N2 O体系的振转能级 ,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其振转跃迁强度 ,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 .
关键词 He-N2O偶极矩 离散变量表象(DVR) 振转能级 跃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3Al_2Si_3O_(12)玻璃中的Er^(3+)的光学跃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立辉 刘行仁 徐迈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徐 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摘要:根据Judd-Ofelt理论,利用镉铝硅酸盐玻璃中Er3+的吸收光谱,计算了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得到了三个J... 徐 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摘要:根据Judd-Ofelt理论,利用镉铝硅酸盐玻璃中Er3+的吸收光谱,计算了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得到了三个J-O强度参数a2,o4,a6。并由此计算了EJ”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自发辐射系数A、辐射寿命r、荧光分支比β以及积分发射截面Σ。根据这些参数分析认为掺饵镉铝硅酸盐玻璃可能实现近红外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硅酸盐玻璃 吸收光谱 J-O理论 Cd3Al2SiO12 饵离子 镉铝硅酸盐 光学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S_2(B^3Σ_u^-→X^3Σ_g^-)体系跃迁偶极矩的从头计算
15
作者 盖志强 于俊华 +5 位作者 闫冰 于欣 李瑞 潘守甫 冯伟 陈德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42-1445,共4页
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Ar-S2团簇,得到了Ar-S2(X3Σg-)与Ar-S2(B3Σu-)的势能曲面;计算并讨论了Ar原子与S2分子的相对位置R与S2(B3Σu-→X3Σg-)跃迁矩变化的关系;分析了Ar对S2分子轨道的压缩和诱导偶极矩随R的变化,以及其... 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Ar-S2团簇,得到了Ar-S2(X3Σg-)与Ar-S2(B3Σu-)的势能曲面;计算并讨论了Ar原子与S2分子的相对位置R与S2(B3Σu-→X3Σg-)跃迁矩变化的关系;分析了Ar对S2分子轨道的压缩和诱导偶极矩随R的变化,以及其在高压脉冲快放电激励S2分子激光器实验中对实现S2分子发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Ar团簇体系 跃迁偶极矩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离子P支高激发振转态的跃迁谱线
16
作者 张春国 樊群超 +2 位作者 王雨露 付佳 范志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03-2711,共9页
基于描述双核分子体系包含转动光谱常数Lv所在高阶项在内的跃迁能谱的经典表达式,采用差分收敛法(DCM)的物理思想,推导获得了求解双核分子体系P支跃迁谱线的另一解析表达形式。对于某一双核分子体系的P支跃迁带,新的谱线表达式仅需要11... 基于描述双核分子体系包含转动光谱常数Lv所在高阶项在内的跃迁能谱的经典表达式,采用差分收敛法(DCM)的物理思想,推导获得了求解双核分子体系P支跃迁谱线的另一解析表达形式。对于某一双核分子体系的P支跃迁带,新的谱线表达式仅需要11条精确的实验跃迁谱线就可以正确预言高激发振转态的谱线结构,同时,利用谱线展开系数C还可以进一步给出计算谱线的不确定度以更可靠地预言高激发振转态的跃迁谱线。推导获得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正确获得对应跃迁带的转动光谱常数(B_(v′),B_(v″),D_(v′),D_(v″),H_(v′),H_(v″),L_(v′),L_(v″))。应用新的谱线表达式,对^(35) Cl_2^+和^(35) Cl ^(37) Cl^+离子电子态A^2Π_u-X^2Π_g(Ω=1/2)跃迁体系(3,7)跃迁带的P支跃迁谱线进行了详细研究,获得的计算结果不但能完全重复已知的实验数据,还获得了实验上未能获得的包含高激发振转态在内的跃迁谱线。另外,通过计算同时也得到了各跃迁带的高阶转动光谱常数。该研究方法和计算结果为人们进一步正确认识Cl_2^+离子电子态的内部能级结构及物理化学的相关性质提供了更完整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2^+离子 差分收敛法 跃迁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AS测定^(12)CO_2的谐跃迁吸收光谱
17
作者 古丽娜.乌迈尔 王燕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0-292,共3页
关键词 ICLAS ^12CO2 跃迁吸收光谱 宽带激光腔 振转参数 分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光发射纯Zn_(3)V_(2)O_(8)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玉娟 刘召江 朱绮睿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6-1421,共6页
以1%BaF_(2)为助溶剂通过简单的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黄光发射纯Zn_(3)V_(2)O_(8)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定了Zn_(3)V_(2)O_(8)的纯度,通过激发/发射(PLE/PL)光谱、热猝灭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分析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360 nm... 以1%BaF_(2)为助溶剂通过简单的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黄光发射纯Zn_(3)V_(2)O_(8)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定了Zn_(3)V_(2)O_(8)的纯度,通过激发/发射(PLE/PL)光谱、热猝灭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分析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360 nm激发下,Zn_(3)V_(2)O_(8)荧光粉在400~800 nm表现出较强的宽带发射,该发射归因于^(3)T_(2)→^(1)A_(1)和^(3)T_(1)→^(1)A_(1)的电子跃迁,其最佳发射波长在550 nm,发出明亮的黄光。在550 nm的监测下,Zn_(3)V_(2)O_(8)荧光粉在200~450 nm呈现宽吸收带。Zn_(3)V_(2)O_(8)荧光粉的发射衰减时间为1.67 ms,室温内量子效率高达47.09%。当温度升高到140℃时,该荧光粉的高温发射强度相比于室温发射强度的保持率为25.1%,高于其他石榴石结构的钒酸盐材料。Zn_(3)V_(2)O_(8)荧光粉作为新型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的黄光光源在低成本、可大批量生产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V_(2)O_(8) 黄光发射 吸收宽带 WLED 衰减时间 电子跃迁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耦合 SU(3)极限的 E2跃迁
19
作者 李光华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由于在轻核中质子与中子处于同一壳,当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描述轻核时,必须引入同位旋.这时 IBM 就叫 IBM 4,系统的对称群为U_(36).它有七条群链,其中群链U_36(?)U_6(sd)×U_6(ST)(?)SU_3(sd)×SU_3(S)×SU_3(T)(?)SU... 由于在轻核中质子与中子处于同一壳,当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描述轻核时,必须引入同位旋.这时 IBM 就叫 IBM 4,系统的对称群为U_(36).它有七条群链,其中群链U_36(?)U_6(sd)×U_6(ST)(?)SU_3(sd)×SU_3(S)×SU_3(T)(?)SU_3(sdS)×SU_3(T)(?)O_3(J)×O_3(T)叫强耦合 SU(3)极限。由于 E2跃迁算符 T(E2)q 是由群 U_(36),V_6(sd),SU_3(sd),SU_3(s)与 SU_3(s dS)的生成元构成的,故不必构造出强耦合 SU(3)极限的波函数,利用 Elliott 波函数妒φ((λμ)KJM)就可以得到 E2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偶合 SU(3) 极限 E2跃迁 IBM 轻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的外场效应 被引量:46
20
作者 朱正和 付依备 +2 位作者 高涛 陈银亮 陈晓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本文计算H2 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矩阵元 ( μ) 0n,振子强度f0n,自发辐射系数An0 和吸收系数B0n(n=1- 6 ) ,还计算了在电场 →E =- 72 .0 ,- 36 .0 ,0 .0 ,36 .0和 72 .0V/M下H2 的行为。对进一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外场效应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H2 氢气分子 外场效应 跃迁矩阵元 振子强度 计算 自发辐射系数 吸收系数 高分子材料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