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鉴别番茄植株生长类型KASP分子标记的开发
1
作者 康嘉宇 张艺琳 +3 位作者 鲁继永 赵敏汐 张海英 闫昆芳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2期28-33,共6页
番茄种植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苗期及时鉴别番茄植株生长类型,关系到能否高效实施田间管理,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在番茄6号染色体上有一SNP位点与分枝结构紧密关联,该位点位于番茄SP(SELF-PRUNING)基因内。基于该SNP位点设... 番茄种植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苗期及时鉴别番茄植株生长类型,关系到能否高效实施田间管理,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在番茄6号染色体上有一SNP位点与分枝结构紧密关联,该位点位于番茄SP(SELF-PRUNING)基因内。基于该SNP位点设计两对KASP分子标记,并利用一个番茄F2分离群体中的129份材料对这两对标记的分型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PK1这组标记可较高效和准确地鉴别出番茄植株的生长类型,该标记的KASP基因型分型结果与表型的一致性可达到88%。将该标记应用于生产或育种,可在幼苗期确定番茄植株生长类型,为后续种植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限生长 无限生长 sp基因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蔗糖代谢相关酶SPS和INV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立娟 李英朋 +3 位作者 王传增 尹燕雷 郭琳 谭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INV)是蔗糖代谢的关键调控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鉴定石榴SPS和INV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二级结构、亚细...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INV)是蔗糖代谢的关键调控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鉴定石榴SPS和INV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石榴基因组中鉴定出4个SPS基因和11个INV基因,其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家族成员间特征motif数量和种类大致相同,蛋白结构高度保守;这些蛋白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均定位于叶绿体中,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石榴SPS和INV基因家族成员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与巨桉同源性较高;不同SPS和INV基因在石榴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PgINV3在9月15日(果实增大期)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本研究结果对解析石榴果实中蔗糖代谢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spS基因 INV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SP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定量分析
3
作者 冯艳玲 崔静 +1 位作者 张钦宪 刘惠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7-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SP和突变型p5 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演变关系。并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及胃癌细胞是否存在内分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33例胃癌组织、17例癌旁病变组织和 13例...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SP和突变型p5 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演变关系。并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及胃癌细胞是否存在内分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33例胃癌组织、17例癌旁病变组织和 13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p5 3基因的蛋白表达 ,并同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SP、p5 3阳性细胞进行了形状因子、等效直径和异形指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 :胃癌组织中S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 (P <0 .0 0 1)。癌旁组织较正常胃粘膜组织阳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胃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正常胃粘膜组织未见表达。胃癌组织SP、p5 3两基因共同表达率为 36 .4 % (12 / 33)。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胃癌组织SP阳性细胞面积上大于正常胃粘膜组织 (P <0 .0 2 ) ,而形状因子、异型指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5 3细胞核在等效直径、形状因子和异型指数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0 .0 0 1)。结论 :SP与p5 3基因高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SP免疫阳性细胞并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基因 P53基因 胃肿瘤 癌旁组织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巴马小型猪SP1基因克隆测序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广杰 崔悦悦 +6 位作者 邱庆庆 夏琴 李龙 司景磊 夏攀杰 邹辉 兰干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0-366,共7页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特异性蛋白1(SP1)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揭示其对猪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背最长肌组织中扩增SP1基因,采用DNASTAR、TMHMM等分别进行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以...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特异性蛋白1(SP1)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揭示其对猪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背最长肌组织中扩增SP1基因,采用DNASTAR、TMHMM等分别进行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 EGFP-N1质粒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1并转染293T细胞,于转染48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克隆获得的广西巴马小型猪SP1基因与Gen Bank中野猪(Sus scrofa)的参考序列(XM_005652569.3)一致,未发现碱基突变位点;其编码序列(CDS)全长2340 bp,编码779个氨基酸。广西巴马小型猪SP1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也不存在信号肽,不属于分泌型蛋白;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7.84%,延伸链占21.31%,β-转角占9.76%,无规则卷曲占51.09%。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1能成功转染至293T细胞中并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SP1基因CDS序列编码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活动,而非外分泌型蛋白,以SP1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1能转染293T细胞并成功表达,可直接用于后期SP1基因功能探索及干扰表达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巴马小型猪 sp1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生物学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SP25转录分析及其免疫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永红 朱峰 +2 位作者 唐芬芬 邵榆岚 白兴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分析家蚕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序列BmSP25及转录情况,明确其表达规律对防御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入侵的免疫应答机制,为揭示BmSPs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BmSP25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蛋... 【目的】分析家蚕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序列BmSP25及转录情况,明确其表达规律对防御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入侵的免疫应答机制,为揭示BmSPs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BmSP25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和MEGA5.0对BmSP25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对家蚕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BmSP25基因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P25基因在BmNPV感染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BmSP25基因的ORF全长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其中第1~17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去信号肽的分子量为29.1 kD,理论等电点为7.8。BmSP25蛋白由4个α螺旋、15个β折叠和一些无规则卷曲构成;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BmSP25(BGIBMGA008514-PA)与蓓带夜蛾SP序列(Gen Bank登录号ADM35105)的同源性最高,为62.1%。BmSP25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中特异表达,且在整个幼虫时期呈持续性表达。BmSP25基因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明显变化,至感染6 h时呈下调趋势,而在感染3、12和24 h时均呈明显上调表达。【结论】BmSP25在防御BmNPV入侵家蚕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昆虫SP具有高度保守的底物特异性位点,因此可利用底物类似物、基因定点突变等方式来预防农林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 表达 BmNPV感染 转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110基因与肺结核易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熊宇 周丹 +1 位作者 陶杨 李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研究Sp110基因rs1135791r、s722555r、s116799831r、s394846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重庆市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检测rs1135791r、s722555r、s116799831r、s3948464位点SNP多态性,用SAS软件进行显著性... 目的:研究Sp110基因rs1135791r、s722555r、s116799831r、s394846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重庆市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检测rs1135791r、s722555r、s116799831r、s3948464位点SNP多态性,用SAS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1)Sp110基因rs1135791 CT基因型r、s722555 GG基因型r、s116799831 GG基因型r、s3948464 C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病例组rs1135791 C等位基因r、s722555 G等位基因r、s116799831 G等位基因r、s3948464C等位基因频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1135791 C/Tr、s722555 A/Gr、s116799831 A/Gr、s3948464 C/T可能是重庆市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患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10基因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SP-A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乔莉娟 王立贤 颜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29,共6页
SP-A(surfactant protein-A)mRNA的表达对肺的发育、成熟均起关键作用,并且与肺部疾病的发生相关。为了建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猪SP-A表达量的方法,根据猪SP-A基因的mRNA序列(EU622632)设计引物,从纯化模板、PCR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优... SP-A(surfactant protein-A)mRNA的表达对肺的发育、成熟均起关键作用,并且与肺部疾病的发生相关。为了建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猪SP-A表达量的方法,根据猪SP-A基因的mRNA序列(EU622632)设计引物,从纯化模板、PCR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染料技术的Power 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ower 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SP-A基因具有特异性好、简便、可靠等特点,为猪SP-A基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基因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p融合基因的构建与高效表达
8
作者 刘燕 刘军 +3 位作者 冯书章 郭学军 孙洋 祝令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2-495,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从猪链球菌2型四川资阳分离株449-1扩增出sp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出克隆载体pMD18T-sp。以SalⅠ和BamHⅠ从pMD18T-sp中切下目的s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质粒pMAL-p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sp,转化宿主菌TB1中进行... 利用PCR方法从猪链球菌2型四川资阳分离株449-1扩增出sp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出克隆载体pMD18T-sp。以SalⅠ和BamHⅠ从pMD18T-sp中切下目的s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质粒pMAL-p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sp,转化宿主菌TB1中进行诱导表达。分析表明sp基因序列比GenBank报道序列AY864331少了270 bp;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表达出了136 Ku左右的目的蛋白MBP-Sao,目的蛋白为可溶表达,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2.3%。表达的蛋白可用Amylose树脂纯化。将纯化的融合蛋白MBP-Sao免疫家兔,所得抗血清经ELISA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MBP-Sao包板抗体效价达1:16 000,且与猪链球菌2型和9型呈阳性反应,而与沙门氏杆菌及巴氏杆菌呈阴性反应。本试验对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ao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ao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表面蛋白 sp基因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100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巍 于刚 +2 位作者 李笑天 尚超 姜学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SP100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2例鼻咽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黏膜组织标本,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标本中SP10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黏膜组织相比,鼻咽癌组织中的SP100 mRNA和蛋... 目的探讨SP100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2例鼻咽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黏膜组织标本,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标本中SP10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黏膜组织相比,鼻咽癌组织中的SP10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100基因的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相关,是一个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00基因 鼻咽癌 RT-PCR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SP1基因结构及对乳脂合成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洋 周子薇 +5 位作者 张京一 杨硕 王博宇 葛楠 林叶 侯晓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70-2981,共12页
旨在探讨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SP1)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对奶牛乳脂合成的影响。根据NCBI已经公布的奶牛SP1基因序列(NM_001078027.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保守性、理化性质、蛋白亲水性、蛋白质结构及... 旨在探讨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SP1)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对奶牛乳脂合成的影响。根据NCBI已经公布的奶牛SP1基因序列(NM_001078027.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保守性、理化性质、蛋白亲水性、蛋白质结构及互作蛋白;采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SP1基因CDS序列。然后,选取6头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别取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乳腺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1基因在不同时期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离并纯化泌乳期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SP1过表达及干扰检测其对乳脂合成的影响,分别进行3次独立试验。结果显示,SP1基因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与山羊相似度最高(98.94%)。奶牛SP1基因CDS区序列长2 361 bp,编码78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80 902.17 u,理论等电点为6.94。平均疏水指数为-0.438,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SP1序列包含3个锌指结构,SP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52.29%)为主。STRING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SP1与转录因子AP-1(JUN)、雌激素受体α(ERα)、MYC原癌基因蛋白(MYC)、TATA盒结合蛋白(TBP)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P1的mRNA和蛋白在泌乳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干奶期(P<0.01)。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过表达SP1显著增加细胞甘油三酯的合成(P<0.01),而干扰SP1的表达,甘油三酯合成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SP1正向调控乳脂合成,分析SP1基因结构和功能为深入研究SP1对泌乳奶牛乳脂合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sp1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Ⅲ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诚梅 杨翠芳 +4 位作者 魏源文 邓智年 吴凯朝 曹辉庆 李杨瑞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探讨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简称SPS)对甘蔗糖分代谢的重要影响,以4个甘蔗品种桂糖28号(GT28)、果蔗Badila、新台糖20号(ROC20)、新台糖22号的+1、0叶(最高可见肥厚带的第1张完全展开叶为+1叶,自下而上位于+1叶... 为探讨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简称SPS)对甘蔗糖分代谢的重要影响,以4个甘蔗品种桂糖28号(GT28)、果蔗Badila、新台糖20号(ROC20)、新台糖22号的+1、0叶(最高可见肥厚带的第1张完全展开叶为+1叶,自下而上位于+1叶之上的为0叶)、幼嫩叶鞘、幼茎等部位为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简称SPSⅢ)在工艺成熟期不同部位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工艺成熟期间,SPSⅢ在4个甘蔗基因型的+1、0叶、幼嫩叶鞘和幼茎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因基因型及测定部位与时期不同而不同;在工艺成熟初期,以GT28的4个部位较其他3个品种的低,而在果蔗Badila的4个部位中表达较稳定,在ROC20中以嫩叶鞘表达最高,而在ROC22中以幼茎表达最高,在工艺成熟中期,SPSⅢ在4个甘蔗基因型中的+1、0叶、幼嫩叶鞘和幼茎中的表达较初期没有明显差异;在工艺成熟后期,SPSⅢ在4个甘蔗基因型中的+1、0叶、幼嫩叶鞘和幼茎中的表达较前2个时期迅速提高,均达到了较高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Ⅲ 基因表达 半定量RT-PCR 糖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种布鲁氏菌SP4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2
作者 谢冰 丁家波 +5 位作者 杨宏军 何洪彬 宋玲玲 侯佩莉 仲跻峰 马卫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4,共4页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种布鲁氏菌SP4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从牛A19疫苗中提取全基因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出SP41基因,连入pEASY-T3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含有1 302个核苷酸,编码433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种布鲁氏菌SP4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从牛A19疫苗中提取全基因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出SP41基因,连入pEASY-T3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含有1 302个核苷酸,编码433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布鲁氏菌2308、A-13334、S19、9-941序列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布鲁氏菌ATCC、CCM4915、M28、M5-90、NI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8%。布鲁氏菌SP41基因的克隆,为获得重组SP41蛋白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种布鲁氏菌 sp41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13
作者 田红梅 樊继德 于喜艳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5-7,共3页
为了改善甜瓜果实的品质及研究甜瓜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分别构建了甜瓜果实SPS基因的正义及反义表达载体。用PCR方法将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甜瓜SPS基因用带有Kpn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然后将该扩增片... 为了改善甜瓜果实的品质及研究甜瓜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分别构建了甜瓜果实SPS基因的正义及反义表达载体。用PCR方法将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甜瓜SPS基因用带有Kpn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然后将该扩增片段克隆到pMD19-T Simple载体上,再用KpnⅠ和XbaⅠ双酶切,得到该基因编码区3.37 kb的cDNA片段,将其定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2的KpnⅠ/XbaⅠ克隆位点,构建了甜瓜果实SPS基因的正义表达载体。将已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甜瓜SPS基因用KpnⅠ和HincⅡ双酶切,得到该基因编码区830 bp的cDNA片段,将其定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2的KpnⅠ/SmaⅠ克隆位点,构建了甜瓜果实SPS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spS基因 正义表达载体 反义表达载体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Sp1基因CDS区克隆及其对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一龙 李隐侠 +5 位作者 安外尔.热合曼 张俊 孟春花 王慧利 钱勇 曹少先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98-2106,共9页
旨在探讨湖羊Sp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对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克隆、测序获得湖羊Sp1基因CDS区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NJ方法构建基于Sp1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RT-PCR方法检测Sp1基因湖羊组织表达谱;克隆方法构建湖... 旨在探讨湖羊Sp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对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克隆、测序获得湖羊Sp1基因CDS区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NJ方法构建基于Sp1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RT-PCR方法检测Sp1基因湖羊组织表达谱;克隆方法构建湖羊Sp1过表达载体;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和CCK-8值;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凋亡率。结果表明,湖羊Sp1CDS区长2 340bp,编码779个氨基酸残基,与人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28%和95.75%;湖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Sp1基因在湖羊卵巢、卵泡等组织中广泛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湖羊Sp1过表达载体并转染人卵巢颗粒细胞(KGN);试验组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值检测结果相反。表明过表达Sp1基因抑制KGN-细胞增殖(P<0.05)、促进KGN-细胞凋亡(P<0.05)。Sp1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湖羊Sp1基因可抑制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基因 过表达载体构建 KGN-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粱品种碳代谢相关酶、SPS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洪超 商靖 +6 位作者 吕鑫 逄洪波 王兰兰 李雪梅 马莲菊 王艳秋 李玥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5,共7页
为探讨不同高粱品种碳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SP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以辽粘3号、辽杂11号、辽糯12号、辽杂53号4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高粱叶片和抽穗期、成熟期高粱籽粒碳代谢相关酶(SS、SPS、SSS... 为探讨不同高粱品种碳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SP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以辽粘3号、辽杂11号、辽糯12号、辽杂53号4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高粱叶片和抽穗期、成熟期高粱籽粒碳代谢相关酶(SS、SPS、SSS、ADPG-ppase、UDPG-ppase)的活性,并比较分析4个高粱品种叶片及籽粒SPS基因表达的差异,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生理和基因角度选育出具有优良品质的高粱品种。分析结果发现,抽穗期、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叶片的SS、SPS、SSS、UDPG-ppase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高粱品种;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籽粒的SS、SPS、SSS、ADPG-ppase、UDPG-ppase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对4个高粱品种的SPS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叶片的SPS基因表达量均为最高,抽穗期、成熟期高粱籽粒SPS基因表达量表现为辽糯12号>辽粘3号>辽杂53号>辽杂11号。综上所述,辽粘3号高粱品种叶片和籽粒在各个时期的碳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高,并且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辽粘3号高粱叶片SPS基因相对表达量也相对较高,辽粘3号高粱籽粒SPS基因相对表达量仅次于辽糯12号,所以辽粘3号高粱品种可作为高粱生产中的首选品种,对筛选高质量的高粱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碳代谢相关酶 spS基因表达 酶活性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SP1基因克隆及其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凤 赵弼时 +4 位作者 刘旭莹 梁煜 乔利英 刘文忠 刘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4-1557,共14页
试验旨在对小尾寒羊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研究SP1基因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选取1月龄小尾寒羊尾部脂肪组织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用重叠PCR法克隆SP1基因编码区(co... 试验旨在对小尾寒羊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研究SP1基因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选取1月龄小尾寒羊尾部脂肪组织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用重叠PCR法克隆SP1基因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CDS);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P1基因CDS,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进行预测;用慢病毒包装SP1基因过表达、干扰及对照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收取病毒液感染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沉积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1基因和成脂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小尾寒羊SP1基因CDS全长2340 bp,编码779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小尾寒羊SP1基因CDS及其编码序列与绵羊、山羊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牛、马、猪、人、小鼠、大鼠,与鸡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之相符;S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有109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4种结构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16.94%、8.60%、54.17%和20.28%,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存在3个锌指结构域;过表达、干扰及对照质粒转染293T细胞,每组细胞皆出现较强绿色荧光,载体成功转染至293T细胞;病毒液感染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并分化12 d后,过表达组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扰组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SP1基因极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1),产生更多脂滴;干扰SP1基因则结果相反。因此,SP1基因对小尾寒羊尾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sp1基因 克隆 前体脂肪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精子蛋白SP1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7
作者 王敏珍 刘志成 +2 位作者 高展 郑文波 罗建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 :获得人精子蛋白SP17基因 (hSP17)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获取人睾丸组织 ,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获得hSP17的全长cDNA ;将该cDNA克隆入TA载体 ,并亚克隆进融合蛋白型重组表达载体pGEX - 3b ;转化大肠杆菌... 目的 :获得人精子蛋白SP17基因 (hSP17)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获取人睾丸组织 ,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获得hSP17的全长cDNA ;将该cDNA克隆入TA载体 ,并亚克隆进融合蛋白型重组表达载体pGEX - 3b ;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诱导表达之。结果 :获得了全长hSP17的cDNA ,构建了重组表达子hSP17/pGEX - 3b ,获得了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hSP17-GST的表达。结论 :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质粒hSP17/pGEX并转化大肠杆菌 ,获得了融合蛋白hSP17-GST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精子 蛋白质类 sp17基因 克隆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形扇头蜱丝氨酸蛋白酶SP30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8
作者 关洁 曹杰 +2 位作者 张厚双 周勇志 周金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5-50,共6页
根据丝氨酸蛋白酶保守性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以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SP30基因的保守区,通过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3'RACE技术得到全长基因。将该基因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根据丝氨酸蛋白酶保守性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以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SP30基因的保守区,通过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3'RACE技术得到全长基因。将该基因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IPTG诱导纯化得到重组蛋白。以镰形扇头蜱卵、幼蜱、若蜱、成蜱各发育阶段的cDNA为模板进行Real-timePCR实验。结果显示,SP30基因全长1194 bp,开放阅读框长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预计蛋白分子质量30 kDa。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扇头蜱 丝氨酸蛋白酶sp30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香猪SP1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及其超表达对间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文娇 王涵 龚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98-3509,共12页
【目的】分析SP1基因在从江香猪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睾丸间质细胞自噬、凋亡的转录调控作用,为探究SP1基因调控间质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提高从江香猪雄性繁殖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性早熟的从江香... 【目的】分析SP1基因在从江香猪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睾丸间质细胞自噬、凋亡的转录调控作用,为探究SP1基因调控间质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提高从江香猪雄性繁殖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性早熟的从江香猪作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得到其SP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应用相关在线软件对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性成熟期从江香猪不同组织中SP1表达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日龄从江香猪睾丸中的SP1基因表达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P1基因CDS序列全长为2361 bp,编码78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剪切位点,且为不稳定蛋白。SP1氨基酸序列有174个磷酸化位点,通过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猪SP1与绵羊和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对SP1在各组织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P1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脾脏中最高;此外,SP1的蛋白水平在180 d的香猪睾丸中有最高表达量,基因水平在30和180 d的香猪睾丸中有较高表达量。进一步构建SP1基因超表达载体,转染至从江香猪睾丸间质细胞,结果显示pEGFP-C1-SP1组的SP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EGFP-C1组(P<0.05,下同),而自噬通路相关因子基因mTOR、LC3B、Beclin-1和凋亡相关因子基因Caspase-3、Bcl-2的相对表达量在超表达pEGFP-C1-SP1组显著低于pEGFP-C1组,但自噬凋亡信号因子ERK1/2和凋亡基因Bax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推测SP1基因可通过降低LC3B、Beclin-1、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睾丸间质细胞自噬凋亡的发生,或通过降低mTOR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来促进凋亡发生。【结论】SP1基因在从江香猪不同组织及睾丸发育不同阶段均有表达,且通过影响睾丸间质细胞自噬、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而在从江香猪初情期和性成熟期发挥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香猪 sp1基因 分子特征 表达模式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7靶向SP1的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文莉 国东 +3 位作者 刘加霏 王玉珊 张焕虎(指导) 宋文刚(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构建胃癌细胞核转录因子SP1的3′非翻译区(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7(miR-7)调控SP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7靶向作用于SP1基因的3′UTR区;PCR扩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SP1的3′UTR,插入... 目的:构建胃癌细胞核转录因子SP1的3′非翻译区(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7(miR-7)调控SP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7靶向作用于SP1基因的3′UTR区;PCR扩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SP1的3′UTR,插入至psiCHECK2载体双荧光素酶基因下游,构建野生型(w-3′UTR)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载体(m-3′UTR),鉴定正确后,分别与miR-7模拟物(mimics)/抑制物(inhibitor)/阴性对照物(NC)共转染胃癌细胞MKN45,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及SP1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P1的3′UTR野生型(psiCHECK2-SP1-w-3′UTR)和突变型(psiCHECK2-SP1-m-3′UTR)表达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w-3′UTR/miR-7-mimics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表达受抑制,与miR-7 NC组比较降低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3′UTR/miR-7-mimics组的活性表达没有受到影响(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7-mimics组SP1表达水平低于miR-7 NC组(P<0.001),而miR-7-inhibitor组SP1表达水平高于miR-7 NC组(P<0.001)。结论:成功构建SP1的3′UTR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miR-7能够显著降低其荧光素酶活性,提示miR-7能靶向负调控S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7 sp1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MKN45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