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Between Soy Protein Isolate and Glycerol Using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1
作者 YAN Zhi-wei YANG He-li ZHANG Pu-du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5-86,共2页
A ser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SPI)films plasticized by glycerol(Gly)were studied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Perturbation-correlation movingwindow two-dimensi... A ser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SPI)films plasticized by glycerol(Gly)were studied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Perturbation-correlation movingwindow two-dimensional(PCMW2D)and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2DCOS)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the amideⅠband and thus the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between SPI and Gly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When Gly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0~35%,the hydrogen bond amongβ-sheets was replaced by the one between SPI chain and Gly molecule,which caused these protein chains being changed toα-helix.However,the transformation ofβ-sheet toα-helix was saturated and both of them tend to change to random coil when Gly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3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soy protein isolate GLYCEROL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和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丽莉 段京瑶 +5 位作者 郭悦 邵贝贝 谢天怡 程伟伟 丁玥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结构以及3D打印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在1∶8~6∶8(质量比,下同)范围内,随着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不易流动水比例最高,占比为2.48%。复配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6∶8时达到最低,质地最为柔软。随着剪切速率升高,凝胶的黏度均下降,样品的G′和G″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也均呈升高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添加了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的样品在波长3295.44 cm-1处的—OH振动发生红移,氢键作用增强。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复配凝胶孔径逐渐减小,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凝胶孔隙分布呈现出最高的均匀性,打印精度最好,高度打印精确度99.60%,直径打印精确度99.92%,且在1 h内未出现明显塌陷。综上所述,明胶/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这为开发蛋白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马铃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菌型除虫菊酯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徐冉 张保晴 刘海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4-651,共8页
为了提高天然除虫菊酯的抑菌性,采用复凝聚法,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水杨酸为壁材制备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为评价标准,设计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对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热稳定性、缓释性、储存稳定... 为了提高天然除虫菊酯的抑菌性,采用复凝聚法,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水杨酸为壁材制备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为评价标准,设计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对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热稳定性、缓释性、储存稳定性和抑菌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水杨酸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H值4.25、壁材质量分数2.0%、芯壁质量比0.5、大豆分离蛋白和水杨酸质量比2∶1。包封率可达30.6%,载药率最大可达3.51%,平均粒径为38.3μm。微胶囊表面呈球状、完整无裂痕,FT-IR分析结果表明除虫菊酯成功包埋,200℃内微胶囊的热稳定性与缓释性良好,保留了水杨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良好的抑菌性,对白色念珠菌无抑菌性。微胶囊在低温避光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一般,货架期应设为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农药 除虫菊酯 微胶囊 抑菌性 大豆分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蛋白对小麦粉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寇锟 陈复生 +3 位作者 杜艳 孟丹阳 贾立奥 姚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66,共6页
将莱茵衣藻蛋白(CRP)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面条,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分析CRP对面条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RP的添加显著改变了面条的色泽,使面条呈现绿色,并且在添加量2%(以小麦粉和蛋白质总质量计... 将莱茵衣藻蛋白(CRP)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面条,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分析CRP对面条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RP的添加显著改变了面条的色泽,使面条呈现绿色,并且在添加量2%(以小麦粉和蛋白质总质量计)时具有最佳的色泽和感官评分。与SPI相比,CRP在改善面条蒸煮特性(最佳蒸煮时间、干物质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方面表现更佳。此外,CRP在添加量2%~3%时明显提升了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进而改善了面条的整体质构和感官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面条品质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智慧 崔晶晶 +4 位作者 蔡佳雨 张继翔 刘欢欢 郭庆彬 康继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变化对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文章以SPI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处理得到USPI、超声结合热处理得到UHSPI,与茄替胶(Gum ghatti,GG)在温度80℃、相对湿度79%条件...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变化对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文章以SPI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处理得到USPI、超声结合热处理得到UHSPI,与茄替胶(Gum ghatti,GG)在温度80℃、相对湿度79%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获得GG-改性SPI共价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超声和加热影响SPI二级结构,α-螺旋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证实改性SPI和GG发生共价结合。pH为7时,采用超声结合热处理工艺,SPI溶解度由22.31%提高至47.68%,表面疏水性从104.13提高至162.19。pH为4.5时,与SPI相较,美拉德反应制备得到的GG-UHSPI-MR复合物溶解度提高5倍,表现出在酸性条件下应用的可能性。褐变程度结果表明,溶解度高的UHSPI样品更易和GG间形成共价键。水包油乳液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储存14 d后,GG-UHSPI-MR乳液粒径(D 4,3)最小为0.672μm,乳液稳定性较好。综上表明,GG和UHSPI共价结合后乳化性能提高,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在乳制品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替胶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功能特性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pH刺激响应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焦明立 俞力为 顾利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PAN碱解,然后挤到凝固浴中凝固、交联,制备水解聚丙烯腈(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方法。通过测定凝胶纤维的平衡溶胀伸长率和溶胀伸长率,观察到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滞后和可逆... 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PAN碱解,然后挤到凝固浴中凝固、交联,制备水解聚丙烯腈(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方法。通过测定凝胶纤维的平衡溶胀伸长率和溶胀伸长率,观察到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滞后和可逆的伸长/收缩行为,同时在不同组成的凝胶纤维中,随着PAN含量的逐渐增大,水凝胶纤维的响应速率呈现由小到大然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 mPAN /mSPI =6/4时有最好的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N/spi 水凝胶纤维 PH响应 响应速率 PH值 皱缩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任艳娟 黄依林 +11 位作者 姜巧明 王冰 张恒云 闫铭欢 张淼 张亚坤 刘文超 任广跃 韩四海 李佩艳 王立博 罗登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凝胶具有较高的表观粘度、G'和G'',同时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1 g、0.99 mm、0.96;在此添加量下,凝胶具有较高的结合水(1.89%)和弱结合水(2.90%)含量,且小麦淀粉凝胶蜂窝状结构较为显著,当添加量增加时,淀粉凝胶空隙变大。与原小麦淀粉凝胶相比,复合凝胶的L*、|a*|和|b*|值随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此外,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可通过氢键与小麦淀粉相互作用。综上所述,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可赋予小麦淀粉良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 小麦淀粉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和测定方法对SPI凝胶特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兴凤 阮诗丰 张艳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49,63,共4页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所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凝胶,采用物性仪和一种简易的测定凝胶脆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凝胶...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所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凝胶,采用物性仪和一种简易的测定凝胶脆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凝胶的脆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种简易的测定方法可用于评价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 质构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凝胶颗粒制备及其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江连洲 温家煜 +3 位作者 王禹涵 罗小雪 姜思岐 隋晓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8-355,共8页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I凝胶颗粒的粒径和ζ-电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当SPI凝胶颗粒pH值为4.0~5.0时,临近SPI等电点,ζ-电位的绝对值最小,此时凝胶颗粒相互聚集,不能成功制备稳定的高内相乳液。在pH值为9.0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呈凝胶网络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0%、内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制备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使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形成更加致密稳定的多孔结构,且具有更强的弹性凝胶乳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ickering高内相乳液 凝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均质次数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结构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喜波 陈爽 +1 位作者 孙立娜 江连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1-347,共7页
为了提高维生素D3的光稳定性,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研究了均质次数对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中SPI结构和维生素D3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品相比,高压均质2次时,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负载率提... 为了提高维生素D3的光稳定性,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研究了均质次数对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中SPI结构和维生素D3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品相比,高压均质2次时,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负载率提高了27.7%,平均粒径由145.20 nm减小至82.00 nm,浊度逐渐减小,粒径分布更均一;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中SPI的表面疏水性增大,内源荧光光谱荧光强度增强;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高压均质后SPI维生素D3纳米复合物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当均质次数不超过2次时,α-螺旋和β-折叠逐渐转变成β-转角,均质次数为3、4次时,样品发生了不溶性聚集;经过2次高压均质处理后,样品中维生素D3的光稳定性显著提高,与对照样品相比,紫外线照射4 h后维生素D3的质量分数提高了166.6%。本研究表明,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是提高维生素D3光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次数 大豆分离蛋白 维生素D3 纳米粒子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对大豆蛋白及其组分凝胶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雨洋 刘纪元 +4 位作者 朱颖 孙冰玉 刘琳琳 吕铭守 朱秀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是替代动物性蛋白质的优选,由于其出色的凝胶特性,常被应用于豆腐、大豆酸奶、3D食品打印和生物材料等加工行业。添加阳离子是优化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常用方法,阳离子的类型和浓度影响大豆蛋白凝胶的... 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是替代动物性蛋白质的优选,由于其出色的凝胶特性,常被应用于豆腐、大豆酸奶、3D食品打印和生物材料等加工行业。添加阳离子是优化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常用方法,阳离子的类型和浓度影响大豆蛋白凝胶的结构特性。本文重点综述了不同阳离子对大豆蛋白及其组分形成凝胶的影响,同时从聚集和胶凝的角度归纳了阳离子对大豆蛋白及其组分的影响,总结了阳离子诱导的大豆蛋白凝胶化机制,为设计高效利用的大豆蛋白凝胶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热诱导 阳离子诱导 凝胶特性 凝胶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2
作者 刘黄鑫 朱凯 +3 位作者 吴俊灵 晏文会 吴卫国 廖卢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食品物性测定仪和旋转流变仪等方法探究不同pH和菜籽蛋白(rapeseed protein,RP)-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质量比对复合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H为6.0相比,当pH为8.0时的复合蛋白凝胶呈现出更优的持水性和... 通过食品物性测定仪和旋转流变仪等方法探究不同pH和菜籽蛋白(rapeseed protein,RP)-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质量比对复合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H为6.0相比,当pH为8.0时的复合蛋白凝胶呈现出更优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而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则较低。SPI占比的增加导致pH为6.0的复合蛋白凝胶的持水性先显著升高后稳定,硬度和弹性也分别上升和下降。流变学特性表明,复合蛋白凝胶呈现出剪切变稀的现象;蛋白凝胶的(G')均超过(G″),黏性角正切值(tanδ)均小于1.0,说明蛋白凝胶已成型。综上,复合蛋白凝胶在pH 8.0和RP∶SPI=1∶9时凝胶性能最好,SPI的添加能有效拓宽RP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胶 菜籽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PH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SPI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莉莉 陈野 +3 位作者 闫晓光 梁文明 李运通 董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聚丙撑碳酸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采取挤压成膜的方法制备PPC/SPI复合膜,并研究PPC与SPI的质量比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质、不透明性、耐水性(吸水性和水溶性)的...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聚丙撑碳酸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采取挤压成膜的方法制备PPC/SPI复合膜,并研究PPC与SPI的质量比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质、不透明性、耐水性(吸水性和水溶性)的影响以及分析复合膜的热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随着PPC与SPI质量比(1.0∶1、1.5∶1、2.0∶1、2.5∶1、3.0∶1)的增加,复合膜的柔韧性增强,不透明度增加,吸水率成下降趋势,膜的质量损失率显著降低;同时PPC/SPI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稳定、致密均一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聚丙撑碳酸酯 复合膜 力学性质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MC共混可食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臻善 熊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7-279,共3页
研究了甲基纤维素(MC)对以甘油为增塑剂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膜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PI膜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随着M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在添加量为20·0%(w/w,SPI)时相对于对照样分别提高了66·32%... 研究了甲基纤维素(MC)对以甘油为增塑剂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膜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PI膜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随着M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在添加量为20·0%(w/w,SPI)时相对于对照样分别提高了66·32%和25·39%;断裂伸长率随着MC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在添加量为10·0%时最大;膜的透光率、水分含量、可溶性干物质总量和水蒸气透过系数随着MC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在添加量为20·0%时相对于对照样分别降低了41·58%、14·02%、26·55%和2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大豆分离蛋白 甲基纤维素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短时干热法制备SPI-麦芽糊精糖基化产物及其乳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蓝亭 杨晓泉 张晋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
采用高温(90,115和140℃)短时(2 h)干热法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PI)-麦芽糊精(MD)糖基化产物。利用接枝度和SDS-PAGE研究了SPI与MD发生糖基化反应的程度。同时考察了SPI-MD糖基化产物稳定水包油乳液的性质,并探讨了盐离子和热处理对SPI-M... 采用高温(90,115和140℃)短时(2 h)干热法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PI)-麦芽糊精(MD)糖基化产物。利用接枝度和SDS-PAGE研究了SPI与MD发生糖基化反应的程度。同时考察了SPI-MD糖基化产物稳定水包油乳液的性质,并探讨了盐离子和热处理对SPI-MD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储藏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发现,提高反应温度能增大糖基化反应的接枝度,且pH 3.0时,与添加盐离子或经过热处理的SPI,SPI-MD糖基化产物(90℃)和SPI-MD糖基化产物(115℃)稳定乳液相比,添加盐离子或经过热处理的SPI-MD糖基化产物(140℃)的稳定的乳液具有较高的乳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麦芽糊精 乳化性 MAILLARD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谷朊粉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江睿钊 赵源 +3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张玉苍 翁武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3-99,共7页
为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时间为0、2、4、8和24 h的谷朊粉(wheat gluten,WG)与SPI制备复合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发酵时间... 为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时间为0、2、4、8和24 h的谷朊粉(wheat gluten,WG)与SPI制备复合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发酵时间的WG对WG-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G-SPI膜下表面的球形颗粒随WG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且含有发酵4 h WG的复合膜具有致密的网络结构。WG-SPI膜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的酰胺A带吸收峰强度随着WG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WG发酵时间的增加,WG的高分子量聚合物(high-molecular-weight aggregate,HMWA)条带逐渐减弱,而在干燥形成的WG-SPI膜中HMWA条带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WG发酵时间从0 h延长至24 h时,WG-SPI膜的a^(*)值从-3.24逐渐升高至-2.84,b^(*)值从15.02降低至12.19。添加发酵4 h WG制备的WG-SPI膜的抗拉伸强度、上表面接触角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4.99 MPa、99.67°和59.73℃的最高值,水蒸气透过率、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分别达到1.34×10^(-10) g·m^(-1)·s^(-1)·Pa^(^(-1))、2.11和6.42%的最低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发酵处理4 h的WG能改善WG-SPI膜的抗拉伸强度、水蒸气阻隔能力和热稳定性,这将为利用WG改良SPI膜的理化性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谷朊粉 发酵 复合膜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小麦粉筋度对发酵小麦粉-大豆分离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17
作者 江睿钊 赵源 +3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张玉苍 翁武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143,共8页
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 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探究pH和WF筋度对发酵WF-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F-SPI膜的表面结构伴随pH的增加逐渐光滑致密,且膜中的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伴随pH的增加,WF-SPI膜的抗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逐渐提高,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逐渐降低。特高筋WF中的蛋白结构没有完全展开无法与SPI发生充分的相互作用,结果导致特高筋WF-SPI膜中的蛋白质会聚集在膜的下表面并破坏其致密的网络结构。中筋WF-SPI膜的TS和T_(g)分别达到12.53 MPa和50.94℃的最高值,而其WVP、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均达到最低值。因此,中筋WF和SPI经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WF-SPI膜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小麦粉 PH 筋度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茄替胶乳化特性的构效机制研究
18
作者 蔡佳雨 张智慧 +4 位作者 贾星 孙振欧 李贞景 郭庆彬 康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探究茄替胶(gum ghatti,GG)发挥乳化作用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部分酸水解获得5种不同结构的GG组分,采用离子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共价复... 为探究茄替胶(gum ghatti,GG)发挥乳化作用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部分酸水解获得5种不同结构的GG组分,采用离子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共价复合物,并制备水包油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粒度分析和zeta电位等技术探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及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酸水解的进行,GG的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分子质量逐渐减小,支化度逐渐降低;酸水解后的GG与SPI能形成稳定的共价复合物,支链度较低的GG与SPI共价复合后可以显著提高SPI的溶解度(36.60%>22.31%),且支链度最低的GGA5-SPI共价复合物绝对电位值显著高于GG-SPI(53.63 mV>46.99 mV),乳液体系更加稳定。综上,美拉德反应可显著提升GG-SPI复合物的功能特性与乳化特性,且GG的支链度越低,形成的复合物乳化能力越好,稳定性越高。该研究结果有望为糖-蛋白类乳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替胶 酸水解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盐离子双向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特性及其负载VD_(3)的影响
19
作者 栾惠 窦少坤 +2 位作者 宗爱珍 徐同成 李宝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与Ca^(2+)双向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乳液凝胶质构、持水性、流变性等凝胶特性以及VD_(3)负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I质量分数(4%~12%)、Ca^(2+)浓度(0~30 mmol...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与Ca^(2+)双向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乳液凝胶质构、持水性、流变性等凝胶特性以及VD_(3)负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I质量分数(4%~12%)、Ca^(2+)浓度(0~30 mmol/L)、TG添加量(0~90 U)的增加,SPI乳液凝胶的硬度、弹性、持水性以及流变特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或趋于平缓的趋势,且当添加10%SPI、10 mmol/L Ca^(2+)以及30 U TG时,SPI乳液凝胶特性最佳;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显示,TG-Ca^(2+)双向交联制备的乳液凝胶表现出更致密的微观结构和更均匀的乳化油滴;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与未包埋、中链甘油三酯包埋和SPI乳液包埋相比,包埋VD_(3)的SPI乳液凝胶降低了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率,提高了VD_(3)的生物可及性。本研究结果为制备易食性蛋白补充剂以及增强疏水性活性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 CA^(2+) 转谷氨酰胺酶 V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热变性后SH基含量变化与其酶解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永江 刘通讯 李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亚硫酸钠和热变性对SPI分散体系的 预处理时,亚硫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这三个 因素对SPI水解的影响程度,以-SH含量变化为SPI变 性展开后聚集程度的指标,以游离氨基酸和TCA可溶性 氮得率为酶解程度指标,结果表...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亚硫酸钠和热变性对SPI分散体系的 预处理时,亚硫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这三个 因素对SPI水解的影响程度,以-SH含量变化为SPI变 性展开后聚集程度的指标,以游离氨基酸和TCA可溶性 氮得率为酶解程度指标,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 下,TCA可溶性氮与-SH基含量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 关系研究 钠浓度 含量变化 可溶性 TCA 程度 酶解 得率 热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