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论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秀平
牟传龙
+4 位作者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31,共17页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可以明确富有机质页岩的展布特征,所以岩相古地理控制了页岩气的发育特征。通过利用主要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有利区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只要已进入中成岩阶段的浅海陆棚相黑色岩系,就能形成页岩气储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例论证并提出沉积相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应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的关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志留系
川南及邻区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区域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被引量:
97
2
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2 位作者
董大忠
张晨晨
王淑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0,共12页
为揭示上扬子地区优质页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主控因素,基于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结合地球化学元素测试和生物地层分析结果,从板块运动、海平面变化、古生产力、沉积速率、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研究了该区上奥...
为揭示上扬子地区优质页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主控因素,基于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结合地球化学元素测试和生物地层分析结果,从板块运动、海平面变化、古生产力、沉积速率、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研究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扬子地块与周缘地块的碰撞、拼合及板内变形作用总体呈现早期和缓、晚期强烈,西北部和缓、东南部强烈的态势,造就了上扬子沉降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川南海域封闭性出现早期弱、晚期强的演化特征;②海平面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呈现由深→浅→深→浅的旋回变化,早期的高海平面与稳定海盆配置,形成了海底大面积缺氧、有机质有效保存的构造沉积空间;③受构造活动和海域封闭性的影响,川南海域古生产力呈现早期高、晚期低的变化趋势,沉积速率则表现为早期慢、晚期快的变化特点;④富有机质、富硅质页岩的规模沉积和分布主要受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相对较高的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等因素的控制。结论认为:①该区优质页岩多期叠置、横向连片、沉积时代向西北不断变新,优质页岩形成主要在五峰期—鲁丹期,其次为埃隆期;②主力勘探层系在川南—川东坳陷区为五峰组—鲁丹阶,在威远地区为鲁丹阶—埃隆阶,在川中—川北地区则为五峰组—特列奇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优质页岩
斑脱岩
海平面
古生产力
沉积速率
主力勘探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南威远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3
作者
余梦雪
吴庆举
+1 位作者
强正阳
白兰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5-1039,共15页
基于四川省威远地区密集流动台站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收集到的42个M_(L)3.0—4.5中小地震事件,采用Hypo2000定位法进行精定位,并利用HASH(Hardebeck&Shearer)法反演得到其中31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之后利用阻尼区域...
基于四川省威远地区密集流动台站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收集到的42个M_(L)3.0—4.5中小地震事件,采用Hypo2000定位法进行精定位,并利用HASH(Hardebeck&Shearer)法反演得到其中31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之后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应力场参数。结果表明:中小地震主要分布在威远背斜南翼SSE向墨林场断层的两侧,震源深度集中在10 km以内,均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以逆冲型为主,断层错动类型较为复杂,根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测墨林场断层两侧存在一系列盲冲断层及正断型断层,同时研究区浅层地层中还可能存在其它小的隐伏断层或破裂;区域应力场为逆冲兼走滑型,其最大主应力轴σ1方位为103°,倾角为1°,最小主应力轴σ3方位为192°,倾角为51°,与震源机制解主要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威远地区
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
HASH
法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秀平
牟传龙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31,共1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5004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93)~~
文摘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可以明确富有机质页岩的展布特征,所以岩相古地理控制了页岩气的发育特征。通过利用主要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有利区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只要已进入中成岩阶段的浅海陆棚相黑色岩系,就能形成页岩气储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例论证并提出沉积相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应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的关键和基础。
关键词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志留系
川南及邻区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区域地质调查
Keywords
shale gas
Longmaxi Formation
Siluria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
sedimentary facies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region
al geology survey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被引量:
97
2
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董大忠
张晨晨
王淑芳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0,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3CB2280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18-001)
文摘
为揭示上扬子地区优质页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主控因素,基于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结合地球化学元素测试和生物地层分析结果,从板块运动、海平面变化、古生产力、沉积速率、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研究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扬子地块与周缘地块的碰撞、拼合及板内变形作用总体呈现早期和缓、晚期强烈,西北部和缓、东南部强烈的态势,造就了上扬子沉降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川南海域封闭性出现早期弱、晚期强的演化特征;②海平面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呈现由深→浅→深→浅的旋回变化,早期的高海平面与稳定海盆配置,形成了海底大面积缺氧、有机质有效保存的构造沉积空间;③受构造活动和海域封闭性的影响,川南海域古生产力呈现早期高、晚期低的变化趋势,沉积速率则表现为早期慢、晚期快的变化特点;④富有机质、富硅质页岩的规模沉积和分布主要受缓慢沉降的稳定海盆、相对较高的海平面、半封闭水体和低沉积速率等因素的控制。结论认为:①该区优质页岩多期叠置、横向连片、沉积时代向西北不断变新,优质页岩形成主要在五峰期—鲁丹期,其次为埃隆期;②主力勘探层系在川南—川东坳陷区为五峰组—鲁丹阶,在威远地区为鲁丹阶—埃隆阶,在川中—川北地区则为五峰组—特列奇阶。
关键词
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优质页岩
斑脱岩
海平面
古生产力
沉积速率
主力勘探层系
Keywords
Upper Yangtze
region
Late Ordovician-Early Silurian
High-quality shale
Taylorite
Sea level
Palaeo-productivity
Deposi- tion rate
Main exploration layers
south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南威远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3
作者
余梦雪
吴庆举
强正阳
白兰淑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5-1039,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710600)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20R35)共同资助.
文摘
基于四川省威远地区密集流动台站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收集到的42个M_(L)3.0—4.5中小地震事件,采用Hypo2000定位法进行精定位,并利用HASH(Hardebeck&Shearer)法反演得到其中31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之后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应力场参数。结果表明:中小地震主要分布在威远背斜南翼SSE向墨林场断层的两侧,震源深度集中在10 km以内,均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以逆冲型为主,断层错动类型较为复杂,根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测墨林场断层两侧存在一系列盲冲断层及正断型断层,同时研究区浅层地层中还可能存在其它小的隐伏断层或破裂;区域应力场为逆冲兼走滑型,其最大主应力轴σ1方位为103°,倾角为1°,最小主应力轴σ3方位为192°,倾角为51°,与震源机制解主要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川南威远地区
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
HASH
法
区域应力场
Keywords
Weiyuan area in
southern
sichuan
basin
precise earthquake relocatio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HASH method
region
al stress field
分类号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论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
王秀平
牟传龙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王玉满
李新景
董大忠
张晨晨
王淑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南威远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余梦雪
吴庆举
强正阳
白兰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