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杨 赵希林 +4 位作者 林寿发 Donald W.DAVIS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1-1474,共14页
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 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它们属TTG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T1T2G1)和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合(G2QM)两类,普遍以明显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δCe为弱负异常或无异常,属典型的弧岩浆岩类。T1T2G1组合富钠贫钾,εNd(t)值=+2.6^+9.4,Mg#值为41.5~63.1,推断由玄武质俯冲板片脱水部分熔融而成,并受到地幔楔橄榄岩熔体的混染。G2QM组合与T1T2G1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但又明显富K2O(2.75%~5.08%)、LILE和LREE,低Mg#值(27.2~52.31)和εNd(t)值(+1.7^+2.0),应是T1T2G1源区继续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未受到明显的地幔楔橄榄岩混染。测得花岗闪长岩(G1)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41±10Ma,奥长花岗岩(T2)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93±13Ma,前人报道之花岗岩(G2)年龄为832±44Ma,结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说明T1T2G1和G2QM组合是由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向扬子东南缘持续俯冲形成的。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提出金华罗店与诸暨璜山、绍兴平水等地的深成杂岩共同构成了扬子克拉通东南缘一条长达200km的青白口纪(930~793Ma)陆缘弧型深成杂岩带,反映迟至793Ma前仍存在强烈的洋壳俯冲,扬子克拉通尚未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拼合,且T1T2G1-G2QM组合的出现指示洋壳俯冲正处于早-中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弧型TTG岩石组合 新元古代 金华罗店 钦杭结合带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苏文博 李志明 +3 位作者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通过对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和盆地三个不同相区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及岩石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该地区奥陶系中识别出时限为2 ~5 Ma 的18 个正层序和相应的19次海退事件,将其与塔里... 通过对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和盆地三个不同相区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及岩石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该地区奥陶系中识别出时限为2 ~5 Ma 的18 个正层序和相应的19次海退事件,将其与塔里木、华北及北美、澳洲等大陆对比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的绝大部分三级以上海退事件及沉积层序有着良好的全球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沉积层序 全球可比性 奥陶纪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湘西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状态与高产热率HHPRM型地幔源区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2 位作者 苏文超 漆亮 蒋国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块东南缘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状态。提出高放射性元素产热率的HHPRM型地幔源区,进一步讨论HHPRM型地幔源区形成与演化的大陆动力学机制。认为古富集地幔(HHPRM型地幔源区)是镇远一带的早古生代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的岩浆源区,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岩浆源区深度(H)在208~244km,形成温度在1547~1403℃间,该温度和深度范围属软流层,具有形成金刚石矿床的地质条件。建议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区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群中应进一步开展金刚石矿床研究与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岩石圈热状态 放射性元素高产热率 HHPRM型地幔源区 金刚石矿床 扬子地块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科 林伟 王清晨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5,共8页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末期云开地区NW向剪切变形,武夷山地区ESE向剪切变形;②中生代早期云开、肇庆地区NE向逆冲推覆作用;③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地区的脆性构造变形。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其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这些认识有助于今后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南缘 武夷山 云开大山 多期构造变形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花垣矿集区李梅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与成矿物质示踪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2 位作者 曹亮 于玉帅 甘金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1-673,共13页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床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闪锌矿单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464±12)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0.97),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成矿早于花垣矿集区南段的狮子山铅锌矿床(成矿时间为(410±12)Ma)和柔先山铅锌矿床((412±6)Ma),推断在花垣矿集区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和广西运动导致的两期成矿事件,整个矿集区成矿时限跨度大约为70 Ma。李梅铅锌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郁南运动形成伸展构造引起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闪锌矿的87Sr/86Sr值为0.709 56~0.711 14,(87Sr/86Sr)i值为0.709 380±0.000 018,成矿流体具有高于赋矿围岩的高Sr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物质应主要源自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Pb、Zn丰度的下伏寒武系石牌组和牛蹄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定年 成矿时代 铅锌矿床 MVT型 成矿物质 花垣矿集区 湖南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秦禧 陈江峰 +4 位作者 张巽 文东 谢智 徐祥 邢凤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45,共7页
扬子地块东南缘上溪群分布区及其周边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结果,支持存在一条苏浙皖古生代裂陷槽(或江南深断裂)的观点。上溪群以北直至长江边所分布的震旦系-古生代的盖层沉积岩,其Nd模式年龄有两组,表明物源区不同。裂陷槽... 扬子地块东南缘上溪群分布区及其周边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结果,支持存在一条苏浙皖古生代裂陷槽(或江南深断裂)的观点。上溪群以北直至长江边所分布的震旦系-古生代的盖层沉积岩,其Nd模式年龄有两组,表明物源区不同。裂陷槽以北,沉积岩的物源区为Nd模式年龄约2.0~2.1Ga的扬子物源区;以南的沉积岩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物质混染,显示出元古代岩浆活动的影响,而上溪群分布区以南直到江绍断裂附近主要表现上溪物源区的影响,华夏地块古老基底岩石则无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东南缘 沉积岩 钕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北东段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秀其 周涛发 侯明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7,共9页
对于扬子东南缘北东段上、下古生界(加里东期)接触关系,已有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深入研究了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分布特征及其上、下层位构造变形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泥盆系或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 对于扬子东南缘北东段上、下古生界(加里东期)接触关系,已有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深入研究了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分布特征及其上、下层位构造变形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泥盆系或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研究区发育加里东期褶皱;在野外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上述接触关系构造模型,以进一步揭示和论证区内平行不整合接触实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从而对区域构造格架的重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构造模型 加里东运动 扬子东南缘北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南华纪”火山岩与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慧英 孙海清 谢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31-2640,共10页
对分布在江南造山带中段湘黔桂地区的火山侵入基性超基性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南华纪"沉积盆地基底火山岩属于岛弧型,基底沉积建造为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型岛弧盆地沉积;成盆早期的区域伸展,... 对分布在江南造山带中段湘黔桂地区的火山侵入基性超基性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南华纪"沉积盆地基底火山岩属于岛弧型,基底沉积建造为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型岛弧盆地沉积;成盆早期的区域伸展,在扬子东南缘发育了一个断阶式陆坡盆地环境,接受次稳定型多元性陆缘碎屑沉积,形成的火山岩为钙碱性,属于初始裂谷火山岩。盆地大地构造背景解释为具较强构造活动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南华纪"中期盆地进一步伸展,沿桂北—湘西形成大量的低钙铝质、强碱碱质的碱性玄武岩类,属于板内裂谷环境。至此,盆地完成由挤压造山—初始裂解—全面伸展的体制转换,盆地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直至震旦纪初的广泛海侵,淹没碳酸盐台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盆地演化 “南华纪” 扬子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北段加里东期的褶皱特征——来自不整合关系的证据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孔忠 颜铁增 袁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3-675,共3页
扬子(地台)东南缘,自江西乐平向北一直缺少上、下古生界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报道。本文通过新发现的一系列加里东期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下古生界中2期强烈褶皱的变形分析,论证了扬子东南缘北段(浙皖赣相邻区)存在加里东期褶皱。
关键词 角度不整合 叠加褶皱 加里东运动 扬子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