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N-GRU-MHA的CFB机组污染物排放动态预测
1
作者 王勇权 高明明 +2 位作者 王唯铧 张鹏新 成永强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42,共10页
SO_(2)与NO_(x)排放质量浓度的精准预测可以有效指导污染物排放控制,对CFB机组环保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330 MW CFB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实现输入变量筛选,应用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方法筛选并替换异常值... SO_(2)与NO_(x)排放质量浓度的精准预测可以有效指导污染物排放控制,对CFB机组环保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330 MW CFB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实现输入变量筛选,应用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方法筛选并替换异常值,同时进行归一化,完成数据预处理;随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输入变量的特征,进入门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处理时间序列特征,并引入多头自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MHA)机制捕捉特征之间的重要关系,经训练后反归一化得到模型输出;最后,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决定系数R^(2)评估测试集的结果。结果表明,该CNN-GRU-MHA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CFB机组的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消融实验与模型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优越性能。该CNN-GRU-MHA模型可以实现CFB机组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的监测与优化指导,从而使电厂及时调整运行参数,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 污染物排放预测 深度学习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阻垢热泵蒸发系统特性研究
2
作者 侯超 李伟钊 +4 位作者 张冲 杨鲁伟 张桂兰 孙椰望 魏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1,共6页
为验证多相流热泵蒸发系统的在线阻垢及强化换热性能,以蒸氨废液为液相工质、氧化铝及聚甲醛粒子为阻垢颗粒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颗粒的加入可有效去除蒸发器已有垢层,换热系数由结垢后的392.5 W/(m^(2)·K)提升至1 712.2 ... 为验证多相流热泵蒸发系统的在线阻垢及强化换热性能,以蒸氨废液为液相工质、氧化铝及聚甲醛粒子为阻垢颗粒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颗粒的加入可有效去除蒸发器已有垢层,换热系数由结垢后的392.5 W/(m^(2)·K)提升至1 712.2 W/(m^(2)·K),且连续运行130 h换热系数未降低;蒸发器换热系数受颗粒物性参数影响较大,随着颗粒直径、密度、体积分率增加换热系数逐渐增大,但增加过量时导致流动不畅,换热系数降低;颗粒自身材质导热系数越高强化换热效果越好;循环流量、颗粒分布形式对换热系数也有较大影响,提高循环流量有助于强化换热;不同分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提高换热系数,双层多孔分布器可实现颗粒逐级输运,增加其进入换热管比例,强化换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阻垢 在线防垢 汽动强制循环 热泵蒸发 蒸氨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转子径向通风结构研究
3
作者 陶大军 孟卓然 +1 位作者 徐金燕 戈宝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9,共14页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能动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高温高压环境及氦气传热工质对驱动电机风路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影响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建立双侧转子铁心三维风路结构流固耦合传热模...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能动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高温高压环境及氦气传热工质对驱动电机风路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影响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建立双侧转子铁心三维风路结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计算分析了高温高压环境下传热工质氦气在转子径向风沟内的流动特性,研究了转子分别在动态和静态情况下,通风结构内流体流动规律及转子铁心和导条的温升变化规律。同时,对不同种类传热工质的对应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搭建了模拟实验测试装置,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氦气风机驱动电机转子风路结构优化、冷却性能的有效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 通风结构 传热特性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刘海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7-617,共11页
概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和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重点是:一个30层、0.5°×0.5°的准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 概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和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重点是:一个30层、0.5°×0.5°的准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建立及其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以20层海洋模式为海洋分量建立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耦合模式GOALS在气候变化模拟方面的应用,和以海洋模式L30T63为海洋分量建立的灵活的耦合环流模式FGCM-0在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古海洋—古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流模式 热盐环流 风生环流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U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常风对鄱阳湖水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姚静 张奇 +1 位作者 李云良 李梦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鄱阳湖属大风区,风场作为仅次于流域'五河'倾泻和长江顶托作用的另一重要驱动力,或在某些时刻影响局部区域的水流结构,进而影响局部水体中泥沙、污染物、营养盐等物质的输移和扩散.基于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定常风场... 鄱阳湖属大风区,风场作为仅次于流域'五河'倾泻和长江顶托作用的另一重要驱动力,或在某些时刻影响局部区域的水流结构,进而影响局部水体中泥沙、污染物、营养盐等物质的输移和扩散.基于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定常风场条件下的鄱阳湖流场分布及环流形式,并与无风条件下的水流时空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03 m/s的NE向和SSW向定常风对湖泊水位影响微弱;对流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底的'湖相'期;其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区中部大湖面偏西岸及东部湖湾,约占湖泊最大水面积的16%;上述区域出现明显环流,环流结构具有时空异质性特点,环流区流速普遍增至无风时的两倍以上;NE向和SSW向风场产生的环流位置相近,方向相反.相比于以往鄱阳湖水动力研究中对风场的忽略,本次研究揭示了定常风场对鄱阳湖的重点影响区域、影响程度及影响形式,可为泥沙及污染物输移模拟中对风场条件的处理及可能带来的误差与误差的空间分布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拟 定常风 风生环流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夏季环流和渤海海峡水体输运的数值诊断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魏泽勋 李春雁 +1 位作者 方国洪 王新怡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POM的涵盖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诊断模式来研究渤海夏季环流。分别进行了风海流、密度流和总环流的模拟。从模拟结果得出:渤海海峡夏季与北黄海的水交换总的来说表现为北进南出特征,但与冬季相比,其流量较小(约5×1... 建立了一个基于POM的涵盖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诊断模式来研究渤海夏季环流。分别进行了风海流、密度流和总环流的模拟。从模拟结果得出:渤海海峡夏季与北黄海的水交换总的来说表现为北进南出特征,但与冬季相比,其流量较小(约5×103m3s 1)且不能深入渤海。辽东湾基本上受气旋式环流控制,黄河口外至渤海湾受反气旋式环流控制。数值实验表明,渤海夏季主要属密度流性质。在渤海海峡的北岸存在一支明显的上升流,而且北部的海水垂向运动比南部要强许多。在渤海中部的纬向断面上,东部的海水垂直交换要比西部活跃得多;渤海海水的垂向运动亦主要是密度流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夏季环流 风海流 密度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COM的风生大洋环流模拟及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沛楠 吴德星 +2 位作者 陈学恩 韩树宗 陆泽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114,共7页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建立了全球大洋气候态环流场。在此基础上与前人研究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了全球风生大洋环流场的季节变化情况。从模拟结果看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以合理地模拟南极绕极流、赤道流系、...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建立了全球大洋气候态环流场。在此基础上与前人研究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了全球风生大洋环流场的季节变化情况。从模拟结果看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以合理地模拟南极绕极流、赤道流系、黑潮和湾流等世界各主要大洋流系。从断面温度场、流函数分布和断面流量场等分析显示:南极绕极流堪称世界最强流,湾流整体强于黑潮,3者都具有夏季增强、冬季减弱的特点。HYCOM模式在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在国内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该模式的介绍和结果分析,向读者推荐使用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COM 风生大洋环流 数值模拟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冷水团热结构及其环流解析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惠卿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从一般的流体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出发,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确立了描述黄海冷水团热结构及其环流的非线性控制方程组,得出近似解析解。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区域存在中心上升边缘下降的气旋式密度环流。
关键词 浅海非线性热生环流 “台型”等温线 σ-坐标 黄海 冷水团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驱动算法的锅炉NO_x排放模型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牛培峰 赵振 +3 位作者 马云鹏 陈科 王丘亚 赵庆冲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2-738,共7页
为了准确地预测电站锅炉的NO_x排放量,以某300 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自适应风驱动优化(AWDO)算法和极端学习机(ELM)进行综合建模,并根据不同工况下现场收集的样本数据检验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将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基本极... 为了准确地预测电站锅炉的NO_x排放量,以某300 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自适应风驱动优化(AWDO)算法和极端学习机(ELM)进行综合建模,并根据不同工况下现场收集的样本数据检验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将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基本极端学习机、差分进化算法、粒子群算法和基本风驱动算法优化的极端学习机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WDO算法可以更好地找到优化参数,该算法优化的极端学习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准确、有效地预测电站锅炉的NO_x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排放 循环流化床锅炉 极端学习机 风驱动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5
10
作者 韩晶 蓝庆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6,共12页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阶段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当前,虽然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尚未实现完全脱钩。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动力模式、演化机理和参与维度都将有新的特征。创新成为绿色发展的...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阶段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当前,虽然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尚未实现完全脱钩。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动力模式、演化机理和参与维度都将有新的特征。创新成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体系畅通与精准匹配,闭环模式与低碳减排,气候合作与绿色地球形成了绿色发展纵横结合、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演化脉络;政府引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建起绿色发展多维共治模式。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绿色发展应该重点关注如下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激活绿色发展潜力;把握数字经济浪潮,引领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推进各区域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网络;强化绿色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 双循环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位移干涉仪在爆轰加载飞片速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德田 李泽仁 +6 位作者 吴建荣 刘寿先 刘俊 蒙建华 彭其先 陈光华 刘乔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和外差方法搭建了一台光纤位移干涉仪。装置采用光通信行业中已经发展成熟的器件,主要由带尾纤的半导体激光器、三端口环形器、光纤探头、宽带探测器以及宽带高采样率示波器等构成。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采用... 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和外差方法搭建了一台光纤位移干涉仪。装置采用光通信行业中已经发展成熟的器件,主要由带尾纤的半导体激光器、三端口环形器、光纤探头、宽带探测器以及宽带高采样率示波器等构成。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采用了信号光和参考光同轴结构,实现了任意反射面的速度测量,克服了偏振模式色散的影响,能够实现长量程测量,量程达到20 mm。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爆轰加载下飞片速度测量,测量最高速度达到1300 m/s,工作距离达到20 mm,同时利用VISAR对飞片速度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表明用两种不同方法所测得的速度曲线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光纤位移干涉仪 多普勒效应 爆轰加载飞片 外差技术 环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垂直涡粘系数非均匀分布的太湖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惠中 宋志尧 薛鸿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3-239,共7页
本文在考虑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的基础上 ,采用准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式对稳定和不稳定风场作用下的太湖流场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令人满意 .从模拟结果的比较中可以得出 :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对水位的计算影响不大 ,但对流速的垂向... 本文在考虑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的基础上 ,采用准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式对稳定和不稳定风场作用下的太湖流场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令人满意 .从模拟结果的比较中可以得出 :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对水位的计算影响不大 ,但对流速的垂向分布和底床切应力的计算有较大影响 .因此 ,考虑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的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太湖三维风生流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流 准三维数值模型 垂向涡粘系数 太湖 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龄抑制蓝藻水华的供水水库取水方案优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金艳 徐勇 +1 位作者 周杰 吴时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
水体交换年龄称为水龄。水龄长是水库富营养导致蓝藻水华的重要因子。水龄也是环境水体混合过程分析中最佳的示踪指标,可描述水团的混合和更新、污染物的混合和消解等,故常用于研究湖库水体被外源水置换的能力。采用基于染色模拟的水龄... 水体交换年龄称为水龄。水龄长是水库富营养导致蓝藻水华的重要因子。水龄也是环境水体混合过程分析中最佳的示踪指标,可描述水团的混合和更新、污染物的混合和消解等,故常用于研究湖库水体被外源水置换的能力。采用基于染色模拟的水龄模拟方法,改进了EFDC模型,以优选太仓二水厂供水水库取水泵房位置为例,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布置方案对供水水库环流结构和水龄的影响,从而优化供水水库的水龄分布,抑制蓝藻水华。由于水库的氮磷营养盐输入量、水深、气温等自然条件难以控制,通过优化取水泵房位置可以改变水库环流特性,改善水库水体水龄分布,减少水龄、抑制蓝藻生长,从而降低水库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富营养化 水龄 数值模拟 环流 风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驱动下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以辛安泉域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向全 张春潮 侯新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15-3026,共12页
晋东煤炭基地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人类活动加剧,区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演变剧烈。以晋东煤炭基地辛安泉域为典型研究区,系统研究了采煤驱动下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通过建立泉流量与矿井涌水量、岩溶地... 晋东煤炭基地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人类活动加剧,区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演变剧烈。以晋东煤炭基地辛安泉域为典型研究区,系统研究了采煤驱动下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通过建立泉流量与矿井涌水量、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和大气降水间的多元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岩溶大泉衰减机制及主控因子;通过地表径流切割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混合比例计算,识别了不同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矿井水的水源组成;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构建了采煤影响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辛安泉域岩溶大泉流量和岩溶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1956—2017年泉流量衰减幅度达75%,1972—2017年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29.8 m;且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表现为1956—1976年、1977—2002年和2003—2017年3个阶段分别为波动稳定期、快速下降期和缓慢下降期。②矿区东部煤炭开采对岩溶水影响强烈,主要影响途径是采煤活动造成岩溶水补给径流区的上覆含水层结构严重破坏和地表径流量衰减,导致岩溶水补给量减小。随着煤炭开采向西扩展,煤层埋深加大,岩溶水为深埋滞缓区,煤炭开采对其影响减弱。③岩溶大泉流量衰减和地下水位下降的主控因子为矿井涌水量,在快速下降阶段,岩溶水开采也是泉流量衰减和水位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④同位素计算表明,矿井水水源构成主要为裂隙水,其次为孔隙水。地表水渗漏和孔隙水越流是岩溶水的重要补给来源,采煤直接影响地表径流量和孔隙水含水层,进而间接影响岩溶地下水位和岩溶大泉流量。⑤泉域采煤条件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可划分为浅部、深部和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局部地下水流系统主要受采煤影响,表现为地下水向采空区集中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驱动 煤炭基地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地下水循环 演变特征 辛安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振东 娄安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74-378,共5页
利用FVCOM海洋模型以及MM5气象模式预报风场,对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渤海风生环流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表层基本沿风向运动,量值在5~10 cm/s,海峡处流速可达15 cm/s,底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量值【3 cm/s;深度平均... 利用FVCOM海洋模型以及MM5气象模式预报风场,对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渤海风生环流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表层基本沿风向运动,量值在5~10 cm/s,海峡处流速可达15 cm/s,底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量值【3 cm/s;深度平均流环流状态明显,渤海海峡海流北进南出,渤海中部以及辽东湾为一顺时针环流,渤海湾以及莱州湾基本呈逆时针环流。文章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讨论了海面风应力以及海底地形对渤海环流的不同影响,得出:在渤海中部风应力的切变涡度是形成顺指针流型的主要驱动力;除渤海中部以外,渤海冬季流型受地形作用的影响要大于海面风场的切变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生环流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风生流强度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乌景秀 范子武 +2 位作者 张铭 费香波 王莹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针对浅水湖泊风生流对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积极作用,基于水动力模型,建立了二维浅水湖泊风生流数值模型,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综合分析了地形、风向、补水流量等影响浅水湖泊风生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南方某城市浅水湖泊为例,模拟分析了不... 针对浅水湖泊风生流对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积极作用,基于水动力模型,建立了二维浅水湖泊风生流数值模型,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综合分析了地形、风向、补水流量等影响浅水湖泊风生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南方某城市浅水湖泊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风生流环流强度和流场特性,并由多方案效果综合分析和方案优化,提出了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最佳工程与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风生流 数值模拟 潜岛 环流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西南风强迫下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4,共7页
采用 Backhaus 三维斜压模型模拟了均匀西南风场对珠江口近岸海域的影响,并与无风情况作了对比;通过对珠江河口盐度场及风生环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夏季珠江河口的水动力学特性。
关键词 珠江口 三维斜压 风生环流 盐度场 水动力学特性 潮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独立直流母线并联策略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瑞 徐壮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6,15,共11页
为了提高直驱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等级,提出一种多组变流器相互并联且直流母线相互独立的并联策略。针对零序环流问题,分别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所采用拓扑的数学模型及等效电路,揭示了零序环... 为了提高直驱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等级,提出一种多组变流器相互并联且直流母线相互独立的并联策略。针对零序环流问题,分别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所采用拓扑的数学模型及等效电路,揭示了零序环流产生的根本机理,即它是由并联变流器之间三相占空比零轴分量的不一致及直流母线电压的不一致造成的,并证明了机侧零序环流与网侧零序环流是互相耦合的,进而设计了零序环流控制器,很好地抑制了零序环流,解决了不均流、三相电流畸变等问题。最后对一组直驱型风力发电实验平台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证明了上述分析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力发电 全功率变流器 并联 独立直流母线 零序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冬季实测海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文奇 邢传玺 +3 位作者 马玉贤 陈元 胡展铭 侯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5,共7页
2015年12月在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进行了8个站、连续半个月的坐底ADCP海流剖面观测,通过对分层潮流和余流分析,得到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如下:1)实测海流以潮流特征占主导,潮流特征为规则半日潮流,优势分潮为M2;M2椭圆长轴大小为25~50 c... 2015年12月在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进行了8个站、连续半个月的坐底ADCP海流剖面观测,通过对分层潮流和余流分析,得到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如下:1)实测海流以潮流特征占主导,潮流特征为规则半日潮流,优势分潮为M2;M2椭圆长轴大小为25~50 cm/s、方向多为NE-SW向,具有显著的往复流特征。2)观测期间的平均余流为1~10 cm/s,方向多为SW向,平均余流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空间差异明显,日均余流波动剧烈;表层余流方向与局地风向具有很好的同步一致性,且距岸较近站位的表层余流受风影响更大;中、底层余流与风的相关性较差。本文得到的余流方向不支持冬季辽东湾北部的边界顺时针环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余流 ADCP 潮流 风生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凝汽器循环水废热的热泵站用能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倪龙 姚杨 +1 位作者 姜益强 马最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7-70,共4页
为了研究热泵回收电站凝汽器冷却水废热的用能情况,采用能流图分析了不同驱动能源的热泵站回收循环水废热的一次能源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电动热泵供能系统总效率虽然仅比汽轮机热泵站总效率低2%,与燃气轮机热泵站持平,但电动热泵站牺牲了... 为了研究热泵回收电站凝汽器冷却水废热的用能情况,采用能流图分析了不同驱动能源的热泵站回收循环水废热的一次能源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电动热泵供能系统总效率虽然仅比汽轮机热泵站总效率低2%,与燃气轮机热泵站持平,但电动热泵站牺牲了45.79%的发电量,若发电效率或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降低,可能出现本电站发电不够用的情形.而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热泵站通过从外部引入一次能作为驱动能,其一次能源利用系数较电动热泵站分别高14.77%和17.00%.因此从能量利用角度看,燃气轮机热泵站和汽轮机热泵站优于电动热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热泵站 凝汽器循环水 驱动能源 能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