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ilding-integrated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analysis in China
1
作者 姚春妮 郝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09-213,共5页
With the dramatic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ll over the world,and for purpose of adjusting energy structure,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plans to promot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With the dramatic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ll over the world,and for purpose of adjusting energy structure,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plans to promot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policy-making,this work firstly exerts a method to do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three kinds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building-integrated solar hot water (BISHW) system,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technology and ground water heat pump (GWHP). Through selecting a representative city of every climate region,the analysis comes into different results for different climate regions in China and respectively different suggestion for policy-making. On the analysis basis,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OC)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 (MOF) united to start-up Building-integrated Renewable Energ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BIREDP) in 2006. In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s,renewable energy takes place of traditional energy to supply the domestic hot water,electricity,air-conditioning and heating. Through carrying out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s,renewable energy related market has been expanded. More and more relative compan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integrated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COST-BENEFIT analysi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GNSS无源多基地雷达海上目标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振宇 毛亿 +1 位作者 杨扬 陈武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8,共15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源雷达多卫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GNSS无源多基地雷达海上目标定位方法。首先,在多个双基地几何配置下,采用长时间积累技术在距离-多普勒域聚焦目标能量;然后,将聚焦的目标能量投影到笛卡儿平...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源雷达多卫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GNSS无源多基地雷达海上目标定位方法。首先,在多个双基地几何配置下,采用长时间积累技术在距离-多普勒域聚焦目标能量;然后,将聚焦的目标能量投影到笛卡儿平面进行联合检测和定位。为提高投影处理效率,提出一种改进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采用优劣势双种群协同进化策略,能够兼顾算法的收敛性和种群多样性。仿真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定位和速度估计精度方面与现有算法相当,但计算耗时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无源雷达 长时间积累 投影处理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驱动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思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淑华 袁大超 +3 位作者 孔德刚 郝建军 李文良 张秀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针对新工科教育下国家对综合性、复杂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式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为主线,以立德... 针对新工科教育下国家对综合性、复杂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式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通过科研项目与双创作品项目驱动,将创新创业思维工具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设计实践,构建了“四线并驱,两赛促学”的思专创融合教学新范式,为专业课程专创融合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式 机械创新设计 思专创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项目迭进式“电机学”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4
作者 纪璇 李建文 +1 位作者 高红艳 武玉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6,219,共5页
结合“电机学”实践教学工程应用强的特点,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项目迭进式实践教学路径。分别以变压器、同步发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为项目设置了关键技术仿真、重要理论验证、综合实验仿真与拓展动模实验4种... 结合“电机学”实践教学工程应用强的特点,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项目迭进式实践教学路径。分别以变压器、同步发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为项目设置了关键技术仿真、重要理论验证、综合实验仿真与拓展动模实验4种类型实验,层层深入,兼顾了基础性与创新性,融合了科技产业前沿技术,为电机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电机学 实践教学 科教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5
作者 张建伟 李毅男 +3 位作者 张龑 刘兰勤 张多新 王子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进入新阶段,水库大坝的智能化监测与长效运维逐渐成为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之一。鉴于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解译水库大坝复杂的变化特征,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数字孪生工程,重点讨论了数据采集与传感、虚拟建模与...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进入新阶段,水库大坝的智能化监测与长效运维逐渐成为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之一。鉴于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解译水库大坝复杂的变化特征,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数字孪生工程,重点讨论了数据采集与传感、虚拟建模与数值仿真、数字化分析与预测、精准化预警与决策等关键技术。基于“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数据孪生平台提取动态监测数据;以BIM和GIS技术建立高精度三维仿真模型,构建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库;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全天候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建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全链条专业模型,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对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构建的水利数字孪生平台可为同类型工程的安全监测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大坝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 “四预”系统 “天空地水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多生理参数采集系统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6
作者 李华 朱健铭 +2 位作者 李宏周 肖文香 梁永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195,228,共7页
设计了一种将模拟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控制、软件编程、人体解剖生理等多学科融合、跨度从大一到大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通过理实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最终实现脉搏、血氧、心电、血压等人体多种生理参... 设计了一种将模拟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控制、软件编程、人体解剖生理等多学科融合、跨度从大一到大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通过理实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最终实现脉搏、血氧、心电、血压等人体多种生理参数的采集,并将数据传输至QT上位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将深入学习医学信号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还将掌握QT框架下的复杂用户界面和交互式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并具备单片机的编程与应用技能,从而有效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医学检测系统设计的能力。经过5轮教学实践,该实验教学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电子仪器 多学科融合 实践教学 生理信号采集 医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山溪性河流生态保护措施效果评价
7
作者 孟祥周 寇晓梅 +7 位作者 李平 王潇凯 万帆 牛乐 王文添 刘睿 吕瑞博 李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明晰秦岭北麓黑河流域内水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健康状况,既可以评估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也可以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实施生态保护提供参考。2021年4月至7月在黑河干支流布设了19个采样点,围绕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相关指标开展了3次水生... 明晰秦岭北麓黑河流域内水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健康状况,既可以评估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也可以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实施生态保护提供参考。2021年4月至7月在黑河干支流布设了19个采样点,围绕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相关指标开展了3次水生态调查,基于遥感解析和实地生态调查,构建了适用于山溪性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依据评价,河流健康综合得分82.02,基于10项河流生态完整性指标的得分81.85,处于非常健康水平,其中,水文情势、物理生境及水质状况3个准则层的得分分别为90.04、84.09和95.40,评级均为非常健康,而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综合得分69.35,评级为健康,与2017年相比,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2021年河流健康状态没有显著变化。引汉济渭工程对黑河流域水生态敏感区的防洪及河岸景观影响较小,社会服务功能指标得分达到93.28。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水生态敏感区总体处于健康水平,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对规避工程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生态完整性 水生态敏感区 秦岭北麓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现实图景、逻辑理路与生态系统
8
作者 桑国元 王佳怡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9,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潜能。为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技术应用于...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潜能。为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技术应用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效,指出其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丰富学生项目体验与发展学生高阶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揭示出技术功能与项目式学习目标的表层耦合、技术整合与项目式学习实施的生态断层以及教师在数字化项目式学习中的角色焦虑等现实困境。其次,从项目情境、项目脚手架、项目协作、项目评价四个方面厘清了从物理场域到虚实共生、从群体同步到精准适配、从线性层级到分布式网络、从主观判断到可视化分析的四重逻辑理路。最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了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别对应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理念、区域资源、数字化平台及实践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项目式学习 教学变革 技术整合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模式研究
9
作者 丁继勇 牛超群 吕汶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有组织科研理念,借鉴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组织优点,提出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构想及其3种类型。这3种科技创新一体化模式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合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范围,优化科技创新总包商选择机制,合理编制科技创新一体化合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一体化项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重大涉水工程 一体化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长期战略探讨
10
作者 林钧跃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过去20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主要矛盾:公共型体系和市场型体系推行进度的不均衡、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均衡、国内信用治理效能与国际信控作用发挥的结构性失衡、“条块”体系功能健全程度的... 过去20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主要矛盾:公共型体系和市场型体系推行进度的不均衡、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均衡、国内信用治理效能与国际信控作用发挥的结构性失衡、“条块”体系功能健全程度的不均衡。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市场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运行效果的实现遵循着特定的客观规律。基于发展规律视角,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实现,由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范式转换是必然趋势。在《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的政策框架下,建议采取以下战略路径:一是着力解决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持续优化公共型体系的功能;二是适时重启市场型体系的工程建设和制度设计,力争在未来两个五年规划周期内,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重心转向以诚信教育工程为支撑的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公共型体系 市场型体系 诚信教育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数一体化的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级分类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玉明 卢文龙 +3 位作者 徐熙震 刘霖 郝蕊 宋树宝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的管理效率,赋能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研究提出基于模数一体化的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级分类方法。首先,运用线分类法,将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划分为智能勘察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工程管...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的管理效率,赋能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研究提出基于模数一体化的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级分类方法。首先,运用线分类法,将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划分为智能勘察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工程管理业务,构建智能建造业务体系架构;其次,运用面分类法,将智能勘察、智能施工业务要素,按“人、机、料、法、环、时、测”等进行分类,将智能设计业务要素按几何、非几何进行分类,将智能工程管理业务要素按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环保等进行分类;然后,以多类多层级BIM模型为载体,分析“业务—要素—模型”的类别与层级映射关系,提出基于模数一体化的高速铁路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类分级方法;最后,构建“工程实体维—生产业务维—工程管理维”的高速铁路智能建造业务要素体系框架。该研究可为智能高铁2.0“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念落地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推动模数驱动下智能高铁多业务要素间的全生命期贯通和轴面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模数一体化 业务要素 分级分类 路桥隧 智能建造 B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体理论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洪 安宝宝 +1 位作者 郑路 武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8-905,共8页
侧重总结块体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概念从经典锥、形心滑动锥、广义节理锥发展为接触理论的总进入角;配套形成全赤平投影、向量运算、赤平解析、全域切割与接触计算等方法;保留刚体平移失稳基本假设,弱化... 侧重总结块体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概念从经典锥、形心滑动锥、广义节理锥发展为接触理论的总进入角;配套形成全赤平投影、向量运算、赤平解析、全域切割与接触计算等方法;保留刚体平移失稳基本假设,弱化无限延伸平直结构面和面-面接触几何约束两大基本假设;将面-面接触几何约束条件下临空凸块体稳定分析推广为一般接触几何约束条件下全域任意形态块体渐进失稳分析。此外,提出总进入角接触理论与计算方法用于块体可动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块体理论实质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理论 接触理论 总进入角 全赤平投影 向量运算 赤平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的高校科技人才组织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俊儒 李敏 张长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目的是强化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解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目的是强化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解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等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一体化,是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一项主要改革任务。在作为教育基地、科技阵地、人才高地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资源与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同样存在若干不完善、不合理之处,资源错配浪费的问题长期存在。提升岗位、项目、资金三类最关键创新要素的一体化程度,从以“要素”为核心的科技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将有力打通高校科技人才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对其他科技研发单位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首先对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的高校科技人才组织模式进行文本分析,对不同组织模式中的岗位聘任、要素供给、资源共享、利益分配方式进行拆解,比较及归纳出各自的典型特征、经验做法、主要优势;其次立足中国高校实际,借鉴各国组织模式中的长处,在“有组织的科研”语境下,以系统思维探究一种适应高校新发展阶段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并提出实现路径和范例。文章提出的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思路主要是:不再孤立看待各项创新要素,依靠高校党组织在网状管理架构中的中心结点优势,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上下级组织联动、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强大组织力,以“混合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加强关键创新要素统筹配置,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形成科学家本位的有组织科研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 组织模式 人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训教学项目设计与实践
15
作者 潘小琴 阎世梁 +2 位作者 段康容 熊亮 苏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0,143,共7页
针对工程训练实训教学项目功能单一、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以水下管道巡检为应用背景,融合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控制与人工智能算法,自主设计了“水下管道巡检机器人”综合实训教学项目。项目基于STM32与Jetson Nano嵌入式... 针对工程训练实训教学项目功能单一、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以水下管道巡检为应用背景,融合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控制与人工智能算法,自主设计了“水下管道巡检机器人”综合实训教学项目。项目基于STM32与Jetson Nano嵌入式计算平台,结合多模态传感器数据融合、图像处理与目标检测算法,具备水下管道巡检、附着物识别与清理、数据传输与处理等功能。相比传统实训项目,其具有多学科交叉、软硬结合、低成本及高适配性的特点。实践表明,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硬件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认知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巡检 目标识别 多学科交叉 实训教学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系统与MS PROJECT系统集成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芬芳 邵鲲 +1 位作者 李佑莉 严晓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5-17,共3页
分析PDM系统中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系统集成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两个系统之间的集成方案,并详细阐述此集成方案中的技术难点——PDM中的项目信息与PROJECT的MPP文件信息互动的实现方法。以KMPDM与PROJECT的集成为例说... 分析PDM系统中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系统集成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两个系统之间的集成方案,并详细阐述此集成方案中的技术难点——PDM中的项目信息与PROJECT的MPP文件信息互动的实现方法。以KMPDM与PROJECT的集成为例说明此集成方案的实现过程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 集成 project 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和项目引领的卓越工程师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树青 卞荣 +1 位作者 朱松青 史翔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69,173,共5页
针对实践课程体系同质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了产教融合开展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厘清应用型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结合实践案例构建了“产教融合、项... 针对实践课程体系同质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了产教融合开展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厘清应用型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结合实践案例构建了“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全程贯穿、能力进阶”4级系列化项目课程体系,并从产教融合共建实践育人平台、目标导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机制创新培育良好生态等方面,对卓越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产教融合 项目化课程 实践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设计要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和勇 邢家勇 毛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 [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及金融岛站等枢纽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必要性,总结了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理念,提炼了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结果及结论]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为:以规划条件为基础,确定系统制式及车辆编组;以整体最优为思路,确定合理的线路站位及站型;以站城融合为策略,统筹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以一体化设计为理念,完善枢纽布局方案;以集约适度为原则,研究枢纽分期实施;以精细落地为目标,统筹预留预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预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转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仿真分析
19
作者 朱梅 尹大伟 胡文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28,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周期长、建设单位多,而运营阶段对专业知识要求高,两阶段常出现脱节和推诿。因此有必要从知识转移角度研究建设与运营的一体化问题,以发挥集成管理优势。[方法]针对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周期长、建设单位多,而运营阶段对专业知识要求高,两阶段常出现脱节和推诿。因此有必要从知识转移角度研究建设与运营的一体化问题,以发挥集成管理优势。[方法]针对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知识在项目建设单位之间的转移特点,构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合作网络模型。通过探讨项目知识在转移过程中的属性和行为策略,以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多主体的知识转移仿真试验。[结果及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集成可以有效缩短知识转移时间;在项目建设阶段,运营方提前介入可以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效率;在项目运营筹备期,选择对知识转移意愿强且转移能力强的合作伙伴有利于组织内部知识转移,从而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 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 知识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电工程应急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20
作者 邵瀚 王继琳 +2 位作者 江婷 李菁 王小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33,共6页
水电工程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然而,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对水电工程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现有水电工程应急设施和资源配置难以应对流域层面复杂灾害。对此,分析了水电工程流域层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极端灾害、梯... 水电工程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然而,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对水电工程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现有水电工程应急设施和资源配置难以应对流域层面复杂灾害。对此,分析了水电工程流域层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极端灾害、梯级水库事故、跨区域协作难度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重点阐述了流域应急设施的规划目标、原则与内容,提出了流域水电工程应急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技术路线。以金沙江中游流域为例,探讨了流域水电工程应急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电工程应急设施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推动流域水电应急能力提升,支撑国家能源和社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工程 应急资源整合 极端自然灾害 流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