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区环境大气中的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
1
作者 陶梓 陈卫 +6 位作者 冯婷婷 赵文慧 袁斌 王超敏 武彩虹 胡伟伟 王新明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3,I0006-I0008,共15页
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S/IVOCs组成、来源复杂,在分子水平上对S/IVOCs定量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应用于模型的S/IVOCs的排放清单非常有限。为研究S/IVOC... 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S/IVOCs组成、来源复杂,在分子水平上对S/IVOCs定量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应用于模型的S/IVOCs的排放清单非常有限。为研究S/IVOC对SOA的贡献,当前模型主要用一次有机气溶胶(POA)排放量乘固定系数确定S/IVOCs大气排放量。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来源复杂,且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较大,使用单一比例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基于广州城市地区POA浓度和挥发性的外场观测结果,结合源排放研究中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源(柴油车排放、未过滤的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S/IVOCs的挥发性分布特征,借助烟雾箱产率,估算机动车和餐饮源S/IVOCs一次排放量、大气环境消耗量(13.3~46.4μg/m^(3))和其对SOA的贡献。结果表明,S/IVOCs的大气环境消耗量在汽油车排放情景下<柴油车<未过滤的柴油车,与其一次排放因子的排序一致。S/IVOCs与POA的比值为1.2~4.1,可以作为SOA模型的模拟参考值。机动车和餐饮源分别贡献S/IVOCs排放的53%和47%,表明餐饮源也是城市地区S/IVOCs的重要来源。不同情景下,S/IVOCs对SOA的总贡献为24%~53%(其余由VOCs贡献),表明S/IVOCs是SOA的重要贡献源。汽油车排放的估算结果与测量差异最小,表明城市地区汽油车排放可能与实际环境S/IVOCs挥发性分布更为接近。机动车和餐饮源分别贡献SOA的13%~29%和11%~24%,阐明与化石燃料燃烧相关的人为源排放以及非化石源家庭烹饪排放对SOA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机动车源/餐饮源 光化学龄 挥发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及环境影响
2
作者 董静 李顺姬 +3 位作者 党小庆 屈嘉鑫 王赫 吉硕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包装印刷和工业涂装行业主要排放VOCs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53%~73%)和烷烃(17%~34%);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为OVOCs(68%)和烯烃(29%);涂料及油墨制造行业以OVOCs(61%)和芳香烃(22%)为主;家具制造行业以芳香烃(78%)和OVOCs(19%)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烷烃(78%)为主.其中乙醇、丙酮、异丙醇、甲醛、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为关中地区典型行业排放的主要特征物种.基于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得出OVOCs、芳香烃和烯烃是OFP的主要来源,芳香烃是SOAFP的主要来源,主要排放来源为涂料及油墨制造、工业涂装和家具制造行业应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典型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生成潜势及来源分析
3
作者 康涛 陈林昌 +2 位作者 冯利辉 孙景侠 陈涛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为了解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二次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分别对滁州市2023年1—2月和7—8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冬夏季VOC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5.91μg/m^(3)和97.59... 为了解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二次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分别对滁州市2023年1—2月和7—8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冬夏季VOC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5.91μg/m^(3)和97.59μg/m^(3),总OFP分别为221.11μg/m^(3)和201.00μg/m^(3),总SOAFP分别为84.67μg/m^(3)和62.66μg/m^(3)。其中冬季烷烃占优势,夏季OVOCs占优势,夏季OFP前10物种贡献量占总OFP的58.02%;冬夏季VOCs的来源排放比例接近,可统一管控,主要管控机动车尾气、燃烧源和工业活动的过程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非甲烷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佟胜睿 徐言勇 +2 位作者 李方杰 张海亮 葛茂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3-2465,共13页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日00:00-2月16日00:00)NMHCs体积分数有明显差异,其中,春节前NMHCs平均体积分数为25.43×10^(-9)±11.38×10^(-9),而春节期间为32.37×10^(-9)±12.43×10^(-9),增幅近27.3%。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了春节前和春节期间的NMHCs来源差异,其中,汽油、柴油车辆排放源贡献率由春节前的37.2%降至春节期间的13.9%,溶剂使用和燃烧排放源的贡献率从春节前的18.4%升至春节期间的55.7%。③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发现,春节期间NMHCs来源主要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燃煤等排放的区域传输有关。④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表明,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对观测期间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研究表明,在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对燃烧源排放的控制是有效缓解北京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NMHCs) 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宁倩 贺美 +8 位作者 纪元元 尹浩 李吉东 尚凡一 张珂 杨勇建 李红 高锐 庄思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4,共16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有显著贡献的VOCs物种并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探讨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和O_(3)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秋季,夏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O_(3),距离入海口越远的站点O_(3)超标天占比越高;秋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超标情况相近.②烯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乙醛;芳香烃对SOA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1,2,3-三甲苯.③东营市夏秋季O_(3)生成均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更为敏感;滨州市夏秋季O_(3)生成分别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敏感性更高,秋季对VOCs敏感.④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为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且VOCs来源解析结果存在空间上和季节上的差异.夏季,区域溶剂源和生物源VOCs的贡献率增加,东营市溶剂源贡献率(28.2%)明显高于滨州市(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11.5%)低于滨州市(29.6%);秋季,区域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增加,东营市(25.9%)油气挥发源贡献率明显低于滨州市(42.4%).研究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夏季应实施VOCs和NO_(x)的协同减排,秋季应优先控制VOCs排放;其次需要加强对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源VOCs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市秋冬季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同林 王艳辉 +6 位作者 王一秋 王亚晨 马江凯 张晓婷 宋小涵 孟静静 侯战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为深入了解聊城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作者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城区115种VOCs的体积分数。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 为深入了解聊城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作者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城区115种VOCs的体积分数。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SOAFPs),并利用特征性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了大气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秋、冬季VOCs的化学组成相似,烷烃和OVOCs是体积浓度最高的2种组分。冬季OFPs为140.2×10^(-9),约是秋季(89.0×10^(-9))的1.6倍,OVOCs和C2~C4烯烃对秋、冬季VOCs的OFPs贡献最大(占54.7%~58.6%)。秋季(1.0μg/m^(3))与冬季(1.2μg/m^(3))生成的SOAFPs质量浓度水平相似,间/对-二甲苯、甲苯和邻-二甲苯是秋、冬季SOAFPs贡献最大的3种组分。甲苯/苯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是聊城市大气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PMF分析结果显示,秋季VOCs主要来自植物源和二次生成源(27.2%)、机动车尾气排放源(19.5%)、燃料燃烧源(18.5%)、溶剂使用源(17.5%)与工业源(17.3%);而冬季VOCs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尾气排放源(24.4%)、有机化工排放源(21.3%)、工业卤代烃源(20.8%)、柴油车尾气排放源(16.9%)与溶剂使用源(16.6%)。以上结果可为聊城市大气VOCs排放管控与空气质量改善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聊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璐 周旭 +3 位作者 刘跃辉 刘慧 张英磊 范光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0,共12页
采用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安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7日至27日)115种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泰安市区秋季VOCs体积分数为(67.50±25.55)×10^(−9),其中以烷烃(34.86%)和含氧挥... 采用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安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7日至27日)115种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泰安市区秋季VOCs体积分数为(67.50±25.55)×10^(−9),其中以烷烃(34.86%)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32.03%)为主。分别应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和OH消耗速率LOH评估观测期间VOCs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发现秋季泰安市区的OFP为(241.50±6.91)×10^(−9),主要由OVOCs(39.92%)和芳香烃(33.03%)贡献。LOH为7.34±0.33 s^(−1),OVOCs贡献56.32%。使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观测期间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贡献,结果表明SOA生成潜势为(366.58±37.80)×10^(−9),以芳香烃(98.79%)为主。特征物种比值分析结果显示,泰安市区秋季VOCs受机动车尾气、溶剂使用和燃烧源等本地源的影响较大。PMF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对VOCs的贡献占比最高为26.1%,其中来自汽油车尾气排放和柴油车尾气排放的贡献分别为19.4%和6.7%;溶剂使用和工业源对VOCs的贡献占比相当,分别为20.1%和19.9%;固定燃烧源和液化石油气(LPG)使用的贡献分别为16.2%和12.3%;植物源贡献占比最低,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反应活性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特征物种比值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市城区秋季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8
作者 宋镇泽 牛大伟 +4 位作者 薛爽 刘盈盈 耿春梅 王晓丽 杨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6-94,共9页
该文利用2021年11月5-11日漯河市3个市区点位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采样数据,开展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识别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关键物种及污染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漯河市TVOC平均体积分数为5... 该文利用2021年11月5-11日漯河市3个市区点位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采样数据,开展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识别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关键物种及污染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漯河市TVOC平均体积分数为51×10^(-9),以OVOCs(36.1%)和烷烃(30.7%)贡献为主,空间变化为三五一五工厂>水利局>卫健委。OFP均值为348.8μg/m^(3),各点位贡献前10物种以芳香烃和OVOCs为主,移动源是贡献最高的排放源;SOAFP均值为1.8μg/m^(3),各点位均为芳香烃贡献最大,移动源是主要贡献源类。正定矩阵因子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移动源(25.4%)、油气挥发源(18.9%)、溶剂使用源(18.6%)、工业排放源(17.5%)和燃烧源(15.1%)是市区大气VOCs主要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 来源解析 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市典型挥发性有机物固定污染源特征及分级研究
9
作者 任翔宇 吴凯露 +3 位作者 陈丹鈜 吕星安 赵延云 章旭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7-1471,1478,共6页
为识别金华市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治理方向,以金华市12个典型行业的固定污染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VOCs源成分谱,建立了综合考虑排放量、臭氧反应活性(SR_(O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反应活性(SR_(SOA))的污染源分级方法... 为识别金华市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治理方向,以金华市12个典型行业的固定污染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VOCs源成分谱,建立了综合考虑排放量、臭氧反应活性(SR_(O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反应活性(SR_(SOA))的污染源分级方法。结果表明:涂料制造、包装印刷和其他工业涂装行业的SR_(O3)较高,分别为2.2181、2.1222、2.0051 g/g。包装印刷、医药制造、涂料制造和其他工业涂装行业的SR_(SOA)较高,分别为0.0199、0.0132、0.0126、0.0096 g/g。其他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涂料制造和医药制造的污染源归一化管控指数(NCI)较高,分别为1.00、0.82、0.64、0.56,控制这些行业关键组分的排放对VOCs总量的削减及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抑制都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源成分谱 臭氧反应活性 二次有机气溶胶反应活性 污染源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开发区秋季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张敬巧 吴亚君 +7 位作者 李慧 凌德印 韩克勇 李建娜 胡君 王涵 张萌 王淑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86-3192,共7页
使用ZF-PKU-1007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于2018年09月25日~10月18日在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99种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VOCs浓度为69.56×10^-9,烷烃、烯烃、芳香烃、醛酮类及卤代烃体积分数... 使用ZF-PKU-1007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于2018年09月25日~10月18日在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99种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VOCs浓度为69.56×10^-9,烷烃、烯烃、芳香烃、醛酮类及卤代烃体积分数占VOCs比例分别为53.2%、5.9%、7.6%、10.5%和19.3%;使用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估算了观测期间VOCs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表明醛酮类、芳香烃和烯烃是主要的活性物质;使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了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得出VOCs对SOA浓度的贡献值为1.13μg/m^3,其中芳香烃对SOA生成贡献占比为94.3%,间/对-二甲苯、甲苯为优势物种;使用PMF模型对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识别了5个主要来源,分别为溶剂使用及挥发源(39.6%)、机动车源(22.5%)、固定燃烧源(17.6%)、石化工业源(11.1%)及植物排放源(9.4%),因此,溶剂使用及挥发源、机动车源及燃烧源应为廊坊开发区秋季大气VOCs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反应活性 二次有机气溶胶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1
作者 郑玫 闫才青 +2 位作者 李小滢 王雪松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 我国区域复合污染日趋严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之一.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定量估算SOA的主要方法,包括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示踪物产率法、数值模拟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介绍与比较,指出1)EC示踪法、WSOC法、受体模型法简单易行,与在线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可估算高时间分辨率的SOA浓度,但受限于对当地源谱和特定物种的了解;2)示踪物产率法虽分析技术难度高,但可针对不同来源的SOA估算;3)数值模拟可获得大尺度SOA的空间分布.针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述,不同方法的研究表明中国二次有机气溶胶是总有机气溶胶的重要部分,人为源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发挥着重要贡献.本文旨在为未来我国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细颗粒物 定量估算方法 来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区夏季大气VOCs的来源及对SOA的生成研究——以亚青和青奥期间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笑笑 汤莉莉 +6 位作者 胡丙鑫 周宏仓 花艳 秦玮 陈文泰 崔玉航 蒋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96-2902,共7页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3年和2014年的8月对南京市区大气中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VOCs的浓度分别为51.73×10^(-9)和77.47×10^(-9).利用OH消耗速率(L^(OH))有效评估VOCs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烯烃...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3年和2014年的8月对南京市区大气中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VOCs的浓度分别为51.73×10^(-9)和77.47×10^(-9).利用OH消耗速率(L^(OH))有效评估VOCs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烯烃和芳香烃是这2年夏季南京市大气VOCs中对L^(OH)贡献最大的关键活性组分.用FAC法估算南京SOA生成潜势,得到2013和2014年夏季SOA浓度分别为1.95μg/m^3和1.01μg/m^3;烷烃和芳香烃对SOA的生成潜势分别占4.01%、94.8%和4.46%、94.57%.用PMF模型对南京VO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南京大气VOCs的最大来源为燃料挥发(22.7%)、其次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泄漏(19.5%)、石油化工业(13.5%)、汽车尾气排放(17.7%)、天然源排放(13.4%)和涂料/溶剂的使用(13.2%),而2014年夏季南京大气VOCs的最大来源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泄漏(35.2%)、其次为石油化工业(20.6%)、不完全燃烧(20.5%)、燃料挥发(15.7%)和汽车尾气排放(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挥发性有机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苏雷燕 赵明 +1 位作者 李岩 陈长虹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1期178-182,共5页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常采用羟基(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表征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主要有...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常采用羟基(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表征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主要有芳香烃中的二甲苯、甲苯、乙苯以及C2到C5的烯烃;采用FAC估算法和有机碳/元素碳(OC/EC)比值法来估算VOCs对SOA生成的贡献,SOA的主要前体物有萜烯和芳香烃;采用VOCs/NOX比值定性分析大气中O3浓度与NOX和VOCs的关系,国内外城市O3的生成对VOCs和NOX浓度的变化敏感性不一致。基于国内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行为的研究动态,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贡献以及与NOX、O3的关系,为VOCs、细粒子以及O3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大气反应活性 二次有机气溶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O3和SOA生成潜势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银海 董莉 +4 位作者 刘景洋 毕莹莹 孙晓明 张建强 杨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调研了印刷、家具、制鞋、涂料、喷涂、汽车、电子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不同地区VOCs的源成分,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FAC(气溶胶生成系数)分别对其O3和SOA生成潜势贡献进行... 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调研了印刷、家具、制鞋、涂料、喷涂、汽车、电子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不同地区VOCs的源成分,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FAC(气溶胶生成系数)分别对其O3和SOA生成潜势贡献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同行业排放的VOCs组成各不相同,存在地区差异;汽车行业单位O3生成潜势最高,家具和喷涂行业基本持平;SOA生成潜势存在行业差异,印刷行业最小,汽车行业最大,两者相差约11倍;长三角、京津冀SOA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O3污染较为严重。本研究建立了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估算了各行业、各地区的O3及SOA生成潜势,可作为VOCs环境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制定的重点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源成分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小方 张嘉妮 +3 位作者 张伟霞 陈柄旭 范丽雅 叶代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62-4071,共10页
以珠三角某化工园区为对象,利用监测计算法和排放系数法结合计算了园区内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编制了分物种的VOCs排放清单,并利用该清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析了该园区VOCs排放对大... 以珠三角某化工园区为对象,利用监测计算法和排放系数法结合计算了园区内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编制了分物种的VOCs排放清单,并利用该清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析了该园区VOCs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区VOCs排放总量为9118.61t,单个企业排放量为2.98~4176.97t不等,园区内共监测到58种VOCs物种,排放量前3位的物种为乙二醇、丙酸甲酯和二甲苯,3者占园区VOCs排放总量的52.3%.该园区OFP总量为27733.42t,其中贡献量最大的企业为ZR储运,占该园区OFP总量的45.90%.园区内对OFP贡献最大的前10物种是二甲苯、乙二醇、甲苯、2-丙基-1-戊醇、癸醛、三甲苯、辛醇、丙酸甲酯、壬醛、和2,4-二甲苯酚,对OFP的贡献达到94.11%.园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总量为11187.41×10^(-2)t,其中贡献量最大的企业仍为ZR储运,占园区SOA生成潜势总量的37.25%.园区内对SOA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前10物种有二甲苯、甲苯、2,4-二甲苯酚、乙苯、三甲苯、叔丁苯、异丙苯、仲丁苯、甲基叔丁基醚和二十烷,SOA生成潜势的贡献为98.93%.利用VOCs排放清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法以及气溶胶生成系数(FAC)计算法估算区域OFP和SOA生成潜势有助于精确了解区域的污染情况,对于制定相应的VOCs减排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排放清单 源谱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泉市PM_(2.5)中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成 闫雨龙 +4 位作者 段小琳 邓萌杰 王金波 李如梅 彭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2-1451,共10页
采集了阳泉市城区2018年7月—2019年3月PM_(2.5)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含量,使用最小相关系数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并利用比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潜在源贡献因子等方法研究了PM_(2.5)中碳质气溶胶的来... 采集了阳泉市城区2018年7月—2019年3月PM_(2.5)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含量,使用最小相关系数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并利用比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潜在源贡献因子等方法研究了PM_(2.5)中碳质气溶胶的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ρ(PM_(2.5))为(69.4±26.6)μg·m^(−3),其中春季ρ(PM_(2.5))为(81.8±28.4)μg·m^(−3),高于夏季和秋冬季(48.6±11.7)μg·m^(−3)和(74.0±28.6)μg·m^(−3)。OC、EC的浓度分别为(8.0±2.8)、(3.6±1.5)μg·m^(−3),均呈秋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PM_(2.5)中SOC的平均浓度为(3.0±1.4)µg·m^(−3),在OC中为38%,在春季和夏季的占比(40%)高于秋冬季(35%)。OC、EC与气态污染物SO_(2)、NO_(2)和CO均显著相关,表明燃煤源和机动车尾气对碳质组分的影响较大。各季节碳质亚组分分析显示PM_(2.5)中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源和扬尘源,其中扬尘对春季和秋冬季碳质气溶胶的贡献高于夏季。对潜在源区分析表明,碳质组分受到本地和近距离区域排放影响较大,秋冬季和春季的EC也受到远距离传输的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碳质气溶胶 二次有机碳 阳泉市 潜在源贡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毕安 胡君 +5 位作者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28.28%,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及乙腈占比较小。初始VOCs每小时的臭氧生成潜势为157.03μg·m^(-3),主要贡献来自于OVOCs、烯烃和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芳香烃。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自背景源和燃烧源、工业源、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油气挥发、天然源和有机溶剂使用。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北京本地源排放外,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对北京VOCs污染贡献最大,天津市、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轻工业区大气PM2.5中有机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广河 苏翠平 +2 位作者 曹礼明 王川 黄晓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162,共8页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PM2.5中有机物(OM)来源结构,该研究利用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典型轻工业区采集的PM2.5样品的化学组分及水溶性有机质谱数据,进行了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将17种化学组分、羧基离子碎片(CO2+)和水溶性有机氧(WSOO)输入...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PM2.5中有机物(OM)来源结构,该研究利用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典型轻工业区采集的PM2.5样品的化学组分及水溶性有机质谱数据,进行了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将17种化学组分、羧基离子碎片(CO2+)和水溶性有机氧(WSOO)输入正矩阵因子(PMF)模型进行OM源解析,结果如下:观测期间大气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32μg/m3,OM占比39%。SOA、机动车、生物质燃烧为OM的主要来源,对OM质量浓度的贡献依次为38%、23%和19%,工业、船舶、燃煤、地面扬尘和建筑尘的贡献均在8%以内。污染源变化特征分析表明,SOA和生物质燃烧对OM的贡献浓度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机动车全年波动相对较小。高污染天气下SOA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OM比例增加显著,可重点防控VOCs排放和露天焚烧活动以降低该区域OM的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源解析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冬春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齐一谨 赵起超 +5 位作者 李怀瑞 董章永 李博伟 韩丽岩 杨艺 赵东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37-244,共8页
为摸清郑州市冬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对VOCs的浓度变化、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及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郑州冬春季VOCs平均浓度为45.05×10^(-9),其中烷烃20.62×10^(-9),含氧有机物(OVOCs)5.50... 为摸清郑州市冬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对VOCs的浓度变化、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及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郑州冬春季VOCs平均浓度为45.05×10^(-9),其中烷烃20.62×10^(-9),含氧有机物(OVOCs)5.50×10^(-9),炔烃5.27×10^(-9),卤代烃5.15×10^(-9),烯烃5.05×10^(-9),芳香烃3.46×10^(-9);浓度排名前5物种为乙烷8.72×10^(-9)、乙炔5.27×10^(-9)、丙烷4.57×10^(-9)、乙烯3.77×10^(-9)、丙酮3.52×10^(-9)。观测期间上午09时VOCs浓度高于下午14时,VOCs与PM2.5呈明显正相关,冬春季高湿、高温、静稳等天气条件易引起本地VOCs和PM2.5累积和转化。郑州市SOAP为0.74μg/m^3,芳香烃占97.92%,对SOAP贡献较大的前5物种为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苯和邻二甲苯。运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解析出郑州市冬春季VOCs来源为燃煤+生物质燃烧占27.1%、工业溶剂占12.6%、溶剂涂料使用占6.3%、机动车尾气排放占38.2%、燃料挥发占15.8%。建议后期郑州市冬春季重点关注机动车、燃煤及生物质燃烧源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浓度特征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PMF受体模型 源解析 冬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市柯桥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盛 王其龙 +2 位作者 郑东 丁志峰 陈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更好地管控和治理绍兴市柯桥区工业园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柯桥区现有的两工业园区VOCs监测站点(园区1站、园区2站)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柯桥区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并进行溯源。结果表明:园区1站每月VOCs质量... 为更好地管控和治理绍兴市柯桥区工业园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柯桥区现有的两工业园区VOCs监测站点(园区1站、园区2站)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柯桥区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并进行溯源。结果表明:园区1站每月VOCs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25μg/m^(3),园区2站为137μg/m^(3),都呈现出3月至7月递减,7月至12月递增,12月至次年2月递减的趋势;臭氧浓度夏秋季高,主要由甲苯、丙烯和间,对二甲苯贡献;PM_(2.5)浓度秋冬季高,主要是由于以甲苯为主的芳香烃和正十一烷为主的烷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通过VOCs质量比溯源发现,园区1站的VOCs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液化石油气(LPG)挥发,园区2站还可能来源于汽车表面涂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