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Yinan Gold Deposit,Shandong 被引量:1
1
作者 S.Y.Dong~(1,2),X.X.Gu~1,K.Li~3,Y.M.Zhang~1,L.Liu~1,W.B.Cheng~1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School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3.Sichuan Institute of Metallurgic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Chengdu 610051,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7-217,共1页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agmatic evolution of region and Tanlu fault zone,we have discussed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s petrochemistry,strontium and lead isotope,and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agmatic evolution of region and Tanlu fault zone,we have discussed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s petrochemistry,strontium and lead isotope,and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in Yinan skarn deposit in this paper.The petrochemical features show that the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s are calc-alkaline rocks of sub-alkaline series formed d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CHEMISTRY strontium ISOTOPE lead ISOTOP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Yinan gold deposit granite-greenstone belt Tanlu fault zone tectonic-magmatic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寒武系成岩流体演化与油气成藏——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为例
2
作者 杨宪彰 黄亚浩 +7 位作者 王斌 文志刚 周露 张科 何涛华 罗涛 陈笑 曾强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古生界寒武新层系古潜山型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地层年代古老且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对该区域油气成藏过程和流体演化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 塔里木盆地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古生界寒武新层系古潜山型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地层年代古老且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对该区域油气成藏过程和流体演化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岩相学分析、微区原位微量元素与锶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方法,确定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成脉流体来源和多期油气充注时间。结果显示,托探1井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裂缝和溶蚀孔洞充填的2期方解石脉体,第一期方解石为深部富锶流体来源,第二期方解石脉体表现为海水来源。2期含油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于第二期方解石脉体内部,分别为次生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和次生绿色荧光油包裹体,结合包裹体测温和单井埋藏史恢复结果显示,第一期蓝白色油包裹体成藏时间为新近系吉迪克组沉积时期(23~20 Ma),第二期绿色油包裹体成藏时间为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时期(5~3 Ma)。基于油源对比分析推测下丘里塔格组储层内2期原油来源于三叠系黄三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湖相烃源岩的混合供烃。库车坳陷托探1井的新发现证实塔里木盆地山前古老地层中仍具有油气规模成藏条件,潜山型油气成藏成为下一步库车坳陷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源对比 流体演化 寒武系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
作者 左维钟 吴夏涛 +4 位作者 陈涛 周家喜 管申进 殷桂圆 尹虹霖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7-822,共16页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中北段,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河口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大致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顺层产出。矿石构造包括网脉/角砾状、脉状、浸染/块状、条带/似层状等,矿物结构包括自形-半自形-他形粒...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中北段,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河口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大致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顺层产出。矿石构造包括网脉/角砾状、脉状、浸染/块状、条带/似层状等,矿物结构包括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交代残余、包含和压碎等。该矿床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60万t,平均Cu品位1.31%。本次工作以红泥坡矿床广泛发育的石英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查明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和硫来源。石英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盐类子晶包裹体,且气液两相包裹体占主导地位。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两个区间120~170℃(中-低温度)和230~430℃(中-高温度),少数含NaCl子晶的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450℃;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主要集中在3%~20%NaCleqv(中-低盐度)和23%~42%NaCleqv(中-高盐度)两区间内;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气相成分有水蒸气、N_(2)和CO_(2)等。黄铜矿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δ^(34)S值为2.99‰~7.45‰,具有岩浆硫和地层硫混合特征。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红泥坡铜矿床成矿流体是中-高温度、中-高盐度流体与中-低温度、中-低盐度流体混合所形成的混合流体,流体混合是导致该矿床金属矿物沉淀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硫同位素和硫来源 流体混合 红泥坡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流体、成矿热源及成矿演化过程的启示
4
作者 卢文东 庞绪贵 +5 位作者 乔增宝 郝晓丰 刘娜 夏小兴 吕小红 郑志浩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3-186,共4页
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总结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特征,分析构造—岩浆—成矿演化过程,讨论成矿流体、成矿热源及成矿过程。成矿流体的运移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必要条件,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挤压,太平洋板块回... 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总结胶东地区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特征,分析构造—岩浆—成矿演化过程,讨论成矿流体、成矿热源及成矿过程。成矿流体的运移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必要条件,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挤压,太平洋板块回撤—弧后拉张,推动了岩浆作用运动和成矿流体的运移,为成矿流体形成和运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127~105 Ma是胶东金成矿集中爆发期,属于中生代早白垩世;在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活动的复合叠加作用,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持续性的热源,长时间的促进了成矿流体的运移。幔源成矿流体携带金元素沿深大断裂或地壳薄弱带上侵运移,萃取围岩中的金元素,含金流体在NE向地壳浅表层次断裂带中运移,并于玲珑期岩体、郭家岭期岩体中强烈富集形成较大规模的金矿床。玲珑期岩体、郭家岭期岩体构造断裂带的深部及外围、次级断裂带仍是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招掖幔陷的西北部海域也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成矿热源 成矿演化 金矿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泾河油田长7段烃源岩生、排烃期与油气成藏期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新乐 平宏伟 +4 位作者 杨鑫 陈红汉 李纯泉 何发岐 齐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泾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目前已发现的油气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前人研究表明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然而原油到底来自研究区还是其东北部盆地中心的烃源岩还未有定论,从而制约了泾河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利用盆地模拟方... 泾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目前已发现的油气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前人研究表明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然而原油到底来自研究区还是其东北部盆地中心的烃源岩还未有定论,从而制约了泾河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模拟了研究区和盆地中心长7段烃源岩生、排烃史,确定了泾河油田不同构造部位长7段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技术厘定了延长组储层原油成藏期次。烃源岩生、排烃时间和储层原油成藏时间以及生、排烃量的计算结果显示,泾河油田长7段烃源岩对本区油气成藏贡献有限,而盆地中心烃源岩生、排烃时间与研究区油气成藏时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本区油气明显具有由东北部向西南部运移的特点。因此与普遍认为的延长组储层以近源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的成藏特征不同,本区已发现油藏可能主要来源于其东北部盆地中心优势生、排烃区,沿走滑断裂带经历了一定距离的侧向运移后聚集成藏。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研究区有利运聚方向及成藏区带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流体包裹体 热史 埋藏史 油气运移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成因:来自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6
作者 杨正香 邓明国 +3 位作者 牛春晖 贾桢 杨佳飞 杨正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腾冲地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早、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与铅锌矿密切相关。... 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腾冲地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早、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与铅锌矿密切相关。本文对主成矿期(石英-硫化物期)不同阶段方解石的REE特征与成矿早期(矽卡岩期)符山石、绿帘石以及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大理岩和灰岩的REE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主成矿期2个阶段方解石REE配分模式均为右倾型,∑REE分别为84.68×10^(-6)~125.58×10^(-6)和35.08×10^(-6)~38.24×10^(-6),LREE/HREE值为1.59~2.04和4.36~5.38,(La/Yb)_(N)值为1.12~1.81和4.01~5.72,(La/Sm)_(N)值为2.62~3.16和5.09~6.38,(Gd/Yb)_(N)值为0.64~0.97和1.22~1.30。2个阶段方解石的Yb/La-Yb/Ca投点位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的交界部位,符山石、绿帘石、早硫化物阶段方解石和大理岩的Y/Ho值与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关系密切,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的Y/Ho值介于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和围岩之间,暗示矿床主成矿期两阶段方解石皆为岩浆热液成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但成矿流体在主成矿期晚硫化物阶段的水岩反应过程中可能遭受了二叠系灰岩地层的强烈混染。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期δEu值分别为1.25~1.75和0.54~0.78,δCe值为0.85~0.94和0.94~1.05,氧化还原环境的转变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后期水岩反应对矿质沉淀也存在少量影响。矿区中矿体离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较近,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断裂的蚀变碳酸盐岩(矽卡岩)中,矽卡岩矿物自深向浅具有分带性。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控矿因素分析,认为大硐厂Pb-Zn矿床属于矽卡岩型Pb-Zn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方解石成因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矽卡岩型Pb-Zn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同位素体系及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跃 朱祥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8-3654,共17页
本文报道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含铁矿物的Fe同位素组成,进一步了解了铁同位素在不同含铁矿物中的基本分布特征;系统总结了铁同位素在不同储库和不同类型矿床中的分布特征,构筑了铁同位素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总结了... 本文报道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含铁矿物的Fe同位素组成,进一步了解了铁同位素在不同含铁矿物中的基本分布特征;系统总结了铁同位素在不同储库和不同类型矿床中的分布特征,构筑了铁同位素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总结了铁同位素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得出了铁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流体出溶、流体演化、表生蚀变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基本认识。在流体出溶过程中,相对于岩体,出溶的流体富集铁的轻同位素;成矿流体体系的演化过程中,矿物的结晶沉淀会导致铁同位素发生分馏,随着Fe(Ⅲ)矿物的结晶沉淀,流体逐渐富集铁的轻同位素,随着Fe(Ⅱ)矿物的结晶沉淀,流体逐渐富集铁的重同位素,随着矿物的结晶沉淀,流体的Fe同位素组成随时间发生演化;在成矿后的表生蚀变作用过程,高温蚀变作用形成的产物相对于原矿物富集铁重同位素,低温蚀变作用形成的产物基本保留了原矿物的铁同位素组成;Fe同位素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应用潜力,流体出溶、流体演化等重要成矿作用过程中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是利用Fe同位素示踪Fe来源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矿物 铁同位素 流体出溶 流体演化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储集层白云石成因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勇 吕正祥 +7 位作者 何文军 卿元华 李响 宋修章 杨森 曹勤明 钱永新 赵辛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50,共1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储集层中自生白云石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偏光、荧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技术,对玛湖凹陷风城组白云质岩中白云石赋存特征及成因演化进行深...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储集层中自生白云石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偏光、荧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技术,对玛湖凹陷风城组白云质岩中白云石赋存特征及成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1)白云石发育准同生—浅埋藏期、中埋藏期和中—深埋藏期3期,主要形成于中二叠世早期的准同生—浅埋藏环境,其次是中二叠世中期的中埋藏环境。(2)白云石化流体为碱湖沉积背景下的高盐度咸水,准同生—浅埋藏期Mg2+主要由碱湖流体、火山玻璃脱玻化供给,中埋藏期Mg2+主要来自于黏土矿物转化、火山玻璃脱玻化以及长石等铝硅酸盐的溶蚀。(3)白云石生长过程中由早到晚Mg、Mn、Fe、Sr、Si等元素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与碱湖流体以及埋藏过程中风城组火山物质脱玻化、成岩蚀变的影响程度不同有关。(4)在碱湖微生物诱导作用下,准同生期泥晶—微晶白云石通过原生沉淀以及交代文石、高镁方解石等形成;浅埋藏期粉晶白云石主要由泥晶—微晶白云石的持续生长以及方解石、凝灰质等交代形成;中埋藏期白云石以粉晶、细晶为主,主要由白云石化流体对火山物质的交代形成。研究结果对玛湖凹陷及其他类似含油气区域白云石质致密储集层形成机理、发育规律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白云石成因 致密油储集层 二叠系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流体来源 流体演化 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7
9
作者 邓碧平 刘显凡 +5 位作者 张民 赵甫峰 徐窑窑 田晓敏 李慧 胡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为3.18~4.17km;成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主要在195.0~225.0℃,盐度介于4.495%~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71.1~73.6 MPa,侵位深度为2.73~2.83 km;成矿后阶段(Ⅲ)均一温度在106.8~171.1℃,盐度介于2.737%~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41.0~46.0MPa,侵位深度约为1.58~1.77 km.稀有气体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3 He/4 He比值平均为0.461 4 Ra,居于地壳与地幔的特征值之间;40Ar/36Ar和38Ar/36 Ar平均值分别为341.8和0.206 75,居于地球大气与MORB或OIB的特征值之间;129~136 Xe/130 Xe比值与大气比值相比,均表现出有过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温压较高的含CO2深部热液将金属元素向浅部运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加上CO2的逃逸,导致溶液过饱和,金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下来形成矿床,呈现出从成矿前阶段(Ⅰ)→成矿阶段(Ⅱ)→成矿后阶段(Ⅲ),含矿流体以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降低的连续演化特点.这一演化过程反映来自深部的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从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流体来源与演化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 老王寨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动力学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9
10
作者 解习农 任建业 雷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4,共9页
沉积盆地是地球系统的浅层组成部分,是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两级圈层相互作用的浅部表现形式。沉积盆地分析不仅可以揭示不同类型化石能源、沉积型层控矿产、砂岩型铀矿等资源的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探提供直接依据,而且可以为大地构造演... 沉积盆地是地球系统的浅层组成部分,是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两级圈层相互作用的浅部表现形式。沉积盆地分析不仅可以揭示不同类型化石能源、沉积型层控矿产、砂岩型铀矿等资源的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探提供直接依据,而且可以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重大构造事件、全球环境变迁及气候演变提供丰富资料和详细证据。当代盆地分析不断从单一沉积学分析拓展到综合分析,从静态要素分析拓展到过程和动力机制分析。盆地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3部分,即以沉积学分析为主的盆地充填动力学、以构造地质学分析为主的盆地形成演化动力学和多学科交叉的盆地流体动力学研究。近10多年来,盆地动力学研究在深水沉积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源-汇系统、源区剥蚀过程及其深部响应、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及盆地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动力学 盆地沉积充填 盆地形成演化 盆地流体 源-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建忠 白斌 +6 位作者 白莹 鲁雪松 张本健 秦胜飞 宋金民 江青春 黄士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及U-Pb同位素定年等测试数据,结合埋藏史、热史、成藏史及成岩演化序列,利用气源识别图版及成藏演化剖面,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及成藏模式。栖霞组海相超深层... 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及U-Pb同位素定年等测试数据,结合埋藏史、热史、成藏史及成岩演化序列,利用气源识别图版及成藏演化剖面,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及成藏模式。栖霞组海相超深层气藏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两期白云石化和1期热液作用、两期油气充注和伴生的两期埋藏溶蚀作用,成岩流体包括古海水、大气淡水、深部热液和烃类流体。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晚白垩世为原油大量裂解生气时间。川西北地区海相超深层气藏具“多元供烃、复式输导、差异成藏、晚期定型”的成藏模式,二叠系天然气主要为二叠系海相混合型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局部混合有来自深部震旦系原油裂解气的贡献。古油气藏的规模发育、稳定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规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北地区 二叠系栖霞组 成藏演化 流体来源 烃类充注 天然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演化及控藏意义——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思煌 袁彩萍 +2 位作者 梅廉夫 马永生 郭彤楼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的历史,具有典型叠合盆地性质,海相地层以次生油气藏为主,成藏流体源成为首要控藏要素。结合中国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实例,总结了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分析了其随时空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的历史,具有典型叠合盆地性质,海相地层以次生油气藏为主,成藏流体源成为首要控藏要素。结合中国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实例,总结了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分析了其随时空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成藏流体源包括烃源岩热解烃、原油裂解气、二次生烃、水溶气、无机气及混合气等多种。在印支期之前以烃源岩热解烃为主,印支-燕山期主要形成原油裂解气和水溶气,燕山-喜马拉雅期主要形成由各种气源构成的混合气。受成藏流体源控制,混源型气藏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区(四川盆地);原生型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江南等古隆起区,但大多已演化为古油藏;二次生烃型气藏主要分布于下、中扬子白垩系-古近系覆盖区,及楚雄盆地、十万大山、南盘江等地;无机型气藏形成于张性构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成藏流体源 成藏动力学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海相地层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军 郭彤楼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国常 李平平 张彦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8,123-124,共4页
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 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次,选取古水深、沉积水界面温度、古热流值作为模拟参数,对该区17口钻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烃源岩生气时段发生在快速沉降阶段,总体表现为快速生气的特点,元坝地区的生气时间`略早于通南巴地区;②须家河组烃源岩在中侏罗世中期Ro达到0.6%,开始生气,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Ro达到0.7%,开始大量生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Ro达到1.0%,进入生气高峰期;③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大(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烃源岩进入高—过成熟阶段,至晚白垩世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温降低,逐渐停止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三叠世 煤系烃源岩 热演化史 生烃史 盆地模拟 成熟度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应用:认识与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跃 朱祥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文章报道了安徽铜陵新桥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闪锌矿和共生黄铁矿间的Zn同位素组成,获得了锌同位素在这2个矿物间的分馏系数,系统总结了锌同位素在不同储库和不同类型矿床中的分布特征,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总结了锌同位素在... 文章报道了安徽铜陵新桥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闪锌矿和共生黄铁矿间的Zn同位素组成,获得了锌同位素在这2个矿物间的分馏系数,系统总结了锌同位素在不同储库和不同类型矿床中的分布特征,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总结了锌同位素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得出了锌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流体演化和源区变化的基本认识。在成矿流体体系的演化过程中,随着矿物的沉淀,流体的逐渐富集重同位素,晚期矿物相对于早期矿物富集锌的重同位素。在热液流体对同一源区淋滤萃取的过程中,重同位素优先被淋滤出来,晚期淋滤出的流体相对早期淋滤出的流体富集轻同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锌同位素 矿物对 流体演化 源区变化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春风油田特超稠油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席伟军 张枝焕 +1 位作者 徐新宇 史翠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0-358,共9页
春风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上,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分布层位多、原油密度高、粘度大的特征,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普遍降解严重,导致该区的油源对比及成藏研究成为难点。针对春风油田稠油储层开展了流体包裹体主成分生标... 春风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上,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分布层位多、原油密度高、粘度大的特征,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普遍降解严重,导致该区的油源对比及成藏研究成为难点。针对春风油田稠油储层开展了流体包裹体主成分生标特征、包裹体光学特性、产状特征、均一化温度及盐度等实验分析,同时进行了稠油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及成藏演化分析,研究认为:(1)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油气在该区聚集成藏前就已经遭受了轻微的生物降解作用,后期又继续遭受降解,部分井区还存在后期充注现象;(2)三叠纪末期,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高峰,生成的油气在车拐断裂带聚集成藏;白垩纪末期至古近纪的燕山-喜马拉雅早期的构造运动,导致车拐断裂带的油气藏遭受改造和破坏,油气向车排子凸起运移,并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聚集成藏,但由于研究区地层埋深小,保存条件差,油气普遍遭受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而形成稠油;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导致车拐断裂带油气藏进一步调整改造,油气向车排子凸起运移,在春风油田的有利圈闭聚集成藏,后期又遭受生物降解形成现今的稠油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油源对比 成藏演化 特超稠油 春风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1 位作者 周旭 李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6-41,116-117,共6页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成烃演化 构造变形 成藏流体源 海相地层 中生代 - 新生代 烃源岩 关键构造变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整合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1 位作者 曲江秀 丁修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32,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存在着众多的地层油气藏,目前对于其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该区26口钻井的58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成果,研究了上述流体包裹体的显微...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存在着众多的地层油气藏,目前对于其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该区26口钻井的58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成果,研究了上述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和均一温度特征,确定了该区地层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进一步结合该区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和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夏子街组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成藏;②晓三叠世-早侏罗世,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二叠系内部以及三叠系底部不整合砂砾岩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深部油藏为主;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和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三叠系底部、侏罗系底部、白垩系底部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浅部油/气藏和稠油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不整合面 储集层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热演化史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同位素及其在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聂龙敏 李振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5-80,共6页
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在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的应用,铜同位素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通过总结已发表的部分地质样品测试数据,大致归纳了各类地质体中铜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并简要概述了铜同位素可能的... 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在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的应用,铜同位素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通过总结已发表的部分地质样品测试数据,大致归纳了各类地质体中铜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并简要概述了铜同位素可能的分馏机理及过程,其中包括还原过程、沉淀过程、吸附过程、淋滤过程及有机质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各类型矿床中铜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性以及铜同位素在示踪成矿金属来源,推断流体运移与金属沉淀、成矿阶段、成岩成矿环境和在矿床勘探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同位素 分馏过程 金属来源 流体演化 成矿阶段 矿床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猫榨厂铅锌矿床原位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安琦 周家喜 +3 位作者 徐磊 杨兴玉 任厚州 卢贸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5-592,共8页
猫榨厂(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是近年来黔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的一个成功实例,该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中东部贵州省赫章县境内,毗邻福来厂、天桥和板板桥等铅锌矿床。以往,该矿床以采地表砂矿和氧化矿为主,近年新... 猫榨厂(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是近年来黔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的一个成功实例,该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中东部贵州省赫章县境内,毗邻福来厂、天桥和板板桥等铅锌矿床。以往,该矿床以采地表砂矿和氧化矿为主,近年新发现的硫化矿体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产出,层控特征明显。本次工作以新发现硫化矿体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矿物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fs LA-MC-ICP MS),开展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06Pb/204Pb比值为18.755~18.775,207Pb/204Pb比值为15.780~15.799和208Pb/204Pb比值为39.413~39.477,暗示成矿金属来源单一或混合流体均一化程度较高。通过与潜在源区岩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发现猫榨厂铅锌矿床的Pb金属主要由基底变质岩和盖层沉积岩共同提供,但地层沉积岩的贡献程度较基底岩石高。此外,猫榨厂与福来厂、天桥和板板桥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对比,显示自猫榨厂至板板桥,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逐渐降低,暗示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或运移,高Pb同位素比值地层沉积岩的贡献比例逐渐减少。由于基底富含丰富的成矿金属,其贡献程度与矿床规模正相关关系明显。因此,综合分析认为,猫榨厂矿区深部和北东至板板桥一带仍有很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流体演化 猫榨厂铅锌矿床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内鲕粒滩气藏成藏过程与模式——以川东北河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宏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3-732,共10页
结合区域沉积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川东北河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台内鲕粒滩灰岩气藏的气体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单体烃碳同位素测试结果判断气源主要来自下伏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或龙潭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 结合区域沉积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川东北河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台内鲕粒滩灰岩气藏的气体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单体烃碳同位素测试结果判断气源主要来自下伏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或龙潭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表明飞三段经历了多期油气生成运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上二叠统烃源岩的生气高峰相匹配,代表了主要成藏期。河坝地区构造在印支期形成雏形,侏罗纪—早白垩世为相对稳定阶段,晚白垩世燕山晚期是构造形成的主要阶段,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为构造复杂化阶段。预测沉积微古地貌高地、断裂或裂缝相对发育区和古今构造发育区为川东北地区台内滩鲕粒灰岩气藏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河坝地区 飞仙关组三段 气源分析 流体包裹体 热演化史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