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声音:作为重建人的在世纽带的氛围性媒介——从《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谈起 |
姜宇辉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5 |
0 |
|
2
|
基于声音可视化技术的扎染图案创新设计 |
郑婉霖
王志杰
王思远
王军
高雅洁
|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有声有色”与近代中国戏曲批评的演进脉络 |
姜岩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声音、音响、音景的世界——加拿大1998年的严肃电子音乐活动观察 |
冯坚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润声作韵 细腻入微 蒋凤之二胡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
王艺
胡志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6
|
声音的边界——跨文化语境下的呼麦及其文化属性 |
哈斯巴特尔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7 |
4
|
|
7
|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俄国先锋艺术 |
江飞
|
《美育学刊》
|
2013 |
3
|
|
8
|
乐声:中国音乐的一种历史 |
郑锦扬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9
|
亳州清音戏艺术特征探析 |
刘红洲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0
|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 |
张曦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1
|
|
11
|
论爱德华·蒙克的艺术思想 |
张莉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2
|
评《琴瑟合鸣》录音艺术 |
冯广映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意象分析在文艺播音中的应用研究 |
李婕婷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4
|
国家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监理实践与认识 |
唐文
田成宜
李国棋
|
《电声技术》
|
2008 |
0 |
|
15
|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多声道扩声系统 |
叶欣
李国棋
|
《电声技术》
|
2010 |
2
|
|
16
|
新疆艺术学院维吾尔民族乐团音质分析 |
杨帆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7
|
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环境艺术照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
韩兴连
林景栋
覃曾锋
|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8 |
0 |
|
18
|
变则新与活--关于山东五音戏传承发展的思考 |
刘晓静
祁慧民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媒介变迁与艺术困境——以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为例 |
王苦舟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9 |
0 |
|
20
|
缺憾与追寻——常光希动画艺术简论 |
杜若松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