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音:作为重建人的在世纽带的氛围性媒介——从《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谈起
1
作者 姜宇辉 《文化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1-8,111,共9页
声音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可能。笔者结合拙作《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及自身多年的研究经历,大致从声音的体验、艺术与思想这三个方面来对声音研究进行回顾、反思与展望。从体验上看,声音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并进... 声音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可能。笔者结合拙作《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及自身多年的研究经历,大致从声音的体验、艺术与思想这三个方面来对声音研究进行回顾、反思与展望。从体验上看,声音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并进而触及主体性和宇宙论这两个贯穿微观与宏观的向度;从艺术上看,声音不仅是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脉络,更与媒介、技术等更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直接相联;进而,从思想上说,声音又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它不仅是推动当代哲学转向与变革的一个重要契机,更是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而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生命政治、精神政治与算法文化等前沿议题。声音,是连接万物的纽带,也是人类脆弱的生存所直面的紧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研究 声音艺术 氛围性媒介 主体性 隐喻 算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音可视化技术的扎染图案创新设计
2
作者 郑婉霖 王志杰 +2 位作者 王思远 王军 高雅洁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针对扎染染色过程中造成的材料浪费问题,提出通过声音可视化技术模拟扎染的染色效果实现图案生成。在分析卷压扎染技法染色效果基础上进行线条抽象元素提取,利用Processing声音可视化技术实现抽象元素程序化表达,为使生成图案效果丰富,... 针对扎染染色过程中造成的材料浪费问题,提出通过声音可视化技术模拟扎染的染色效果实现图案生成。在分析卷压扎染技法染色效果基础上进行线条抽象元素提取,利用Processing声音可视化技术实现抽象元素程序化表达,为使生成图案效果丰富,加入设计变量与参数化设计,结合音频最终生成4种风格的扎染图案。经多次生成实验发现,图案截取过程中速度间隔数值与圆点直径数值成正比时,其生成效果最优,形成的晕染效果与扎染相似。将该技术应用于服装与交互设计领域,可为相关产品图案设计提供新的设计灵感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可视化 扎染艺术 图案生成 Processing艺术编程 参数化设计 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声有色”与近代中国戏曲批评的演进脉络
3
作者 姜岩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近代中国戏曲批评在新旧剧的价值论断与主客争锋中艰难开启,内在于“西学东渐”的整体社会结构,因此,相较于传统曲学的单一位相,其能在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之间游走、调和与拓新,逐步确立自身的批评范式“。有声有色”即是这... 近代中国戏曲批评在新旧剧的价值论断与主客争锋中艰难开启,内在于“西学东渐”的整体社会结构,因此,相较于传统曲学的单一位相,其能在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之间游走、调和与拓新,逐步确立自身的批评范式“。有声有色”即是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关键概念。吴下健儿最先将“有声有色”编织进旧剧理论体系中,并通过丰富的剧评实践强化其阐释效力,随后,冯叔鸾又以此重新界定戏曲,与王国维开创的现代戏曲学术建立对话关系“,声“”色”兼备的批评程式就此确立;20世纪20年代,张肖伧、徐凌霄等一批文化人集体“后转”,带动中国戏曲批评的复古思潮“,有声有色”不仅作为“戏学“”剧学”的构成要素,更上升为伶界正统的表述方式之一,用以重建当前戏曲生态及其所依附的中华文明;30年代以降,话剧、电影等新兴艺术的宣传与评价中对“有声有色”话语资源的挪用,不仅将“声”之探求简单化,尤为消解“色”的原初意涵,“有声有色”于是转化为“声色艺”之辨,在回归戏曲批评有效性的同时,真正碰触到中国戏曲以“艺”为中心的美学本质。本文对“有声有色”概念考古的目的是探明近代中国戏曲批评的演进脉络,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戏曲之现代转型的多重路径与多维空间也得以相互照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有色” “艺” 近代中国戏曲批评 复古思潮 戏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音响、音景的世界——加拿大1998年的严肃电子音乐活动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7,142,共8页
自上个世纪50年代电子音乐诞生之初起,加拿大的严肃电子音乐就一直以一种持续稳定的步伐向前发展。它在加拿大国内的音乐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覆盖面之广、活跃度之高,与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电子音乐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 自上个世纪50年代电子音乐诞生之初起,加拿大的严肃电子音乐就一直以一种持续稳定的步伐向前发展。它在加拿大国内的音乐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覆盖面之广、活跃度之高,与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电子音乐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毫不逊色。其近20余年来的发展动态,基本上较全面地反映在加拿大有声网络期刊“eContact!”上。而对“eContact!1”1998年4期内容的观察,使我们能深入地了解1998年加拿大严肃电子音乐的发展动态,全面地认识加拿大严肃电子音乐在创作对象、创作媒介、创作风格以及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音乐 音景 语言 幻听 计算机音乐 声音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声作韵 细腻入微 蒋凤之二胡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艺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100,共7页
蒋凤之的二胡演奏素以典雅、深邃、手法细腻而富于变化著称,在他的演奏中.有意识地将中国音乐艺术表现中的旋律加花手法、声韵变化以及虚实处理在二胡这件乐器上发挥到了极致,这是蒋凤之二胡演奏艺术最具特色之处。文章通过分析他演奏... 蒋凤之的二胡演奏素以典雅、深邃、手法细腻而富于变化著称,在他的演奏中.有意识地将中国音乐艺术表现中的旋律加花手法、声韵变化以及虚实处理在二胡这件乐器上发挥到了极致,这是蒋凤之二胡演奏艺术最具特色之处。文章通过分析他演奏的《汉宫秋月》、《病中吟》等二胡曲的表现手法,重点对蒋凤之二胡艺术中的声韵变化及其技法形态作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凤之 二胡艺术 声、韵 表现手法 技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的边界——跨文化语境下的呼麦及其文化属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哈斯巴特尔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2期20-26,共7页
20世纪以来,政治边界的形成对于生活在阿勒泰、唐努山周边游牧族群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边境两侧不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呼麦等多声音乐的生存命运各不相同。呼麦作为卫拉特传统喉音艺术,它... 20世纪以来,政治边界的形成对于生活在阿勒泰、唐努山周边游牧族群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边境两侧不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呼麦等多声音乐的生存命运各不相同。呼麦作为卫拉特传统喉音艺术,它的仪式性表演、双声音乐结构及演变过程,也是图瓦、乌梁海等跨界族群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进程中相互吸收、交流、互动的过程。承载呼麦艺术的族群虽然跨界不同国度,其身份归属发生了变化,但呼麦这种独特的声音,与其他传统音乐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呼麦这一艺术,始终与族群的信仰和祭祀仪式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族群的社会文化观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边界 跨界 呼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俄国先锋艺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江飞 《美育学刊》 2013年第2期56-62,共7页
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 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对其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各布森 语言诗学 俄国先锋艺术 语音与意义 时间与空间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声:中国音乐的一种历史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锦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80,116,共9页
乐声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声波,是音乐作品的最终形态,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属性。通过对乐声的今存、历史、特色及传存规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乐声记录着人心、人情、人性、人间,也记录着社会、民族、意识、天... 乐声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声波,是音乐作品的最终形态,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属性。通过对乐声的今存、历史、特色及传存规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乐声记录着人心、人情、人性、人间,也记录着社会、民族、意识、天地,是人类最动听的历史。乐声的历程标示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地倾听中国的乐声,就如同感受与倾听着中国音乐的历史:它的内涵、它的美好,它不断变化着的发展和总是前进的脚步。对于今存的乐声,作为历史的遗响,本文从录制的音乐、现存的乐种、乐谱与文献、传存乐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证分析;考察历代乐声的顺向的发展,本文依照了远古、上古、中古、近古、现代的历史分期,依次承传;对于时代乐声的传存规律,本文从中外各国共同的历史现象即乐声信息的存贮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方式,当代乐声及其后代传存有异有同,乐声传存与时代的科技、文化相关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乐声 中国音乐 历史 发展 时代 文献 传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清音戏艺术特征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红洲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清音是亳州当地独具特色的一种地方戏曲,其曲调清新、唱词文雅、曲牌考究、雅俗共赏,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 清音戏 亳州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98-102,共5页
《喧哗与骚动》以源自诗歌技法的重复为基本结构手段,四个声部在对凯蒂的重复咏叹中互相堆积,累积为感染力。班吉、昆丁以抒情为主的声部与杰生、迪尔西叙述故事的声部,在对位中平衡了诗化风格与现实视野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福克纳在叙事... 《喧哗与骚动》以源自诗歌技法的重复为基本结构手段,四个声部在对凯蒂的重复咏叹中互相堆积,累积为感染力。班吉、昆丁以抒情为主的声部与杰生、迪尔西叙述故事的声部,在对位中平衡了诗化风格与现实视野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福克纳在叙事艺术上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结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爱德华·蒙克的艺术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5-46,共2页
本文阐述了爱德华.蒙克这样一位表现主义先驱,他的艺术创作的背景、思想动机及其作品的特点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指出蒙克使用的绘画语言及创作手法是由蒙克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根源所决定的。
关键词 悲剧心理 灵魂之声 艺术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琴瑟合鸣》录音艺术
12
作者 冯广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150,共5页
论文主要对专辑《琴瑟合鸣》的录音艺术加以评述。
关键词 古琴 录音 录音艺术 录音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分析在文艺播音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婕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意象,作为情感的符号形式,它联结着以情感为核心的文艺作品创作和播音主持创作。意象分析在文艺播音中,通过分析作者情感的映射——意象,揣摩作者情思的律动,透视稿件节奏的走向,随之恰到好处地控制声音弹性,取得较好表达效果。并且在... 意象,作为情感的符号形式,它联结着以情感为核心的文艺作品创作和播音主持创作。意象分析在文艺播音中,通过分析作者情感的映射——意象,揣摩作者情思的律动,透视稿件节奏的走向,随之恰到好处地控制声音弹性,取得较好表达效果。并且在把握以情感为核心的前提下,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某些新闻播音创作及其他抒情议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分析 情感符号 文艺播音 声音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监理实践与认识
14
作者 唐文 田成宜 李国棋 《电声技术》 2008年第8期6-8,11,共4页
介绍了国家大剧院扩声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在监理过程中如何行使监理的职责,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国家大剧院扩声工程顺利完成。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扩声系统 监理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多声道扩声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欣 李国棋 《电声技术》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介绍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多声道扩声系统概况,并且从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多声道扩声系统建立的基本条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 多声道扩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艺术学院维吾尔民族乐团音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帆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新疆艺术学院维吾尔民族乐团各乐器组在音质方面的表现特点,比较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西方传统音乐在音响特点、美学特征上的差异,针对乐团音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为建立维吾尔民族乐团音响美学标准、完善乐团编制、... 本文分析了新疆艺术学院维吾尔民族乐团各乐器组在音质方面的表现特点,比较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西方传统音乐在音响特点、美学特征上的差异,针对乐团音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为建立维吾尔民族乐团音响美学标准、完善乐团编制、挖掘民族乐团音质特点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艺术学院 维吾尔民族乐团 音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环境艺术照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7
作者 韩兴连 林景栋 覃曾锋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09-511,514,共4页
针对环境艺术照明系统现存的问题(声光的不同步,通讯的不可靠),在具体分析当前环境艺术照明系统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环境艺术照明控制系统,以提高表演可靠性,增强可操作性;并在该系统中引入分散控制的思想,... 针对环境艺术照明系统现存的问题(声光的不同步,通讯的不可靠),在具体分析当前环境艺术照明系统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环境艺术照明控制系统,以提高表演可靠性,增强可操作性;并在该系统中引入分散控制的思想,将风险分散,使表演中数据传输负荷降低.将这种控制系统应用于重庆市"朝天扬帆"大型音乐灯光表演工程中,实践证明该系统实现简单,控制灵活可靠,可应用于各种户外大型智能环境艺术照明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声光同步 自主表演 艺术照明 分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则新与活--关于山东五音戏传承发展的思考
18
作者 刘晓静 祁慧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从"肘鼓子"的发起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阶段,国营"五音戏剧团"乃至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 从"肘鼓子"的发起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阶段,国营"五音戏剧团"乃至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其持续发展可行性的保障。在对"五音戏"传承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变则新与活"的传承发展之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音乐 五音戏 传承模式 发展 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变迁与艺术困境——以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为例
19
作者 王苦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艺术作为人类为世界与生命赋予意义的手段,必然需要一定的媒介作为载体,而媒介的变迁也必然会对艺术造成影响。本文以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为例,分析了媒介变迁所造成的艺术空间(潜力)、艺术家的艺术自觉以及受众审美等方面的困境。
关键词 媒介变迁 艺术困境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憾与追寻——常光希动画艺术简论
20
作者 杜若松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9-51,共3页
常光希导演在40余年的动画片导演实践中,从音响、节奏、艺术标准三个角度从事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导演艺术风格。
关键词 常光希 音响 节奏 艺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