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和SOD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康宇薇 杨薇 +2 位作者 马石杰 周薇 邓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4名志愿者(健康体检组)。MHD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行CAC分数(CACs)评定,并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分析不同钙化程度组患者血清中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MH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钙化组比较,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SOD活性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r=-0.484,P<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1;r=0.561,P<0.01)。结论: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异常,并且随着SOD活性降低和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MHD患者的CAC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沈赟 金星 +2 位作者 陶沙 蒋兰兰 吴锦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服用4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B组患者服用8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C组患者服用300 mg别嘌呤醇片,1片/次,3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结果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48,P=0.007)。结论 40 mg非布司他、80 mg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sICAM-1、尿酸水平,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思朗 陈永乐 +5 位作者 彭心昭 赵永星 谢培增 凌龙 陈晓文 戴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2,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和尿液sICAM-1、sVCAM-1水平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岩杰 李玉蕊 +5 位作者 赵丽丽 张建 梅晓峰 丁樱 翟文生 任献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和尿液中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HSP患儿67例,其中无肾损伤37例(NO-HSPN组),有肾损伤30例(HSPN组),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和尿液中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HSP患儿67例,其中无肾损伤37例(NO-HSPN组),有肾损伤30例(HSPN组),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常规方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结果:3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17和1.408,P均>0.05),尿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613和14.425,P均<0.05)。NO-HSPN组和HSPN组尿液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NO-HSPN组和HSP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sVCAM-1水平在HSPN组较NO-HSPN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HSPN组尿液sVCAM-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625,P=0.003)。结论:HSPN患儿尿液sICAM-1和sVCAM-1水平增高,其中尿液sVCAM-1可以用于肾脏免疫炎性损伤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申文祥 党瑜华 +1 位作者 陈魁 黄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及IL-18水平与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姚航平 夏大静 +1 位作者 张立煌 刘克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 :观察可溶性 Fas(s Fas)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及白细胞介素 - 18(IL- 18)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 ,探讨它们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α-干扰素治疗... 目的 :观察可溶性 Fas(s Fas)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及白细胞介素 - 18(IL- 18)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 ,探讨它们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α-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 s Fas、s ICAM- 1、IL- 18的水平 ,荧光定量 PCR技术测定血清 HCV- RNA滴度。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s Fas、s ICAM- 1、IL-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0 .0 1) ,且与血清 HCV- RNA滴度密切相关(分别为 r=0 .915 ,r=0 .795 ,r=0 .75 7,P均 <0 .0 1) ;s ICAM- 1、IL- 18水平与 ALT活性显著相关 (分别为 r=0 .95 2 ,r=0 .96 9,P<0 .0 1) ,但 s Fas水平与 ALT无关 (P>0 .0 5 )。实验结果还显示 ,抗病毒治疗有效者 ,血清s Fas、s ICAM- 1、IL- 1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而无反应者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s Fas、s ICAM- 1、IL- 18均参与慢性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 ,且与肝脏炎症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可溶性FAS IL-18 SFAS SICAM-1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_(1c)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2 位作者 周云 王凡涛 王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7.00%,DMCP1组,30例)和血糖控制较差组(GHbA1c≥7.00%,DMCP2组,30例);选择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时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空腹血糖(FPG)、GHbA1c及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3组PD、SBI、PLI、BOP阳性率、血清sICAM-1水平比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CP组和DMCP1组CAL比基线时亦均明显降低(P<0.05),但DMCP2组CAL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时,DMCP2组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平均降低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组和DMCP1组在整个观察期间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及血清sICAM-1的水平,并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者的牙周附着水平;该治疗还可以降低血糖控制较差者的G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周非手术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sICAM-1、IL-10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洁 曹飞 +2 位作者 李玉梅 徐伟 张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7-200,共4页
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对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 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对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和试验组(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比较两组疗效,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表达,评价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sICAM-1、白细胞介素-5(IL-5)、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IL-5、IL-10、IL-13较治疗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较治疗前高,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治疗后ACT评分[(18.74±2.05)分]、生存质量评分[(4.21±0.58)分]高于对照组,鼻炎症状评分[(1.21±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方剂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舒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tPAI-1、sICAM-1、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秋霞 杨莹 +2 位作者 杨淑晴 谢小培 范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舒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西药组,以接受西药联合参附舒心汤治疗者为联合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PAI-1、sICAM-1及MMP-9变... 目的:探讨参附舒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西药组,以接受西药联合参附舒心汤治疗者为联合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PAI-1、sICAM-1及MMP-9变化情况,并探讨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间GRACE评分、SAQ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GRACE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间tPAI-1、sICAM-1及MMP-9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tPAI-1、sICAM-1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联合应用参附舒心汤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tPAI-1、sICAM-1及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舒心汤 不稳定性心绞痛 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扈友庄 杨彬 +1 位作者 刘东彪 冯德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 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常规治疗组 ) 3 1例及治疗组 (丹参注...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 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常规治疗组 ) 3 1例及治疗组 (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 3 3例 ,对照组 1采用常规治疗即吸氧 ,镇静 ,阿司匹林 10 0mg ,qd ;美托洛尔 12 .5~ 2 5mg ,每天 2或 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丹参注射液 3 0mL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两组疗程均为 14d。通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2 (正常对照组 ) 2 2例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对照组 2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对照组 1及治疗组治疗后sICAM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 1大 (P <0 .0 5 )。治疗组较对照组 1临床疗效更显著 (P <0 .0 5 ) ,但心电图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RP、sICAM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 (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 ,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更好 ,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青 韩涛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其中初发患者26例,缓解期患者20例,复发患者13例。健康对照50例。血清sICAM-1测定方法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生物化学酶法测定血清ALT、TBil。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BC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缓解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AIH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ALT呈正相关(r=0.664,P=0.000;r=0.784,P=0.000);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TBil呈正相关(r=0.715,P=0.000;r=0.580,P=0.000)。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PBC、AIH的免疫损伤机制,PBC、AI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可望在病情活动评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粘附分子1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烤瓷全冠对龈沟液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吴正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组,每组10颗,分别进行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铂合金PFM全冠修复。在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时对受试牙进行临床检查,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GCD),并进行龈沟内取样,检测龈沟内GCF量和sICAM-l、IL-1β水平。结果镍铬合金组修复后6、12个月时,GI、GCD和GCF各项指标与修复前及钴铬合金组、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修复后12个月时,GI、GCD和GCF指标与修复前及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铂合金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全冠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崴 张世兰 王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 (均P <0 0 1) ,随Child分级的增加 ,血浆PCT、sICAM - 1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 ,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血浆sICAM - 1水平与血清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二者血浆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肝细胞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莉 高翯 窦金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6MW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可改善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利心Ⅰ号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6min步行试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超声检测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正芳 王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联合超声(Ultrasound)检测在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早剥组72例,高危组59例,健康组49例.所有患者均行产...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联合超声(Ultrasound)检测在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早剥组72例,高危组59例,健康组49例.所有患者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清D-二聚体、sICAM-1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sICAM-1联合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诊断效能.结果:胎盘早剥组胎盘增厚、胎盘边缘血肿、胎盘基底部不规则液性暗区和混合性强回声例数显著高于高危组和健康组(P<0.05);胎盘早剥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和健康组(P<0.05);D-二聚体、sICAM-1和超声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1%,显著高于3者单独检测及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70.8%、62.5%、66.7%、73.6%)(P<0.05),同时约登指数(0.639)和准确度(81.1%)最高;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sICAM-1和超声平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D-二聚体、sICAM-1和超声单独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超声检测可以提高对胎盘早剥患者的诊断效能,对临床诊断胎盘早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超声 胎盘早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尿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志勇 崔若兰 张晓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尿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n urine,uICAM-1)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 目的:研究尿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n urine,uICAM-1)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患者的cICAM-1水平进行检测,其中11例检测了强的松治疗前、后cICAM-1的变化;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u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微小病变肾病uICAM-1水平最高,狼疮性肾炎次之,且与尿蛋白/肌酐呈正相关;用激素治疗的11例患者uICAM-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uICAM-1水平与肾脏病变类型及程度相关,似可作为判断疾病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尿 u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ICAM-1及白细胞膜黏附分子水平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涛 许军秀 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白细胞膜黏附分子(CD11a和CD18)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80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sICAM-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a和CD18...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白细胞膜黏附分子(CD11a和CD18)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80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sICAM-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a和CD18。结果:CHF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CD11a、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0.186、11.999和13.764,P均<0.05)。不同基础心脏病CHF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78、1.723、0.214,P均>0.05),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间血清sICAM-1水平,CD11a、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53、15.592和25.384,P<0.001),Ⅳ级患者高于Ⅱ、Ⅲ级患者(P<0.05)。结论:ICAM-1介导的心脏炎症反应可能是诱发或加重CHF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IL-1β、TGFβ-1、s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志俊 孙志坚 +4 位作者 王锁荣 张东军 赵宏 王玉华 朱奋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阐明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3例HFRS患者(轻症组7例,重症组6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检测IL-1β、... 目的阐明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3例HFRS患者(轻症组7例,重症组6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检测IL-1β、TGFβ-1、E-选择素、L-选择素和ICAM-1,并同期作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β、E-选择素、L-选择素和sICAM-1水平均显著增高,而TGFβ-1显著降低,IL-1β与BUN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IL-1、E-选择素、L-选择素、sICAM-1等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TGFβ-1水平下降可能是造成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白细胞介素-1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L-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根治术后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人杰 肖颖彬 +1 位作者 简华刚 张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了解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sICAM 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手术前后sICAM 1水平的变化趋势 ,探讨检测血清sICAM 1在肺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肺癌... 目的 了解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sICAM 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手术前后sICAM 1水平的变化趋势 ,探讨检测血清sICAM 1在肺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肺癌手术切除标本、正常肺组织、肺癌及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肺癌患者组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P <0 0 1) ;且Ⅲ Ⅳ期组高于Ⅰ Ⅱ期组(P <0 0 5 ) ;ICAM 1阳性表达组血清sICAM 1含量较ICAM 1阴性组高 ;转移组含量较无转移组高 (P <0 .0 5 ) ;与肺癌术前比 ,根治组术后 3d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术后 7d出现下降趋势 ,术后 14d根治组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而探查组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sICAM 1水平增高提示肺癌晚期、有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肺癌根治术后 14d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检测血清sICAM 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M-1 ICAM-1 肺癌 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鲍溪荷 徐将 +1 位作者 叶山东 杨春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31-1332,共2页
α-硫辛酸(d—lipoicacid,ALA)是一种类维生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能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现已用于临床治疗氧化应激、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有关疾病。但其对于糖... α-硫辛酸(d—lipoicacid,ALA)是一种类维生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能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现已用于临床治疗氧化应激、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有关疾病。但其对于糖尿病肾脏抗炎保护作用目前研究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可溶性细胞间 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尿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