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有功穿越响应特性差异的光伏电站动态等值方法
1
作者 李雪 杨迪 +2 位作者 刘先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9-119,共11页
准确构建可刻画光伏电站动态响应特性的等值模型是分析光伏电站涉网性能与规模化光伏接入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有功穿越响应特性差异的光伏电站动态等值方法。首先,分析光伏发电单元的低电压穿越动态响应曲线,并归纳... 准确构建可刻画光伏电站动态响应特性的等值模型是分析光伏电站涉网性能与规模化光伏接入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有功穿越响应特性差异的光伏电站动态等值方法。首先,分析光伏发电单元的低电压穿越动态响应曲线,并归纳出3类典型有功响应。然后,解析3类有功响应特性进而推导其通用分群边界函数,识别到光伏发电单元故障前初始有功功率和故障持续电压是影响其有功响应类别的主导因素;并以此构建分群指标,借助光伏组件工程模型及网络图论理论近似求解分群指标,以克服实际电站单元级运行参数难以获取的难题,从而有效划分出有功动态不同的3个光伏集群。进一步,聚合同群光伏发电单元及集电网络,采取两段式斜率恢复函数表征有功斜坡恢复集群等值模型的有功电流指令,以拟合实际电站有功功率的降斜率恢复特性。最后,以某实际光伏电站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动态等值方法精度高、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低电压穿越 分群 有功功率响应 动态等值方法 功率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M2008重力场模型在黄河中下游河道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俊雷 潘雄 +1 位作者 汪剑云 王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28,96,共4页
为了获取黄河中下游河道两岸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数据,并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本文根据黄河中下游56个C级控制点和三等水准点,利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通过移去-拟合-恢复法计算待求平面控制点的高程异常,使用未参与模型运算的控制... 为了获取黄河中下游河道两岸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数据,并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本文根据黄河中下游56个C级控制点和三等水准点,利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通过移去-拟合-恢复法计算待求平面控制点的高程异常,使用未参与模型运算的控制点作为检查点进行精度评定。发现加入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计算方法能显著提高高程异常解算精度,能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模型误差与参与参数解算的已知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强相关性,选择参与计算模型参数的已知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测区。基于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移去-拟合-恢复法很好地补偿了测区存在的系统误差,黄河中下游更新的高程控制点桩采用移去-拟合-恢复法进行计算,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M2008 移去-拟合-恢复法 高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翟宇 赵旭 董志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 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统热交换模型,提出了一种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于银川某矿,并与其他三个典型重力热管煤矿的热交换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将进风温度从-31.5℃提升至4.1℃,满足了煤矿安全规程中进风温度≥2℃的要求,相较其他项目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回风取热 矿井进风加热 重力热管 设计计算方法 热交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过程中磷回收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蔡玲 唐玉朝 +2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李卫华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1-1846,共6页
污水中的磷是生态圈内磷元素流通的汇集点之一,通过技术手段从污水及污泥中回收利用磷,既能够解决磷污染问题,同时又能够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磷的回收方法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MAP法、HAP... 污水中的磷是生态圈内磷元素流通的汇集点之一,通过技术手段从污水及污泥中回收利用磷,既能够解决磷污染问题,同时又能够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磷的回收方法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MAP法、HAP法、蓝铁矿法、吸附/解吸法,根据剩余污泥中磷存在形式,将生物化学法分为富磷生物污泥、含化学磷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磷回收技术3类。综述了污水和污泥中磷回收的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分别讨论了国内外磷回收技术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回收 污水污泥 物理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硅回收的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王志豪 郭少青 +3 位作者 卫贤贤 高丽兵 曹艳芝 杨万全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9-1053,共5页
“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之下,光伏组件作为一种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目前第一代光伏组件已达到寿命期。由于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板含有大量的硅,因此从退役光伏组件中回收硅成为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之下,光伏组件作为一种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目前第一代光伏组件已达到寿命期。由于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板含有大量的硅,因此从退役光伏组件中回收硅成为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退役光伏组件中回收硅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热解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热解复合法等。其中单一的物理法回收效率较低,物理化学热解复合法回收效率较高。目前上述方法均主要处于研究阶段,需建立完整产业链以实现硅的有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回收方法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式烘烤烟叶高温蒸汽回潮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文帅 胡彬彬 +5 位作者 闫伸 姜永雷 宋正熊 遆晋松 宋朝鹏 赵浩宾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8,共9页
【目的】确定箱式烘烤烟叶关键工艺参数,为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温蒸汽回潮房回潮设备,对箱式烘烤烟叶高温蒸汽回潮工艺进行研究。以前期炉内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炉内温度为试验因素,以单位能耗、烟... 【目的】确定箱式烘烤烟叶关键工艺参数,为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温蒸汽回潮房回潮设备,对箱式烘烤烟叶高温蒸汽回潮工艺进行研究。以前期炉内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炉内温度为试验因素,以单位能耗、烟叶硬度为试验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进行赋权计算综合评分值,并结合响应面法(RSM)和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化及预测。【结果】前期炉内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炉内温度对烟叶综合评分值的影响显著,其中后期炉内温度对烟叶综合评分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转换点含水率和前期炉内温度。RSM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箱式烘烤烟叶最佳回潮工艺的预测性能均较佳,其中RSM模型的R2=0.9792,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0.9692。经RSM优化的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参数为:前期炉内温度111.00℃、转换点含水率10.00%、后期炉内温度114.00℃,综合评分值的预测值为23.17,试验实际值为22.91;GA-BP神经网络优化得到的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参数为:前期炉内温度112.00℃、转换点含水率11.00%、后期炉内温度114.00℃,综合评分值的预测值为22.77,试验实际值为22.95;GA-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0.80%,优于RSM的相对误差1.12%。【结论】GA-BP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确定箱式烘烤烟叶最佳回潮工艺,该研究可为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烘烤 高温蒸汽 回潮工艺 响应面法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附法的放空气回收工艺模拟与优化
7
作者 潘彪 代龙宇 +3 位作者 孙晓阳 孙恒 左丽丽 桑海博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402,共8页
针对站场天然气的放空回收问题,设计了可回收5000 m^(3)放空气的吸附法放空回收工艺,并基于Aspen HYSYS和Aspen Adsorption软件建立了放空气吸附回收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对吸附回收过程的仿真模拟,完成了吸附回收-解吸利用的全过程动... 针对站场天然气的放空回收问题,设计了可回收5000 m^(3)放空气的吸附法放空回收工艺,并基于Aspen HYSYS和Aspen Adsorption软件建立了放空气吸附回收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对吸附回收过程的仿真模拟,完成了吸附回收-解吸利用的全过程动态模拟,得到了吸附床层内单位吸附量的变化,并对吸附法放空回收的工艺性能进行了评估。计算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回收时间、能耗和回收率,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分析环境温度下储存量和吸附热管理的问题,吸附法回收单位气体的平均能耗为0.275(kW·h)/kg,吸附罐内最高温度为328 K,在9.6 min回收时间可实现高达87.1%的回收率,适用于小排量放空天然气回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法 放空气回收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可循环钛系催化剂高效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8
作者 程铭 沈静 +3 位作者 曾志宏 韩翎 吉亚丽 孙宾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6-1115,共10页
基于绿色有机无机杂化钛系催化剂建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二醇醇解反应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二醇/PET投料比等因素对PET转化率及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收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解聚工艺体系得... 基于绿色有机无机杂化钛系催化剂建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二醇醇解反应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二醇/PET投料比等因素对PET转化率及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收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解聚工艺体系得到最佳解聚条件,并对该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尺寸均匀,在解聚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与循环使用性能。当催化剂用量为PET质量的0.5%时,PET转化率达100%,BHET收率为81.47%,纯度为98.70%。该催化剂经5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理念,在工业化聚酯回收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钛系催化剂 响应面法 醇解 循环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对汽车尾气废催化剂中钯铑火法捕集的影响
9
作者 王小东 毛睿 +3 位作者 余嘉利 朱雷 王飞 杨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50-3559,共10页
以堇青石型汽车尾气废催化剂为原料,在火法熔炼捕集Pd/Rh的过程中引入CeO_(2),研究CeO_(2)为添加剂对熔炼捕集Pd/Rh工艺过程中熔渣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FactSage7.2软件绘制MgO-Al_(2)O_(3)-SiO_(2)和MgO-Al_(2)O_(3)-SiO_(2)-15.2%B_(... 以堇青石型汽车尾气废催化剂为原料,在火法熔炼捕集Pd/Rh的过程中引入CeO_(2),研究CeO_(2)为添加剂对熔炼捕集Pd/Rh工艺过程中熔渣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FactSage7.2软件绘制MgO-Al_(2)O_(3)-SiO_(2)和MgO-Al_(2)O_(3)-SiO_(2)-15.2%B_(2)O_(3)-9.3%Na_(2)O-14.3%CaO相图;然后,采用锍熔炼捕集法对Pd/Rh进行捕集,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熔渣的组成及物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eO_(2)能够提高Pd/Rh的捕集效率,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当CeO_(2)添加量为原料和添加剂总量的10%时,Pd/Rh的捕集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8.11%、9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汽车尾气废催化剂 Pd/Rh捕集 锍熔炼捕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应力的车体底架横梁焊缝疲劳寿命分析
10
作者 李凯 阳光武 +2 位作者 肖守讷 杨冰 朱涛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为了对某动车组车体底架横梁焊缝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主自由度缩减,并通过模态分析验证模型缩减后满足精度要求,再用缩减模型在SIMPACK软件中生成柔性体,建立刚柔耦合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应力... 为了对某动车组车体底架横梁焊缝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主自由度缩减,并通过模态分析验证模型缩减后满足精度要求,再用缩减模型在SIMPACK软件中生成柔性体,建立刚柔耦合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应力恢复法仿真获得车辆空调机吊挂处横梁与地板之间焊缝的动应力-时间历程。分析焊缝动应力功率谱密度发现,关注位置的焊缝动应力响应可能与车体的1阶菱形、1阶横弯及刚体模态有关。对比分析台架试验与仿真结果发现:二者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均满足车辆行驶1500万km要求,且仿真疲劳寿命偏于保守,可通过该仿真方法对关注位置的疲劳损伤及安全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力恢复法 疲劳寿命 台架试验 刚柔耦合 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杆和箱式烘烤烟叶吸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董文帅 赵浩宾 +5 位作者 史龙飞 吴中心 方青志 路晓崇 遆晋松 刘剑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2,52,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装烟方式烟叶的吸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烟叶回潮环节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草品种Y2001为试验材料,采用挂杆烘烤和箱式烘烤烟叶进行回潮试验,通过构建吸湿动力学模型模拟吸湿过程,并探究不同装烟方式烟叶的... 【目的】探究不同装烟方式烟叶的吸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烟叶回潮环节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草品种Y2001为试验材料,采用挂杆烘烤和箱式烘烤烟叶进行回潮试验,通过构建吸湿动力学模型模拟吸湿过程,并探究不同装烟方式烟叶的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及质构特性对吸湿特性的影响。【结果】挂杆烘烤烟叶吸湿能力强,箱式烘烤烟叶吸湿能力弱;随着回潮相对湿度的增大,挂杆和箱式烘烤烟叶的吸湿速率和平衡含水率均增大,其吸湿曲线符合Weibull模型。挂杆烘烤烟叶横断面孔洞大、饱满,结构疏松;箱式烘烤烟叶孔洞小、干瘪,结构紧密。挂杆烘烤和箱式烘烤烟叶的烟碱含量和钾氯比差异不显著,挂杆烘烤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和糖碱比显著大于箱式烘烤,而氯含量和钾含量显著小于箱式烘烤。相同含水率下,箱式烘烤烟叶的硬度值和咀嚼性大、弹性小;挂杆烘烤烟叶硬度值和咀嚼性小、弹性大。【结论】挂杆烘烤烟叶吸湿性强,烟叶结构疏松,总糖(或还原糖)含量高,提供了更多的水分吸附位点,水分容纳能力更强。箱式烘烤烟叶达到与挂杆烘烤同一柔软度时需要更多的水分。不同装烟方式烟叶的吸湿特性差异明显,有必要依据吸湿特性寻求不同回潮方式进行回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回潮 装烟方式 吸湿特性 吸湿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航天发射场射后恢复流程优化研究
12
作者 王杰 钟文安 +2 位作者 俞少行 唐毅 王光义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3,共9页
发射塔架和活动发射平台快速恢复能力是决定发射场年平均发射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某航天发射场历次任务射后恢复情况进行梳理,充分识别历次任务射后恢复项目内容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关键路径法+ECRS分析”方法对发射场射后恢复组织... 发射塔架和活动发射平台快速恢复能力是决定发射场年平均发射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某航天发射场历次任务射后恢复情况进行梳理,充分识别历次任务射后恢复项目内容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关键路径法+ECRS分析”方法对发射场射后恢复组织模式、工作流程、设备设施进行分析优化,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优化计划,更好地为射后恢复提质增效,有效提升发射场年发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射 活动发射平台 射后恢复 流程优化 关键路径法 ECR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断控凝析气藏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实验评价——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为例
13
作者 胡伟 徐婷 +5 位作者 杨阳 康志江 伦增珉 李宗宇 赵瑞明 张文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8,共13页
超深断控储集体具有板状巨厚特征,该类储集体多期流体组分重力分异显著。注气后流体相态特征与常规砂岩注气存在巨大差别,注气机理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注气开发效果。通过开展高温、高压全视域可视化油气混相实验,在确定油气静态接触和混... 超深断控储集体具有板状巨厚特征,该类储集体多期流体组分重力分异显著。注气后流体相态特征与常规砂岩注气存在巨大差别,注气机理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注气开发效果。通过开展高温、高压全视域可视化油气混相实验,在确定油气静态接触和混相特征前提下,采用竖直放置的未填砂的长填砂管模拟断控空腔型储集体,开展高液体凝析气反凝析后顶部注气和底部注气相态实验。根据长填砂管不同部位流体的多次多级取样分析,研究了两种注气方式下油-气接触方式和相态变化特征,确定了在重力和扩散作用下形成的垂向组分梯度。研究结果表明,混相压力下顶部注气油-气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油气组分交换速度缓慢及油相体积膨胀不足,无法形成混相。在重力和扩散作用下出现重烃下沉、轻烃上升的组分分层,长填砂管内底部凝析油中C_(20+)烃类含量是顶部凝析油中的3.4倍。底部注气不但能够提高注气量、增大油-气接触面积和接触次数,形成多次接触局部混相,还能扩大凝析油组分动用范围,将凝析油中C_(20+)烃类含量的垂向差异降至2.1倍。3轮累计底部注气凝析油采收率可达32.66%,是顶部注气采收率14.13%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态 组分梯度 注气方式 提高采收率 凝析气 超深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锂矿资源开发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宇 付云枫 +4 位作者 张海洋 周博 刘召波 魏甲明 严大洲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自然界含锂黏土矿物主要有锂云母(多锂云母和三锂云母)、锌华粒岩、镁铝云母、硅铝云母、锂云母等,本文综述了含锂黏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酸化法、碱化法等处理工艺的对比,研究指出多数含锂黏土矿物具有2∶1的层状结构,即两层硅氧四... 自然界含锂黏土矿物主要有锂云母(多锂云母和三锂云母)、锌华粒岩、镁铝云母、硅铝云母、锂云母等,本文综述了含锂黏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酸化法、碱化法等处理工艺的对比,研究指出多数含锂黏土矿物具有2∶1的层状结构,即两层硅氧四面体之间夹着一层铝氧八面体,这种结构为锂离子的嵌入提供了空间。锂离子能够通过矿化作用或同构替代的方式固定在矿物晶体的层间位置,从而实现锂的富集。目前,针对含锂黏土矿物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酸化法和碱化法。酸化法与碱化法其原理都是利用酸或碱与矿物中的锂发生化学反应,使锂离子从矿物结构中解离出来,进而实现锂的提取。然而,这类方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反应机制方面,目前对酸与矿物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理解还不够深入,这限制了进一步优化工艺的可能性。在过程优化上,如何提高锂的提取率、降低酸的用量以及缩短反应时间等都是需要研究的方向。设备设计方面,现有的设备可能无法完全适应酸化法的特殊要求。此外,试剂回收和废物处理也是制约酸化法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高效回收试剂、安全处理废物是未来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黏土矿物 锂云母 酸化法 碱化法 试剂回收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浸入边界法的河岸水轮机尾流恢复规律
15
作者 高瑾瑾 廖轶鹏 +3 位作者 郑源 李云 刘国庆 范子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6-883,共8页
为充分利用河流动能并最大程度减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研发了一种环境友好型河岸水轮机装置。为进一步推广其应用并对多机组阵列优化布置提供依据,需深入研究其尾流分布及恢复规律。鉴于此,本文对其与明渠流的相互作用... 为充分利用河流动能并最大程度减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研发了一种环境友好型河岸水轮机装置。为进一步推广其应用并对多机组阵列优化布置提供依据,需深入研究其尾流分布及恢复规律。鉴于此,本文对其与明渠流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大涡模拟。采用浸入边界法求解河岸水轮机固体动边界,并基于耦合水平集流体体积法捕捉自由液面。结果表明:河岸水轮机尾流区存在一个速度亏损区域;速度亏损量、湍流强度和雷诺剪切应力在水轮机下游近尾流区恢复速度快,到远尾流区时恢复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尾流完全恢复;对流向速度的雷诺平均方程的各输运项进行求解,发现平流项在水轮机尾流区对动量恢复的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为河岸水轮机的推广应用及多机组阵列布置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水轮机 大涡模拟 浸入边界法 自由液面 尾流恢复 速度亏损 湍流强度 动量输运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骤旱时空特征及恢复概率评估
16
作者 冉光艳 胡锋 +4 位作者 周旭 敖杨 饶国峰 聂君蓝 吕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3-132,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骤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呈上升趋势,目前不同区域骤旱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和恢复概率仍不明确。该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系统评估2000—2020年间所有骤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爆发阶段和恢复阶段历时的时空演变特...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骤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呈上升趋势,目前不同区域骤旱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和恢复概率仍不明确。该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系统评估2000—2020年间所有骤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爆发阶段和恢复阶段历时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条件Vine Copula模拟方法,选取骤旱恢复阶段历时(recovery time,RT)、强度(drought magnitude,DM)和恢复阶段的累积降水(recovery precipitation,RP)评估骤旱恢复的概率;并比较不同下垫面分区骤旱恢复概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骤旱爆发阶段的历时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增加速率为0.36 d/a,贵州省是骤旱发生的高频热点区。中国西南地区骤旱在春季和冬季的恢复概率偏低,特别是在RT为10~20 d时恢复概率较低,从空间上看,恢复概率低于2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内。不同地貌类型中岩溶槽谷的平均恢复概率最低,在不同地形坡度中,坡度为5°~15°的平均恢复概率最低,而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耕作植被的平均恢复概率最低,岩溶槽谷、坡度为5°~15°、耕作植被在春季RT为10~20 d时平均恢复概率分别仅为10%、18%、18%。中国西南地区骤旱发生和恢复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未来灾害应对应特别重视贵州省内的岩溶槽谷-缓坡-耕作植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时空特征 恢复概率 Vine Copula模拟方法 下垫面异质性 中国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恢复进程影响的电网分区鲁棒优化模型及算法
17
作者 毛荀 董王朝 +6 位作者 王京景 吕凯 汤伟 俞登洋 黄凯 李堂明 林济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9-90,共12页
合理、科学的电网分区可显著加快系统恢复进程及提升恢复的成功率。对新型电力系统下计及系统恢复进程影响的电网分区鲁棒优化模型及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以系统恢复过程的停电损失、分区联络线功率及分区恢复时间差的加权和最小... 合理、科学的电网分区可显著加快系统恢复进程及提升恢复的成功率。对新型电力系统下计及系统恢复进程影响的电网分区鲁棒优化模型及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以系统恢复过程的停电损失、分区联络线功率及分区恢复时间差的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并考虑相关完备约束条件的电网分区鲁棒优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频率及电压调节容量约束和分区问题的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使得分区优化模型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同时基于此所得到的分区方案也更加合理。由于该模型目标函数中包括分区恢复过程的节点负荷恢复时间变量而难以直接求解,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分解求解策略。即将模型转换为两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为既定节点负荷恢复时间的分区优化鲁棒模型,采用约束生成法(constraint generation, CG)进行求解;下层模型为既定分区方案的分区近似恢复模型,采用列与约束生成法(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 C&CG)进行求解。基于此,通过上下层模型间交互迭代而实现问题的最终求解。该求解算法实现了分区优化与系统恢复两个相互耦合子问题的有效求解。算例及实际系统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分区优化 系统恢复进程 鲁棒优化 分解求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液态奶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晓萌 曹文燕 +4 位作者 王美娜 翟婧 侯晓锋 周田军 马建军 《中国乳业》 2025年第7期126-130,共5页
[目的]通过优化《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中第一法液相色谱法,检测液态奶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验证优化方法的提取效果。[方法]通过监控回收率检测、精密度检测、重复性检测的方式对此... [目的]通过优化《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中第一法液相色谱法,检测液态奶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验证优化方法的提取效果。[方法]通过监控回收率检测、精密度检测、重复性检测的方式对此优化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积累数据。[结果]优化后的方法提取效果更高,精密度符合要求,回收率更接近真实值。[结论]优化方法对苯甲酸、山梨酸的提取更充分,可辅助用于日常复杂基质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方法 提取效果 回收率 标准曲线 分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大济岷工程千池山隧洞涌水及地下水袭夺与恢复
19
作者 甘靖轩 范时杰 +3 位作者 蒋金沛 张强 余磊 张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129,共7页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量变化的关系;并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模拟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响水溪泉水主要来自岩溶水,其中阳新组(P_(2)y)灰岩与泥盆系(D_(2-3))灰岩岩溶水占比63%~65%,灯影组(Z_(2)-C_(1)d)白云岩岩溶水占比20%~22%;隧洞在岩溶段落的涌水量为9208~36907 m^(3)/d,导致响水溪泉流量减少23%~62%;隧洞沿线地下水位在施工1 a后降为850~1250 m,可溶岩段降为1050~1200 m,最大降深180 m,响水溪泉降深10 m;隧洞施工1 a后响水溪泉流量衰减至17751 m^(3)/d,相较天然状态衰减26%,隧洞完成封堵120 d后响水溪泉流量可恢复至天然状态的91%。研究成果可为千池山隧洞涌突水灾害防治及以响水溪泉为代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涌水 地下水袭夺 地下水恢复 水均衡法 解析法 数值模拟分析 千池山隧洞 引大济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PUSH术的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构建
20
作者 余颖娟 谢日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3-1619,共7页
目的:构建针对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的弥漫性子宫病变重建生育力手术(PUSH)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构建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PUSH术的ERAS路径。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5.65%,专家... 目的:构建针对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的弥漫性子宫病变重建生育力手术(PUSH)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构建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PUSH术的ERAS路径。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5.65%,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9和0.259,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9和0.241(均P<0.001)。最终形成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PUSH术的ERAS路径包含7项一级指标、44项二级指标、76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PUSH术的ERAS路径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 子宫重建 保留生育力 加速康复外科(ERAS) PUSH术 临床路径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