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烧结助剂无压烧结α-SiC的性能对比研究
1
作者 龙绍军 刘喆 +4 位作者 秦媛 孙超 张海明 何勇 郑继云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1132,共10页
基于无压烧结技术,本文以6Al_(2)O_(3)-4Y_(2)O_(3)、2MgO-2Al_(2)O_(3)-5SiO_(2)、3Al_(2)O_(3)-2SiO_(2)和B4C为烧结助剂,开展了低掺量烧结助剂制备高密度碳化硅(α-SiC)的研究,对不同种类烧结助剂及烧结工艺制备的α-SiC的物相、显... 基于无压烧结技术,本文以6Al_(2)O_(3)-4Y_(2)O_(3)、2MgO-2Al_(2)O_(3)-5SiO_(2)、3Al_(2)O_(3)-2SiO_(2)和B4C为烧结助剂,开展了低掺量烧结助剂制备高密度碳化硅(α-SiC)的研究,对不同种类烧结助剂及烧结工艺制备的α-SiC的物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液相烧结方面,添加4.0%(质量分数)的6Al_(2)O_(3)-4Y_(2)O_(3)烧结助剂,经1850℃烧结制备的α-SiC性能最优,密度达到3.19 g·cm^(-3),但该工艺制备的α-SiC在1300℃时,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分别衰减34.9%和7.4%。在固相烧结方面,添加0.3%(质量分数)的B4C烧结助剂,经2000℃烧结制备的α-SiC密度达到3.14 g·cm^(-3),在室温及1300℃时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结合DF-TEM对比分析了固相烧结及液相烧结制备的α-SiC显微组织,初步揭示了添加6Al_(2)O_(3)-4Y_(2)O_(3)、B_(4)C烧结助剂制备的α-SiC在室温及高温下的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演变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α-SiC 固相烧结 液相烧结 室温力学性能 高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i_2(PO_4)_3纳米晶的室温固相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鹏 黄进文 +5 位作者 吴文伟 李海东 吴学航 廖森 刘晨 樊艳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313-1315,1318,共4页
以Ti(SO4)2和Na3PO4.12H2O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混合物在60℃下保温4 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于100℃下干燥,即得纳米晶NaTi2(PO4)3的前驱体,将前驱体煅烧可得NaTi2(PO4)... 以Ti(SO4)2和Na3PO4.12H2O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混合物在60℃下保温4 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于100℃下干燥,即得纳米晶NaTi2(PO4)3的前驱体,将前驱体煅烧可得NaTi2(PO4)3纳米晶。前驱体和它的煅烧产物通过TG/DTA,IR,XRD和UV-vis表征。结果表明,500℃下煅烧2 h得到的产物为无定形结构,700℃下煅烧2 h得到具有高结晶度的斜方NaTi2-(PO4)3[空间群R-3c(167)],其平均一次粒径为47 nm。前驱体及煅烧产物均具有强的紫外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2(PO4)3 纳米晶 室温固相反应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反应助力制备氮硫共掺杂碳限域的FeCoS_(2)复合物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文龙 刘桑鑫 +5 位作者 周钺 吴平 曹鑫 朱晓舒 魏少华 周益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利用室温固相自组装反应制备Co和Fe双席夫碱配合物,随后在硫粉存在下中温热处理,使该配合物同时发生热解碳化和固相硫化反应,从而获得N、S共掺杂碳限域的FeCoS_(2)纳米复合物(记为FeCoS_(2)■NSC)。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 利用室温固相自组装反应制备Co和Fe双席夫碱配合物,随后在硫粉存在下中温热处理,使该配合物同时发生热解碳化和固相硫化反应,从而获得N、S共掺杂碳限域的FeCoS_(2)纳米复合物(记为FeCoS_(2)■NSC)。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技术分别对纳米复合物的物相、形貌结构、组分和含量等进行物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技术测试其电化学储钠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FeCoS_(2)■NSC-7001)中FeCoS_(2)粒子的平均尺寸约为3.4 nm,且被均匀限域在N、S共掺杂的碳基体中;该复合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时,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其可逆充电比容量仍高达310.4 mAh·g^(-1);即使在5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充电比容量也高达146.0 mAh·g^(-1),呈现优异的电化学储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FeCoS_(2)纳米晶 N、S共掺杂碳材料 纳米复合物 室温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铋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建龙 罗元香 +3 位作者 刘孝恒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82-83,共2页
以NaOH和Bi(NO_3)_3·5H_2O为原料,并添加不同的分散剂,采用室温固相法制备了纳米Bi_2O_3采用XRD、TEM表征纳米Bi_2O_3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的添加量等因素显著影响纳米Bi_2O_3结构和形貌。
关键词 室温固相法 纳米氧化铋 分散剂 BI2O3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e_2O_4纳米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其气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牛新书 刘艳丽 +1 位作者 徐甲强 蒋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14,417,共3页
以无机盐为原料 ,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了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ZnFe2 O4,X射线粉末衍射 (XRD)、透射电镜(TEM )等表征结果表明 ,固相反应完全 ,平均粒径约为 3 0nm左右 ;将样品制成烧结型气敏元件 ,发现在较低的工作温度时 ,对H2
关键词 铁酸锌 半导体 气敏材料 室温 固相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纳米ZnS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牛新书 刘艳丽 徐甲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7-821,共5页
以无机盐ZnSO4·7H2O和Na2S·9H2O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ZnS;用XRD、TEM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用TG-DTA确定了ZnS的稳定温区.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5nm左右,且610℃以下能在空气中稳定存... 以无机盐ZnSO4·7H2O和Na2S·9H2O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ZnS;用XRD、TEM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用TG-DTA确定了ZnS的稳定温区.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5nm左右,且610℃以下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另外还采用静态配气法测定了材料的气敏性能,发现ZnS对H2S有很高的灵敏度,且抗干扰能力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合成 ZNS 气敏性能 硫化锌 气敏材料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In_2O_3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甲强 刘艳丽 牛新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7-370,共4页
以无机物InCl3·4H2O和NaOH为原料,在遵守热力学限制的前提下,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直接合成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In2O3的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并用静... 以无机物InCl3·4H2O和NaOH为原料,在遵守热力学限制的前提下,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直接合成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In2O3的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并用静态配气法测定了材料的气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铟 气敏材料 室温 固相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wson结构(NH_4)_6P_2Mo_(18)O_(62)·12H_2O纳米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9
8
作者 周立群 孙聚堂 +1 位作者 王驰伟 王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以H6P2Mo18O62·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首次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并运用元素分析、FTIR、XRD、TEM、TG-DTA和BET等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H4)6P2Mo18O62... 以H6P2Mo18O62·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首次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并运用元素分析、FTIR、XRD、TEM、TG-DTA和BET等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40nm,保留着杂多阴离子的Dawson结构,具有Dawson结构的特征衍射峰,比表面积为143.9m2·g-1,在445℃以下杂多阴离子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该固相反应中,研磨和放热反应热能可加速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速率和生成物分子的成核速率,使产物粒径减小;反应物含有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WSON结构 杂多阴离子 室温固相合成 反应物 生成物 室温固相反应 衍射 纳米粉体 成核速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H_4)_3PMo_6W_6O_(40)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立群 柳士忠 +1 位作者 余国锋 孙聚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3-736,共4页
以H3PMo6W6O40·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3PMo6W6O40·6H2O产物,用元素分析、IR、UV-Vis、XRD、TEM、TG-DTA、BET等手段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nm... 以H3PMo6W6O40·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3PMo6W6O40·6H2O产物,用元素分析、IR、UV-Vis、XRD、TEM、TG-DTA、BET等手段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nm.纳米粒子保持着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特征结构,比表面积为167.6m2·g-1,且在465℃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反应中反应热能、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3PMo6W6O40纳米粒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多金属氧酸盐 笼形结构 表征 (NH4)3PMo6W6O40 室温固相合成 形成机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室温磷光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文斌 朱若华 +1 位作者 强红 谷学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综述了固相 (微 )萃取 -室温磷光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从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分离模式及填料等方面评述了固相 (微 )萃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评述了室温磷光技术的优点和经典室温磷光技术在操作... 综述了固相 (微 )萃取 -室温磷光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从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分离模式及填料等方面评述了固相 (微 )萃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评述了室温磷光技术的优点和经典室温磷光技术在操作方法和定量分析方面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固相 (微 )萃取和室温磷光联用技术的必然性及其优点 ,并对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难题进行了分析。该技术结合了富集技术与高选择性的磷光分析方法 ,使得分析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选择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目前常用的固相萃取填料主要有Whatman 1PS滤纸和填充有C18或C8盘或 (膜 ) ,目标分析物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多氯联苯呋喃等物质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法 室温磷光法 联用技术 样品处理技术 化学分析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效军 严虎东 +1 位作者 王爱平 张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3-1456,共4页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通过850℃热处理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粉末。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物相组成、化学组...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通过850℃热处理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粉末。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形貌规整、分散均匀、热稳定性好,热处理有效控制了粉体的团聚,显著提高了羟基磷灰石晶粒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热处理 制备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氨基酸杂多电荷转移配合物(HPhe)_3PMo_(12)O_(40)·2H_2O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瑞英 刘浪 +2 位作者 贾殿赠 骆建敏 范兆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08-2211,共4页
以 Keggin结构的钼磷酸 ( H3PMo1 2 O4 0 · 1 3 H2 O)与苯丙氨酸 ( Phe)为原料 ,利用一步固相化学反应于室温合成了纳米氨基酸杂多电荷转移配合物 ( HPhe) 3PMo1 2 O4 0 · 2 H2 O,采用元素分析 ,IR,XRD,TEM,UV和循环伏安法等... 以 Keggin结构的钼磷酸 ( H3PMo1 2 O4 0 · 1 3 H2 O)与苯丙氨酸 ( Phe)为原料 ,利用一步固相化学反应于室温合成了纳米氨基酸杂多电荷转移配合物 ( HPhe) 3PMo1 2 O4 0 · 2 H2 O,采用元素分析 ,IR,XRD,TEM,UV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纳米粒子为均匀的球状 ,粒径约为 3 0~ 40 nm.该化合物中杂多阴离子部分仍保持 Keggin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纳米 氨基酸 杂多酸 电荷转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制备氢氧化镁及其对水溶液中Ni(Ⅱ)的吸附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效军 李静 +2 位作者 路娟 张力 赵磊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10,共5页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为原料,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氢氧化镁吸附处理含Ni(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为原料,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氢氧化镁吸附处理含Ni(Ⅱ)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吸附Ni(Ⅱ)过程的影响,使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Ni(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法 氢氧化镁 Ni(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结合水热处理制备纳米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效军 王爱平 +1 位作者 赵磊华 张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9-793,共5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产品颗粒由不规则的团聚体转化为规则的六方形片状结构,改善了晶体结晶性能,生成了分散性良好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固相法 水热处理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热化学反应法陶瓷涂层研究现状及工艺名称商榷 被引量:29
15
作者 马壮 魏宝佳 李智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0-993,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新出现的热化学反应法陶瓷涂层技术,并将国内热化学反应法研究现状作了综述。依据该陶瓷涂层技术的反应实质,本文认为应称为"低温固相反应法陶瓷涂层技术"。
关键词 陶瓷涂层技术 热化学反应法 低温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相法制备CdS_(1-x)Se_x颜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玉凤 彭绍琴 +2 位作者 徐鹏 王勇 林宝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C dS1-xSe x所需要的Se粉量比间接沉淀煅烧法和水热法所需的Se粉量少,且发现在室温研磨生成C dS1-xSe x的过程中,过量的N a2S。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性的探讨。经X射线衍射证实有C d10S5.71Se4.29产生,Ls601-激光粒... C dS1-xSe x所需要的Se粉量比间接沉淀煅烧法和水热法所需的Se粉量少,且发现在室温研磨生成C dS1-xSe x的过程中,过量的N a2S。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性的探讨。经X射线衍射证实有C d10S5.71Se4.29产生,Ls601-激光粒度仪测得其粒子的平均尺寸为120nm。该工艺简单,为C dS1-xSe x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价廉而简易的全新方法,也为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固熔体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颜料 制备 合成 煅烧 Na2S 固熔体 过量 发现 CD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宝中 王汝敏 陈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 固相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红颜料的室温固相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文伟 侯生益 +3 位作者 姜求宇 廖森 樊艳金 李俊善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以Fe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少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进行固相反应,然后用水洗去反应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烘干,即得氧化铁红的前驱体,前驱体再经热解即得氧化铁红产品。采用TG/DTA、IR... 以Fe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少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进行固相反应,然后用水洗去反应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烘干,即得氧化铁红的前驱体,前驱体再经热解即得氧化铁红产品。采用TG/DTA、IR、XRD和SEM对前驱体及其热解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的热解是经一步完成的,烘干后的前驱体碳酸亚铁已基本上分解成了氧化物;在550℃下热解前驱体2 h,得到了纯晶相的三方Fe2O3,其粒度约为4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 纳米 室温固相反应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稀土磷酸盐(Gd,Y)PO4:Tb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芬 周立群 +3 位作者 梁永光 李明 周丽荣 杨念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Green nanophosphors(Gd,Y)PO4:Tb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chemical reaction of precursors at room temperature.The formation process,particle-size,shape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phosphor were characterized... Green nanophosphors(Gd,Y)PO4:Tb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chemical reaction of precursors at room temperature.The formation process,particle-size,shape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phosphor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TEM and solid fluorescence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nanophosphor of(Gd,Y)PO4:Tb belong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its space group is P21/ n,its average particle size is 35nm,has better particle dispersion.The phosphor exhibits green fluorescence when excited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of 380nm wavelength.The strongest peak is at 545nm,which assigned to 5D4→7F5 transition of Tb3+ ion.The phosphor is a kind of efficient green-emitting luminescenc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稀土磷酸盐 纳米荧光粉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制备EuF_3和SmF_3纳米微粒(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庆利 王淼 +1 位作者 仲皓想 陈学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67-1770,共4页
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不同形貌的EuF3和SmF3纳米微粒,并利用XRD,TEM,SEM,和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氟源对所得的稀土氟化物的尺寸与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硝酸盐与NH4F的反应得到了盘状的EuF3和SmF3微粒,而硝酸盐与HF·... 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不同形貌的EuF3和SmF3纳米微粒,并利用XRD,TEM,SEM,和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氟源对所得的稀土氟化物的尺寸与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硝酸盐与NH4F的反应得到了盘状的EuF3和SmF3微粒,而硝酸盐与HF·NH4F的反应得到的是不规则的EuF3和SmF3微粒。EuF3微粒的荧光光谱表明它们的发射峰的强度与尺寸与形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稀土氟化物 室温固相反应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