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度剖析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固体电解质(SEI)膜的组成分析
1
作者 刘佳梅 李超 曹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固体电解质(SEI)膜是决定电池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准确解析SEI膜的化学组成及其深度分布对于认识SEI膜的形成机理和优化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度剖析技术是研究SEI膜表面深度组分变化的... 锂离子电池负极界面固体电解质(SEI)膜是决定电池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准确解析SEI膜的化学组成及其深度分布对于认识SEI膜的形成机理和优化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度剖析技术是研究SEI膜表面深度组分变化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存在诸多关键影响因素。通过XPS深度剖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样品传递、溅射能量以及溅射面积等关键因素对SEI膜表面深度组分表征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样品传递方式的选择十分关键,空气中快速传样会导致SEI膜表面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应采用准原位传样方式以保持SEI膜的原始状态。在Ar+溅射过程中,适当提高溅射能量可以提高溅射速率,但不会对深度组成分布的分析结果造成明显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溅射面积大小对不同元素的溅射速率存在差异,表明溅射速率与元素种类有关,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溅射面积,以获得SEI膜准确的深度组成信息。研究结果为采用XPS深度剖析技术精准解析锂离子电池SEI膜的组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膜 XPS深度剖析 溅射条件 溅射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膜形貌与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宏成 赵冬妮 +2 位作者 权银 李敬妮 胡欣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49-5062,共14页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电解液与电极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后,覆盖在电极表面的钝化层,其通常形成于电池的化成阶段,具有传导离子、隔绝电子的特征。优良的SEI膜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电解液与电极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后,覆盖在电极表面的钝化层,其通常形成于电池的化成阶段,具有传导离子、隔绝电子的特征。优良的SEI膜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电解液体系形成的SEI膜形貌和结构各不相同,对LIBs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SEI膜形貌和结构与电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很重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影响SEI膜结构和性质的因素;然后阐述了原位/非原位表征SEI膜形貌和结构的主要方法,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阻抗表征技术;最后总结了SEI膜结构对LIBs离子传输、锂沉积和界面脱溶剂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总结SEI膜的结构与LIBs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靶向调控SEI膜结构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放电阻抗变化的锂电池存储容量衰减评估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明 李晓枫 +3 位作者 熊锦晨 刘王泽宇 罗阳 任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2-1062,I0020,共12页
随着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锂电池的寿命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桎梏。电池处于存储状态时也会发生性能衰退而影响寿命,因此,研究电池自放电过程中的阻抗变化以表征内部电化学反应与结构相变过程,对于电池寿命模型完... 随着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锂电池的寿命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桎梏。电池处于存储状态时也会发生性能衰退而影响寿命,因此,研究电池自放电过程中的阻抗变化以表征内部电化学反应与结构相变过程,对于电池寿命模型完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通过容量增量曲线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内因展开分析;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自放电过程中电池阻抗谱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弛豫时间分布法进行理论原理分析;最后,在电池自放电老化过程的原理推导的基础上总结电池容量衰减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下电池容量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存储过程中,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膜内阻增大,且存储温度越高、初始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越大,相应的阻抗增加幅度越大。自放电过程电池老化主要原因是可循环活性锂离子的消耗和SEI膜的生长。同时该文推导出电池容量损失与时间近似呈0.5次方关系,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电池在不同初始SOC和不同存储温度影响下的容量变化模型,为锂电池寿命模型预测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自放电 弛豫时间分布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内阻 容量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化应用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陈程 王湛 +2 位作者 李爽 蒋江民 鞠治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6,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策略来改善这一问题,而预锂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首先从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形成以及不可逆反应的发生两个角度出发阐明了锂离子电池初始容量损失机理。其次,重点对现有的各种预锂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总结,对于负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化学预锂化、负极富锂添加剂以及电化学预锂化等策略;对于正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过锂化正极材料以及正极预锂化添加剂两种策略。最后,本文还探讨了预锂化技术当前所面临的瓶颈,并为各种预锂化策略提出了后续的改进建议,展望了预锂化技术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旨在为锂离子电池先进预锂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锂化技术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库仑效率 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晓亮 王翠渺 +6 位作者 刘书畅 叶文涛 崔景芹 王超志 陈伟平 张鹏 张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背景]锂化的正极与负极集流体组配构建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减少锂用量,是下一代低成本、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在首圈充电过程中,负极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的锂金属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 [背景]锂化的正极与负极集流体组配构建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减少锂用量,是下一代低成本、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在首圈充电过程中,负极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的锂金属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导致有限活性锂的不可逆损失和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进展]降低活性锂的消耗、提高锂金属沉积/剥离的可逆性是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挑战.目前,通过高容量正极材料预锂化结合现有电池制造工艺,设计适用于软包电池双盐电解液的体系,以及开发面向全固态电池的Ag-C负极等研究进展,推动了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快速发展.[展望]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性能指标距离商业化应用仍有显著差距.实验室的扣式电池到实用级软包电池的测试流程与参数需要标准化.利用多模态和原位表征技术来厘清锂沉积/剥离过程与界面形成机理,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工况下的可靠模型和修正训练,将有助于推动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内部复杂问题的快速、精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固体电解质界面 集流体 电解质 原位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SEI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中直 周震涛 李伟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综述了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解液组成包括电解质盐、溶剂特别是电解液添加剂对碳负极SEI膜性能的影响,还叙述了改进电极/溶液界面反应的电极表面预成膜方法等。对影响SEI膜的机理作了分析。
关键词 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 sei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溶剂组成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7
作者 赵丽丽 刘振兴 +5 位作者 陈庆威 陈万桂 潘伟童 许建良 陈雪莉 王辅臣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共6页
溶剂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解液系统中质量分数达80%-85%,深入了解溶剂组成对提高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氟磷酸钠(NaPF6)为电解液溶质,揭示了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 溶剂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解液系统中质量分数达80%-85%,深入了解溶剂组成对提高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氟磷酸钠(NaPF6)为电解液溶质,揭示了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碳酸甲乙酯)等典型溶剂组成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EC/DMC/EMC三元电解液体系在Na-HC(硬碳)半电池中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中EC/DMC/EMC(体积比1∶1∶1)在30 m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其可逆比容量为304.2 mA·h/g,首周库仑效率88.85%;循环80圈后比容量达298.8 mA·h/g,容量保持率97.42%。EC/DMC/EMC(体积比1∶2∶2)电解液在高倍率5C充放电后,返回0.2C倍率时的比容量达到246.3 mA·h/g,相比之下二元电解液体系DMC/EMC(体积比1∶1)中仅为92.6 mA·h/g。CV、XPS和TEM表征显示,EC/DMC/EMC(体积比1∶2∶2)溶剂组成下形成了一层以NaF为主的均匀的SEI(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使得该电池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解液 溶剂组成 电化学性能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在锂离子电池负极SEI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邢丽丹 许梦清 +2 位作者 王朝阳 李伟善 袁中直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是决定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因此对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者多借助于电化学及谱学方法来研究SEI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但这些方法难于阐明SEI的形成机... 锂离子电池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是决定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因此对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者多借助于电化学及谱学方法来研究SEI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但这些方法难于阐明SEI的形成机理。综述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设计新型成膜功能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固体电解质界面 机理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钴酸锂的SEI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莉 张玥 +4 位作者 王坤 刘大凡 赵洪 安峰 张晓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1,共3页
通过不同测定方法对SEI膜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分进行测定。通过循环伏安和阻抗测试,确定了正极材料钴酸锂的表面SEI膜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形成,其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表面SEI膜变得更加致密,并且有利于锂离子通过,但其厚度不再增加;... 通过不同测定方法对SEI膜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分进行测定。通过循环伏安和阻抗测试,确定了正极材料钴酸锂的表面SEI膜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形成,其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表面SEI膜变得更加致密,并且有利于锂离子通过,但其厚度不再增加;通过电镜分析同样确定了正极材料钴酸锂的表面SEI膜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形成,并且其厚度在10 nm以下;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确定了正极材料钴酸锂的表面SEI膜的组成为氟化锂和有机锂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sei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锰酸锂SEI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坤 叶学海 +5 位作者 袁莉 赵洪 刘大凡 安峰 张晓行 王妍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70,共4页
利用不同测试方法研究了锰酸锂表面SEI膜的形成条件及其主要构成。研究结果表明:锰酸锂表面SEI膜在第一周循环过程中形成,在第二周循环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膜的重整过程,其膜厚度为5.08 nm;SEI膜组分是由于电极材料表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 利用不同测试方法研究了锰酸锂表面SEI膜的形成条件及其主要构成。研究结果表明:锰酸锂表面SEI膜在第一周循环过程中形成,在第二周循环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膜的重整过程,其膜厚度为5.08 nm;SEI膜组分是由于电极材料表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所产生,其主要构成为氟化锂、碳酸锂和有机锂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包括CH3OLi、CH3OCO2Li、CH3CH2Li、CH3CH2OLi、(CH2OCO2Li)2、LiCH2CH2OCO2Li、LiOCH2CH2OCO2Li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2O4 电极材料 s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线调控固态电池离子输运与界面
11
作者 肖子信 张泓 徐林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6-1039,共14页
固态电解质是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开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成为发展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固态电解质中存在的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无机填料制备... 固态电解质是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开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成为发展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固态电解质中存在的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无机填料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前景的方案。纳米线具有纳米级直径、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长径比等特点,可保持载流子连续传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固态电解质中,以促进锂离子的输运和增强电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全面总结了用于固态电解质的纳米线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从降低聚合物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促进锂盐的解离、限制阴离子的运动、减弱锂离子与聚合物链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锂离子输运路径、增强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提高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纳米线调控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机制。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基于纳米线固态电池的现有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提供对纳米线调控固态电池离子输运与界面机制的全面认识,有望促进纳米线在固态电池中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纳米线 复合固态电解质 离子输运 电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保国 汤镇源 李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4,共4页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由于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安全性及良好的经济性,有望成为下一代能量储存器件。然而,界面接触电阻大、锂枝晶及死锂形成等系列问题导致其循环寿命缩短。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优化电解质和沉积基底等方面开展了一些...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由于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安全性及良好的经济性,有望成为下一代能量储存器件。然而,界面接触电阻大、锂枝晶及死锂形成等系列问题导致其循环寿命缩短。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优化电解质和沉积基底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来延长电池寿命。阐述了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综述了电解质优化、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界面改性、集流体改性等策略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未来机遇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固态电解质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集流体 预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45℃下的循环失效分析
13
作者 王跃冰 杜智锋 杨大鹏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研究磷酸铁锂(LiFePO_(4))/石墨软包装电池在45℃下的老化机理,对比常温(25℃)和45℃下的容量变化,发现健康状态(SOH)衰减至85%时,45℃循环寿命仅为常温的1/3。拆解不同SOH的电池,发现在循...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研究磷酸铁锂(LiFePO_(4))/石墨软包装电池在45℃下的老化机理,对比常温(25℃)和45℃下的容量变化,发现健康状态(SOH)衰减至85%时,45℃循环寿命仅为常温的1/3。拆解不同SOH的电池,发现在循环后负极材料会出现膨胀,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厚并在表面发生锂盐的沉积。单片半电池的测试表明:常温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活性锂的不可逆损失;高温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还有正极材料结构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_(4)) 老化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 活性锂 不可逆损失 锂离子电池 循环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金属表面预处理策略:进展与展望
14
作者 卢功勋 袁华栋 +7 位作者 罗剑敏 王垚 刘育京 石鹏 邹世辉 周光敏 陶新永 佴建威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7-964,共18页
锂金属负极因具有极高的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其应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锂枝晶在重复循环过程中引起的寿命短和安全性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锂金属与电解质之间的复杂界面在调节锂沉积和提高电池循环稳定... 锂金属负极因具有极高的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其应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锂枝晶在重复循环过程中引起的寿命短和安全性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锂金属与电解质之间的复杂界面在调节锂沉积和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综述了当前构建保护层作为人工SEI的有效预处理策略的关键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物质状态的处理策略及人工界面稳定锂金属负极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未来预处理技术与锂金属负极的应用,包含开发先进策略、探索应用前景、解析影响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当前的挑战、机遇和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负极 固体电解质界面相 锂枝晶 表面预处理 人工s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空气电池的调控策略
15
作者 刁坤兰 杜婧羽 +1 位作者 占晓 张道海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锂空气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还原电位,是一种绿色储能电池,其应用范围广泛。由于传统的有机电解液存在可燃、易分解、易形成锂枝晶以及易形成阻碍O_(2)扩散的钝化层等问题,所以需开发固态电解质来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各项性能。该文介绍... 锂空气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还原电位,是一种绿色储能电池,其应用范围广泛。由于传统的有机电解液存在可燃、易分解、易形成锂枝晶以及易形成阻碍O_(2)扩散的钝化层等问题,所以需开发固态电解质来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各项性能。该文介绍了锂空气电池的构建及工作机制,综述了经典全固态锂空气电池的调控策略,包括正极调控策略和电解质调控策略,同时对正极/电解质一体化设计策略进行了概述,最后对锂空气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界面修饰(即电解质与电极界面阻力的改善)和空气正极设计的优化等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锂氧气电池 正极调控 固态电解质 界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锂电池的原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界面优化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泽华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0-1110,共11页
在构建高比能、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的固态锂电池体系时,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接触问题以及兼容问题尤为关键。在原位聚合一体化制备条件下,对固态电解质膜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改性可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原位聚合策略可... 在构建高比能、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的固态锂电池体系时,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接触问题以及兼容问题尤为关键。在原位聚合一体化制备条件下,对固态电解质膜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改性可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原位聚合策略可有效降低界面阻抗,增强界面接触以改善锂离子传输性能,并简化可规模化的制备工艺。根据聚合物的类型,综述了以紫外光或热为引发条件的无溶剂原位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电解质界面 无溶剂 锂金属固态电池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SEI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光华 夏兰 +2 位作者 夏永高 刘丽 刘兆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8-1921,1932,共5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总结了SEI膜的组成、微观结构、成膜机理以及常见锂盐和有机溶剂在SEI膜中形成何种物质,讨论了几种SEI膜现代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对SEI的认识和研究,对SEI膜...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总结了SEI膜的组成、微观结构、成膜机理以及常见锂盐和有机溶剂在SEI膜中形成何种物质,讨论了几种SEI膜现代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对SEI的认识和研究,对SEI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利用SEI膜中物质优化电解液或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界面SEI膜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佳怡 翁素婷 +1 位作者 王兆翔 王雪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05-2118,共14页
随着商用锂离子电池(LIBs)的蓬勃发展,其安全性的欠缺成为日益凸显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LIBs事故的重要形式之一,热失控过程与石墨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和精准调控SEI膜的性质成为提高LIBs安全性的前提... 随着商用锂离子电池(LIBs)的蓬勃发展,其安全性的欠缺成为日益凸显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LIBs事故的重要形式之一,热失控过程与石墨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和精准调控SEI膜的性质成为提高LIBs安全性的前提和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SEI膜的组分、结构,以及形成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尤其强调了SEI膜在热失控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其次,探讨了热失控过程中与SEI膜相关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机理。对SEI膜的分解、锂化石墨的热解、可燃气体的释放、锂沉积、正极过渡金属(TM)对SEI膜的影响几个过程的分析表明,需要同时提高SEI膜自身的热稳定性和Li+在其中的传输能力,才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依据材料的结构和成分、性质、性能之间的决定性关系,对SEI膜的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调控电解液组分或在负极电极内引入添加剂进而对SEI膜进行原位调控,以及构筑无机或有机组分的人工SEI膜均能够有效调控SEI膜的特性。最后,展望了未来SEI膜的相关研究和调控方向,为提高LIBs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热失控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EI多尺度建模研究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慧敏 王京 +4 位作者 王一博 郑家新 邱景义 曹高萍 张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6-382,共17页
锂离子电池高还原性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是影响电池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关键组分,但SEI的形成涉及多尺度、多物理场下的复杂过程,且组分异常复杂。在电池外壳“黑箱”环境下,现有的非原位技术对其表征无能为力,而原位技术... 锂离子电池高还原性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是影响电池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关键组分,但SEI的形成涉及多尺度、多物理场下的复杂过程,且组分异常复杂。在电池外壳“黑箱”环境下,现有的非原位技术对其表征无能为力,而原位技术又难以得到较高真实度的结果,难以深入理解SEI的相关机制。采用数学的方法对SEI进行建模研究,有望将复杂的物理场进行解耦,进而精准描述SEI的形成和演化的机制与过程,是近年来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按对象尺度由小到大从原子到介观尺度逐渐增大的顺序分别总结了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经典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算法、宏观性质建模在SEI建模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介绍其在指导电极材料开发及电解液改性方面的成功案例,着重讨论分析了多尺度建模研究SEI的难点与不足。并提出针对SEI的电化学势场特性建立力场算法平台,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和机器学习辅助将模型拓展到数万直至数亿原子,并通过逐级计算结合试验验证及专家评估促使收敛,获得具有量子力学精度且带电化学势场的SEI模型,有望实现SEI的长时域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多尺度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应力场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机理及化成工艺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杜强 张一鸣 +2 位作者 田爽 刘兆平 张治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2-1926,共5页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是锂离子电池在化成工艺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物质,它的形成以及性能优劣对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化成工艺直接影响SEI膜的性质优劣。综述了电池负极上SEI膜的形成概况、化成工...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是锂离子电池在化成工艺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物质,它的形成以及性能优劣对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化成工艺直接影响SEI膜的性质优劣。综述了电池负极上SEI膜的形成概况、化成工艺的参数控制对SEI膜形成过程和性质的作用,以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Si基负极材料是未来负极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分析了针对Si基负极材料的SEI膜形成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Si基负极的化成工艺参数控制是改进电池生产的必要手段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ei 化成工艺 硅基负极材料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