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4月2日太阳耀斑及其太阳质子事件的观测结果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宇倩 王焕玉 +12 位作者 张承模 徐玉朋 汪锦州 唐仕奎 梁晓华 徐霁舒 肖佐 邹鸿 郝永强 张东和 邹积清 仲维英 吴中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20 0 1年 4月 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 20 0 1年 4月 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高度约 80 0km ,和宁静时期的统计结果对比 ,这次耀斑后 ,星内粒子探测器在地球极盖区 (地球开磁场区 )观测到耀斑粒子的出现 ,这是宁静时期没有的 ;神舟二号飞船轨道高度 4 0 0km ,倾角为 4 2° ,X射线探测器在 4 2°中高纬地区也观测到高能电子通量比宁静时明显的增加 ,这表明 ,太阳耀斑引起的近地空间辐射环境的变化遍及纬度约 4 0°以上的区域 ,甚至在 4 0°N附近 4 0 0km左右的高度上仍然有响应 .但是 ,中高纬度、极光带和极盖区的粒子来源 ,加速机制和响应方式却不一定相同 ,需要分别讨论 .资料分析和对比还表明 ,质子事件的强度并不一定和耀斑的X射线通量成正比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耀斑 X射线探测器 高能粒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方法在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龚建村 薛炳森 +3 位作者 刘四清 邹自明 苗娟 王家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3-451,共9页
在大量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机理.总结了质子事件爆发与太阳活动区面积、位置、McIntosh结构、磁结构以及前两天活动区爆发耀斑事件数目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并对... 在大量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机理.总结了质子事件爆发与太阳活动区面积、位置、McIntosh结构、磁结构以及前两天活动区爆发耀斑事件数目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并对2000年以后12个未参加训练的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对事件预报的准确率为83%.此外,我们还利用该模型对2002年1-4月发生的几次质子事件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发现,这期间发生的6次事件都被预报.其中3次质子事件系统预报提前了3天,两次事件预报提前了2天,一次事件提前1天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方法 太阳质子事件 短期预报 McIntosh结构 磁结构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警报 被引量:8
3
作者 胡雄 黄泽荣 +3 位作者 张训械 龚建村 薛丙森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3-328,共6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利用太阳耀斑的日面位置、X射线辐射的峰值流量及其上升时间、2695MHz和8800MHz微波辐射的半积分流量等5个物理参量,提出了一个新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方案,预报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及其流量和时间.该方案在...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利用太阳耀斑的日面位置、X射线辐射的峰值流量及其上升时间、2695MHz和8800MHz微波辐射的半积分流量等5个物理参量,提出了一个新的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方案,预报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及其流量和时间.该方案在本文检验中达到93.75%的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警报 人工神经网络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D卫星与GOES卫星空间粒子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馨悦 王春琴 +1 位作者 杨晓超 王世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617,共7页
风云二号D星(FY2D)搭载的空间粒子探测器可以观测10~300MeV的质子和≥350keV与≥2MeV的电子.卫星在轨测试阶段,空间粒子探测器观测到了空间环境宁静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的电子昼夜周期变化的典型特征,并在卫星发射后的12月15日首次观测到... 风云二号D星(FY2D)搭载的空间粒子探测器可以观测10~300MeV的质子和≥350keV与≥2MeV的电子.卫星在轨测试阶段,空间粒子探测器观测到了空间环境宁静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的电子昼夜周期变化的典型特征,并在卫星发射后的12月15日首次观测到了有代表性的2级太阳质子事件(SEP),观测到的较高能量质子比较低能量质子更快地恢复到平静时的状态.通过比较FY2D卫星与GOES卫星的探测结果,既显示了同步轨道区域不同位置高能电子通量扰动时间的一致性,也显示了高能电子通量具强烈的晨昏不对称性.通过对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平静时期该轨道空间高能粒子环境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并与GOES卫星同期的观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仪器确实具备了监测空间环境扰动和预警能力,探测结果可以用于研究地球同步轨道粒子空间分布、起源和传输等科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粒子探测器 地球同步轨道 高能质子 高能电子 太阳质子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对扰动事件的观测 被引量:7
5
作者 邹鸿 肖佐 +5 位作者 郝永强 邹积清 仲维英 吴中祥 向宏文 朱文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641,共6页
本文比较了在太阳平静和扰动时期“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对卫星舱内高能粒子的观测结果,发现在平静时期观测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辐射带高能粒子在该高度上的分布情况.在扰动时期,粒子探测器观测到高能粒子分布出现重大变化,本文进... 本文比较了在太阳平静和扰动时期“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对卫星舱内高能粒子的观测结果,发现在平静时期观测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辐射带高能粒子在该高度上的分布情况.在扰动时期,粒子探测器观测到高能粒子分布出现重大变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高能粒子在近地空间分布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内粒子探测器 太阳质子事件 外带电子突增事件 辐射带 “资源一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宇宙线的行星际扰动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永年 王志丹 汪学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研究了太阳宇宙线在日冕区的横向传播特性,提出了具有扩散和逃逸过程的日冕分布粒子源,求出了含有该粒子源的行星际传输有源方程的解,并利用IMP-8,Helios-1和Helios-2观测到的同一事件不同空间位置的耀斑粒子资料对模型作了检验.
关键词 太阳 质子事件 行星际扰动 传播模型 宇宙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及质子事件警报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华安 王世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_HX≥...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_HX≥10~4s/c;积分流量F_0≥10~6counts;硬X射线辐射到达峰值时间T_R≥100s;持续时间T_D≥10~3s;X光子最高能量E_x≥300keV;平均能谱指数r≤3.5;高能时延T_L≥10s。利用这些X射线暴的特征参数,对第21周峰年大质子事件作警报检验,结果是:报准率为94%,虚报率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耀斑 质子事件警报 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地球环境的太阳质子事件的时间过程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永年 王志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5,共5页
利用1966年以来的大量太阳耀斑以及相应质子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质子事件到达时间和极大时间同耀斑经度位置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当耀斑位置处于经过地球的行星际大尺度场磁力线足点位置附近时,上述两种时间过程最短.这个结果支持... 利用1966年以来的大量太阳耀斑以及相应质子事件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质子事件到达时间和极大时间同耀斑经度位置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当耀斑位置处于经过地球的行星际大尺度场磁力线足点位置附近时,上述两种时间过程最短.这个结果支持了太阳耀斑粒子经日冕传播再向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二阶段传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质子事件 时间过程 地球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的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蓉 崔延美 +1 位作者 贺晗 王华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5期3649-3654,共6页
应用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预报因子包括黑子面积、磁分型、McIntosh分型、太阳射电流量、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流量。太阳质子事件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质子有无模型和质子峰值流量模型。质子有无... 应用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预报因子包括黑子面积、磁分型、McIntosh分型、太阳射电流量、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流量。太阳质子事件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质子有无模型和质子峰值流量模型。质子有无模型能对未来24小时是否发生质子事件给出预报,质子峰值流量模型对已发生的质子事件预报峰值流量等级。用2002年和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报准率,同时显示出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通量是比较敏感的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特征空间 支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一号(B)”卫星探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宗海 陈贵福 +3 位作者 朱光武 沈思忠 梁金宝 黄红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入轨,该星载有粒子成分监测器,用来探测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其中包括测量太阳耀斑时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及其重粒子丰度;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与强度;内辐射带磁异常区的粒子通量及重粒子成分... 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入轨,该星载有粒子成分监测器,用来探测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其中包括测量太阳耀斑时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及其重粒子丰度;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与强度;内辐射带磁异常区的粒子通量及重粒子成分,“风云一号(B)”卫星运行半年来,我们已获取了上述有关的粒子辐射资料,在卫星上获得这些资料在我国尚属首次,本文主要分析观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宇宙线 质子 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光球磁场特征物理量在质子事件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延美 刘四清 王华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4,共8页
利用SOHO/MDI全日面纵向磁图,计算了三个描述太阳活动区磁场复杂性和非势性的特征物理量,即纵向磁场最大水平梯度|▽_hB_z|_m,强梯度中性线长度L,孤立奇点数目η.为检验太阳光球磁场特征在质子事件短期预报中是否有效,采用BP神经网络方... 利用SOHO/MDI全日面纵向磁图,计算了三个描述太阳活动区磁场复杂性和非势性的特征物理量,即纵向磁场最大水平梯度|▽_hB_z|_m,强梯度中性线长度L,孤立奇点数目η.为检验太阳光球磁场特征在质子事件短期预报中是否有效,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基于这三个磁场特征物理量简单的太阳质子事件短期(24 h)预报模型.模型在对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样本检测中,有很高的准确率(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90%,87.54%)和较高的质子事件报准率(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60%,75%),从而为光球磁场特征物理量作为质子事件预报的有效因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质子事件短期预报 太阳光球磁场 磁场复杂性和非势性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1,1)与灰区间估计的SPE通量水平长期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中宇 李强 +1 位作者 燕虎 王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4-1142,共9页
太阳质子事件(SPE,Solar Proton Events)是干扰日地空间最主要的源,大规模质子事件会影响在轨空间站实验设备的可靠性,有时甚至会威胁空间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灰色GM(1,1)和区间估计太阳质子事件预测方法;首先对1976—2010年... 太阳质子事件(SPE,Solar Proton Events)是干扰日地空间最主要的源,大规模质子事件会影响在轨空间站实验设备的可靠性,有时甚至会威胁空间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灰色GM(1,1)和区间估计太阳质子事件预测方法;首先对1976—2010年SPE通量水平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建立以发生时间为序列的一般SPE通量序列与极端SPE通量序列;之后将灰色GM(1,1)与区间估计相结合建立预测方法,融合反映一般SPE通量水平随周期性波动的活跃性调节系数,建立SPE通量水平长期预测模型;然后叠加不同SPE类型所得结果合成预测年份的SPE通量水平,给出未来一年或几年间SPE通量水平的变化范围;最后选取1976—2010年太阳质子事件年均值数据,分多批次预测1996—1998年和1999—2001年等SPE通量均值区间,结果表明各年实际发生SPE的通量均值均位于预测区间内,并且多年预测区间偏差最大值小于26%,实验结果还表明单次预测时长以2~3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太阳质子事件 GM(1 1) 灰区间估计 SPE通量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光球磁场特征物理量的质子事件短期预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延美 李蓉 刘四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利用描述太阳活动区光球磁场复杂性和非势性特征的三个物理量(纵向磁场最大水平梯度|▽_hB_z|_m,强梯度中性线长度L,孤立奇点数目η)建立了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验证了磁场特征物理量对质子事件短期预报的有效性.目前已建立或使用的太... 利用描述太阳活动区光球磁场复杂性和非势性特征的三个物理量(纵向磁场最大水平梯度|▽_hB_z|_m,强梯度中性线长度L,孤立奇点数目η)建立了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验证了磁场特征物理量对质子事件短期预报的有效性.目前已建立或使用的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中仍然没有正式将磁场特征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由于太阳质子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其物理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些预报模型往往存在虚报率偏高或报准率偏低的问题.本文试图将原有质子事件模型所用的传统因子与磁场特征物理量结合起来,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一个更为有效的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利用1997-2001年的训练数据集1871个样本建立了输入层为传统预报因子的模型A以及输入层为传统预报因子和磁场特征物理量的模型B.通过对2002 2003年973个样本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模拟预报发现,模型A与B在具有相同质子事件报准率的情况下,模型B的虚报率明显降低.这进一步验证了磁场特征物理量在质子事件短期预报中的作用,进而可以加强对太阳质子事件的实际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模型 太阳光球磁场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光武 李保权 +7 位作者 王世金 梁金宝 张微 黄红锦 沈思忠 翟应应 孙越强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4,共7页
介绍了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发生于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太阳质子事件期间,抵达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质子及重离子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剧烈地扰动,... 介绍了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发生于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太阳质子事件期间,抵达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质子及重离子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剧烈地扰动,并且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拄子扰动特征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同步轨道 空间辐射环境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质子事件中短期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延美 师立勤 刘四清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269,共8页
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对航天器抗辐射加固设计和航天员出舱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一年以下的航天任务,利用经验统计方法,确认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期间,1—365天不同时间段内>10 MeV,>30 MeV和>60 MeV的太阳质子事... 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对航天器抗辐射加固设计和航天员出舱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一年以下的航天任务,利用经验统计方法,确认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期间,1—365天不同时间段内>10 MeV,>30 MeV和>60 MeV的太阳质子事件积分通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且通量对数的标准偏差σ和期望值μ随任务期时间的变化满足对数函数形式.以此为基础,构建太阳质子通量的中短期预报模型.该模型能够针对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给出一定置信度下1—365天不同时间内>10 MeV,>30 MeV和>60 MeV的质子事件通量分布,从而为执行中短期航天任务提供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质子通量 中短期预报模型 航天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活动区参量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蓉 崔延美 贺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5期4287-4291,共5页
太阳黑子活动区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有紧密的关系。选取活动区特征参量包括太阳黑子群面积,磁分类,McIntosh分类,10cm射电流量,统计和耀斑发生的产率关系;还统计了太阳活动区的位置,软X射线通量和质子事件的产率关系。对于... 太阳黑子活动区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有紧密的关系。选取活动区特征参量包括太阳黑子群面积,磁分类,McIntosh分类,10cm射电流量,统计和耀斑发生的产率关系;还统计了太阳活动区的位置,软X射线通量和质子事件的产率关系。对于磁分类,McIntosh分类的每一种分类类型计算了耀斑产率,对黑子群面积和10cm射电流量和软X射线通量用函数拟合了它们和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产率关系。对活动区位置采用了分段统计质子事件产率的方法。统计结果显示我们选取的活动区特征参量与太阳耀斑和质子事件有较强的相关性。统计结果可作为以后建立太阳耀斑,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中预报因子的选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因子 太阳耀斑 太阳质子事件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短期任务的太阳质子事件通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延美 师立勤 刘四清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6期597-602,共6页
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对航天器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宇航员的出舱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1年以下的中短期航天任务,对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分别统计了太阳质子事件和大于10 Me V质子事件通量的发生概率,分析得到太阳质子事件通量分布... 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对航天器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宇航员的出舱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1年以下的中短期航天任务,对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分别统计了太阳质子事件和大于10 Me V质子事件通量的发生概率,分析得到太阳质子事件通量分布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一定置信度下1年以下不同航天任务期内的质子事件通量分布,为执行中短期航天任务提供了太阳质子事件通量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质子通量 航天任务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AA/POES卫星观测的磁层相对论电子起源的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伦 涂蔚超 +1 位作者 张辉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32-1638,共7页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并结合ACE卫星和Polar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磁层相对论电子的起源.NOAA/POES卫星对于不同地磁活动时期相对论电子的分布和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亚暴期间注入磁层的...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并结合ACE卫星和Polar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磁层相对论电子的起源.NOAA/POES卫星对于不同地磁活动时期相对论电子的分布和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亚暴期间注入磁层的能量电子可以为与磁暴相关的磁层高能电子暴提供种子电子;(2)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太阳风中的能量电子也可以为磁层中的相对论电子提供所需要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电子 NOAA卫星 磁亚暴 太阳质子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辐射下GaAs/Ge太阳电池的性能退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慧杰 肖景东 +3 位作者 吕伟 孙彦铮 张益君 何世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9-822,共4页
对GaAs/Ge太阳电池进行了质子辐射实验。质子辐射的能量为70~170keV,辐射的剂量为1×109~3×1012cm-2。研究结果表明,GaAs/Ge太阳电池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性能;能量小于200keV的质子辐射中,质子辐射能量相同条件下,随辐射剂量的... 对GaAs/Ge太阳电池进行了质子辐射实验。质子辐射的能量为70~170keV,辐射的剂量为1×109~3×1012cm-2。研究结果表明,GaAs/Ge太阳电池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性能;能量小于200keV的质子辐射中,质子辐射能量相同条件下,随辐射剂量的增加,电池性能参数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最大功率Pm和填充因子FF衰降增大;质子辐射剂量相同条件下,辐射能量越高,太阳电池性能衰降越大;在所有测试参数中,最大功率Pm的退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GE太阳电池 质子辐射 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卫星故障的空间天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芳 刘松涛 吴耀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基于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384例和中国19颗卫星的263例卫星故障信息,结合1963—2012年小时平均的多种空间环境数据,定量分析了三种卫星故障发生期间的空间要素特征,探讨单粒子锁定(SEU)、表面充电致静电放电(ESD)和内部深层... 基于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384例和中国19颗卫星的263例卫星故障信息,结合1963—2012年小时平均的多种空间环境数据,定量分析了三种卫星故障发生期间的空间要素特征,探讨单粒子锁定(SEU)、表面充电致静电放电(ESD)和内部深层充电所致电子引起的电磁脉冲(ECEMP)与空间天气事件的可能联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大部分SEU和ECEMP发生于空间天气平静时,但在其前后3日内地磁活动达到了磁暴水平,相对来说比例最大的发生在Dst_(min)之后第3日(48~72h).(2)ESD受地磁活动和高能电子通量影响明显.与磁暴、相对论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季节性相对应,两分点附近ESD和ECEMP的发生率高;93.6%的ESD发生前后72 h内地磁活动达到磁暴水平,故障发生时间均匀分布在Dst_(min)前0~48 h和后0~24 h;54.9%的ESD发生时处于地磁暴期(Dst<-30 nT),以-50^-30 nT的小磁暴水平居多;40.6%的ESD发生于高能电子通量高水平期(≥10~3 pfu,1 pfu=1cm^(-2)·s^(-1)·sr^(-1)),81.9%的ESD发生前后72h内高能电子通量峰值≥10~3 pfu,发生率最高时段为电子通量峰值前48~72 h.(3)高能电子对中国同步轨道卫星的SEU影响明显,42.5%故障发生时高能电子通量≥10~3 pfu,故障在峰值前48~72 h和峰值后48~72 h的发生概率相当,约为23.0%.(4)同步轨道卫星SEU受太阳质子事件的影响相对较大,22.5%的中国同步轨道卫星故障发生前后72 h内发生了太阳质子事件,季节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故障 空间天气 磁暴 太阳质子事件 相对论电子通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