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构件形态的高层大跨厂房光伏遮阳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瑛 高青 +2 位作者 刘柱梁 徐峰 周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1-459,共9页
为建立基于构件形态参数的高层大跨厂房光伏遮阳设计评价与优化方法,以长沙同有科技项目为例,进行高层大跨厂房光热平衡算法研究。选取光伏遮阳构件的尺寸、倾斜角度以及阵列方式为变量参数,通过对参数化建模、环境性能模拟以及多目标... 为建立基于构件形态参数的高层大跨厂房光伏遮阳设计评价与优化方法,以长沙同有科技项目为例,进行高层大跨厂房光热平衡算法研究。选取光伏遮阳构件的尺寸、倾斜角度以及阵列方式为变量参数,通过对参数化建模、环境性能模拟以及多目标算法的技术集成得到基于构件形态的光热平衡算法模型,其应用结果显示,随着多种光伏遮阳构件形态变量的调控,模型综合性能呈现出非线性的复杂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光伏组件 多目标优化 建筑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辅助1000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的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庞力平 李瑞华 +2 位作者 孙诗梦 杜小泽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7-1425,共9页
以某1000MW超临界机组为参考,提出一种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的系统,从锅炉屏式过热器后抽出一部分高温蒸汽送入塔式太阳集热器吸热,为平衡抽汽后受热面能量匹配,锅炉加设烟气再循环系统,保证受热面的安全运行。利用电站仿真软件Ebsilo... 以某1000MW超临界机组为参考,提出一种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的系统,从锅炉屏式过热器后抽出一部分高温蒸汽送入塔式太阳集热器吸热,为平衡抽汽后受热面能量匹配,锅炉加设烟气再循环系统,保证受热面的安全运行。利用电站仿真软件Ebsilon professional进行热力性能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系统投入运行后能保障该互补发电系统锅炉侧安全,在变工况运行下锅炉效率并未有大幅下降;该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最大能有效降低了发电煤耗约7.2g/(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辅助燃煤发电 锅炉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对蒸汽动力机组运行性能的扰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安连锁 徐玫 +2 位作者 陈海平 冯蕾 张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光煤互补热发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常都要进行变工况计算,由小扰动理论可知,当系统变动不足以引起汽水重新分布时,省去繁杂的变工况计算也可得到精度合乎要求的结果。该文针对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对热力系统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光煤互补热发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常都要进行变工况计算,由小扰动理论可知,当系统变动不足以引起汽水重新分布时,省去繁杂的变工况计算也可得到精度合乎要求的结果。该文针对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对热力系统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只在某小范围内对热力系统的扰动可视为小扰动,在通常的取代范围内(30%~100%)虽然不能将其视为小扰动,但在节煤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进汽量和发电量的计算都可简化。此外当取代一段抽汽的百分数在60%以内,系统的热工转换率、发电热耗率、发电煤耗率的计算可以简化,将太阳能当余热处理时系统的热工转换率、发电热耗率、发电煤耗率的计算在全部取代范围内都可以简化,当取代一段抽汽的百分数在55%以内,集热场面积和初始投资的计算也可以简化,即以上这些参数利用小扰动法计算也可以得到符合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果。研究结果为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热经济性的分析计算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煤互补系统 小扰动 运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崔映红 陈娟 +1 位作者 杨阳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92-98,共7页
以C50-8.83/0.294型供热机组为例,利用LS-3型直接蒸汽发电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量,提出几种不同的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发电方案。在对不同的集成系统进行热力性能建模并对其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场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热经济学... 以C50-8.83/0.294型供热机组为例,利用LS-3型直接蒸汽发电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量,提出几种不同的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发电方案。在对不同的集成系统进行热力性能建模并对其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场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进行不同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给出的所有集成方案中,取代1段抽汽方案可用的太阳能热量最大;在太阳能集热器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取代1段抽汽方案的经济性能也最好,但仍低于单纯燃煤机组。如不考虑原小容量燃煤机组发电部分的投资成本,取代1段抽汽方案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为43.73×10-6元/kJ,小于单纯燃煤机组的69.50×10-6元/kJ,为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solar aided coal-fir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SACEG)系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 集成方案 热经济学模型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辅助加热燃煤电站锅炉吸纳极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茂龙 杜小泽 +3 位作者 徐超 庞立平 杨立军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23-5529,5728,共7页
塔式太阳能集热温度区间与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水工质运行温度基本重合,具有互补发电的潜力。以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660MW超临界燃煤电站锅炉为对象,采用高温熔融盐换热器,提出以塔式太阳能热耦合加热低过入口蒸汽和省煤器出口过冷水... 塔式太阳能集热温度区间与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水工质运行温度基本重合,具有互补发电的潜力。以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660MW超临界燃煤电站锅炉为对象,采用高温熔融盐换热器,提出以塔式太阳能热耦合加热低过入口蒸汽和省煤器出口过冷水的两种系统集成方案。对太阳能辅助超临界燃煤锅炉系统,进行建模和传热过程特性热分析。提出以互补系统主蒸汽温度品质为基准,确定锅炉吸纳太阳能的容量极限。研究结果发现,两种集成方案均具有显著的节煤潜力,满负荷下太阳能热量吸纳极限分别为91.51MW和84.36MW,并进行了部分负荷下的分析。对吸纳极限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发现增加屏式过热器灰污系数或减小高温过热器灰污系数均可增加太阳能的吸纳极限,但前者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太阳能辅助加热 燃煤锅炉 吸纳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的[火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侯宏娟 王梦娇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优于单纯燃煤机组,且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性能优于功率增大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设备的损、效率与损系数为指标,对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与单纯燃煤机组的设备耗散状况展开研究,揭示系统的能量损失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这一辅助能源引入单纯燃煤机组,使设备总损由448.95 MW减少为435.15 MW、总损系数由57.76%减少为56.49%;单纯燃煤机组引入太阳能,削弱了能量在利用过程中的贬值,使系统对能量的利用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表明了用分析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性能评价 燃煤节省型 功率增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涅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海卫 刘明义 +1 位作者 裴杰 曹传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6-89,共4页
菲涅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耦合系统)是以太阳能集热场收集的热量代替燃煤机组高压加热器抽汽,被代替的抽汽继续在汽轮机做功,可分为燃料减少型和功率增大型2种运行模式。对此,本文分别编写了2种运行模式的计算程序,计算了各自的... 菲涅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耦合系统)是以太阳能集热场收集的热量代替燃煤机组高压加热器抽汽,被代替的抽汽继续在汽轮机做功,可分为燃料减少型和功率增大型2种运行模式。对此,本文分别编写了2种运行模式的计算程序,计算了各自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燃料减少型耦合系统的机组煤耗率比原燃煤机组降低了15.04g/(kW·h);功率增大型耦合系统的输出功率相对于原燃煤机组增加了57.8 MW;耦合系统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远高于单纯光热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场的加入使得燃料减少型和功率增大型耦合系统的发电成本分别高于原燃煤机组17.54元/(MW·h)和16.86元/(M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菲涅尔式 辅助燃煤发电 燃料减少型 功率增大型 光电转换效率 煤耗率 输出功率 发电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单耗模型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勇平 王梦娇 侯宏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36-2041,共6页
为研究太阳能引入对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从单耗分析理论出发,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单耗模型,对单纯燃煤机组和不同集成方式下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替代1段抽汽... 为研究太阳能引入对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从单耗分析理论出发,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单耗模型,对单纯燃煤机组和不同集成方式下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替代1段抽汽的辅助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均最低,分别为284.27 g/k Wh和0.38$/k Wh。在此基础上,以单耗性能最优的集成方案为例,对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NI)、集热面积、油水换热温差、煤炭价格、集热器价格等关键因素对辅助发电系统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单耗理论 燃料单耗 成本单耗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学民 王佳 李春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23,共8页
以300 MW机组为例,建立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热源作用于燃煤机组回热系统加热器汽侧的损矩阵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原机组回热系统中各加热器的节能潜力,确定辅助热源的高效引入位置,研究新能源辅助燃煤混合发电系统的汽轮机效率... 以300 MW机组为例,建立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热源作用于燃煤机组回热系统加热器汽侧的损矩阵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原机组回热系统中各加热器的节能潜力,确定辅助热源的高效引入位置,研究新能源辅助燃煤混合发电系统的汽轮机效率、标准煤耗率降低量等热力性能指标。结果表明:5#低加、2#高加是节能潜力最大的加热器,100%负荷下混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最好,辅助热源作用于2#高加混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优于5#低加,并随分流系数增大,热力性能指标均升高;当分流系数增至完全排挤汽轮机抽汽各指标最大值时,全厂及汽轮机效率提高率分别达6.31%、6.71%,标准煤耗率降低量达17.87 g/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生物质能 辅助燃煤发电 [火用]损分布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状态方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连锁 冯蕾 +2 位作者 陈海平 Eric Hu 张志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基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热力特性,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提出一种新型再循环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集成方式,建立该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状态方程。该方程的结构与复合发电系统的结构一一对... 基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热力特性,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提出一种新型再循环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集成方式,建立该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状态方程。该方程的结构与复合发电系统的结构一一对应,能从整体上反映出太阳能以及机组辅助汽水进出系统对机组运行热经济性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以300 MW火电机组为例,分析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出口蒸汽替代热力系统各级抽汽的热经济性,结果表明替代蒸汽的运行参数越高,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式 槽式太阳集热器 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 热经济性 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敬源 邱永亮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1-84,共4页
太阳能建筑是当前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广大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 ,通过热管集热器的运用 ,相变材料蓄热 ,电辅助热源 ,自动控制系统的成熟及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等一系列新型技术措施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可以使... 太阳能建筑是当前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广大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 ,通过热管集热器的运用 ,相变材料蓄热 ,电辅助热源 ,自动控制系统的成熟及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等一系列新型技术措施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可以使室内保持稳定、舒适的温度 .因此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在西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热管 热泵 热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煤互补发电系统集成方案研究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承潮 王培红 +3 位作者 郝勇生 赵明 李孟阳 梁俊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8-995,共8页
通过建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计算模型,分析在考虑不同方案集热器热效率差异的基础上集成单个加热器互补系统的热力性能。以600 MW光煤互补发电系统为例,研究南京地区典型日变辐照强度下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的性能,探究最佳集成方案... 通过建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计算模型,分析在考虑不同方案集热器热效率差异的基础上集成单个加热器互补系统的热力性能。以600 MW光煤互补发电系统为例,研究南京地区典型日变辐照强度下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的性能,探究最佳集成方案。结果表明,虽然低辐照强度下集成1号高加方案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但由于1号高加给水的吸热量小,易出现集热器集热量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高辐照强度下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在不考虑集热器集热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集成2号高加方案光电效率十分接近集成1号高加,因此同时集成1号、2号高加不仅在辐照强度较低时拥有与集成1号高加几乎相同的光电转换效率,还具有由于给水吸热量大而不易出现集热量供大于求的优点。因而集成1~2号高加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煤互补发电 集热器热效率 最佳集成方案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芸芸 王义函 +1 位作者 陈衡 郝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8-868,共11页
为了促进太阳能热能技术和生活垃圾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太阳能辅助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该系统由槽式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提供外热源,利用该热源对垃圾焚烧电站的蒸汽进行再热,以提高蒸汽参数。以某垃圾处理量550 t/d、净发电... 为了促进太阳能热能技术和生活垃圾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太阳能辅助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该系统由槽式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提供外热源,利用该热源对垃圾焚烧电站的蒸汽进行再热,以提高蒸汽参数。以某垃圾处理量550 t/d、净发电功率8.97 MW的垃圾焚烧电站作为案例机组,耦合5.91 MW太阳能辅助再热系统,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价了系统在不同太阳辐射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揭示了其性能提升机理。结果表明:新系统在设计点工况下,理论循环效率相比于案例机组提高了0.96个百分点,净发电功率增加了1.36 MW,光电效率可达22.91%;太阳能辅助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在全年大部分时间表现良好,其年均光电效率可达17.45%,度电成本为0.757元/(kW·h),具备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太阳能辅助发电 再热循环 热力学分析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与燃煤发电集成互补系统综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瑞林 孙杰 洪慧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8,共9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与燃煤发电相互耦合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燃煤发电的绿色低碳化升级。从集成形式、运行调控及分析评价3方面综述了可再生能源和燃煤发电的集成互补相关研究。首先梳理了可...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与燃煤发电相互耦合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燃煤发电的绿色低碳化升级。从集成形式、运行调控及分析评价3方面综述了可再生能源和燃煤发电的集成互补相关研究。首先梳理了可与燃煤发电直接耦合的太阳能光热及生物质的各类集成形式和工作原理。其次,介绍了目前关于太阳能光热耦合燃煤发电动态特性及调控规律研究,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运行中结渣、腐蚀等问题改善方法;概述了风电、光伏与燃煤发电协调运行的调控策略及优化配置研究。最后,梳理了针对光煤互补系统热力性能、经济性、综合性能的评价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质与燃煤发电耦合的综合性能评价及系统中生物质发电量评估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风电、光伏与燃煤发电协调运行中的稳定性、灵活性量化评价及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最后,针对目前可再生能源与燃煤发电互补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太阳能光热与燃煤发电集成应致力于实现综合系统深度调峰的灵活性运行调控研究;生物质与燃煤耦合发电在进一步研究减缓生物质耦合带来的燃烧问题外,应注重耦合系统中生物质发电准确计量等评价问题;光伏、风电与燃煤发电的协调运行在调度规划研究外,应进一步开展风光火项目内部责任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电源间的协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燃煤发电 光煤互补 生物质 多能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HSDA模型的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热安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国忠 岳旭辉 卫常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0-235,共6页
为向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者提供更准确的热安全预测,基于夏季室外测试数据,对比预测热应激(PHS)模型与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模型的预测性能,选取较优的HSDA模型进行修正;选择平均辐射温度为修正对象,利用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函数计... 为向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者提供更准确的热安全预测,基于夏季室外测试数据,对比预测热应激(PHS)模型与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模型的预测性能,选取较优的HSDA模型进行修正;选择平均辐射温度为修正对象,利用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函数计算修正系数,确定修正HSDA模型;使用修正模型预测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者的安全时间与失水量。结果表明:室外高温环境下HSDA模型的核心温度预测精度高于PHS模型;平均辐射温度的修正系数为0.614,修正后模型的预测精度可提高约58.5%;随着环境参数的升高,户外劳动者的安全时间逐渐变短,并且普遍低于1 h,而失水量则逐渐变高,甚至超过标准体重的7.5%(4462.5 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模型 高温天气 户外工作者 热安全 预测热应激(PHS)模型 太阳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